丟了156年,太平天國的金庫,到底去哪兒了?

2020-12-18 騰訊網

當圍城三年的湘軍蜂擁衝進天京(南京)城時,已經殺紅了眼的湘軍士兵們在瘋狂屠戮劫掠同時,最掛念的就是:金庫,太平天國的金庫,到底在哪裡?

從1851年太平軍起事,到1853年攻佔江寧(南京)並定都改名天京,13年來,南徵北戰的太平軍也在不斷聚斂財富,並在天京城中建立了一個名為天國聖庫的金庫存放各種金銀財寶,而根據清軍眼線匯報,這個天國聖庫最高峰時,曾經聚斂了高達1800多萬兩白銀。

當時,外界紛紛傳言,「歷年以來,中外紛傳洪逆之富,金銀如海,百貨充盈」,對此,作為湘軍統帥的曾國藩還指示自己的九弟、負責圍城的曾國荃說,「城破之日,查封賊庫,所得財物,多則進奉戶部,少則留充軍餉,酌濟難民」。

當時,湘軍在天京城外圍城三年,由於清廷財政困窘,湘軍士兵們早已欠餉多月,所以,士兵們都早已眼冒金光,想著衝進天京城中大發一筆橫財,儘管通過大肆屠戮,士兵們都劫掠得盆滿缽滿,但讓湘軍意外的是,他們幾乎刮地三尺,但就是沒有找到傳說中的天國聖庫。

對此,曾國藩不無懊惱地向清廷匯報說:

「克復老巢而全無財貨,實出微臣意計之外,亦為從來罕聞之事。」

儘管曾國藩、曾國荃兩兄弟如此匯報,可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對此根本不信。

在以慈禧為首的清廷高層看來,天國聖庫,肯定是讓曾家兄弟和湘軍給私吞了,可眼下擁兵三十多萬的湘軍勢大,一時半會也奈何不得。

▲清軍圍攻太平軍圖。

1

實際上,不僅僅是清廷高層,在1864年天京城破之後,當時舉國上下,輿論普遍認為是湘軍劫掠洗劫了太平天國聖庫。

1850年,洪秀全率領眾人在廣西金田起事,當時洪秀全要求,所有太平軍成員「人無私財」,所有財產全部「公有」,在打土豪、均貧富的號召下,太平軍隊伍迅速擴大,「因有此均產制度,人數愈為加增,而人人亦準備隨時可棄家集合。」

1851年,太平軍攻佔永安後,洪秀全發布詔令說:

「各軍各營眾兵將,各宜為公莫為私,總要一條草(心),對緊天父天兄及朕也。繼自今,其令眾兵將,凡一切殺妖取城,所得金寶、綢帛、寶物等項,不得私藏,盡繳歸天朝聖庫,逆者議罪。」

此後,天國聖庫正式建立。當時,太平軍規定,如果私人藏銀超過5兩,就會被治罪乃至處以死刑,「通軍大小兵將,自今不得再私藏私帶金寶,盡繳歸天朝聖庫。倘再私藏私帶,一經察出,斬首示眾。」

太平軍在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後,聖庫制度被施行到了極致。當時,太平軍不僅沒收居民私有財產歸入聖庫,家庭制度也被一併取消,軍中所有男女按性別分別編入營、館、衙,實行消費供給。

通過這種特殊且殘酷的搜斂,天國聖庫迅速壯大。據秘密潛入太平軍中的細作、道光六年進士張繼庚匯報,天國聖庫地址設在天京城中的水西門燈籠巷,張繼庚在寫給清軍江南大營統帥向榮的信中說,天國聖庫在初設時,有高達1800多萬兩白銀,可以補貼當時清廷巨額的財政虧空。

但此後,隨著張繼庚在1854年被太平軍識破身份殺害,有關天國聖庫的消息就中斷了,但清軍對此一直心心念念。

1864年天京城破後,曾國荃指揮湘軍攻入城中逐街逐巷搜索,士兵們在天京城中重點搜查了洪秀全生前居住的天王府,以及遍布城內的幾百處王府和其他官員宅邸,但都沒有發現天國聖庫和傳說中的巨額寶藏,為此,發狂的湘軍在天京城中到處拆房子、挖池塘,不惜掘地三尺,可就是沒有發現寶藏。

為了獲悉內情,湘軍在俘虜太平軍主要將領忠王李秀成後,曾經嚴刑拷打逼問李秀成說:「城中窖內金銀能指出數處否?」

但李秀成的回答始終是「國庫無存銀米」、「家內無存金銀」。

後來,曾國荃又親自提審了原來掌管太平天國內務的夢王董金泉,但也是一無所獲,無奈之下,曾國荃只好向清廷匯報說,除了發現二方「偽玉璽」和一方「金印」外,有關太平天國聖庫的窖金,實在一無所獲,或許事情只是民間傳聞而已。

▲太平天國劇照。

2

曾國荃如此匯報,清廷不信,民間自然更不肯信。

天京城破後,當時的《上海新報》就報導說,曾國藩的夫人從南京回湖南老家時,光運送財物,就用了二百多艘船護送,因此這不能不讓人懷疑,天國聖庫很有可能,是讓曾國藩、曾國荃兄弟等湘軍將領給私吞了。

對此,曾經寫過《官場現形記》的清末小說家李伯元,他就曾經在《南亭筆記》中寫道:「(曾國荃)攻金陵既破,搜遺敵,入天王府……聞忠襄(曾國荃)於此中,獲資數千萬。蓋無論何處,皆窖藏所在也。除報效若干外,其餘悉輦於家。」

儘管李伯元是個著名小說家,但他關於曾國荃在攻破天京城後,擄財「獲資數千萬」的道聽途說還是不脛而走,實際上,李伯元出生於1867年,去世於1906年,而李伯元出生時,太平天國早已覆滅三年了,因此李伯元的說法能有多少可信度實在不足為論,但此後,關於曾國荃私下擄掠天國聖庫的傳聞,還是愈傳愈廣。

實際上,自從1856年參與湘軍開始,作為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在此後圍剿太平軍的過程中確實擄掠不少,當時,個性張揚的曾國荃「每克一名城、奏一凱戰,必請假還家一次,頗以求田問舍自晦。」對於曾國荃來說,清廷一直對於漢人擁兵心懷猜忌,因此,曾國荃也在有意無意之中,通過擄掠錢財、回到湖南老家買田蓋屋,來向清廷證明自己「心無大志」。

經過前後八年營建,到了天平天國覆滅三年後的1867年,曾國荃在湖南湘鄉蓋起了一座佔地面積達13萬平方米、長600米、寬230米的規模宏麗、「儼若城市」的「大夫第」,這使得外界更加質疑曾國荃是通過擄掠了天國聖庫,積攢起了一筆超級財富。

但實際上,曾國荃雖然不像他的兄長曾國藩一般清廉,頗有不少貪汙受賄和通過在戰爭中擄掠的錢財,但要說他「獲資數千萬」還是嚴重言過其實。

當時,清廷從順治十三年(1656年)開始設立銀庫,主要儲藏金、銀、制錢、銀票等財物,清朝國庫分為內府庫和戶部庫。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清廷戶部存銀達到了當時的最高峰8182萬兩;到了嘉慶三年(1798年),清廷戶部存銀降至1900萬兩;到了鹹豐三年(1853年),也就是太平軍起事的第三年,清廷在戰爭支出激增情況下,戶部存銀降至可憐的20多萬兩,在這種捉襟見肘的困窘中,假如曾國荃真的擄財「獲資數千萬」,那勢必將為清廷所不容。

太平天國平定六年後,同治九年(1870年)十一月初二日,因為受到清廷猜忌、閒居家中的曾國荃在寫信給大哥曾國藩的信中訴苦道,「弟向未留剩活錢而用度日繁,亦漸有涸竭之意。」

一個月後,同治九年(1870年)十二月十六日,他又寫信給大哥曾國藩說,「住鄉應酬亦大,明春有權住省城之意,藉以省款客酒飯轎錢。」

到了光緒元年(1875年),曾國荃在寫信給兩個侄子曾紀澤、曾紀鴻的信中又說:「八年閒居……負欠如海。」

由於這些信件當時屬於私人性質,都是到了後世才被公開,因此可見曾國荃雖然在湖南湘鄉老家買田蓋屋營造豪宅,但從他個人信件來看,他實際的身家並不像外界想像的那般闊綽,因此才屢屢搞得困窘缺錢,為了賺錢,到了1875年,曾國荃不得已再次出山做官,此後他先後擔任陝西巡撫、河東河道總督、山西巡撫、陝甘總督、兵部尚書、兩廣總督、禮部尚書等職務。

此後,曾國荃先後擔任過七年兩江總督,僅這七年間就有正規收入210萬兩白銀(包括辦公經費),因此,曾國荃雖然有身家,但難說他通過洗劫天京(南京)賺到了多少錢。

對此,曾國藩就曾經為弟弟曾國荃抱屈訴苦道:「吾弟所獲無幾,而『老饕』之名遍天下,亦太冤矣。」

▲曾國荃(1824-1890年)。

3

既然曾國荃私人擄掠天國聖庫的可能性不大,那麼天國聖庫,是否又有可能被湘軍士兵私下洗劫瓜分了呢?

據曾國藩幕僚趙烈文記載,湘軍攻入天京後,在城中屠戮洗劫達七天七夜,「下令見長發者、新剃髮者皆殺,於是殺賊十餘萬人」,在這場瘋狂的劫掠中,一度欠薪欠餉達一年之久的湘軍士兵們,都對通過洗劫天京城,來彌補欠餉有著瘋狂擄掠的心理,因此即使當時湘軍真的找到了天國聖庫,也有可能是被湘軍士兵們一擁而上瘋狂瓜分,很難輪到曾國藩、曾國荃兄弟來分多少羹。

由於清廷國庫困窘、湘軍長期欠餉,曾國藩、曾國荃兄弟也對湘軍士兵這種通過屠城洗城的劫掠予以了默認,否則他們根本無法駕馭控制數十萬長期欠餉的士兵。

另外,天國聖庫除了有可能在天京城破時,被湘軍士兵集體瓜分洗劫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被突出城外的太平軍士兵化整為零、帶出了天京城外。

例如李秀成在突圍時,當時他被人認出堵截後,李秀成為了脫身,就曾經想收買對方說:「能導我至湖州,願以三萬金為酬勞。」

當時,即使是李秀成的隨行童僕,也是「兩臂金條脫皆滿,又以一騎負箱篋,皆黃金珠玉寶貴之物,約值白金數十萬兩」。

1864年天京城破時,當時洪秀全已經去世,太平軍1000多名精兵於是擁護洪秀全的兒子、幼王洪天貴福突圍到了湖州,暫住在堵王黃文金的王府,此後,洪天貴福又隨軍突圍到了江西,並在江西被清軍俘虜,隨後被凌遲處死,年僅15歲。

洪天貴福雖死,但有關洪天貴福曾經將天國聖庫的金銀財寶埋藏在湖州堵王府中的傳言卻不脛而走,湖州當地百姓對此也深信不疑,當地一位老人就對外說,他曾經於1954年在湖州路過堵王黃文金的舊宅所處的小巷子時,看到兩個小孩在把玩一枚比成人手掌還大的銅錢,而這枚銅錢正是天國聖庫中的鎮庫錢。而據兩個孩子說,這枚銅錢是他們在堵王府附近的青石板縫隙中撿到的,這似乎為太平軍在湖州藏寶,提供了一些側面的證據。

實際上,有關太平軍在湖州堵王府舊宅藏寶的傳聞,早在民國時就已經廣為流傳,據傳在1924年,就有兩個人專門從上海來到湖州,租下了原來堵王府中的一處老宅院,然然悄悄開挖地下的地窖,之後,這兩個人不辭而別。

據此有人推測,太平軍堵王府舊宅即使真的藏有金銀,估計也早就被這兩個人挖走了。

▲太平天國時期,傳教士所繪的天京城內某處王府。

4

儘管後世對天國聖庫愈傳愈神,但實際上,天國聖庫雖然在初期確實倉儲了巨額銀錢,但在後期,天國聖庫是否還存在,已經成了一個謎。

曾經臥底太平軍中的清軍間諜張繼庚,在後續給清軍江南大營統帥向榮的信中,曾經催促清軍要儘早攻下天京城,張繼庚說,天國聖庫在第一次匯報後沒幾個月,聖庫存銀就從1800多萬兩降到了800多萬兩,原因就是上至洪秀全,下至各個王爺頭目,都紛紛從聖庫中轉移錢財,到了1854年張繼庚被太平軍識破殺害前,張繼庚在最後發出的密信中提到說,聖庫存銀已降到不足百萬兩,當時,「東王楊秀清有私銀一萬餘兩,天王洪秀全有七千餘兩,北王韋昌輝有一千餘兩」。

張繼庚被殺後,失去內部眼線的清軍,此後也沒了有關聖庫的最後消息。

實際上,天國聖庫的存銀,從太平軍中的各種奢靡浪費就可以看出端倪,例如洪秀全在進駐天京後,就動用上萬軍民,將原來的清廷兩江總督衙署擴建為「天王府」,建成後的天王府「城周圍十餘裡,城高數丈,內外兩重,外曰太陽城,內曰金龍城」、「精雕細琢,金碧輝煌」、「五彩繽紛,侈麗無比」。

在洪秀全的帶頭作用下,太平軍中濫封的幾百個王也爭相攀比,進而不斷掏空了天國聖庫,此後,從1853年開始,天京城就一直不斷處於清軍的圍攻之中,各種戰爭開銷,以及購買武器、糧餉,都極大消耗了天國聖庫的存銀。

到了太平天國覆滅前一年(1863年),當時清軍急攻蘇州,忠王李秀成準備從天京帶兵前往支援,由於缺乏軍費,洪秀全及朝臣竟然令李秀成「助餉銀十萬」,這種不惜到了勒索己方大將的地步,可見天國聖庫到了最後時刻,實際很可能已經名存實亡。

但1864年湘軍攻破天京後,向上匯報沒有找到天國聖庫的說法,還是令垂簾聽政的慈禧產生了極大懷疑,礙於當時湘軍擁兵30多萬,並且朝中上下滿是湘軍出身的大臣,慈禧對此只能是打個圓場糊弄過去。

但慈禧一直記著這事。

等到先後平定太平軍和北方的捻軍,並且逐漸裁撤湘軍,斷掉曾國藩、曾國荃兄弟的左膀右臂後,1868年,當北方的捻軍被大抵剿滅後,覺得自己已經不再需要湘軍助力的慈禧,立馬下令將曾國藩從兩江總督調任直隸總督。

在慈禧看來,將曾國藩調離他的老地盤兩江地區,改而將他調到天子腳下的直隸地區,就是為了方便清廷就近控制曾國藩,隨後,慈禧又立馬下令,將原來的浙江巡撫馬新貽升任為兩江總督。

就在馬新貽赴任前,慈禧也給馬新貽下了幾個密令,一是在兩江地區抑制湘軍的勢力,二是秘密調查天國聖庫的下落,看是否真的被曾國藩、曾國荃兄弟或湘軍所秘密私吞。

馬新貽在兩江總督任上僅僅待了兩年,1870年,馬新貽在已經從天京改名為江寧(南京)的校場閱兵後不久,竟然在重重士兵的擁護下,當場被刺身亡,史稱「刺馬」案。

「刺馬」案震驚了整個大清帝國,因為身為兩江地區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的最高軍政長官,和晚清權力最大的封疆大吏,兩江總督竟然當場被刺,整個朝廷內外都知道此事絕不簡單,以致事後先後負責查辦此案的官員都畏畏縮縮不敢冒頭,無奈之下,慈禧只能讓曾國藩再次回任兩江總督,以安撫被馬新貽到處鎮壓、多有不滿的湘軍舊部。

對於這宗最後不了了之的「刺馬」案,當時人普遍懷疑真正的幕後兇手,應該是湘軍中人所為,但礙於湘軍在晚清政壇根系複雜的強大權勢,即使是慈禧,最後也只能是對案件敷衍了事。

隨著馬新貽的被刺,此後清廷官方再也無人膽敢公開追問天國聖庫的下落。

馬新貽死後兩年,1872年,湘軍創始人曾國藩也在兩江總督任上病逝,到了1890年,曾國荃也病逝,但有關傳聞在民間一直持續不斷。

▲震驚晚清政壇的「刺馬」案背後,也潛伏著天國聖庫的影子。

5

清朝被推翻後,1912年,剛剛建立的南京地方政府礙於財政困窘,不知道從那裡聽來的消息,竟然真的在1912年底,在南京通濟門城樓附近進行了一次挖掘,但當時深挖了40多米都沒有發現寶藏,最終空手而歸。

部分民間傳說則更加神乎其神,南京城內曾經有一個富麗堂皇的大花園「蔣園」,園主蔣某也被稱為蔣驢子,傳說此人原來是名行商,經常用毛驢販運貨物。蔣驢子有次運送軍糧,得到太平軍忠王李秀成的垂青,被任命為「驢馬車三行總管」。

據說,1864年天京城破時,天京城中的權貴和內宮后妃,曾經「聚金銀數千箱令載,為之埋藏其物」,後來,這些寶物在天京城破後流入蔣某之手,其據以起家,成為南京巨富。

對此有消息表示,晚清時期確有蔣驢子其人,但他本人是做生意起家,而不是傳說中的依靠什麼天國聖庫致富。

民國時期,有一本叫做《真相》的雜誌,也曾經煞有介事地寫過一個故事,說是有個廣州人曾經在太平天國當兵,1864年天京淪陷前,太平軍某位王爺曾經命令他和其他46名士兵在其家中挖了一個藏寶洞,埋藏了300多萬兩黃金白銀,工程竣工後,這位王爺以犒賞為名邀請他們赴宴,這個廣州人由於剛好瘧疾發作就沒有前往,沒想到其他人赴宴後卻被那位王爺全部殺掉滅口。

獲悉此事後,這位廣州人連夜抱病逃離天京(南京),後來,此人在臨終時曾經交給他兒子一張草圖,並囑咐他的兒子「一定要把藏寶發掘出來,以安撫我的遺志。」據說,此人的兒子後來果真到了南京尋寶,但至於有沒有找到寶藏,《真相》雜誌就沒了下文。

此後,還是有人不甘心,又有人將原來南京天王府中西花園的湖水放幹進行挖掘,但也是一無所獲。對此有關方面表示,南京文化遺存豐富,深挖4米多,就已經是南北朝時期的文化層了。而自清末以來,南京古城內由於城市建設等原因,早已經被大規模挖掘過,但都沒有發現傳說中的所謂天國聖庫寶藏。

儘管斯人已去,但有關天國聖庫的傳說,或許還將持續流傳下去。

相關焦點

  • 曾國荃到底有沒有貪汙太平天國的「聖庫寶藏」?
    1853年,太平天國攻佔了南京,改為"天京",定其為都城,並頒布了"聖庫"制度:太平天國的子民,一律要將自己的錢財上繳到"聖庫"中,凡私藏銀子超過5兩者,當論罪處置,嚴重者將被處以死刑。太平天國存續的14年裡,數萬名天國子民參與其中,"聖庫"中積累的財富可想而知!有關太平天國的聖庫寶藏的傳言太平天國的聖庫就是太平天國的國家金庫,關於"聖庫"中財富的數額,史料中還是有跡可循的。
  • 鴉片戰爭後,廣州地位變低,失業現象嚴重,因而引發太平天國運動
    導語: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於1850年,此時鴉片戰爭剛好過去了8年。這8年時間裡,廣州這個城市,一下子從金字塔頂端掉了下來。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跟當時廣州的沒落有很大的聯繫。外國人想跟中國做生意,除了廣州,其他哪兒都做不成。比如,蘇杭的絲綢、景德鎮的瓷器、福建的紅茶、安徽的綠茶、長江下遊的棉紡織品,在外國人眼裡,全都是香餑餑。外國商人想買上面這些東西,只能通過一個機構去買——「廣州十三行」,它是清政府批准的、合法的外貿機構。可以想像,當時的廣州有多風光。
  • 太平天國為什麼沒有太監?
    這一點也被一些太平天國的忠粉作為太平天國婦女地位提高的佐證(關於太平天國中的女性地位,請戳後宮中這成百上千的美嬌娥,萬一哪天乾柴遇上烈火,將皇帝頭上這頂黃帽子換成綠帽子,那豈不是丟死先人了,於是再這樣的背景下,宦官應運而生了。洪秀全對後宮中女性以及臣下的不信任,遠遠超出了其他封建帝王。
  • 「小鏡子心語」1237期:破案篇(7)《金庫密碼到底在何處. 從樹上摔落的男人》
    1、故事推薦:故事一:《金庫密碼到底在何處》    臨近盛夏,天氣異常悶熱,天空好像一把巨大的火傘,人們都喜歡窩在家裡開著空調乘涼    最糟糕的是,她竟然將自己存放著貴重寶石的秘密金庫的轉盤密碼也忘了,為此她十分煩惱。終於,她好不容易想起了密碼。為防止再次忘記密碼,她苦思冥想,終於想到了一個自認為十分高明的好辦法,並且馬上付諸實踐。然後她試了一遍,感覺相當不錯!這時,她得意洋洋地想:「即使我忘了這個金庫的密碼,我也能夠輕易地找回!」於是她放下家中的一切事務,高高興興地去海邊別墅度假了。
  • 太平天國的首領居然是一個西洋人?清軍當年的情報搜集有多糊塗!
    太平天國的領導人是誰?這個問題,只要上過小學歷史課的中國人都知道,是洪秀全! 但回到當年,從洪秀全金田起義算起,一直到天京內訌,這段期間,到底誰是太平天國首領?到底有沒有洪秀全這個人?
  • 太平天國之亂持續數年,為何大清財政越打越富
    歷史大學堂 出品文:劉不成編輯:莉莉絲從1851年江寧之亂到1864年攻破天京,太平天國戰亂持續了十四年有學者估算,這十四年中清政府為平定太平天國花費了二億五千萬兩白銀。對於當時的清廷來說,這無異於一筆天文數字。鹹豐皇帝要是提前知道會花這麼多錢,恐怕會被當場嚇死。 清朝祖制:「國家出入有經,用度有制」,說的是清朝歲入由田賦、鹽課、關稅和雜賦四項,歲出由皇室花銷、百官俸祿、養兵軍餉和工程款四項構成。
  • 史書上從不介紹的天平天國的殘酷,還原一個真正的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運動是國人耳熟能詳的一場農民起義,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起義,一呼百應,輾轉十幾個省份,反抗清政府十幾年,最後被清政府無情鎮壓。一切的劇情好像都是這麼演的,電視劇小說演義等各種文學作品不斷的謳歌偉大的太平天國運動,可是真正的太平天國運動你知道嗎?到底這場運動有多殘忍。
  • 中國最大私人金庫:看完驚呆,震撼!
    金庫 中國第一地下金庫 鑰匙丟了咋辦? 那就沒辦法了 只能撬開取錢
  • 納粹德國神秘的地下金庫,黃金堆積如山,金戒指、金牙密密麻麻
    阿爾卑斯山吸引人的地方不止一個,1943年義大利戰場最吃緊的時候,撐不住的墨索裡尼向希特勒求援,希特勒下令用飛機運去了價值一億美元的黃金,然而一架飛機飛到阿爾卑斯山阿丹墨羅峰因天氣惡劣而墜機失事。因此這些年來,世界各地的尋寶者源源不斷來到這裡,他們不辭辛勞,無怨無悔,頑強執著、前僕後繼。
  • LPL官方詢問JackeyLove到底去哪兒了?網友:去湖人了
    LPL官方詢問JackeyLove到底去哪兒了?網友:去湖人了?LPL春季賽在13日正式打響,阿水到現在沒有說明到底去哪個隊伍,這件事就連LPL官方都表示很關心,LPLT推特上表示,距離春季賽還有6天,Jackeylove到底去哪裡呢?還配了一張非常搞笑的圖,想詢問一下大家,有沒有人知道他最終去向。
  • 46年前,他在日本銀行門口裝一假金庫,30分鐘存了2000萬
    但這些騙術都是騙子高超的騙術之下才能完成,而在1973年的日本卻不用,只要放個假的金庫在門口就可以半個小時騙到2000萬,這不是開玩笑,因為真就發生過這樣的事。當時在那個時代,日本有一個夜行宮,這是他們推出的一個特色服務。因為當時日本銀行屬於壟斷行業,但服務時間特別短。每天下午三點關門,周六周日全天休息。
  • 看銀行金庫建在哪,就知道了
    把能夠辦理與銀錢有關的大金融機構稱為「行」,「銀行」這個詞也最早出現在太平天國洪仁玕所著的《資政新篇》中,國內歷史中,銀行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的公元847年到858年,那時候的蘇州就有「金銀行」了,而國內最早的第一家銀行始於1897年,也就是中國通商銀行。
  • 太平天國與軍閥割據
    可能有朋友會問,太平天國和清末民初出現的軍閥割據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概念,為什麼把它們放在一起?其實,他們之間存在因果關係。至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僧格林沁在1860年9月的張家灣、八裡橋之敗標誌著滿蒙八旗兵制的橫死;而1860年6月,和春江南大營被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擊破則標誌著漢軍綠營兵制的覆亡。此時,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和後來由李鴻章招募訓練的淮軍這兩支漢人武裝,成了清政府對抗、鎮壓太平天國唯一可以依靠的軍事力量。
  • 湘軍悍將曾國荃,滅太平天國首功,勝利後辭職回家
    1852被錄取優貢生;1856年攻打太平軍;1864年攻入天京,剿滅太平軍後加太子少保,以功受封一等伯爵;1875年先後擔任陝西巡撫、山西巡撫,署兩廣總督;1884年官至禮部尚書、兩江總督兼通商事務大臣;但在1889年加太子太保銜時,不久就在任去世,死後朝廷追封,諡「忠襄」。
  • 上海中心的地下五層,有一個中國最大私人金庫,租金1500萬!
    然而在這麼一座舉世聞名的建築下面,卻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私人金庫—觀復寶庫。觀復寶庫有多牛觀復寶庫位於上海中心大廈的地下五層,距離地面有25米深,是中國第一大私人金庫,總造價超過150億元。不同於美國世貿中心的地下金庫,他們是後期澆灌改造而成,觀復寶庫則是在上海中心大廈建造之初,就跟著一起澆築,總共用了7000多輛混凝土攪拌車澆築了七七四十九天。觀復寶庫作為中國第一大私人金庫,一共有3萬個保險箱和24間庫房。每個保險箱對應兩把金鑰匙,租客和管家各一把,要兩人在場同時轉動才能打開保險箱。
  • 我的班長我的班—中國銀行東營分行金庫團隊
    強將手下無弱兵,風風雨雨十幾年,金庫團隊錘鍊成一個特別能戰鬥的集體,不怕吃苦,勇於奉獻,默默無聞,敢於擔當,是一個讓大家稱讚,讓我驕傲的一幫好兄弟。下面就聽我嘮叨嘮叨他們那點事:  值班管庫員早六點到位,晚上七點封庫,和其他員工比每天要多工作四個小時,一年就多幹九十天,十幾年了,都是這樣過來的。  一年完成現金吞吐量四十多億,無一差錯,搬運現金款箱、款包一百五十噸,沒有累垮。
  • 太平天國外交:互道傻叉的最高境界
    說到互道傻叉的經典案例,莫過於太平天國與西方人的交流。當太平天國節節勝利的時候,在華的西方人一片歡騰,因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太平天國狂熱地信奉「拜上帝教」,大家都是同類。1854年6月,太平天國佔領南京後不久,英國人就來拜會了。來之前,他們也研究了一下洪氏的拜上帝教的教義,發現和《聖經》中諸多記載不一致,英國人死腦筋,他們一定要問個明白。天王洪秀全深居宮中,正在全力管理他的一百個老婆(這些老婆都是法定的,宮內還有好多女官),無暇接待,接待他們的是實際管事的東王楊秀清。
  •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洪秀全主意,還是楊秀清一意孤行
    研究太平天國歷史,有三大熱點:定都南京、林鳳祥孤軍北伐、天京事變,備受史學家關注。其中,定都南京討論最為激烈,部分學者將其視為戰略錯誤,是太平天國滅亡之重要原因。理由兩點:歷史經驗,南京不適合建都,偏安江南,容易被清軍從北方攻破;南京繁華富庶,生活水平高,廣大將士容易滋生惰性、腐朽,不思進取。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是否是戰略錯誤呢?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在太平天國,過正常的夫妻生活有多難?
    到了近代,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夫妻生活已經基本不再受到任意的抑制,可是,在已經衰落的清代中國內部,一場肇端於兩廣的軍事叛亂,卻把對夫妻生活的否定,發展到了一個高峰,這就是太平天國運動。作為太平天國的政教首腦,洪秀全在各路拜上帝會眾陸續向金田村集結後,立即宣布要「別男行女行」,即把隊伍中的不同性別者分隔開來,編成作戰單位。這樣,太平軍中也有了「女軍」。
  • 廣西人文:名噪一時的太平天國王侯是哪裡人?看看各縣誌如何記載
    自民國以來,有很多研究太平天國史的學者,研究的領域涉及到方方面面,為後世帶了很多關於太平天國的故事,有正史的,也有野史的,但是由於從太平天國覆滅到太平天國成為學術話題,間隔了近半個世紀,那半個世紀也正是社會變革,動蕩的幾十年,本身清朝對太平天國的事情也有忌諱與牴觸,所以,很多關於太平天國的史料有缺失,殘缺之中,又經各位學者的不同理解與解說,慢慢的,就造成了很多學術上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