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珠峰身高水準原點就在青島!這些山東人曾成功登頂珠峰

2020-12-16 瀟湘晨報

珠穆朗瑪世界之巔

5月27日11時整

登頂!測高!成功!

↓↓↓

《剛剛,成功登頂!震撼視頻畫面來襲!》

隊員在珠峰峰頂立起覘標↓

(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工作人員開香檳慶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登頂現場視頻↓

00:26

珠峰新「身高」要兩三個月後公布

給珠峰測「身高」不是簡單的拉標尺,因此新數據不能馬上公布。

登頂測量結束後,科學家們還要在對數據分析、處理的基礎上,進行理論研究、嚴密計算和反覆驗證,才能確定珠峰精確高程。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大概需要2到3個月時間。

2020珠峰高程測量,世界第一高峰是長高了?還是變矮了?我們一起期待謎底揭曉吧!

揭秘!珠峰身高水準原點就在青島

5月27日

8名測量登山隊員登頂珠峰

他們要重新給珠峰量身高

在青島「中華人民共和國零點景區」內

樹立的珠穆朗瑪峰8844.43米的海拔

即將重新改寫

將目光放到珠峰數千公裡之外的青島,在觀象山上,有一座小石屋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它造型別致卻十分神秘,沒有掛牌,大門緊鎖,外層雕花石柱合圍,內層綠色柵欄保護。除了偶爾有工作人員開門檢查外,不向公眾開放。

它裡面裝載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的起算點——水準原點。

半島記者專訪了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院長張志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青島觀象臺臺長孫立南等專家,聽他們講述水準原點的來歷、特殊價值以及觀象山的故事。

01

>>>專家解讀

水準原點為什麼不是「零」?

山高萬仞,源自何處?

青島觀象山,是中國大地山川身高測量的起點,也是珠峰的起測點。

觀象山上的石屋,面積不大,卻是中國永久性水準原點,而且是獨一無二的。石屋裡面的旱井下鑲嵌有一個價值不菲的拳頭大小、渾圓的瑪瑙,點位有18釐米長,這裡,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

何為水準原點?就是水準測量傳遞海拔高程的基準點,通俗地講,就是山川的海拔高度從這裡開始算。

張志華院長給半島記者舉了一個通俗的例子:小朋友量身高需要一面牆,上面有刻畫的橫線,最初設定的那個橫線比如50釐米,就是以後身高的起算點,成為一個測量標誌,也就是水準原點。

這個水準原點是怎麼來的?

早在1952年,國家測繪部門就專門對沿海一些驗潮站高程基準點進行調查,籌建一個國家水準原點,而建於1898年的青島驗潮站,因為多年來的潮汐觀測數據和經1950年改造後增設自動驗潮儀,在眾多海域中勝出。

石屋中標記的水準原點是海拔72.26米,也就說,從這裡起算的海拔總數需要減掉72.26米,才能得出實際海拔高度。

那麼,水準原點為何不從零開始算呢?

張志華院長解釋說,國家規定以黃海海平面作為高度起算標準,也就是說零是從黃海海平面取的。

「咱們住在海邊的都知道,海水有潮起潮落,青島有典型的半日潮,每天、每個月都不一樣,有時還有天文大潮和低潮,一直在變化,所以需要驗潮。專業人員到海邊,根據每天的潮汐情況做連續的記錄,算出一天的平均,一個月的平均,一年的平均,至少要達到一個潮汐周期,大約是19年,滿足了這些條件變化,才能找到一個很穩定的平均海水面,也就是零」。

如此不穩定的「零」是無法確定何時何地為起算點的,需要找到一個陸地穩定點,於是觀象山進入了科學家的視線。

觀象臺有成熟的天文、地磁、地震檢測技術和數據,觀象山有穩定的花崗巖基巖,可謂天時加地利,所以,1954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定位於觀象山,由1個原點2個附點3個參考點構成水準原點網。

1957年,確定了黃海高程系,採用的是青島大港驗潮站1950年到1956年的檢測數據,高度為72.289米。

由於當時驗潮時間長度不夠一個潮汐周期,1987年重新使用了1952年到1979年的驗潮資料,確定了1985國家高程基準72.26米,從那時開始全國使用至今。

作為所有測量高程成果的初始起算點,珠峰遠在數千公裡之外,要想獲得精確數字,測繪人員必須徒步行走、分段測量,每隔幾十米設一個站,反覆觀測,累計步行超過了1.2萬公裡,才能將高程傳遞到目的地,這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02

>>>人物專訪

選在觀象山有這些理由

受訪人: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院長張志華

1、水準原點為何選在觀象山?

Q:

張院長,水準原點為什麼定在青島,選在觀象山?

A:

主要有四個原因。

首先是地質結構,有專家曾經說過,我們青島尤其是老城區坐落在一整塊花崗巖上,而且中間沒有斷裂帶,地質結構非常穩定,沒有地震和自然災害。

中國沿海從鴨綠江口一直到廣西雲南一帶整個海岸線,青島也是不太多的幾個非常穩定的地區之一,所以把水準原點放在青島更有價值。

再一個青島地處中緯度地區,位於從南到北大致居中的位置,把這個點放在青島,更便於海拔高程傳遞到全國去。

還有一個因素是青島是最早開展現代科學研究的城市之一,中國最早的現代氣象觀測在青島,最早參加國際測量活動的萬國經度測量就在觀象山上。

咱們國內原來有個說法,百分之七十的海洋科學家在青島,包含潮汐、氣象、天文等科學家以及大量的科學活動都在青島,加上觀象山很穩定、安靜,便於保存,離海邊又不遠。

最後,青島海域具有典型的半日潮汐,驗潮站所在的膠州灣海面穩定,便於驗潮也是一個原因。

因此,咱們國家的水準原點選在了觀象山。

2、青島神奇下水道和它有關

Q:

請您從專業的角度來解讀,水準原點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

A:

水準原點的應用很廣泛,比如大家知道的南水北調,很多工程從不同的省市同時施工,多年來背靠背地幹,這就需要事先有一個統一的海拔高度標準,沒有這個原點,各省各地的標準不一樣,水往低處流,若不準確計算,水就流不過來。

再比如像高鐵,也是分段施工,而且精度要求極高,一段一段的橋梁最後連接到一起通車,分毫不差,都和統一的高程有密切關係。

這樣的例子咱們生活中比比皆是,老百姓蓋房子建築打樁,樓盤建設的高度和距離,都需要統一的高度標準。再大的像火箭衛星發射等,也都有嚴格的統一的高程起算點。

而且水準原點在科學研究領域價值也非常大,大家都知道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這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海平面到底升了多少,和水準原點比較,就可以判斷了。

甚至地震預報,全世界目前比較有效的辦法,就是在水準原點的基礎上,進行大的斷面帶之間嚴格的連續觀測,來判斷出它的加速情況,做出中長期預報,所以水準原點的作用是方方面面的。

高程和每個公眾的生活都密切相關,只是我們有時候感受不到而已。

青島下水道為什麼不堵?除了下水道管道粗,能跑汽車,而且是鴨蛋形等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與當時的城市管理者使用了世界最先進的水準測量技術,比如坡度高度的計算有關。

青島老城區早期建設下水道時運用的坡度高程最準,不會出現海水倒灌現象,因為倒灌的原因是坡度算錯了,青島下水道設計建立在了科學的基礎上,與水準原點在青島當然關係密切。

Q:

除了觀象山觀象臺石頭屋這個水準原點,還有其他輔助的測量點做保障嗎?

A:

高度測量有一套科學的辦法,除了這個原點以外,觀象山周邊一帶還有兩個附點、三個參考點作為組成部分,起到多重保險的作用。

每過四年都有專業的隊伍進行測量核算,即使萬一某一個點被破壞,其他的點也可以作為測量標準。

在這裡我要通過媒體呼籲一下,咱們國家對測量標誌保護立了法,測量標誌保護極其重要,一旦損壞往往是不可彌補的。

青島市測量標誌除了這六個點以外,在各個山頭上都有和水準原點相關的測量標誌,市民可以注意一下山頂上的三腳架鋼標,那就是測量標誌。

由於城市的快速發展,測量標誌保護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我們一定要加強測量標誌保護,這是青島的一種榮譽,也是公民的一種責任。

水準原點測量標誌是智慧城市的基礎,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基礎,也是城市的數字底座,非常重要。

十幾年前國務院統一安排的對全國名山大川的高度進行統一測繪,我參與了青島嶗山海拔高度的測量,嶗山是中國沿海第一高峰,最高點海拔1132.7米,都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起算的。

其實,德國侵佔時期就測量過嶗山,遺憾的是當時的測量點已被破壞,所以百年後我們無法判斷嶗山是長了還是落了。

03

>>>原因探秘

能夠成為唯一的測量標誌

觀象臺的科學成果功不可沒

觀象山能夠成為水準原點,除了因為青島海面平靜、觀象山為整塊花崗巖外,還因為青島驗潮站有百年驗潮的數據,觀象臺較早開啟天文、氣象、海洋等科學研究,且臥虎藏龍,聞名中外的科學家蔣丙然、高平子等都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月球上有一座高平子環形山

這還得從1898年說起。德國侵佔青島時,由於一次暴風雨的侵襲,發生海難事故,這讓他們意識到氣象預報的重要性,於是在1898年3月,氣象天測所在館陶路1號成立,這時的觀象臺身影尚不清晰,在歷史的進程中時隱時現。

1905年,氣象天測所移至水道山,老百姓之前口中的小石頭山,之後因為有了貯水池而改名。

1910年,在天文學博士梅爾曼主持下興建大樓,1911年1月1日,德國天文學會將其命名為「皇家青島觀象臺」,水道山也改名為觀象山。

隨著1912年1月9日新觀象臺的落成,「一座城市的天文視野就此展開」。

1914年11月,日德戰爭後,日本將觀象臺更名為青島測候所,即便1922年青島主權回收,日方仍然拒絕撤出,其侵略者的嘴臉暴露無遺。

直到1924年2月,觀象臺才真正回到中國人手中,而科學家們的加入,也使得青島觀象臺成為當時天文學界一顆亮麗的星星,綻放耀眼光芒。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青島觀象臺臺長孫立南是二代觀象臺臺長,父親孫壽甡20歲時就在觀象臺工作,從小耳濡目染,1986年她跟著父親觀測哈雷彗星,種下了一顆喜歡天文的種子。父親退休以後,調入觀象臺工作至今。

提起觀象臺的前輩,她的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1922年中國收回青島,派出當時中央研究院的蔣丙然和高平子兩位先生來接管青島觀象臺,蔣丙然是氣象學的博士,高平子是天文學的專家,但日本人拒不交還。直到1924年2月15日,日本人才把青島觀象臺交出來。然而,裡面的很多資料、設備、儀器都被日本人帶走了。接收以後,成立了兩個科室,一個是氣象地震科,一個是天文磁力科,氣象地震科科長由臺長蔣丙然先生兼任,高平子任天文磁力科科長。」

膠澳商埠觀象臺臺長蔣丙然,與天文學家高平子一起,展開了一系列的開創性的工作:高平子先生首先進行了我國太陽黑子觀測,然後開創了時間服務系統。

他率隊參加了國際上的萬國經度測量,開了我國參與國際合作的一個先河;1924年10月,蔣丙然先生創建了中國氣象學會,並在1928年跟宋春舫發起成立了海洋研究,建成了亞洲第一座水族館。

「在這之前,我們國家的科學研究都是比較落後的,像我們樓上那臺望遠鏡就是1932年由蔣丙然先生從法國引進的,可以說是我們中國人的第一臺望遠鏡。」高平子先生因為曾經做出突出貢獻,在1982年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上,在月球正面給他命名了一座環形山,叫高平子環形山。

青島與北京時間相差1分16秒

在觀象臺的身後,有一座萬國經度測量紀念碑,它的存在與水準原點一樣,對青島乃至全國有著特殊的意義。

1926年10月2日到11月30日,天文磁力科科長高平子與宋國模、徐匯平一起組成測量組,完成了經度聯測,結果優異,榮獲比利時博覽會優秀科技獎。

「1986年,由青島市政府和中國天文學會合立了這座紀念碑,碑上有一組數據,是東經120度19分,北緯36度04分,這兩行字的中線到地面,就是青島市最中心的位置,是為了紀念1926年和1933年,青島觀象臺作為中國唯一的代表參加了國際兩次經度測量。實際上東經120度19分換算成時間的話,就是8小時01分16.812秒,也就是說,北京時間8點鐘,青島實際上是8小時01分16秒。北緯36度04分就是當地的地理緯度角,換句話說就是在青島地區看北極星的高度。如果在青島迷路找不到北了,來這裡,看地面球頂所指的位置,就能找到北」,青島觀象臺的張豔女士告訴半島記者。

時間繼續。1931年,觀象臺大型圓頂赤道儀室建成,內置天圖式大型望遠鏡,一時領先華夏。這座國寶級望遠鏡,至今仍在觀象臺使用,孫立南臺長告訴半島記者,他們幾乎每天都用它來觀測太陽黑子和星辰,數十年如一日,完成了一次次記錄,也仿佛完成了與科學先輩們的隔空對話。

觀象山上,前後二十年誕生的圓頂赤道儀室與巖石城堡相互守望,安靜而深邃,「穹臺窺象」也成為當時的青島十景之一。這是這座海濱城市天文與人文精神的交流與碰撞。

毋庸置疑,觀象臺的輝煌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因此當黃海作為高程起測點的時候,觀象山便很快成為水準原點確定地點。

延伸閱讀:這些山東人曾登頂珠峰

2008年,當熊熊奧運聖火在白雪皚皚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峰頂盡情揮灑自己的光芒時,山東淄博的張志堅作為登山隊新聞官也登上了珠峰。

2009年5月,3名山東人:邢開新、大濤、徐志衛一起登頂珠峰。

2016年4月,煙臺姑娘畢明霞向珠峰發起衝擊,5月20日,上午9時許,從珠峰登山隊駐守大本營傳回好消息:成功登上海拔8844.43米珠峰的頂峰,成為煙臺市乃至山東省女子登峰第一人。

2019年5月20日上午9點12分,43歲的訾新生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最高點。訾新生表示,他可能是濟南市第一個從尼泊爾南坡成功登頂珠峰的人,為了這一刻,他曾連續進行了一年「痛苦而無聊」的鍛鍊。關於成功登頂,訾新生並沒有「徵服」的快感,而是滿懷著對高山的敬畏。他坦言,「不是我徵服了珠峰,而是珠峰接納了我。」

2019年5月21日尼泊爾時間晚8點,山東泰安人範波所在中國登山隊從海拔7900米左右的C4營地出發,最終成功登頂。

2019年5月22日6時52分、北京時間9時07分,淄博唐峰成功登頂珠峰。

【來源:閃電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珠峰「身高」怎麼測?六問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原標題:珠峰「身高」怎麼測?六問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據新華社消息,12月8日,中國和尼泊爾聯合公布珠峰「新身高」——8848.86米。
  • 揭秘丨珠峰新「身高」怎麼測?六問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為什麼要重新測量珠峰?珠峰的「身高」是怎麼測的?又是怎麼算的?測算結果有什麼用……新京報記者就與珠峰新「身高」相關的六個焦點問題,採訪了負責珠峰高程解算的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主任郭春喜、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與專家成員蔣濤,揭秘如何為珠峰測量計算「身高」。
  • 珠峰「新身高」是怎麼測出來的?
    為什麼要重新測量珠峰?珠峰的「身高」是怎麼測的?又是怎麼算的?測算結果有什麼用……新京報記者就與珠峰新「身高」相關的六個焦點問題,採訪了負責珠峰高程解算的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主任郭春喜、自然資源部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黨亞民與副研究員蔣濤,揭秘如何為珠峰測量計算「身高」。揭秘1 為何重測珠峰「身高」?
  • 珠峰「身高」從黃海測如何確定「頭」和「腳」?——珠峰測高原理解讀
    日前,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公布衝頂隊員名單,何時登頂成輿論關注焦點。為人測身高,從腳量到頭頂即可;為世界最高峰測「身高」,如何確定「頭」和「腳」?如果說登頂測量找到了珠峰的「頭」,那世界最高峰的「腳」又在哪裡?記者近日採訪相關專家,解讀珠峰「身高」測量原理。海拔從哪兒算?
  • 中國尼泊爾官宣珠峰"新身高" 六問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新京報訊據新華社消息,12月8日,中國和尼泊爾聯合公布珠峰「新身高」——8848.86米。珠峰高程測量的核心,就是精確測定珠穆朗瑪峰高度,這同時也是一項代表國家測繪科技發展水平的綜合性測繪工程。今年4月30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正式啟動,最終於5月27日成功登頂完成測量。
  • 怎樣給珠峰測身高?
    2005年,中國再測珠峰高度,測得珠峰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為8844.43米。2020年,中國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成功。GPS綜合測量分隊在青藏高原廣大地區的30個主測量點和40多個附測量點展開6輪聯機觀測行動,這些測量點大都分布在藏北無人區和崑崙、唐古拉、喜馬拉雅、岡底斯等藏區大山中,都是被精心選擇的青藏高原板塊典型的地理標點,聯機觀測的數據結果將反映青藏高原地殼變化進程的細節。重力測量分隊從拉薩開始向珠峰邊測量邊推進。水準測量分隊從已經取得相對青島水準原點精確高度的西藏拉孜縣起測,逐步向珠峰推進。
  • 8848.86米珠峰新身高確定,到底是怎麼測出來的,和青島有關
    近日,珠峰新身高結果發布,在過去的一兩年裡,中尼兩國克服種種難題,最終確定珠峰新身高為8848.86米。此次測量珠穆朗瑪峰是我國進行的第六次測繪工作,而測量高度就是以青島作為水準原點。水準原點就好比是小孩測量身高時,在牆上畫的第一條橫線,最初的橫線就是小孩之後測量身高的起點。所以說水準原點就是一個參考線,是測量珠峰身高的一個標準。我國海拔高的起算點位於青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不管珠峰有多高,都要從這裡算起。簡單點說的話,珠峰身高測量首先是從青島開始,一步步將將基準傳到珠峰。
  • 珠峰「身高」怎麼測?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經常聽到有人成功登頂珠峰的消息,怎麼登頂測量這麼艱難? 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前線總指揮李國鵬說,業餘登山和測量登山承載的使命和任務完全不同。「登頂的8名隊員攜帶了超過20公斤的儀器,在峰頂工作了150分鐘,這是普通登山隊很難做到的。」李國鵬說。
  • 登頂!解惑:為何給珠峰量身高?珠峰的「頭」和「腳」如何確定?
    而就在剛剛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著名大地測量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勇曾頗為形象地描述了測量珠峰意義:「父母要定期給自己不斷成長的子女量身高,是理所應當的。人類要不斷深入認識自然,中國人要不斷深入認識自己的國土。」因此,精確量取其海拔高度,對維護國家主權、展現科技實力具有重要意義。這次珠峰測量,也體現了我國測繪技術的不斷進步,代表了我國測繪技術的最高水平。
  • 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
    2020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山頂,這次登珠峰的登山隊員們可不是因為極限運動,而是為了給珠峰測量「身高」。登山隊將在峰頂建立覘標,安裝天線,進行多項地理測繪工作。1960年5月25日四時20分,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為中國登山隊員成功登頂珠峰,中國人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巔,這次的登山也是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珠峰的北坡登陸珠峰。1975年5月27日下午2時30分,登山隊中國女隊員潘多和8名男隊員索南羅布、羅則、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貢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欽,再次從北坡登上珠峰。
  • 為珠峰「量身高」一定要人登頂測量嗎?
    6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行動測量登山隊舉行出發儀式,30多名計劃登頂的測量登山隊員當日從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營向更高海拔出發,計劃抓住近日的天氣窗口,擇日登頂測量。如果成功,這將成為我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頂珠峰測高。
  • 每年都在長高的珠峰,是怎麼測「身高」的?
    審核專家:馬志飛地質科普作家為了測量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最新的準確高度,5月,35名中國測量登山隊員再次向峰頂進發,並在5月27日成功登頂。既然十幾年前就已經測出了珠峰的海拔,為什麼還要如此艱辛地再次測量呢?難道山峰像人一樣,還會「長高」嗎?山「長高」的真相地球上大部分山脈主要是由於地球表層的板塊運動形成的。當兩個板塊接觸,撞擊力迫使物質從其接觸的邊緣向上移動,形成褶皺山脈。
  • "忽高忽低":測量珠峰高度到底有什麼用?-珠峰,測量,身高 ——快...
    今天,就為大家揭秘!珠峰高度是怎麼測量的?2020珠峰高程測量綜合運用北鬥/GNSS定位、水準測量、光電測距、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衛星遙感、三維建模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繪技術,精確測定珠峰新高度。首先,準備階段。我國目前法定的海拔高程起算點,是位於青島市觀象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實現。
  • 揭秘!珠峰「新身高」由他們測量計算
    無論是攀登珠峰進行外業數據採集,還是對珠峰數據進行內業計算,都凝結著陝西測繪力量。珠峰「新身高」需經7項數據處理步驟用時3個月完成數據處理今年5月27日上午,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開展一系列測量工作。
  • 珠峰身高"忽高忽低" 到底是怎麼測出來的?了不起!
    珠峰高度為啥會變來變去?測量珠峰有什麼意義?今天,就為大家揭秘!珠峰高度是怎麼測量的?2020 珠峰高程測量綜合運用北鬥/GNSS 定位、水準測量、光電測距、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衛星遙感、三維建模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繪技術,精確測定珠峰新高度。首先,準備階段。
  • 給珠峰「量身高」的團隊有23人來自河南這所院校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員鄭林在使用全站儀對珠峰峰頂進行交會觀測新華社/圖測繪隊員昝瑾輝 受訪者供圖河南商報記者高鵬「成功登頂珠峰!」5月27日11時許,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成功登頂的消息引爆網絡。
  • 為何珠峰新「身高」如此難測?院士帶你了解「海拔高度」的這些冷知識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後,在峰頂豎立覘標,安裝GNSS天線,開展各項峰頂測量工作。來源:新華社 身高起算的「大地水準面」 高程可通過不同測量方式得到,包括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GNSS測量技術等。但無論使用哪一種技術,重力測量對高程結果的最後確定至關重要。 要講清楚這個問題,得從高程的基本定義出發。
  • 為珠峰「量身高」 一定要人上去嗎?
    6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行動測量登山隊舉行出發儀式,30多名計劃登頂的測量登山隊員當日從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營向更高海拔出發,計劃抓住近日的天氣窗口,擇日登頂測量。如果成功,這將成為我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頂珠峰測高。
  • 珠峰起測點在哪裡?
    12月8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結果公布,時隔15年,世界第一高峰最新身高數據終於確定。開著時速40km/h的汽車完成8848.86米的行程,大概需要開13分鐘,終點是高昂的珠峰之巔,那你知道起點在哪兒嗎?遠在數千裡外的青島觀象山,在一座石屋的旱井下鑲嵌著一個價值不菲的拳頭大小、渾圓的瑪瑙,點位有18釐米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就在這裡。
  • 珠峰高程測量隊成功登頂 功能飲料樂虎見證重要歷史時刻
    2020年5月27日11時03分,中國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在全世界的注目下,珠峰「身高」也將迎來歷史性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