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北部埃及人的精明,南部非洲人的開放,位於東部非洲的坦尚尼亞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國度,作為中部黑非洲國家的代表,坦桑優質的海港和幅員遼闊的國土使它成為非洲大陸最重要的貿易集散地之一,但落後的城市建設和極低的辦事效率卻讓人影響更為深刻;據說國內投資環境不是很穩定,貪腐現象比較嚴重,有如此好的天時地利,卻成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著實讓人感到惋惜!
但這是真實的坦桑嗎?接下來的這幾天,我穿越坦尚尼亞,經歷的遼闊的草原、壯麗的火山、古老的部落,這個國家一點點地展現在我的面前,我不斷在思考,這也是我最近幾天沒有更新信息的原因。
下來的幾天,我將盡我所能一點點發掘這個古老而神奇的大地,讓我們從這些照片開始我們的旅行……
在雄偉的「非洲之傲」吉力馬札羅山腳下,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民族maasai馬賽人,他們應該是算是東非大草原真正的主人,這是一個略顯奇特的民族:守著遼闊的草原,但幾乎從來不主動狩獵;周邊有大片的土地,卻恥於耕種;他們更喜歡趕著成百上千隻牛逐草而居,遊牧生活。在塞倫蓋蒂遊獵的這幾天,嚮導告訴我,正是因為馬賽人的這種生活習慣,才使得大草原保留了如此眾多的動物種群。
第一次對馬賽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在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的Safari營地門口,三個手拿長矛、要誇短劍、身形高大瘦削的土著迎上來幫我們處理行李,矯健的肢體和犀利的眼神給了我不小的震撼;入夜後,從房間到帳篷餐廳,每位客人身旁都有一位馬賽戰士貼身保護,後來嚮導告訴我們,馬賽人是天生的獵手, 眼睛的視力可以達到驚人的6,這樣的能力可以確保他們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輕易的發現潛藏的獅子;據說,馬賽人的成人禮就是親手在草原上殺死一頭獅子。雖然現在法律已經限制了馬賽人的獵獅傳統,但當危險靠近時,馬賽人身體裡超濃的雄性激素還是會刺激他們本能的選擇殺死獵物,而不是遵守動物保護的繁文縟節。
雖說馬賽人是天生的獵手,但傳統的馬賽人還是以放牧為生,他們以肉、乳為生,喜歡生飲牛血;曾經的馬賽人遍布東非大草原,幾乎跨越了整個東非大裂谷地區;但18、19世紀的牛瘟及天花肆虐,大量的馬賽族人消亡,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二。另外隨著國家自然保護區的建立,馬賽人已經不可以像過去一樣隨意放牧了,政府為了鼓勵他們定居生活,在馬賽部落裡設立學校、醫院等基礎設立,當我們進入其中一個馬賽部落時,能明顯地感受到濃鬱的商業氣息,雖然大多數部落仍在執拗地保持著古老的生活方式,也很純樸(特別是孩子),但草原民族身上的靈性和野性卻正在慢慢的消失。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也許不久的將來,馬賽人將成為歷史,但我們不能也無權去幹涉,就像這延續了數百萬年的「大遷徙」,作為旁觀者,我們無法真正了解他們內心的感受,來過了、看到了、離開了,唯一的一點自私是希望那一天來的稍稍再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