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臉憑啥給你?」不刷臉就不能入園,這起案件判了!

2021-01-15 每日經濟新聞


備受關注的「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迎來一審宣判。


11月20日,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對郭兵訴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野生動物世界」)服務合同糾紛一案開庭宣判,法院認為被告「收集人臉識別信息,超出了必要原則要求,不具有正當性」,判決野生動物世界賠償郭兵1038元,刪除郭兵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等。


據多家媒體報導,郭兵表示,對這一判決結果「部分滿意」,或者說對「一審判決的多數認定存在異議」,將考慮提起上訴。據悉,法院並未支持郭兵關於野生動物世界存在欺詐行為等訴訟請求。


截自微信公眾號「富陽法院」


案件引起關注的一個大背景是——如今,我們已進入「刷臉」時代。從掃碼支付、指紋支付到人臉識別,數位技術的發展成熟將人們的生活不斷簡化,人們對新技術在社交、生活場景中的廣泛應用也習以為常。


然而,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廣泛運用,個人信息洩露、信息被盜取的情況時有發生。此前有媒體報導稱,在某些網絡交易平臺上,只要花兩元錢就能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而5000多張人臉照片標價還不到10元。


要隱私、要安全還是要便利?個人信息保護該如何平衡?更重要的是,作為普通任的我們,是否「有得選」?


人臉識別第一案判了,法院這樣認定


據法院查明,2019年4月,郭兵支付1360元購買野生動物世界「暢遊365天」雙人年卡,確定指紋識別入園方式。郭兵與其妻子留存了姓名、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等,並錄入指紋、拍照。後野生動物世界將年卡客戶入園方式從指紋識別調整為人臉識別,並更換了店堂告示。


2019年7月、10月,野生動物世界兩次向郭兵發送簡訊,通知年卡入園識別系統更換事宜,要求激活人臉識別系統,否則將無法正常入園。此後,雙方就入園方式、退卡等相關事宜協商未果,郭兵遂提起訴訟,要求確認野生動物世界店堂告示、簡訊通知中相關內容無效,並以野生動物世界違約且存在欺詐行為為由要求賠償年卡卡費、交通費,刪除個人信息等。


原告郭兵,圖片來源:中國藍新聞


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雙方因購買遊園年卡而形成服務合同關係,後因入園方式變更引發糾紛,其爭議焦點實為對經營者處理消費者個人信息,尤其是指紋和人臉等個人生物識別信息行為的評價和規範問題。我國法律對於個人信息在消費領域的收集、使用雖未予禁止,但強調對個人信息處理過程中的監督和管理,即個人信息的收集要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和徵得當事人同意;個人信息的利用要遵循確保安全原則,不得洩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被侵害時,經營者需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本案中,客戶在辦理年卡時,野生動物世界以店堂告示的形式告知購卡人需提供部分個人信息,未對消費者作出不公平、不合理的其他規定,客戶的消費知情權和對個人信息的自主決定權未受到侵害。郭兵系自行決定提供指紋等個人信息而成為年卡客戶。野生動物世界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其行為本身並未違反前述法律規定的原則要求。但是,野生動物世界在合同履行期間將原指紋識別入園方式變更為人臉識別方式,屬於單方變更合同的違約行為,郭兵表示不同意,故店堂告示和簡訊通知的相關內容不構成雙方之間的合同,對郭兵也不具有法律效力,郭兵作為守約方有權要求野生動物世界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雙方在辦理年卡時,約定採用的是以指紋識別方式入園,野生動物世界採集郭兵及其妻子的照片信息,超出了法律意義上的必要原則要求,故不具有正當性。


圖片來源:富陽法院


「刷臉」的背後

是否忽略了個人信息洩露的巨大隱患?


錢江晚報指出,「人臉識別第一案」其實涉及了個人隱私信息採集的合法性、必要性等多方面法律問題的探討。


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信息的採集和應用邊界在哪裡?有人反問,「我們可以更換帳戶和密碼,但是我們能換臉嗎?」


《民法典》亦再次強調了個人信息保護。


郭兵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說,人臉識別技術確實為數位化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但它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也不能迴避。


一些需要「刷臉」驗證的場景,如高鐵安檢,這屬於公共安全領域,必須配合。但是,在生活工作中,比如進出公司、小區必須刷臉,這是否應該屬於公共安全的範疇,是有一定爭議的。


讓人擔憂的人臉識別信息的安全問題,之前已有相關犯罪案件發生,在當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數以千萬計的人臉信息數據被售賣;有些不法人員盜取面部特徵信息,騙過了金融機構的支付系統;手機上一些換臉的軟體的興起,收集人臉信息後,他們可能利用深度偽造的技術,通過淫穢色情等不法方式利用面部特徵信息,從而損毀個人名譽,造成很惡劣的影響。


錢江晚報稱,「刷臉」技術廣泛應用的背後,應當追問是否「合法、正當、必要」。


輯|趙雲 杜波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富陽法院、北京青年報、錢江晚報等

截至11月21日06:25,全球新冠肺炎確診57379110例,死亡1369023例。關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動態,請點擊↓↓↓


相關焦點

  • 健康頭條|我的「臉」你不能說要就要!「人臉識別第一案」判了
    案件源自2019年4月,郭兵支付1360元購買野生動物世界「暢遊365天」雙人年卡,確定指紋識別入園方式。郭兵與其妻子留存了姓名、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等,並錄入指紋、拍照。去年7月、10月,野生動物世界兩次向郭兵發送簡訊,通知年卡入園識別系統更換事宜,要求激活人臉識別系統,否則將無法正常入園。野生動物園將年卡用戶的入園方式從指紋識別再度升級為人臉識別。
  • 「刷臉第一案」杭州開庭——一堂個人信息保護的「法治公開課」
    因為被「強制」要求採用「刷臉」方式入園,動物園年卡辦理者郭兵在協商不成的情況下,以服務合同違約為由,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法庭。這起原本普通的民事案件,因為涉及是否過度採集公民生物特徵信息等話題,引發廣泛關注。近日,該案在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 八旬老人被騙238萬,竟是刷臉轉走的,新技術必須考慮安全
    今天早晨新聞中聽到,西安一名8旬老人被騙238萬元,竟然是通過刷臉支付轉走的,目前案件已經破獲。1、今年以來,廣西南寧十幾位業主,委託一家房地產中介賣房的過程中,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刷臉查詢一下房產信息,房子就莫名其妙地過戶給了別人。涉案金額超過千萬元,目前,警方也已經破獲。2、另外,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前段時間熱傳的戴頭盔去看房的事情。
  • 這也刷臉,那也刷臉,丟「臉」了,誰管?
    ……如今,「刷臉」已成為常見的公共交往交易方式,如住酒店得對著攝像頭驗明正身,點餐後看下攝像頭就能完成支付,上公廁用廁紙需要跟機器「對視」幾秒才能限量取紙等。但越來越頻繁的刷臉,也帶來了越來越多不可預知的風險。那麼,「臉」到底屬不屬於隱私?「臉」洩露風險有多大?臉部信息丟失了誰來管?採集臉部信息的邊界在哪裡?
  • 「刷臉賣房」被騙超千萬背後:全國已有多起人臉識別詐騙案件
    原標題:「刷臉賣房」被騙超千萬背後:全國已有多起人臉識別詐騙案件 日前,廣西南寧有十幾位售房者因為「刷臉賣房」被騙了超千萬元。這些售房者都是被一名房產中介以房屋查檔為由,進行了人臉識別認證。
  • 刷臉遊園、刷臉回家、刷臉看房……「刷臉」 無處不在 誰來保護...
    畫面中,法庭公開開庭宣判的這起案件,被稱為「人臉識別第一案」。去年,因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的年卡門票由指紋識別被「強制」升級為「刷臉」識別,浙江理工大學的特聘副教授郭兵將動物世界訴至法院。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收集郭兵照片信息不具備正當性,應予以刪除。
  • 不刷臉不給進小區?業主:我的臉為啥不能自己做主
    所有業主必須進行人臉信息錄入,刷臉進入小區,之前的刷卡不管用了。「不刷臉就沒辦法進小區,那不想隱私洩露去錄入人臉信息的業主怎麼辦?錄入後相關信息能不能得到安全保障?」像小丁這樣比較謹慎的業主提出了這樣的質疑。那麼,人臉識別是否為「剛需」,業主能否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呢?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 「刷臉」被盜臉,技術不背鍋
    據現代快報報導,近日,上海浦東警方就破獲了這樣一起案件,一位陳先生在聚會後醉酒打車回家,不想,卻被計程車司機葉某通過「刷臉」,順利解鎖了陳先生的手機,又通過「刷臉」支付,轉走了陳先生微信帳戶裡的4500元錢款。目前,葉某因涉嫌盜竊,被浦東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在進一步審理中。
  • 刷臉遊園、刷臉回家、刷臉看房……誰來保護我們的「臉」?
    原標題:刷臉遊園、刷臉回家、刷臉看房......「刷臉」 無處不在 誰來保護我們的「臉」?「人臉識別」技術是否濫用引熱議近期接連發生的幾個熱點事件,讓「人臉識別」這樣一個有些抽象的技術概念,成為了公眾輿論的焦點話題。
  • 誰「偷」了你的臉?
    起事件緣由近段時間,有十幾位廣西南寧的售房者因為「刷臉賣房」被騙了超千萬元。這些售房者都是被名叫韋遠鵬的房產中介以「房屋查檔」為由,要求業主和他見面,用手機給業主刷臉。殊不知,這其實已是「刷臉過戶」,韋遠鵬直接把房子過戶給了下家,並捲走下家的購房款。據不完全統計,受害人有數十人之多,案值達到千萬元級別。
  • 購物「刷臉」、門禁「刷臉」、手機「刷臉」……我的臉還歸我做主嗎
    購物時「刷臉」支付、用手機時「刷臉」解鎖、進小區時「刷臉」開門、去樓盤看房也會被「刷臉」……如今,越來越多的事情可以「刷臉」,用人臉識別技術來解決,我個人認為要重點關注技術提供方的主觀故意和過錯問題。雖然他們在出售產品和技術的時候不一定知道最終用在何處,但他們具有法定義務去審核接收方是否盡到了合理的個人信息保護義務,自己的行為是否在幫助接收方共同侵權。」熊定中說。
  • 「刷臉」技術不能成為脫韁野馬
    先是有一名高校老師狀告杭州野生動物園刷臉入園,再有一名教授對自家小區刷臉門禁說不,還有一些售樓處在沒有徵得用戶同意的情況下,用人臉識別系統記錄、分析客戶來源,甚至有的地方上公共廁所取廁紙,也要刷臉……截至目前,「刷臉」技術廣泛應用於網絡支付、交通出行、酒店入住等領域,在為用戶提供便捷的同時,也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下一步,人臉識別技術應如何規範使用?
  • 明年起持旅遊年卡市民可「刷臉」進景區
    入園流程預約入園:(1)小程序預約;(2)遊客刷臉;(3)遊客入園。非預約入園:(1)掃碼電子年票二維碼;(2)遊客刷臉;(3)遊客入園。答:暫時不包含保險費用,之後隨時更新,請隨時關注。2.買完電子年票後怎麼才能出示證明進入景區?/需要帶身份證進入景區嗎?答:不需要身份證,電子年票上有馬上預約,點擊預約想要去的景區並選擇時間,檢票時刷臉入園即可。3.轉卡用戶怎麼查看有效日期?
  • 【關注】四處「刷臉」,我的臉還是我的嗎?
    購物時「刷臉」支付、用手機時「刷臉」解鎖、進小區時「刷臉」開門、坐高鐵時「刷臉」進站……如今,越來越多的事情可以「刷臉」,也就是用人臉識別技術來解決。  近日,由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機構成立的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布了一份《人臉識別應用公眾調研報告(2020)》。
  • 我的「臉」就該我做主
    人臉識別,我們已然不陌生。刷臉支付、刷臉考勤、刷臉入園、刷臉取件……刷臉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否認,人臉識別在維護公共安全、提高社會效率等方面確實發揮著積極作用。但在不少人感嘆刷臉帶來方便的同時,人臉識別背後的安全隱患也引發人們對人臉隱私安全、個人信息安全、財產安全的憂慮。畢竟,我們在獲取便利的同時,也正讓渡著隱私。
  • 「刷卡」改「刷臉」!
    賞不完的山水風光聽不完的歷史故事春天踏青賞花,夏天避暑漂流秋天登山秋遊,冬天賞雪泡湯你與這些美景之間只差一張電子旅遊卡的距離入園流程預約入園:(1)小程序預約;(2)遊客刷臉;(3)遊客入園。非預約入園:(1)掃碼電子年票二維碼;(2)遊客刷臉;(3)遊客入園。
  • 進小區刷臉,取張廁紙都刷臉!杭州這些人臉信息去哪了?
    她向記者解釋說,這主要是為了分辨是誰的客戶。「我們房子和很多中介有合作的,如果中介帶過來和客戶自己來是不一樣的,中介帶來的,佣金就要算給中介,如果客戶自己來的,那麼佣金就是我們現場接待的。」她說。「你第一次到售樓處,就會抓取你的人臉,下次中介帶過來,就會顯示出來,那就很清楚不能算中介的佣金。」 她接著說。
  • 你是來找茬的!不,我要刷臉的!22日來這裡憑「臉」免費!(來領星巴克啦)
    「我看你是來找茬的」「對啊!還要刷臉!」
  • 我們的「臉」還安全嗎?2塊錢買就能千張人臉照片!當心「刷臉」打劫...
    在人臉識別技術大範圍應用於手機解鎖、APP登錄、身份認證、安防準入等場景時,大眾也產生了質疑:處處「看臉」,你的臉還安全嗎?畢竟,人臉信息直接與金融支付等個人資金安全關聯,而且具有不可變更性。不少網友提出強烈擔憂:管理平臺的人臉數據一旦洩露,對於個人而言就是終身洩露。
  • 無處不在的「刷臉」!這些問題值得關注
    在和工作人員交涉時,他發現門檢員正用手機為遊客「刷臉」,而非專業人臉識別設備。「『刷臉』入園是否為有關政府部門要求?人臉識別設備由哪一家公司提供?」等不得而知。「智慧景區都這樣做。」「今天遊客多,手機『刷』快一些。你放心好了,信息很安全的。」工作人員的回答讓郭兵對園方的個人信息安全保障產生不安的感覺。最終,在協商退卡無果後,他選擇了訴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