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動化和數位化趨勢正加速發展

2020-12-21 騰訊網

疫情防控期間,全球工業自動化與數位化趨勢加速推進。多國積極出臺產業措施,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提高企業競爭力,以抓住新的產業變革機遇。

世界經濟論壇日前發布的《2020年未來工作報告》稱,全球自動化和數位化趨勢正加速發展。目前,全球超過80%的企業正在加速布局,推進工作流程數位化,而50%的企業則希望加快實現部分崗位的自動化。報告預測,未來5年,科技驅動的自動化浪潮將創造9700萬個新就業機會,各國應加大對員工「再培訓」和「技能提升」力度。

自動化和數位化技術大顯身手

日本機器人工業協會的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日本機器人出口數量同比增長13%。在歐元區,計算機編程領域的就業人數不降反升。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美國商品進口同比減少11%,但工業機器人進口增長5%。

通過與人工智慧公司Brain Corp的合作,美國零售企業沃爾瑪旗下的山姆俱樂部,計劃在今年秋季向其門店繼續布置372臺新的自動地板清潔器,而這些小機器人還附帶一個功能——分析貨架庫存。沃爾瑪公司表示,出於疫情防控需要,購物者日益青睞與他人接觸較少的購物體驗,機器人和人工智慧能夠提供更好解決方案,幫助降低成本。

在送餐、分發快遞、測量體溫、核酸採樣等領域,自動化和數位化技術也大顯身手。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評論指出,機器人已經成為疫情防控不可或缺的「一線工作者」,在醫院、辦公室和城市發揮了關鍵作用。

丹麥藍海機器人公司生產的UVD消毒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成了歐洲多家醫院的「網紅」,這款機器人裝載的紫外線照射燈射出的紫外線光束可以通過破壞細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的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消殺99.99%的病原體。UVD消毒機器人僅用10分鐘就可以消殺一間房屋,並且可以避免人工消毒帶來的感染風險。

疫情防控期間,日本椿本集團的自動分揀和傳輸設備需求猛增,該公司還與初創科技企業合作,研發線上卡車運輸交接系統,司機無需接觸即可完成貨物交割,節省時間,也減少了接觸傳染風險。據日本媒體報導,未來日本對無人自動化系統的需求將持續增加,到2025年,僅下一代物流系統的需求就將達到6510億日元(1元人民幣約合15.6日元)。

出臺政策助力新技術應用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計,全球在崗的專業服務機器人數量今年將增長38%,並且在未來兩年保持繼續增長的勢頭。從2020年到2022年,全球範圍內將新安裝約200萬個機器人。管理諮詢公司普華永道的研究顯示:「人工智慧、機器人和其他形式的智能自動化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到2030年將為全球貢獻15萬億美元的產值。」一些國家積極出臺相關政策,為自動化變革提供了重要推動力。

機器人在日本的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從企業生產線到物流、教育、服務等都能看到機器人的身影。為推動自動化發展,日本政府近年來出臺了《第五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人工智慧戰略2019》等文件,希望以智能化提升民眾生活水平、強化日本企業競爭力。

疫情防控期間,歐盟委員會專門發起「歐洲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人工智慧和自動化倡議」,徵集應對疫情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希望能夠立即或者在中短期內將自動化和人工智慧技術投入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歐盟委員會認為,人工智慧醫生、醫護機器人、自動倉庫、無人駕駛汽車等技術將改變人們的生活,而在未來整個歐盟將進一步加速實現工業自動化和數位化。

今年10月,歐盟公布的最新版「數字歐洲」項目顯示,歐盟將投資6億歐元,用於為歐盟範圍內的數字行業培訓約25.6萬人,其中將設立160個新碩士學位,培訓8萬名數字專家,並通過短期培訓項目為其他行業培訓15萬數位化人才。此外,歐盟要求成員國將「數位化轉型」融入經濟恢復全過程,以拓展數位化新機遇。

產業變革催生新就業機會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資本主義和社會中心主任埃德蒙·菲爾普斯日前表示,人工智慧不僅帶來了「加法」機器人,還帶來了提高工人生產效率的「乘法」機器人。菲爾普斯同時指出,需要充分考慮智能化的短期和中長期後果,推出相關政策,制定相關法律和程序來規範機器人的使用。

經濟學家們認為,數位化和自動化技術的大規模運用和推廣為各國就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未來,各國應該針對新的需求,加大教育、培訓力度,不僅可以避免出現「機器替代人」的情況,還可以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

很多人擔憂,新技術將衝擊勞動力市場並導致失業。有分析認為,未來5到10年,經合組織國家14%的工作將實現自動化,32%的工作將改變操作方式。在歐盟成員國,37%到69%的工作將至少有一部分可以實現自動化,還有25%的工作將因自動化的實施發生巨大變化。

不過,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指出,數位化和自動化將帶來更多新的就業機會。一方面,由於自動化等新技術的使用,現有工作崗位需求減少,簡單重複勞動等低技能崗位最容易被機器所取代。預計未來5年,全球受此影響的崗位達8500萬個。但同時,由於新技術投入,未來5年將創造9700萬相關工作崗位,尤其是人機互動、算法等相關崗位需求激增。

歐洲智庫布魯蓋爾研究所近期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不管自動化和人工智慧技術多麼先進,高素質人才依然急缺,不僅需要管理人才,還需要大量的數據科學家、程式設計師、技術商業化人才。歐盟預計,96%的人經過充分培訓可以找到類似或者更好的工作。「未來自動化浪潮下,勞動力市場面臨的一大挑戰在於,勞動者必須適應新的崗位要求,為此必須要加大培訓力度。」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口腔產業數位化趨勢報告》重磅發布,數位化正當時
    會議匯集行業意見領袖,聚焦產業關心的話題和行業發展趨勢,圍繞疫情影響、行業信息數據、臨床實踐經驗和前沿產業發展動態等話題展開了一場思維碰撞。作為國際牙科產業峰會的重要環節,醫趨勢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發布了《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口腔產業 —2020中國口腔產業數位化趨勢調研報告》,並首次以「數位化」的視角深度解析口腔產業。
  • 以數位化為利器,打一場全球抗疫的持久戰
    表面看,中國在全球化發展關鍵階段遇到疫情衝擊,短期困難在於供需的巨大震蕩,但實際考驗的卻是中國產業在應對不確定性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隨著數字經濟浪潮加速到來,面對一場與疫情賽跑的持久戰,中國企業需要重新思考,數位技術在VUCA時代的核心和樞紐作用,方能未雨綢繆、決勝千裡。
  • 瞭望|數位化時代,中國拿什麼搶佔全球競爭制高點?
    軟體早已不再是過去的軟體業,而是產業的軟零件、軟部件和軟裝備 ◆ 國際「大三角」產業分工格局加速調整,既有國際秩序和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挑戰,圍繞資源、技術、人才、市場等方面的競爭更趨激烈 ◆ 產業數位化智能化轉型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走出一條適合我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 共克時艱|SAP中國總經理李強:以數位化為利器,打一場全球抗疫的...
    SAP 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總經理李強表示:「植根中國25年來,SAP始終致力於攜手合作夥伴,用數位化能力和全球最佳實踐,為中國客戶的成功保駕護航。危機當下,我們更要發揮核心業務優勢,為客戶的利益築起堅固防線,為抗擊疫情、助力復工復產、護航實體經濟再添一份力量。」
  • 寧波鄞州加速打造數位化新引擎
    原標題:鄞州加速打造數位化新引擎 「疫情讓更多智造企業堅定了智能化升級決心。」眼下,位於寧波市鄞州區的文谷科技有限公司每天都要收到數個新訂單。作為一家數位化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文谷科技通過與華為、科大訊飛合作,今年以來克服疫情影響,已累計與國內近百家企業達成了自動化改造、智能化診斷合作意向。總經理葉朝偉預計,公司今年的銷售額將同比提升30%。
  • 人工智慧、機器人、量子計算、可持續性和全球波動性:《DHL物流...
    疫情加速數位化和自動化的進程,以及一些未來工作 數據分析、人工智慧、機器人、物聯網、雲計算和API的動態增長標誌著物流業的新常態 量子計算、區塊鏈和空間物流的突破為物流供應商解決大規模問題、開拓新服務提供了新的契機
  • 2020年中國刀具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國產化程度有望提高...
    我國連續多年工具機消費量居全球第一,但是刀具消費水平偏低。在德、美、日等發達國家,現代數控工具機和數控刀具互相協調、平衡發展的規律十分明顯。據統計,發達國家刀具消費約為工具機消費額的50%左右。隨著國內企業管理意識和技術實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投入自動化加工系統,對數控刀具的消耗量逐漸增加。
  • DEC2020數位化生態大會:助力數位化轉型與數字經濟發展
    圍繞本次大會的主題「數字生態、賦能轉型」,出席會議的政府領導、院士、專家、學者和企業領袖,通過對國家政策、行業趨勢的解讀以及企業成功實踐的分享,探求企業技術創新與數位化升級的產業新生態。希望數位化觀察網繼續積極發揮好平臺作用,深化政企合作,建立數位化創新發展聯盟,加強數字經濟研究,開展以數字產業化為基礎、產業數位化為主題的經濟活動,共同激發數字創新動能,共同促進數字經濟繁榮發展,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貢獻。數位化轉型作為現代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和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正迎來落地實踐的加速期。
  • 全球奢侈品市場萎縮 中國率先回暖 數位化發展成增長新引擎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陳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奢侈品市場銷售低迷,中國市場卻率先回暖,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而數位化發展也成為帶動奢侈品銷售新的增長引擎之一。12月16日,全球知名戰略諮詢公司貝恩發布的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202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勢不可擋》(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今年全球奢侈品市場將萎縮23%,但中國境內奢侈品消費將逆勢上揚48%,達到3460億元。
  • 2021年值得關注的十大數位化轉型趨勢
    許多組織已經開始了數位化轉型之旅,也有一些組織還處於規劃階段。技術領域是動態的,儘管疫情限制了組織接受數位化驅動(例如自動化、大數據、數位化勞動力等),但它們很快就被下一輪數位化變革的浪潮席捲。新浪潮將會引入新的模式,並將在新常態中處理業務。 1.數字銀行體驗 為提供更簡單快捷的數字功能,金融機構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 《中國居住服務業數位化發展報告》:居住服務數位化加速,中美時差...
    中國居住服務業數位化20載 探索傳統企業轉型方法論產業一旦啟動數位化迭代,帶來的不僅是發展速度「量級」的提升,更為重要的是以「質」的顛覆,推動行業模式切換,進入更高層級的發展軌道。以貼近大眾生活的衣、食、住、行為例,淘寶改變了一代人的消費習慣,美團引發用餐習慣和餐飲業態的劇變,滴滴則利用數位化調配出行資源。而在「住」的領域,數位化又將觸發什麼樣的變動?
  • 富通雲騰戴思弘:應用雲MSP服務,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必然趨勢
    新基建為數字經濟按下加速鍵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強調「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迄今為止,中共中央已經6次會議提及要發展新基建。
  • 數位化浪潮下,生態性、敏銳度、穩定性是企業關鍵
    近年來,在各行各業的發展中,數位化轉型都是繞不開的話題,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更是加速了全球範圍內數位化轉型的步伐。 2020年9月,國際機器人聯合會 (IFR)發布了報告《新世界機器人工業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 2020》,在報告發布會上,「疫情成為數位化加速器」這一話題受到熱議。
  • 瑞士:自動化替代勞動力的趨勢正在不斷增強
    在瑞士,一個以自動化和機器人普及為特徵的新時代正在來臨。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深入發展,在瑞士經濟領域中,自動化替代勞動力的趨勢正在不斷增強,社會生產的「機器化」似乎不再遙遠。2015年的1月份可謂是瑞士經濟的一個轉折點,當時瑞士央行被迫宣布取消1歐元兌1.20瑞士法郎的匯率下限政策,瑞郎匯率隨之在短時間內升值超過30%,此後一直維持強勢。
  • 分析:瑞士農業的發展特點和數位化趨勢
    農場數量持續下降,農業經歷結構轉型瑞士農業正經歷著一場結構轉型,農場不斷發展壯大,以提高生產效率,保障可持續發展。否則,它們就必須發掘利基市場(又稱「縫隙市場」,特指被市場中的統治者或有絕對優勢的企業所忽視、卻符合劣勢企業自身優勢的市場),比如開發農業旅遊項目或者直接向消費者推介出售產品。
  • 2020科技的進與退:數位化加速與算法控制人類
    至今,世界經歷了三次科技革命,18世紀末以蒸汽機的發明與使用為標誌的第一次科技革命,19世紀末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二戰後以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標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2020年之前,以數位化、智能化為特徵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已始於青萍之末,2020年,疫情黑天鵝以及隨之而來的一系列社會經濟領域的連鎖反應,一鍵加速了這一進程。
  • 特刊| 數位化時代,如何用AI加速醫療創新?
    Atman目前已與50多家全球TOP10藥企以及國內知名藥企進行了深度合作,紮實的技術積累為企業提供了完善的部署方案和高質量的交付。 循證醫學平臺產品(Hippo) Hippo致力於尋求更加智能高效的方式幫助企業加速完成科學傳播戰略的計劃與實施。
  • 中投公司郭向軍:數位化轉型是長期趨勢 值得長期布局
    郭向軍分析表示,後疫情時代的投資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疫情顯著加快了科技創新產業的發展和全球數位化進程,凸顯了醫療衛生、科技與數位化的重要投資價值。疫情期間,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在疫情防控、資源調配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大量數位化、智能化服務和不同場景的需要爆發性增長,電子商務、遠程辦公、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線上娛樂等成為經濟的新亮點,多個國家也出臺相應政策,大力扶持和推動,包括教育、物流、公共衛生等領域的數位化解決方案,加快了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如大數據中心、5G基站、物聯網的建設,以及傳統企業的數位化轉型。
  • 重慶造自動化鍵盤生產線在重慶高新區刷新目標產能
    智能化改造助企業降本增效數據顯示,2019年,重慶市連續6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筆電生產基地,產量約佔全球40%。在龐大的筆電產業背後,有上千家筆電配套企業支撐起產業鏈的上遊。近年來,重慶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智能製造加速賦能傳統產業成為一大趨勢。
  • 中國製造業加快數位化轉型 塑造發展新優勢
    與會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倒逼製造業企業加快數位化轉型步伐,塑造了高質量發展新優勢。2020中國企業數位化峰會暨賽意信息用戶大會主論壇在廣東佛山舉辦。截至目前,廣東累計推動超過1.5萬家工業企業運用工業網際網路技術實施數位化轉型,帶動50萬家企業「上線用雲」降本提質增效,助推全省製造業轉型升級。峰會上舉行智能製造圓桌論壇。 程景偉 攝「數位化轉型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