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藍色"滋補品在線"訂閱.
帶你全方位了解燕窩等滋補品的功效、吃法、鑑別、價格等方面的資訊!
首先解答大家都關心的問題,為什麼要割鹿茸?是不是對鹿太殘忍?
鹿角年年生長、死亡、脫落然後再生長,生長過程達三到四個月,是生長最快的活組織之一。當鹿角長到最大尺寸後,骨頭開始變硬,像天鵝絨一樣柔軟的鹿茸開始脫落。一旦鹿茸掉光,就剩下赤裸的骨頭,就可成為角鬥中的強大武器。在交配期結束時,鹿角脫落以保存能量,等到春天來臨,在其頭頂上就能長出一對新的隆起的組織骨結節。研究人員指出,鹿角是幫助人類了解再生過程的自然模型。在鹿群聚集的大草原上,是能夠找到脫落的鹿角的。而鹿角只有在為固化之前才有藥用價值,既鹿茸,現代割鹿茸都是做一些措施的,麻藥,止血,消炎,因為你不知道一頭鹿會是一個鹿農的命根子。
當然還會有人說那自然脫落多好啊,這小編就沒法解釋了,就好比很多人吃阿膠吧,那阿膠是怎麼來的呢,那可是要弄死一頭驢呢,人為什麼要吃肉呢,哪個肉不是剝奪了一個生命?
好了下面開始進入正題,有哪些特點才是好鹿茸!
1、挑選整隻鹿茸的時候要看鹿茸有幾根「叉」以「兩叉」鹿茸而第三「叉」剛要生長的為最佳,因為這個時候割下來的鹿茸營養最豐富,藥效也最好。如果第三根「叉」已經長出來了,此時鹿茸的根部就已經變硬變老了,藥用價值也降低了很多。
2、鮮鹿茸以粗壯、挺圓、頂端豐滿,毛細柔軟,色紅黃,皮色紅棕,有油潤光澤者為佳。鹿茸片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3釐米左右,外皮紅棕色。鹿茸以體輕,斷面蜂窩狀,組織緻密者為佳。
3、幹鹿茸體輕,質硬而脆,氣微腥,味鹹。通常有一或兩個分枝,外皮紅棕色,多光潤,表面密生紅黃或棕黃色細茸毛,皮茸緊貼,不易剝離。
隨著物流和保鮮技術的提高,鮮鹿茸開始受到市場青睞,基本一連刀切的方式賣給消費者,這樣的好處是煲湯取幾片即可,非常方便,同時考慮到消費者預算,也有真空包裝好的鮮鹿茸切片,基本是50克每袋,這樣就讓更多人都可以享受的起鹿茸滋補。
古人對鹿茸積累了豐富的鑑別經驗。如在《增訂偽藥條辨》一書中所載:"茸之頂尖,最首層油潤如脂,名之曰蠟片,尤以含血蠟片為最佳;次層白中兼黃,純系血液貫注其中,故名之曰血片;最次層片有蜂窩,色紫黑透孔,名曰風片,俗雲木通片,如木通之空通也。最次則骨毗連,同角相仿,名曰骨片,效力最薄矣。"由此可見其鑑別之精說,辨析之明了。
現在基本將鹿茸切片命名為臘片,半臘片,黃粉片,紅粉片,骨片 5個等級,營養價值和價格自上而下越低。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稱鹿茸「善於補腎壯陽、生精益血、補髓健骨」
[用途]用於腎陽不足,精血虛虧,陽痿早洩,宮寒不孕,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四肢冷,神疲體倦;肝腎不足,筋骨痿軟,或小兒發育不良,囟門不合,行遲齒遲;虛寒性崩漏,帶下;潰瘍久不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