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沒有質量,黑洞是怎樣把它吸住的?答案其實很有趣

2020-12-12 星宇飄零

在2019年4月10日,全球多家天文臺共同發布了人類拍攝到的首張黑洞照片——位於5500萬光年外的橢圓星系M87的中心黑洞。照片中的黑洞雖然略微模糊,但依然看得出與理論模擬的圖像驚人一致,在類似十級美顏的模糊圖像下,中間的陰影依然清晰可辨,而黑洞就在這個陰影區域裡面。

這種照片表明理論是對的,確實存在光無法逃離的黑洞。那麼,黑洞是如果吸住零質量的光的呢?

光也有質量

按照狹義相對論,光沒有靜止質量,凡是具有靜止質量的東西都無法達到光速。不過在發表狹義相對論兩年後,愛因斯坦就發布了一條光的能量計算公式:E=hv。公式裡E是光子的能量,h是普朗克常數,v是光子的頻率。從這公式裡可以看出,光子的頻率越高,能量也將越高,光子的能量與其頻率成正比例關係。

當把上述的光子能量公式與質能公式合併則得到:E=mc^2=hv,移項後得到公式:m=hv/c^2,這就是光子的質量,但並非靜止質量,而是相對論質量,與靜質量相對,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光子的動質量。

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也會出現光線彎曲

既然有了質量(相對論質量),光子自然是會受引力影響的,所以,根據愛因斯坦給出的光子相對論質量,大家即使用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也能得到光被大質量天體(如太陽)吸引的結果,這將導致,即使在牛頓理論體系下,光的行進方向也會被大質量天體(如太陽)改變,也就是說光線會被彎曲!

沒有引力,是空間彎了

而愛因斯坦在發表狹義相對論十年後,又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它用時空彎曲代替了引力,認為引力只是時空彎曲的一種外在表現,引力的本質就是時空因物質的質量而產生的彎曲。行星並非被太陽的引力吸引而繞太陽做圓周運動,而是太陽使周圍空間發生彎曲,行星沿著彎曲的空間做測地線運動。

因此,根據廣義相對論,光子並不是被大質量天體(如太陽)的引力改變了運動方向,而是太陽周圍的空間本身因太陽的質量發生彎曲,光經過彎曲的空間從而導致運動方向改變!這就像你在平坦地面向前滾出一個球,它會沿著直線向前滾動,假如滾過一個坑,就會導致滾動方向發生偏轉。

兩種引力理論的實驗對決——日全食星光偏移實驗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兩種理論都能得到光線被彎曲的結果,那我們怎麼知道它們哪個才是正確的呢?答案是:它們雖然結論都一樣——光線都會發生彎曲,但結果卻不一樣——光線彎曲的程度不一樣。根據廣義相對論計算得到的光線彎曲程度比萬有引力理論計算得到的光線彎曲程度更大。因此,科學家就可以據此進行天文觀測,以得到的觀測數據來判斷這兩個理論哪一個更準確。

由於一般的小質量天體(如行星)相對於光子的運動速度來說,質量都太小了,因為運動速度越快,被同一質量天體在同一距離上偏轉路徑的程度就越低。因此要進行驗證光線彎曲就需要像太陽這樣質量的天體。然而太陽的光線太強烈了,根本無法對從其旁邊經過的光進行觀測。不過科學家很快想到了一個辦法:日全食時進行觀測,由於日全食的時候,太陽光會被月球完全遮擋,導致天空也變得漆黑,這樣,我們就可以測量它周圍的星光了。

在廣義相對論提出後的第四年,即1919年5月29日,科學家就成功觀測了非洲的一次日全食,拍攝到了太陽周圍星空的照片,與此前於同年1月份拍攝的同一天區的照片比對,結果表明,太陽附近的星光確實發生了偏移,根據照片上星星的位置偏移量,科學家發現與萬有引力理論計算的偏移量存在較大的差異,實際觀測結果是理論計算結果的兩倍,而與廣義相對論的計算結果則非常吻合,僅有輕微誤差,在正常的誤差範圍內。事實證明,廣義相對論比萬有引力理論更為準確。

外界光子的不歸路——光子球

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學家通過實驗和觀測反覆證明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如今,幾乎所有的廣義相對論預言均已被證實,唯一沒有被證實並可能永遠無法被證實的預言可能就只剩下奇點了……

因此,現在廣義相對論已成為主流的引力理論,科學界普遍接受空間是彎的。那麼既然空間是彎的,黑洞為什麼能困住光就很容易理解了:光經過黑洞周圍彎曲的空間時,當達到一定的角度——小於光子圓軌道的切線方向,光就會落入這個彎曲的陷阱裡出不來了。這個光子圓軌道稱為光子球,是以光速繞黑洞旋轉的公轉軌道,大約在黑洞的史瓦西半徑(即黑洞的半徑)1.5倍處。

因此,當外界光子切入光子球圓軌道後就無法逃逸了,而假如進入角度再大一點,就直接掉黑洞裡了。不過這是外界光子的可逃逸邊界,如果光子是在光子球內發出的話,比如吸積盤內物質落入黑洞過程中所釋放的光子,假如它是向外輻射的,那麼即使在光子球內發出的依然是可以逃逸出來的。所以在光子球內、視界外的光子能不能逃逸不是速度問題,而是方向問題。(是不是感覺有雞湯的味道……)

時空的牢籠——黑洞視界

當進入黑洞視界以後就沒有任何光子能逃逸了!就算向外輻射也不行嗎?是的,不行了……按照廣義相對論,在外界看來,視界內的時空會發生互換,因此當物質粒子(包括光子)穿過視界以後,就不再是沿空間方向運動,而是沿時間方向運動,史瓦西半徑R變成了時間,由於時間只有一個方向,物質只能沿著時間的一個方向運動,最終落向時間的終點——奇點。

因此,就沒有任何物質粒子(包括光子)能從視界內出來,因為那對於外界來說意味著逆著時間運動,那是不允許的。

問題的答案

光被黑洞吸引不是因為光的質量和黑洞的引力,而是因為黑洞的質量使周圍時空發生了彎曲,外界的光經過彎曲的時空時方向被改變,當改變後的方向最終指向黑洞,光就會沿著彎曲的時空落入黑洞。

而對於視界內發出的光,由於視界內相對於外界而言時空互換了,光無法逆時向外傳播,因為那意味著它要回到自己的過去……

相關焦點

  • 光線有沒有質量?如果沒有,黑洞為何能夠吸住光呢?
    通過廣義相對論,可以推測出,當物體質量非常大時,就會地周圍的時空產生最大程度的彎曲,以至於光線都被束縛住,從而我們無法通過儀器直接觀測到從黑洞中發出的任何信息。有的朋友不禁心生疑問,光線既然可以達到最高速度,表明其沒有質量,那麼根據萬有引力定律,沒有質量的物體不可能會受到引力作用,那麼為何還會被黑洞吸住呢?
  • 光子有沒有質量,為何被黑洞吸引?
    光是「自願」走進黑洞的,當它越過黑洞視界,時空的方向都指向黑洞中心,無路可選,只能進入黑洞。下面聊聊到底怎麼回事:牛頓的引力對於引力的認識,很多人是聽說了牛頓與蘋果的故事。蘋果落地是因為地球對它的吸引,這個吸引作用稱之為萬有引力。
  • 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中等質量黑洞介於恆星級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之間,質量為太陽的100到1000倍。此次探測到的中等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142倍。研究黑洞,有助於人類了解宇宙的演變,並最終了解人類自身的起源。因此,這項重要發現,無疑也再次激發了人們對於黑洞,這個宇宙中最神秘天體的強烈好奇。
  • 為什麼光沒有質量?它的質量都去哪了?
    問題是,任何沒有質量的物質只能以光速單向運動。所以許多物質都不是你所以為的那樣,因為在你注意到它們之前它們就已經消失了,或者,在你意識到它們存在的那一刻它們就被摧毀了(就像你正看著的屏幕上到達你眼睛的光)。所以你對無質量物質並沒有太多的實踐經驗,然後你得出這樣的結論:根本不存在無質量物質。圖片介紹:光線。
  • 人類發現「中等質量黑洞」!黑洞理論被打臉是肯定的了
    因為這次LIGO發現的是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不僅如此,這個黑洞還是由更小一點的兩個黑洞合併形成的:一個是6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另一個是8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令科學家們奇怪的就是這顆8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根據我們現有的「黑洞理論」,宇宙中是不應該存在8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的。現有的理論認為,黑洞可以特別小,也可以特別大,就是不能夠中等大小。
  • 恆星能夠發光,但宇宙中最亮的光卻不是恆星發出的,而是黑洞
    宇宙中大部分的光亮都來自於恆星,但宇宙中已知的最亮的光卻並不是由恆星所發出的,而是來自一個黑洞,也就是已知宇宙中最大的黑洞TON618。黑洞是什麼?黑洞會發光嗎?它是怎麼來的?黑洞通常可分為原生黑洞和非原生黑洞,原生黑洞多來自於宇宙誕生之初的物質密集區域,而非原生黑洞則是由恆星所形成的。
  • 為什麼黑洞必須以幾乎接近光的速度旋轉?
    這是一個活躍黑洞的例子,它通過兩個垂直的噴流將物質吸積並使一部分物質向外加速。正態物質經歷這樣的加速度,說明類星體的工作原理非常好。所有已知的、測量良好的黑洞都有巨大的旋轉速度,而物理學定律幾乎確保這是強制性的。看看外面的宇宙,雖然星星可能會發出你最先注意到的光,但更深入的觀察表明,外面還有更多。最亮、質量最大的恆星壽命最短,因為它們燃燒燃料的速度遠遠快於質量較小的恆星。
  • 史上首張黑洞照片終於公開,它長得…有點羞恥啊
    它,讓無數男人想破腦袋,愁禿頭髮...它是全世界人們最關心的「洞」。沒錯!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愛因斯坦場方程,以及以它為核心的廣義相對論。上面這兩個部分,構成了黑洞的」洞「本身。EHT 看準這個機會,對它進行觀測。
  • 宇宙最飢餓的黑洞是太陽質量的340億倍
    對增長最快的黑洞的質量的測量證實了早期宇宙理論的一個主要問題。即使質量是太陽的340億倍,這個天體並不是測量到的最大質量的黑洞,但這樣的質量在它的年齡本應該是不可能的。黑洞通過吞噬周圍的物質而生長,但它們的質量為它們吞噬的量設定了上限,因為它們的引力必須克服它們吞噬新物質時發出的光產生的外向壓力。
  • 庫格爾布利茨引擎,由光構成的黑洞提供能量
    這個神秘的外來詞指的是一個看似弄巧成拙的過程產生的黑洞。以高能伽馬射線形式存在的大量光集中在一個比質子還小的空間裡。高濃度的輻射與高濃度的物質有同樣的效果。也就是說,它產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密度和引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黑洞。但它是一個由光構成的黑洞——一個吞噬其創造者的創造物。由於能量和質量之間的關係,這種黑洞在理論上是可能存在的。
  • 人掉入黑洞會怎樣?美航局最新解密:或將通往另一世界
    而浩瀚的宇宙中,有這樣一個真實存在的神秘天體「黑洞」,一直以來讓人類對它好奇又恐懼。為什麼會把黑洞稱為天體?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黑洞的具體定義,黑洞的產生來自於天體的消亡,可以這麼理解,現在的地球質量在我們看來已經很大了,而黑洞的質量可以達到地球的數百萬倍,而黑洞正式由於超過三四個太陽質量的天體爆炸而產生。
  • 1毫米大小黑洞來到地球毀滅過程會是怎樣的?
    1毫米大小的黑洞,一般是指其史瓦西半徑半徑1毫米。黑洞質量雖然都集中在奇點上,但由於奇點是沒有大小的,科學的描述為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曲率無限高,溫度無限高。不管黑洞質量多大,奇點都是無限小的。但根據黑洞質量大小,會在奇點周邊形成一個無限曲率的球狀引力場,一旦進入這個引力場範圍,一切物質都有去無回,連每秒30萬公裡的光也無法逃逸。
  • 黑洞會摧毀地球嗎?史蒂芬霍金的預測,黑洞也可能會消亡
    還有伽瑪射線暴、超新星等能在瞬間對我們造成巨大傷害,但是這都沒有黑洞的存在恐怖。大家都知道黑洞是質量非常大的一個球體,質量達到足以改變空間和時間這種抽象的存在。它就像是一個無盡的深淵一樣,還會吞噬掉周圍的一切,我們已知的最快速度光速都無法逃離黑洞的引力。黑洞的存在就像是宇宙吸塵器一樣,將一切都吸入到自己內部。那麼像黑洞這樣的存在會對地球造成威脅嗎?
  • 如果你一不小心掉進了黑洞……
    不過像我們這些從沒掉進過黑洞,也不想掉進黑洞的人也會好奇:掉進黑洞是種怎樣的體驗?你可能猜想人掉進黑洞後會被撞擊,或者被撕成碎片。然而,在掉進黑洞這事兒上還真的應了那句話:現實比想像更離奇。這是黑洞的外部邊界,而正是到了「事件視界」這個地方,黑洞的引力恰好抵消了光線逃離黑洞的能力。也就是說,這個邊界以內,光就逃不出去了。「事件視界」充滿著能量、十分耀眼。在黑洞邊緣的量子效應產生的熱粒子會被輻射回宇宙。我們稱這個效應為「霍金輻射」,以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命名。霍金教授還預言,只要時間足夠長,黑洞也會將自己的質量輻射殆盡並最終消失。這樣看來,黑洞也有弱點啊。
  • 黑洞前的縱身一躍,是夢醒,還是破碎?
    當一顆足夠大的恆星走向盡頭,或者兩個足夠大的恆星殘骸合併時就會形成黑洞。黑洞的視界線的大小與恆星的質量大小成正比(視界線:黑洞的邊界,在此邊界內的光無法逃離),並且在其周圍存在有大量掉落物質所形成的吸積盤。(ESA/HUBBLE, ESO, M. KORNMESSER)。
  • 它和黑洞有什麼區別呢?與白洞相關的事實
    喜歡太空秘密的朋友一定會對黑洞有所了解,但是您是否聽說過白洞?每當人們開始談論太空時,通常會涉及到對太陽系和黑洞之類的內容和信息。1916年,當黑洞被定義出來之後,至今人類對黑洞方面的了解也越來越多。可是宇宙空間中只存在黑洞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今天分享一下與黑洞相對的白洞相關的事實。
  • 天文科普|No.22 深空黑鏡(二)——黑洞是怎麼把光「忽悠瘸了」的?
    這樣的電磁輻射最終和背景星光一起,成為了黑洞的化妝品。談過了化妝品,接下來我們應該看一看這位深空美妝博主是如何運用化妝品來裝扮自己的。黑洞強大的引力不僅改變了物質的軌跡,也改變了它周圍時空的樣貌。圖源:網絡一顆恆星也能改變時空中的測地線,環繞它的行星實際上是在做新的測地線體系下的勻速直線運動我們可以看見,在平直時空中平直的測地線,在黑洞周圍變得彎曲,這就使得光的路徑也變得彎曲——或者你可以說,光也被黑洞吸引了。於是,黑洞就成為了一個深空中的光具,一面黑色的「透鏡」——引力透鏡。引力透鏡最廣為人知一個現象,被稱作「愛因斯坦環」。
  • 射手座A *兩小時亮度增長75倍,宇宙中的黑洞為何如此奇怪?
    然而,正如它的與眾不同,黑洞也是難以研究的一個宇宙物體,它不僅代表了大物體和小物體之間的數學交叉,也是量子力學和亞原子粒子如何表現的科學。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研究黑洞所代表的極端環境中的數學,更試圖解釋黑洞的形成過程是怎樣的,包括我們位於銀河系中心位置的射手座A *。這是一個比我們太陽還要大460萬倍左右的龐然大物,看似安靜的它,卻並不如表面看上去那樣波瀾不驚。
  • 首張黑洞照片亮相,百度貼吧大神級辯論引百萬人圍觀
    大犬座VY星它的體積是太陽的58.32億--92.91億倍左右,質量只是太陽的40倍左右。而這些都是比太陽引力強大的星體,就連這些星體的引力都無法束縛住光線,那黑洞得多大才能吞噬光線?  此外,盾牌座UY 體積質量引力數值為3200,大犬座VY星體積質量引力數值為4000、太陽體積質量引力數值為100、地球抗引力數值為100,光粒子抗引力數值為10000。
  • 如果在黑洞外系一根不會斷的繩子,能把落入黑洞的物體拉出來嗎?
    ——弗雷德·a·蒙泰普特自從人類知道有黑洞這樣的奇異天體以來,我們總是想在思維上戰勝黑洞的引力,因為我們都知道黑洞的引力大到連沒有質量、速度極高的光都無法逃脫。因此在思想上挑戰黑洞的引力也是一件趣事。例如下面的假設:我們有沒有可能爬出黑洞?不是通過逃逸速度,而是通過假象的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