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越來越美好,為什麼我們卻越來越不想工作?

2020-12-13 丟失的可愛兔

2020年初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讓全國人民陷入了恐慌,停產、停工、停課,所有可以停的全部都停了下來,包括浮躁的人心。本是忙忙碌碌的新年之初變成了大規模的家裡躺,這讓本就倦怠的年輕人充分地享受了一次理直氣壯的不知歸期的休假。

「啃老族」、「蟄居族」的興起讓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失去生活的方向,喪失工作的動力,成天忙碌卻越來越窮。生活越來越美好,而我們卻越來越不想工作,到底是因為我們變懶了,還是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了,壓得我們無法呼吸,只想逃離?

波波夫的這本《倦怠:為何我們不想工作》帶我們一起直面新經濟背景下,「工作」在年輕人眼中是如何定義的。一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不可能打工。做生意又不會做,'偷'這種東西才能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讓我們認識了人稱「竊·格瓦拉」的周某,同時也在網絡上吹響了「廢柴」集結號。一個以竊為生的人瞬間成為了二次元的精神偶像,讓眾人在審醜群嘲中找到了自嗨的點,不想工作,只想發財成為了一群人的生活態度,而人們對於「竊·格瓦拉」的群嘲一定程度上是對自身的一種心理安慰,因為我們的思想其實和他沒什麼區別,只是我們沒有他那種坦率的膽量罷了。

如果說「竊·格瓦拉」不想工作是因為懶,那麼「不工作大叔」的存在同樣也是年輕人越來越牴觸工作的原因之一。例如日本有些公司十分注重「終身僱傭」,其好處在於人員流動小,相對穩定,但是其弊端也同樣不容小覷,穩定的工作環境會產生許多位居高位卻不盡責任的老員工。這種「不工作大叔」讓越來越多的能力高的年輕人冒著隨時被辭退的風險看著他們偷懶不工作,又不會被開除不火大才怪。這種弊端不僅僅是存在於他國,相信我們這裡也有相同的情況,這種社會弊端同樣會引起年輕人對於工作上的倦怠。

在本書中我們看到工作倦怠已被聯合國正式認定為一種「職業現象」,是由於長期未能妥善的控制工作壓力而造成的綜合症。而它所具有的三個特徵相信大家一看便會自動認領:感覺精力耗竭或耗盡;心理上與本人工作的距離感加深,或對本人工作感到消極或厭倦;工作效率下降。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地釋放壓力,擺脫工作倦怠的狀態呢?

波波夫以年輕人的角度帶我們深度剖析在新經濟體系下,認清倦怠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而年輕人又該如何努力擺脫倦怠的困境,認識到倦怠的嚴重性。就像《中國新聞周刊》副總編劇陳曉萍分析的那樣:波波夫試圖剖析得不想工作的年青一代,看似一地雞毛的痛苦,但千萬不要小看這一地雞毛的痛苦,雖然細碎但也能匯成洪流,漫過人心,肆意泛濫,碾壓未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上班了?
    那麼,為啥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想上班了呢?,同事之間為了資源撕得熱火朝天,無聊的辦公室政治、複雜的人際關係讓你耗盡心力; 996和007讓你熬禿了頭,但卻沒有加班費讓荷包滿血回復,哪怕年薪20萬,算下來時薪依舊其實很低,幹的活比牛還多,吃的草比雞還少; 都說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然而長期996後,生活裡只有工作,再沒有個人生活。
  • 當代女性為什麼越來越不想結婚了
    海水輕輕拍打著沙灘,溫柔而繾綣……突然,她有些低落地開口問道:「你說,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結婚了?」我愣了一下,兩個人突然就這麼陷入了沉思。當代女性,大部分人都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然後上大學,畢業後一部分繼續深造,一部分走進社會參加工作。
  •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感到不快樂?——給生活加點甜
    為什麼現在的人都會對生活感到無力和無助?對生活充滿了消極,感覺自己的身上充滿了負能量。覺得自己越來越不快樂。那一個人是否快樂?我想大約取決於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外在的,那就是我們所生活的一個社會環境或者是物質狀態。
  • 為什麼自己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話?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跟我們也沒多大關係!」一種是原來不怎麼發表意見,現在是心裡有什麼就說什麼。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都這麼老了還怕啥?活得那麼憋屈幹什麼,我怎麼想的就怎麼說,還能把我怎麼地?」一種是沒有太多的變化,還是老樣子吧!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上班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上班呢?02之前看到過日本的一則新聞:日本一位56歲的男子,啃老30年,在父母雙亡後,被人發現餓死在家裡。「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想上班呢?」任何一個社會現象出現的背後一定有其錯綜複雜的原因。其實在我們父母那一輩,很少有聽說誰誰誰不想上班,就乾脆辭職了呢?原因主要有:父母那一輩,網際網路資訊並沒有像如今那麼發達,在自己的圈子裡,大家都艱辛而努力地上班工作。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想談戀愛
    時代的發展,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想談戀愛、不想結婚,甚至於恐婚。 據調查顯示:2020年中國單身人口已達2.6億,相當於俄羅斯和英國全部人口的總和。 在當今時代,「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不再被人們認可。
  • 懷著一顆善良的初心去生活,我們的生活才越來越美好
    狼都該殺死,我為什麼還去餵養這些小狼崽呢?」寓意這是說,救助壞人無疑是幫助他們幹更多的壞事,而且首先遭殃的就是自己智慧解讀我們要懷著一顆善良的心,牧羊人救助小狼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但牧羊人從開始的初衷就是想要把別人的羊搶來給自己,所以才會被狼把自己的羊給咬死了。
  • 希望歲月是把美工刀,讓生活越來越美好
    我本是吉林,卻嫁到了遼寧,同是在東北,生活習慣卻大不相同,吃的,用的,還有語言都會有所差別 在我老家,每年過年都要殺年豬,媽媽養了一年的豬,只為過年殺來吃,而我們殺豬的時間就是每年的十二月份,從上凍開始就可以殺豬了,把肉凍起來
  • 生活越來越好,為什麼人卻越來越累?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再也不必像過去那樣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大魚大肉乃至山珍海味,衣著光鮮乃至日日換新。物質生活上去了,可是人的精神卻越來越貧乏,每個人似乎都活得很累,於是患上抑鬱症和自殺事件屢屢不斷。
  • 成年人的現狀: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我們為什麼會煩惱?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們做得太少,而想得太多,長期活在「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這一怪圈中。當我們說多於做的時候,我們的重心往往也會停留在異想天開的層面,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坐擁憑空想像的成功。
  • 為什麼越來越多大學生「不想長大」?
    而他的父母,昔日的50後大學生,面對兒子的遠離與決裂,卻不知道為什麼……「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我寧願永遠都笨又傻」《不想長大》裡的這兩句歌詞正成為時下很多大學生的真實寫照。與王猛控訴長期被父母「控制」相比,是很多大學生不想長大。
  • 這一屆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不想結婚了?|研究發現
    空巢青年(empty-nestyouths / live-alone youths),指的是遠離家庭生活並獨自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年輕人。他們通常在35歲以下,受過良好教育、有體面的工作,沒有家人陪伴,缺乏情感寄託,其生活處境和心理感受與被留守的老年或兒童類似。
  • 為什麼現在「年味」越來越淡?其實是因為我們越來越「隨便」了!
    為什麼現在「年味」越來越淡?其實是因為我們越來越「隨便」了!作者:黃曦曦01正值過年期間,不少好友都在感嘆,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也越來越沒意思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小時候我們總是非常期待過年,因為過年有新衣服穿,過年有各種各樣平時吃不到的美味,過年還會見到許許多多的小朋友,大家聚在一起放鞭炮,玩遊戲。
  •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不會談戀愛了?
    為什麼現在我們越來越不會談戀愛了? 社交時代,談戀愛就像吃快餐,有人談幾天就分,有人認認真真付出卻總是得不到回報,有人作死不斷卻總有人護她周全,有人聊著聊著就沒影了,有人愛著愛著就不愛了說愛與不愛,好像都是那麼容易。 為什麼現在我們越來越不會談戀愛了?原因到底出現在哪裡?
  • 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在成長路上,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其實是一種成熟。曾經的我們,都年少輕狂,說話口無遮攔,做事魯莽衝動,帶著滿身的稜角,與這個世界死磕到底。可是隨著歲月的洗禮,在殘酷的世界中,受過很多傷,慢慢變得愈發沉默,試著與世界握手言和。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不是心寒,只是學會了不露聲色。
  • 為什麼你越來越不想交朋友
    也越來越精簡了自己的朋友圈。長大後,越來越孤獨,越來越不想說話,甚至是越來越懶於結交新的朋友。就拿一起吃飯這一件小事來說,為了找個吃飯的伴兒,你要習慣對方的飲餐時間、速度和節奏,最重要的是這一頓飯中間,你們互相是否聊得來。看似簡單,實則非常難。你喜歡吃鹹點,她喜歡吃淡點,你午飯後就想躺著午休,她希望你飯後陪她散散步逛逛街。
  • 為什麼小肚子越來越大
    核心提示:誰不想擁有迷人的完美身材呢?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女性朋友被大腹偏偏而煩惱,其實這不僅會影響到身體的美觀,最關鍵的是還會影響內臟的正常運轉,從而對健康不利,因此大家要找出小肚子越來越大的原因,這對於瘦肚子是大有幫助的,那麼,為什麼小肚子越來越大?下面我們來一探究竟。 誰不想擁有迷人的完美身材呢?
  • 童年越來越遠,現實越來越近-不想長大!
    有時候真的不想長大,可是歲月還是褪去了我們小巧的外衣,讓我們換上了成熟的裳容。不想長大,但不得不長大!人是矛盾的存在,盼著長大,如今長大,卻想要回到小的時候,以前偏愛深色系,如今卻喜歡亮麗的顏色,因為可以讓自己顯得年輕,以前是假裝成熟,如今經過歲月的洗禮,是真的變得越來越成熟,而這一切,都是付出了很多才得到的,說心裡話,我寧願沒有得到,沒有這一切的經歷,因為對於未知的明天,我是忐忑不安的!
  •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喜歡獨處?
    一旦這兩種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 比如,沒有朋友,或沒有能夠接納自己的圈子,就會催生出孤單感。而獨處(Stay alone)是什麼呢?它是指一種低社交需求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個體會用其他的方式來替代社交,從而不需要太多的社交,也就不需要跟別人「待在一起」。要注意的是:孤獨跟獨處有很大的差別:如果沒有建立親密聯繫,哪怕置身於人群之中,依然可能感到孤獨。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男人不想結婚了?
    但是細究一下就覺得很心酸,這說出了多少男人的現狀:普通本科畢業,在一線城市幹著一份工資不高的工作,除去房租、水電、交通、吃飯,剩不了多少錢。現在這年頭,想要結婚就必須要有房有車,但是即使他們搭上父母一輩子的積蓄可能也只夠在大城市付個首付。讓我想到一個朋友,前段時間他就是因為不想結婚,被女朋友分手了。他很愛那個姑娘,曾經為了她還和自己爸媽大吵了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