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成:一個北大保安的奮鬥與夢想

2021-01-09 山西省人民政府


張俊成:在北大當保安的日子閃亮而難忘  

  人物檔案

  張俊成,長治市科技中等職業學校校長。1976年,他出生於長治市襄垣縣下良鎮土泉村,初中畢業後因家境貧寒輟學打工。1995年,他進入北京大學當保安,值守西門的同時,他自學英語、法律,憑藉著堅強的毅力,在諸多北大教授的無私幫助下,1998年通過了自考法律,拿到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專學歷。1999年,他離開北大,回到長治教書育人。2015年,他和朋友創建長治市科技中等職業學校。

  自他而起,北京大學保安隊伍中,相繼有500多人拿到大專到研究生學歷。因此,他被媒體譽為「北大保安讀書第一人」「北大保安勵志讀書第一人」等。

  2020年歲末,勵志的北大保安再次衝上網絡熱搜:焦森自學Python編程,許文龍單詞量達到一萬五、能用英文與留學生流利對話,網友們紛紛評論道:「神一樣的存在」「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從1995年至今的二十多年裡,北京大學保安隊先後有500餘名保安考學深造,用知識改變命運、打拼幸福人生。被稱為「北大保安讀書第一人」的張俊成也再次被提起。為此,央視新聞《相對論》欄目攝製組專程來到長治,以《初代北大保安「天團」》為題,對話訪談張俊成,聽他講述保安「天團」成團的「秘訣」。

  12月28日,山西晚報記者見到了44歲的張俊成,共同回望他在北京大學那些閃亮又難忘的青春歲月。

  開創交接崗儀式 做北大保安裡一流的保安

  熟悉北京大學的人都知道,北京大學西門古樸莊重,有「北大第一門」之稱。

  19歲的張俊成沒有想到,自己從長治到北大西門,不過一個月的時間。他出身農家,家中排行老六,子女多、日子苦、生活艱難,以至於初中畢業後就不得不輟學到長治打工。

  得知北京有保安公司來長治招工的消息後,他興衝衝地報了名。到北京昌平培訓了26天,分配時,他被分配到了北京大學,在西門當保安。

  穿上保安制服,站到北大西門,他每天執勤站崗、檢查證件、接打電話……看著眼前絡繹不絕、拍照留影的路人,看著進進出出、氣質談吐不凡的教授學者,看著朝氣蓬勃、謙恭有禮的學生,張俊成覺得沒有比這再好的工作了。

  在崗位上,他要精神更抖擻一點,態度更禮貌一點,服務更熱情一點。他可以連敬十幾個禮,攔下無證想進北大的路人。到業務測試時,他是唯一的滿分,三個月的試用期剛滿,中隊長便提議讓他當西門班的班長。

  這份榮譽讓張俊成激動不已,他對隊友說,北大是一流的高等學府,有一流的大師和學子,北大的保安也應該具有一流的保安水平,北大西門保安還要成為北大保安裡一流的保安。

  對保安們的任何要求,張俊成都示範性做到,不僅如此,他還一直思考工作如何能更精進。他開創了交接崗儀式,模仿軍事化的禮賓交接,起初是四個人敬禮、喊口號,後來改成每半小時的單崗接崗也如此,抬頭挺胸走正步,敬禮呼號,天天日日,每到交接崗的時候,都會有師生和路人圍觀。這種儀式化的交接,在西門是保安自發自覺的,深深打動了師生們,也讓他們自己感到了被尊重,感到工作的價值。

  恪盡職守樂於助人 獲北京市保安系統「十佳保安示範崗」

  北京大學的保安全年無休,24小時輪崗。人來人往,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張俊成給大家定的規矩:我們是北大的第一道窗口,不管校內還是校外,看到有人遇到各種困難,必出手相助。

  在保安崗上,他們準備了打氣筒、補胎用品,還有雨衣、雨傘等服務用品。幫師生搬東西、接送來訪學者賓客到北大各院系、清理衛生等,都是盡心盡力。

  北大東語系、西語系各有一位盲人教授,張俊成規定,一定要護送教授過馬路,再送到辦公室,送兩位老人就是常態的工作之一。

  聽說未名湖島亭的衛生環境不好,圖書館閱覽室需要清理,張俊成帶著隊員們組成志願服務隊,業餘時間打掃得乾淨整潔。

  有一段時間,北大校內自行車丟失嚴重,為此他在班裡作了重要安排。一天晚上,張俊成在旱冰場執勤歸來的途中,突然發現一年輕人正在撬自行車,他衝上前去,幾個回合下來就把小偷制服,連車帶人送到北大保衛部,事後經查,不僅他是慣犯,還牽出了背後的犯罪團夥。

  1998年,北京大學百年校慶,張俊成和隊友們深深為這所百年學府的影響力所震撼,護衛北大的平安,是職責更是榮光,他們沒明沒夜地值守,一刻也沒鬆懈。

  曾經有一位遼寧阜新的老人,來北大西門找侄女,老人急得快哭了。原來他在北京舉目無親,又丟了錢包回不了家,記得家裡有人說過侄女在北京的大學讀書,只知道是前一年來的北京,名叫王素琴。張俊成張羅著讓老人坐下,給他倒了杯水穩定情緒。張俊成找學工部、宿舍樓、學籍辦進行查詢,確定了北京大學沒有該女生,老人一臉沮喪準備離開,張俊成問他路費多少錢,老人說37元錢,他拿出了新發的50元加班費,囑咐老人買好車票,剩下的錢買點兒吃的,老人這時哭出了聲:「今天我遇上好人了,北大的保安都這麼好。」

  1996年,北大西門崗被北大保安隊評為先進班集體。1997年,張俊成帶領的北大西門保安崗榮獲北京市保安系統「十佳保安示範崗」。能夠在北京三萬保安崗裡位列前十,一個普通的保安能夠贏得北大師生的喜愛,是因為,在張俊成心裡,不僅有著對北大最真誠的熱愛,還有對職責最樸素的情懷。

  向老師學習100句常用語 結束北大保安不說英語歷史

  西門裡就是學校辦公樓,來訪的外賓尤其多,保安員大都初高中學歷,只懂「您好、謝謝、再見、OK」的三句半英語,和外賓交流對話是張俊成一直的心願。他覺得不僅僅是為工作,更是體現了北大保安的「高度」,從側面彰顯北大形象。

  當他得以參加北京大學英語系考前輔導課時,「鬥膽」給授課的老師布置了作業——列出100句崗上常用到的話,請老師抽空翻譯出來。

  沒有想到的是,教學任務繁重的老師,三天時間就把一份文字翻譯和一盒磁帶交給他,100句話,每句話老師都用英語讀了三遍。

  當時,他穿著保安制服,老師看他的眼睛亮晶晶的,他的眼睛是溼的。

  就此,這100句常用英語結束了北大保安不會講英語的歷史,有基礎簡單的,比如請出示證件、北京大學謝絕參觀、請您下單車推行等,也有去圖書館怎麼走,在哪裡有公用電話亭等複雜的長句。從張俊成開始,他一邊學習一邊教學,一詞一詞,一句一句,先把北大西門保安教會,再在全北大保安推廣。

  好在北大西門不愁語言環境,在語境裡應用,挑戰聽力挑戰表達,從聽清楚外賓問題的關鍵詞是什麼,一來二去,張俊成和隊友們終於能和外國人對話了。

  1999年春天,有外國專家進校,在等辦公室回復電話時,張俊成搬出椅子請專家坐下,用英語禮貌地回答專家提出的各種問題,直到把他送進校辦公樓。他沒有注意到,有一位中國的年輕女子一直在觀察,這位女子要進校,也用英語表達。他婉拒了,你我都是中國人,咱們說普通話吧,他解釋自己的英語不是很好,只能簡單應對。女子出示了記者證——《北京青年報》記者高杉,先是問了他學習英語的經過,然後讓他放行。他敬禮,說沒有接到接待信息,不能進,謝謝配合。他和記者的語氣都加重了。這時北大辦公樓來電話,讓他把記者也送進去。

  臨走前高杉告訴他,關注下周的《北京青年報》。張俊成一聽,頭髮豎起來了:壞了,得罪了,要曝光吧。他和同班的李師傅分析,自己沒有不禮貌吧。到了周二郵遞員送報,其中一份單寫著西門傳達室。他不敢看,讓同事先看,「有沒有給咱們工作帶來壞的影響?我趕緊寫檢查。」

  高杉文中這樣報導:「這個講話還帶有山西口音的小夥子,說起英文卻已字正腔圓。」這是1999年3月29日的《北京青年報》打工者版面,他收藏至今。

  除了教學英語,張俊成還組織大家學習文化,有時就在保安室講政治講法律講讀書心得,有路過的教授看到,經常會給予他們指導或參與討論。

  在傳達室,小黑板上每天一句今日格言、名言警語。一英一漢,他要求保安們都要背下來,這些20歲左右的年輕小夥兒,多數來自農村,受教育程度低。張俊成對大家說:「知識改變命運,我們在北大,這麼好的機會什麼時候還會有?」

  成為北大名人 小保安登上北大演講臺

  給北大的學子演講,張俊成想都沒有想到。他接到隊長通知的時候,有點懵,也有點想推了,自己能和天之驕子說什麼呢?隊長說,就說你的經歷、你的工作、你的學習。

  幾年間,西門保安張俊成不知不覺竟然「紅了」,先是北大化學系、物理系,選擇先進保安員給大學生們演講,物理系主任告訴他,為什麼讓保安來講,保安守護校園平安、服務全校師生的同時,也和大學生們是同齡人,一樣上進好學。他鼓勵學子們抽時間,去保安隊結對子。

  入選給大學生們演講的優秀保安,起初只有張俊成在內的兩三個人,這是西門保安集體的榮譽,他先在保安隊演練了好多遍,演講稿寫得不好,就是很樸實地說,他是什麼時候來的北大,來了之後做了什麼,獲得什麼獎,是怎麼得來的這個獎。

  從進入北大起,他把所有的時間用在護衛校園、成長自身上,他的演講稿就是家常般講述了在北大做了什麼,獲得了什麼,他的學識閱歷不可能和臺下任何一個學子相提並論,但是一次次的巡迴演講,卻贏得了最飽含敬意的喝彩。

  巡講的效果超出預期得好,甚至還傳到了校外,北大保安團先後到北航、北郵演講。

  政治學系的女生陳偉和他結了對子,在《燕園衛士錄》一書中,陳偉寫下了近三千字的通訊《青春無悔》。這本書後來被北大家屬區一位高中生看到了,她在文章旁邊用鉛筆批註,用他的故事給自己打氣。女孩問了家人,得知張俊成本人並沒有這本書,特意跑到西門傳達室把書送給他。

  1999年5月,張俊成即將告別北大。當時,一群在清華大學遊學的香港女大學生來到西門,在等學校通知的空當,女孩們買了幾份校園地圖,地圖是百年校慶的時候,校衛部印製的,封面上就是張俊成西門執勤的照片。女孩們很高興,請他在上面籤名。他說,「開什麼玩笑,我可不是什麼大人物。」女孩們紛紛說,「你是大紅人呀。」最後,張俊成逐一在地圖上籤上了他的名字。

  告別北大,告別西門,保衛室小黑板上每天一換的金句寫著:「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身在何處,而是朝什麼方向走。」

 

張俊成:三年拿到了北大自考專科畢業證

  引言

  張俊成想外出打工,但媽媽不同意,他磨了媽媽兩年時間,終於得到允許。去北京的時候,他還給媽媽留下一句話「我不闖出 名 堂 就 不 回來」。不過兩個多月時間,這句話就被媽媽反懟回來了。

  多年以後,提起這件事,張俊成說,雖然當時看起來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但現在再看,絆腳石其實也能轉化為踏腳石,就看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

  英語系曹教授送上免費聽課證:「我不要你感動,要你行動」

  張俊成清晰地記得,他剛當上北大保安兩個多月時間,有一天,他攔下了幾個執意要進北大參觀的人。他連比劃加敬禮地勸阻,但對方不會中文,不明白他是什麼意思,臉上儘是不滿。他們齊整地站到馬路對面,排成一行,對他豎起大拇指。起先,張俊成有點懵,老外是誇他守崗有責麼?然後,對面的一排大拇指齊齊掉了個,再看人家的表情,張俊成明白了。

  在保安崗上受的委屈不算少,但這次不一樣,分明是一種侮辱。他回到保安室,甩下帽子,撤下皮帶,就給老家的媽媽打電話:「媽,我不幹了,我要回家,我天生就是種地的命。」了解事情的原委後,媽媽反問:「你闖出名堂來了?」不等他回答,媽媽把電話掛了。

  第一次打回去電話就被媽媽懟了,一旁的保安老師傅開導他,「從農村出來不容易,在北大當保安什麼情況都會遇到,今天的事也不是完全怪你……」重新穿戴好,張俊成回到崗上,繼續工作。

  下了班,他就買了兩本英語書。

  白班崗上不能看,張俊成就夜班時瞎琢磨。他的英語底子也就是在鄉裡上初中的那點東西。什麼時態、語法,他都不懂,只敢在晚上沒人時讀一讀英語書。一天夜裡,一位女老師好奇地問他在幹嗎?「阿姨,我在讀英語。」張俊成的回答讓老師又吃驚又感動:「好學是個好事情,可我聽你讀了這幾天,以為你說的是德語。你要這樣說,會把外國人氣瘋了。」

  這位老師記下了他的姓名。

  張俊成沒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但卻記住了這位老師,但凡遇到,他都打招呼問好。老師有一次問他,每天都學到幾點?答:夜裡三點。

  一個多月後,這位女老師打電話到保安室說找小張。

  「哪個小張?」接電話的人一頭霧水。

  「就是天天用『德語』折磨我的小張,讓他到英語系。」原來,這位老師是北大英語系教授曹燕。

  曹教授拿出兩個聽課證,藍色的是GRE考前培訓的,白色的是成人高考培訓班的。

  張俊成一看,慌了,聽大學的英語課,聽不懂啊。

  曹教授說,可以選擇性地上許國璋英語、新概念英語等基礎課程,有英有漢,不懂的也能問老師。

  他還是不敢接:「老師,我和您實說,我一個月掙二百多塊錢,我家兄妹七個,每月要給家裡寄錢,我真交不起學費。」

  曹教授說,這是免費的……

  「我出來兩三個月了,我媽都沒有這麼關心我,我一定好好學……」張俊成有些語無倫次了。

  曹教授說:「阿姨看你上進,你又想學,你們在北大做了許多好事,我們都知道,讓你學習也是為了能夠更好地為北大服務,能和外國人說話啊,別哭……」

  曹教授還介紹了當時在北大可以選擇的學習或進修的辦法,有自考,有成人高考。張俊成一個字一個字記在心裡。

  三分鐘跑去的路,他用了十五分鐘走回來。這兩個英語培訓班,學費好幾千塊錢,他一路上反覆看著聽課證,曹教授不僅從校衛保安隊找到了他的照片貼上,還和保安隊領導打招呼,讓排班時考慮他聽課時間,又和培訓班授課老師介紹了他的情況。

  曹教授的話在他心裡滾過來滾過去:「我不要你感動,要你行動。」

  上班的同時還要上課學英語,北京大學保安隊沒有先例。

  排班和上下課時間上時有衝突,換衣服成了一道關。穿著保安服上課,他擔心被人看不起,所以每次去教室前,他都會換上便裝,到交接崗的時候,再衝刺狂跑回宿舍換上保安服。有一次,他剛換好保安服站在崗上,迎面看到同學,心情複雜,就裝作不認識。

  時間一長,有同學直接問他是怎麼回事兒?「你怎麼能這麼快,你剛才還在我前面聽課的。」

  他答,沒辦法,得掙錢啊。

  同學說,「你真了不起!」從那以後,他試著上課時不再換裝,從同學們的眼睛裡,他看到的是敬佩,還有鼓勵。

  最難克服的關口還是課聽不懂,他問同學、問老師、補筆記、練聽力。他經常向老師道歉:「我是您教的最笨的學生吧?」老師說:「沒有關係,我可以給你『加加餐』。」

  西語系張教授每天約他散步:未名湖畔講哲學和政治

  從曹教授處得知通過成人高考或自考可以上北大起,張俊成就開始發力。分析北大成教、自考的招考專業,理科不現實,文科專業有限,他選擇了成人高考法律。當時,距成人高考只剩4個月的時間。

  以他農村初中文化的底子,要完成英語、語文、數學、政治、歷史、地理課複習,難於登天。他小心翼翼找到隊長,「想學習,當班長又要做表率,只能辛苦些。」他申請備考階段連上夜班,周六日不休息,上24小時的班。後來,隊長和隊友們心疼他,雙休沒有讓他上全崗。

  那段時間,他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除去站崗時間,就拿著書本學習,厚厚的成人高考考前輔導叢書,有課文、有練習題,自己學、自己刷題。上英語輔導課前,他一定會預習兩三遍,畫出來不懂的地方,有的聽課時能解決了,有的聽不懂就下了課去問。

  眼看著張俊成刻苦備考書不離身,看著他和越來越多進出校門的師生敬禮問好,保安隊員也相繼報名成人高考,先是西門崗的3人,到後來十餘人,還有背英語的、讀書的、寫日記的,校衛隊裡學習氛圍越來越濃。10點是熄燈時間,但總有保安打手電筒躺在床上看書。隊長王桂明索性把校衛隊會議室打開,關門關燈的時間延遲到深夜一點。

  他苦讀的身影不僅在北大校衛隊有口皆碑,也被老師、同學們看在眼裡。

  西語系的張玉書教授和他相約,每天夕陽時分未名湖散步,或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堅持了近一年的時間。張教授酷愛哲學,在未名湖畔,有清風和花香,還有夕照的光芒,他講馬克思、尼採、黑格爾、叔本華,講中西方哲學和政治,講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質變量變、否定之否定規律。在他口中,湖面柳葉落水都能有所講。那是張俊成一天裡最幸福的時刻,也成為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所學所悟讓他終生受益。

  張教授是博士生導師,為什麼對一個保安這麼上心。張俊成很奇怪,有機會便去問師母戴述美教授。戴教授回復,「你傻啊,先生讓你自己悟。」

  再後來,戴教授告訴張俊成:「哲學讓人聰慧,老師和你說的這些是打開你的思維,人生漫長,能夠辯證地看待一些問題對你一生都有好處。」

  成人高考成績公布了。張俊成起點低,成績差了一點,而被自己感召的隊友當年考取了。不知是未名湖畔的哲學思維起了效果,還是分數超過了自己的目標線,他在日記裡寫道:「心裡的確也不是滋味,但我心裡有譜,相信只要再努力,大專一定會有我的名額。」

  統籌好學習和工作太難 他見過每一個時間點的北京大學

  人在北大,還愁學習麼?

  張俊成早就了解清楚了,北大法律系自考,13門專業課全部通過,就能拿到大專畢業證。

  東語系的章學誠教授得知他要上北大法律系自考,就幫助他聯繫法律系老師,他被允許去教室裡旁聽。

  他去蹭課,站門口請示:「老師好,我是西門保安,我要報法律系考試。」老師說:「進來唄,一起聽。」有時,老師還特意問他,「有什麼難懂的,我給你解答。」

  他知道,自己只有用成績才能回報老師們的期望,只有忠於職守才能更好地服務北大師生。可是,要想統籌好學習和工作,實在是太難了。西門人員流量大,工作任務繁重,站崗時無法看書,坐崗登記隔兩三分鐘就有電話或是登記,根本不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書本上。就是下了崗,也要在宿舍備勤,時常會有搬運值守活動增援等任務。所以,他只能付出比常人多幾倍的努力,還是從夜裡擠時間,平均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他說,習慣成自然吧,只要堅持,就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他見過每一個時間點的北大。

  3年時間,張俊成守著厚厚的專業書籍,抱著新華字典、英語辭典、法典,一點點啃下來艱澀生僻的字眼,字面意思,法律意義,先自己理解,再找老師講解。當時自考每年4月考一次、10月考一次,他逢考必過。

  1998年,張俊成終於拿到了北京大學法律專業自考專科畢業證。在他的帶動下,當時有十餘位保安攻讀自考或成人高考學習。

  離開北大時 他帶走的每一樣東西都沉甸甸的

  1999年6月,朗潤園的荷花開了的時候,張俊成向北大告別。當時他新婚半年,在長治的妻子剛有孕,希望他回到家鄉。

  臨行前,張俊成一一來到張玉書、章學誠、曹燕教授等家中。5年來,張俊成不知道自己如何感謝回報這些老師,在他心裡,老師們如同再生父母。他能做的,就是但凡進出西門,立時敬禮。

  他牢牢地記住了教授們的叮囑和鼓勵。

  張玉書教授說,堅持在北大的作風,勤奮努力,在當地創出一番事業。去做你喜歡的,你能做的事情。

  戴述美教授告訴他,回去先把妻子照顧好,做什麼,定位很重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夫妻倆特地送給他一件寓意著「早生貴子」的工藝品。

  章學誠教授說,以後需要北大法律老師的專業課或者是其他諮詢,他來幫忙安排。章教授的妻子拿出了新出版的全套《北京大學百年郵票紀念冊》送給他,「小張,我們沒法去長治,但我希望你經常來看我們,而且希望你帶著成績來看我們。這套郵票紀念冊送給你,不如意的時候,你看看它,郵票上的每一個地方都有你的身影你的足跡,都有深刻的記憶。你想想當時你在這裡是怎麼努力的,它能夠帶給你力量……」這套紀念冊一直陪在張俊成身邊,像老師說的那樣,不論低落時還是得意時,打開它就會看到力量和希望。

  進入北大時,他是一個初中畢業的山村孩子,拎著一個小袋子,帶著夢想。

  離開北大時,他帶著老師、隊友們的祝福,帶著北京大學自考法律專業大專的畢業證書,帶著三大麻袋書本,哪一樣都是沉甸甸的。

  張俊成說,沒有這些,就沒有自己的今天,它們記錄著他的過去,更重要的是承載著希望和未來。

 

  張俊成:傳道授業解惑不忘北大精神

  引言

  張俊成24歲回到長治的那年,恰好有一所職業學校招聘,他順利入職。二十多年來,從一線教師,到政教處主任,到副校長,再到和4位朋友一起聯手創辦長治市科技中等職業學校,張俊成一天都沒離開過講臺。他教過的學生有數千人之多。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學生中,絕大多數和張俊成一樣是農村孩子。他們或因家庭貧困,或因成績不好,而通過接受職業教育最終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張俊成笑著,一一歷數自己的學生,言語間是滿滿的幸福與自豪。

  昔日的學生成了今天的老師

  接受記者採訪的中間,張俊成叫來學校的兩位年輕老師,一個叫劉劍波,一個叫李風。他像展示自己的作品一樣,原來,這兩位年輕老師堪稱張俊成的翻版,是張俊成以前的學生,和他情同父子。以前學生們管張校長叫「爹」,現在這兩位老師的學生又管他們叫「爹」。

  學生交給他們,張俊成很放心。他們師徒的通用語是,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做教書育人的大工程。

  劉劍波在長治市科技中等職業學校任計算機老師,今年26歲。16歲那年,他在長治市中專學校就讀時遇到任副校長的張俊成,當時張俊成還代班主任。「那時,張校長每天都會穿西服、打領帶來給我們上課,覺得他很帥又很嚴謹。相處久了,我們都很喜歡他,覺得他非常親切,私下裡都叫他『爹』。」劉劍波告訴山西晚報記者。

  劉劍波學習成績不錯,是班長也是學生會主席,說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他有些「飄」了,「那會兒覺得自己挺牛,有些『位高權重』的感覺。同學對我的態度也有了變化,不聽我這班長的話了。有一次處理班級問題的時候發生了矛盾,張校長便讓我每天寫一份檢查,沒有期限,沒有要求,要放到他的辦公桌上。」劉劍波回憶,那是他人生最大的一個「關口」。

  張俊成暫停了劉劍波班長一職。「那時我心理落差特別大,所有的光環都沒有了,同學也不再圍繞在我身邊。其他班級的同學不知道這件事,學生會的工作還在繼續,所以只要一出班級門我覺得又有了一些自信。」劉劍波說。

  不知檢查要寫到多會兒,劉劍波從開始的有怨言到慢慢反省,終於理解了老師的良苦用心,心也逐漸沉靜下來,知道了錯在哪裡,應該怎麼改正。第15天的時候,張俊成發話了:「行啦,你把這份檢查再寫一份,貼在教室後面。」這件事就畫上了句號。

  從那以後,劉劍波踏實沉穩了許多,學習成績穩步上升,每一份班內任務也會做好。

  在談話中,山西晚報記者越來越覺得劉劍波身上有很多地方和張俊成相似,站有站姿,坐有坐姿,也佩戴著手錶。張俊成說:「當老師時間觀念必須強,我的表比別人快10分鐘。」劉劍波說自己的表也調快了5分鐘,深受張俊成影響。

  當年上學時,每天都要跑早操、上早自習,張俊成從不缺席,準確地說,每天都比學生出現得早。「披星戴月說得就是他,早晨5點40分和我們一起上早自習,凌晨一兩點巡查完才休息。我們都特別佩服他,精力十足。」

  李風是80後,他學的是法律專業,十多年前,在長治市潞州法律學校和張俊成相識。「現在都記得張校長當時對我們說的話『嚴是愛,寬是害』。1999年,我17歲,高二是我們班級最困難的時候,一群熊孩子,不愛學習,調皮搗蛋,管理不了,甚至氣走了上任班主任,走之前老師還說『來你們班就是幹填溝工程,幾乎是不可能填滿的,你們見過太行山填滿過?』」李風告訴山西晚報記者,不怪老師啊,他們班級確實讓人頭疼。

  張俊成騎著28自行車來到學校,看著大家無精打採地進行合唱排練。「我帶的班級,要不當第一,要不當最後一名,不要架在中間,不上不下的。你們選吧,第一還是最後?」張俊成的這番話說完後,班級沉默了。於是,大家齊心協力認真排練起來,最後雖然沒拿第一,但取得了入校以來班級從未有過的好成績。

  李風曾經在班上當過「刺兒頭」,他說,中專的學生都是中考成績不理想,對上大學沒什麼奢望,對未來也很迷茫。但是張俊成從不這麼看,他說中專不是終點,而是起點。他讓學生們一定要去大學看看,知道大學是什麼樣子,不然一輩子都會有缺憾。經過張俊成兩年「魔鬼」似的磨練,李風找到了法律的門,後考上大連市的一所大學。

  張俊成所在的學校都是寄宿制,經常會有學生到月底就沒錢吃飯了。李風和劉劍波都有過這樣的情況。「有一天到吃飯時間了,只有我躺在宿舍,張校長看到後就問為啥不吃飯。知道沒錢後,他拉上我就往飯館走,一人一大碗面,沒過幾分鐘,比臉都大的一碗麵就下肚了。張校長還把自己碗裡的面又撥給我好多,那天的面真好吃,真心好吃。」李風說到這裡露出了笑容。同學們一口一個「爹」地叫著,相處久了,關係都很親密,誰沒錢都找張俊成求助。

  幫助學生走出困境 找到人生方向

  離開北大的二十多年間,張俊成幾乎每年都會去北大看看,拜訪隊友和曾幫助過他的先生們。他會帶著上黨小米和老陳醋,先生們都樂呵呵地收下來。知道他從事教師一職,張玉書教授說,教師這個職業,要先從思想上引導孩子們,思想上通了一切都通了,然後再傳授知識。不要照本宣科,把理論和規律結合到生活實踐中去。並叮囑他,一定不能誤人子弟,所教課程自己沒有弄明白吃透了就講給學生,這是誤人子弟。不用心對學生、不和學生交朋友,這也是誤人子弟。學生和自己的孩子公私之間發生衝突了,學生優先,才不愧於教師這個職業……如今張玉書教授已經離世,先生風範,山高水長。

  到今年,長治市科技中等職業學校創辦已有5年時間,從一二百名學生起步,現已有1300餘名學生,規模基本飽和。學校開設有十幾個專業,其中航空服務、機器人、動漫設計等專業已經實現聯合辦學定單化育人,有的專業對口升學,在這裡就讀的絕大多數是農村孩子,為他們深造全日制本科大專院校奠定基礎。

  一位成績優異的女生家裡突遭變故,母親早已離世,父親也不在了,張俊成帶著學校十幾名老師一起去幫忙安葬,每個老師都主動自掏腰包資助她。「過年過節,我都會給她發紅包。希望她用心讀書,讓家人放心。我們要用有溫度的教育去回報社會。」張俊成說,今年這位女生考上大學了,她一放假就跑回來看望老師們。

  學校裡的貧困學生有100多位,學費減免甚至夥食減免是常事,什麼都不能成為不學習的理由和藉口。沒有錢上學,張俊成自掏腰包;學習成績不好,張俊成陪伴他一起學;家庭教育空缺,張俊成扮演起爸爸的角色。學校為孩子提供打工機會,有獎助學金,鼓勵他們掌握一技之長。

  長治市科技中等職業學校常務副書記史文平介紹,學校是軍事化管理模式,這些孩子幾乎都是中考落榜生,又是青春期成長的關鍵期,帶他們不容易,學出來一樣是家庭的希望、國家的未來。

  有一位男生對張俊成說:「校長,你讓我做什麼都行,就是不要讓我學習。」張俊成一聽,好辦啊。他帶著男生到垃圾堆前,陪著他蹲下,說先一起在這裡蹲3個小時再說。男生要求換個方式,張俊成說可以。他要求和男生比賽徒手撿分垃圾、瓶子、紙箱子、雜物等,各歸一堆,看看誰撿出來的多。撿了一會兒,男生開口:「我要回教室了」。

  對學生要好,張俊成給每一位班主任定的規矩是,必須先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指導他們、做出正確的教育。他要求每位老師要做到對學生的十六知曉,包括知曉學生的名字含義、生活習慣、個性特點、愛好興趣、上學路徑、學生家長的思想……愛生如子不是說說而已,「爹」也不是白白叫的。

  因為張俊成的言傳身教,李風和劉劍波都是如此。李風上班7年,只請過一次假,那是孩子發高燒到40℃的那一晚。平時家裡有什麼事找他都沒用,回不去。他愛人說:「你有36個孩子,可我就1個孩子。」當時,李風得知孩子發高燒,家住外地,開車也需要3個多小時。李風給張俊成打電話,張俊成當下什麼也沒說,一會兒回過電話告訴他已安排有車的老師開車帶他回去。沒想到,車又出了問題。張俊成那一晚給所有有車的老師打了電話。等接到孩子送去醫院,再回家吃藥,李風一晚上沒睡。第二天,孩子體溫還沒降到正常值,李風又返回學校。他說,家裡有愛人和母親,學校的36個學生只有他自己。

  師道精神 散發光芒

  「張校長剛來學校的時候非常特別,不像本地人。身板筆直,背著個小包,頭髮也梳得光溜。後來知道他是從北大回來的,恍然大悟,我當時心想,這就對了。」史文平告訴山西晚報記者。

  張俊成在旁邊聽到後笑出了聲,說自己就是長治人,怎麼會不像。他說:「我回來,除了因為家人都在這裡,還因為想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比起北大老師對我這個小保安的照顧、施恩,我真的太渺小。」在北大做保安時,校長、教授都給出了厚重的恩情。「老師看似很小的舉動,成就了我的人生。我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知識改變命運。所以我必須將北大這樣的教育理念傳遞給更多的人,所以我選擇返回家鄉從事教育事業。」

  「看到讀不下去書的學生,我更是格外注意,不讀書不行,起碼我看見了就是不行。我要複製北大老師對自己的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應該也是教授們願意看到的。」張俊成說道。(趙晉燕 張文舉 賈蔚然)

相關焦點

  • 2020年12月號山西晚報封面人物丨張俊成:一個北大保安的奮鬥與夢想
    央視新聞《相對論》欄目攝製組專程來到長治,以《初代北大保安「天團」》為題,對話訪談張俊成,聽他講述保安「天團」成團的「秘訣」張俊成:在北大當保安的日子閃亮而難忘2020年歲末,勵志的北大保安再次衝上網絡熱搜:焦森自學Python編程,許文龍單詞量達到一萬五、能用英文與留學生流利對話,網友們紛紛評論道:「神一樣的存在」「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 誰說當了保安就不能有夢想?
    誰說當了保安就不能有夢想?北大外語學院曹燕教授得知保安張俊成在學英文,告訴他,可以在工作之餘到英語系聽課,這位教授給了張俊成兩張聽課證,一個用於「新概念英語強化班」,另一個用於「成人高考輔導班」。張俊成算了算,兩門課學費大約一萬五千元。當年他月工資才214元,還要給家裡寄50元。就在他為錢焦慮時,曹教授笑了笑,要他把聽課證翻過來,聽課證的三角戳上寫著「免費」二字。   曹燕教授無疑是張俊成的「貴人」。
  • 北大保安身懷絕技又火了
    看到身懷絕技的北大保安 網友直呼勵志 事實上,一直以來 北大保安都被網友稱為 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 早在1995年 「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張俊成 就曾上演「掃地僧」傳奇 他通過成人高考 考上北京大學法律系(專科)
  • 相對論Vol.47 初代北大保安「天團」今何在
    「地才」「逆襲」「掃地僧」……「北大保安」頻頻引發關注。標籤背後,這份工作究竟給他們帶來什麼變化?那些曾經的北大保安,現在過得怎麼樣?他們的成功,真的可以複製嗎?11月24日晚,央視新聞《相對論》莊勝春對話初代北大保安「天團」代表人物張俊成及其隊友布和蘇道。
  • 英語詞彙量15000、出書、會編程…北大保安再上熱搜!網友驚了…
    英語詞彙量15000、出書、會編程…北大保安再上熱搜!視頻來源:光明網身為北大保安,許文龍感慨,「我感到自豪,因為有所學才能真正體會到『北大保安』四個字真正的含義。」
  • 3年背15000單詞 北大保安再上熱搜
    本報訊(記者 劉婧)3年積累單詞量15000個,幫助留學生找醫院,被外國人點讚……11月11日,在北京大學舉辦的第一屆「爭做數一數二的保安員」評選會上,北大保安許文龍講述了自己在北大和英語結緣的故事,贏得了陣陣掌聲。
  • 3年背15000個英語單詞 北大保安許文龍再上熱搜
    日,在北京大學舉辦的第一屆「爭做數一數二的保安員」評選會上,北大保安許文龍講述了自己在北大和英語結緣的故事,贏得了陣陣掌聲。「明年本科畢業後如果還有時間和精力,我要繼續攻讀研究生,挑戰自己,更好地為北大師生服務。」許文龍說。事實上,不止許文龍,這些年北大保安的勵志故事屢上熱搜。北大保安臥虎藏龍,這些年來,北大數百名保安考學深造,有很多考取了大專或本科學歷,有的甚至考上了研究生,還有的畢業後當上了大學老師。
  • 盤點大學裡那些勵志「掃地僧」 每一個都讓人頂禮膜拜
    ,他說:「等明年本科畢業,我要像以前的北大保安一樣,繼續攻讀研究生,挑戰自己,更好地為北大師生服務。」 3、當保安逆襲考上北大 他還創辦了自己的學校 張俊成,1976年出生於山西長治,因為家庭條件有限初中畢業就沒上學了,後來張俊成來到了北京大學,剛開始這裡並沒有引起他多高的興趣,因為他來這裡只是做一名保安。
  • 北大保安又火了!英語詞彙量超一萬五 還要攻讀研究生
    他就是「神一樣存在」的北大保安許文龍。其實,關於北大保安的勵志故事主角不止徐文龍一人,為什麼北大保安的勵志故事總是會火?而當下年輕人又需要怎樣的榜樣呢?近日,北京大學舉辦了首屆「爭做數一數二的保安員」評選會,會上,來自各個崗位的20名保安小哥進行現場匯報。身懷絕技的保安小哥們獲得了在場學生的一致好評。
  • 2020年那些勵志的人|北大保安:什麼時候開始逆襲都不晚
    這次評選讓本就受社會關注的北大「保安天團」又火了一把。演講中,有的保安小哥告訴大家「他3年背了15000多個英文單詞」,能用英文與留學生流利對話;有的保安是自學python(電腦程式設計語言)編寫程序,化繁為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有的利用業餘時間完成了自考學業,實現了深造的夢想。
  • 3年積累15000個英語單詞,這名北大保安令人刮目相看
    「你如果現在不好好學習,長大後就只能去當保安!」 這是如今許多孩子在訓斥孩子時經常說的一句話,似乎潛臺詞還帶著一些對保安的輕視。 然而,最近一位小哥卻替保安這職業正了名,他就和金庸小說中的「掃地僧」一樣深藏不露。
  • 北大保安小哥英語詞彙量一萬五 未來還要攻讀研究生
    3年積累單詞量一萬五千個,能與留學生流利對話,被外國人點讚……11月11日,北京大學舉辦第一屆「爭做數一數二的保安員」評選會,20名來自各崗位的保安員進行現場匯報,北大「保安小哥」許文龍分享了英語學習成效,出色的表現贏得全場掌聲,他匯報的視頻也在網上刷屏,並衝上熱搜!
  • 北大保安小哥英語詞彙量一萬五,還有小哥會python!
    3年積累單詞量一萬五千個,能與留學生流利對話,被外國人點讚……11月11日,北京大學舉辦第一屆「爭做數一數二的保安員」評選會,20名來自各崗位的保安員進行現場匯報,北大「保安小哥」許文龍分享了英語學習成效,出色的表現贏得全場掌聲,他匯報的視頻也在網上刷屏,並衝上熱搜!
  • 寫作教學:一面是北大保安成功逆襲,一面是大學研究生被清退
    材料一:11月11日,在北京大學舉辦的「爭做數一數二的保安員」評選會中,保安小哥許文龍單詞量達到一萬五,能用英文與留學生對話;焦森則自學Python編程,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過去20年,北大保安隊先後有500餘名保安考學深造,有很多考取到了大專或本科學歷,有的甚至考上了研究生,有的畢業後當上了大學老師。他們大都來自底層,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勤奮,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最終實現「逆襲」。
  • 三年積累英語詞彙量一萬五 北大又出一位勵志「保安哥」
    原標題:北大又出一位勵志「保安哥」   本報訊(記者任敏 實習生鄭宏民)昨天,一條「北大保安小哥英語詞匯量一萬五」的新聞沖上熱搜。當天,北京大學舉辦第一屆「爭做數一數二的保安員」評選會,北大「保安小哥」許文龍分享了英語學習成效。他三年積累單詞量一萬五,能與留學生流利對話。
  • 3年積累英語詞彙量一萬五 北大又出一位勵志「保安哥」
    原標題:北大又出一位勵志「保安哥」   昨天,一條「北大保安小哥英語詞彙量一萬五」的新聞衝上熱搜。當天,北京大學舉辦第一屆「爭做數一數二的保安員」評選會,北大「保安小哥」許文龍分享了英語學習成效。他三年積累單詞量一萬五,能與留學生流利對話。
  • 北大保安英語詞彙量一萬五:利用問責的力量,前頭始終還有追求!
    前幾天,北京大學在「爭做數一數二的保安員」評選會上,20名來自各崗位的保安在現場進行匯報。其中一位保安小哥許文龍考上了本科,其單詞詞彙量超過一萬五,能流利地用英語與留學生進行對話。許文龍說:「我一直在思考,北大作為最高學府,這麼好的學習氛圍,怎樣的提升自己呢?
  • 北大保安小哥英語詞彙量一萬五考上本科,網友:保安都應聘不...
    保安小哥許文龍考上本科,單詞量達到一萬五,能用英文與留學生對話;焦森則自學Python編程,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實,她原來不是學霸,因為從小就特別不喜歡看書,但是,沒有辦法,雖然已經不太喜歡看書與學習,卻奈何找了一個愛學習的老公,還生了一個學霸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