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這個曾經實現大一統,卻被後世不願提及的朝代

2020-12-13 今古歷史軒

自秦始皇一統中國之後,王朝興替不斷進行,中華民族的歷史便在諸多王朝的興衰榮辱中滾滾前進。如今即便是歷史知識不夠豐富的人也知道漢朝、唐、宋、元、明、清這樣的朝代。即便是時間短暫的隋朝也因為各種評書、小說而被大家所熟悉。這些王朝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有著大一統的局面。但有一個王朝結束了紛亂多年的局面,實現了大一統,但是後世卻不願意提及,這個王朝就是西晉。

近幾年的古裝劇將秦、漢、唐、明、清等幾個朝代都拍爛了。即便是西晉之前的三國時代也總被後人津津樂道,西晉這個朝代的故事為何鮮為人知呢?

其實西晉之所以被後世了解得少,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這是一個後世不願意提及的時代。西晉為何會有這樣的待遇呢?要知道西晉可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但後世不願提及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西晉王朝來路不正,二是因為西晉王朝給中華民族帶了一場深重的災難。東漢末年,外有黃巾軍起義,內有十常侍之亂,東漢王朝動亂不堪。緊接著著名的三國時代拉開序幕。中國大地之上一片戰火。

三國諸多英雄輪流登場,最終魏、蜀、吳三國形成鼎立局面。亂了近百年的中華大地,最需要的就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來結束這格局混亂的局面。而結束這一局面的正是西晉。西晉是由司馬氏建立的王朝。西晉王朝建立的並不光彩,這也是後世人不願意提及它的原因之一。

東漢末年,天下割據勢力紛起,東漢王朝已然名存實亡,曹操雖然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如果沒有他的苦心經營,中國北方的戰亂怕是會更多。所以曹操的天下並非是篡來的,而是拼命打下來的。公元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自立為皇帝,建立了魏政權。而司馬懿便在魏國為曹丕效力。從曹丕到小皇帝曹芳,司馬懿輔佐了多位魏國的皇帝,也在這其中為自己積蓄力量,司馬懿死後給兒子司馬師與司馬昭留下了很好的篡位根基,二人把持魏國的朝政,隨時可以篡位。可惜二人都過早地去世,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便毫不費力的篡魏自立,建立了西晉。

曹操篡權面對是東漢留下的爛攤子,然後一兵一卒打下了屬於自己的江山,而司馬氏是在曹魏良好的基礎上進行的進行的篡位,自然會被後人看不上。

另外,西晉雖然進行了短暫的統一,但是卻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另外一場深重的災難。司馬炎建立了西晉之後開始分封諸侯王,這些被封為諸侯王的司馬氏宗室們擁有兵權,在封地不斷地擴充軍事實力,這便埋下了隱患。司馬炎死後,由傻兒子司馬衷繼位,皇后賈南風禍亂朝綱,趁著朝政混亂之際,分封在外的司馬氏們造反了,八王之亂由此開始。

這場皇族內亂讓中原大地再次陷入戰火之中,而這並不是最可怕的,在司馬氏的皇族們打來打去之時,北方的少數民族們趁火打劫,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少數民族趁著中原大亂,大舉入侵中原。更加動蕩的五胡十六國時代拉開了帷幕。

八王之亂使得西晉軍隊傷亡慘重,而五胡亂華使得中原百姓生靈塗炭。西晉王朝也在一片動蕩之中滅亡。面對一片焦土的北方大地,司馬氏皇族南遷,在江南建立東晉,飽受戰亂之苦的北方百姓大規模南遷,史稱"永嘉南渡。"

司馬氏在南方偏安一隅,但是北方大地卻在五胡十六國的不斷更迭中災難重重。因為這場災難中原漢地的人口減少了幾百萬,對於中原的漢族文明進行了嚴重的踐踏。翻看史書可以說這段歷史十分的混亂。由西晉王朝引發的這場動蕩,使得中華民族在往後幾百年中都處於分裂,一直到楊堅建立了隋朝,中華大地才再次出現了大一統的局面。

而南遷到南方的建立的東晉如何呢?東晉時期世家大族掌握著朝政大權,世族勢力可以說是達到了頂峰,使得皇權衰微。也因此出現了世家大族成員屢屢出現叛亂,比如說王敦之亂等等。

自八王之亂開始往後戰亂頻仍,五胡亂華對華夏文明的踐踏以及之後幾百年的分裂與動蕩,都來自於西晉王朝無力的統治。這樣一個王朝,後世之人自然不願意提及。

相關焦點

  • 西晉為何連電視劇導演都不願意拍?
    說起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必定大部分人提起春秋戰國群雄並起百家爭鳴,大秦統一六國完成中國統一,大漢北擊匈奴開通西域,隋唐開創貞觀開元盛世,北宋的富庶,大明的硬氣,甚至有些人連這些朝代皇帝排序都能倒背如流。為何中國歷史同樣是一個大一統朝代很少讓人提起,不受人待見?甚至連導演都不拍這個朝代?
  • 為什麼周朝不能算是大一統的朝代?
    說起大一統的朝代,很多人第一個想到就是秦朝,在我們很多教材科上,也都將秦朝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統一王朝」。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將周乃至更之前的夏商定義為大一統的王朝?統一文字土地分封周天子分封天下的本質也與後來劉邦的分封以及後世藩王制度等等有很大的不同。
  • 說說中國古代的三個大一統時代:元清完成了大一統的升級
    在傳統的觀念中,認為秦漢、西晉、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歷史上的9個大一統時代,當這其中的統一的概念是有區別的,我們必須進行了一定的區分。一,秦漢:奠定了漢地的版圖中國第一次大一統的朝代是夏朝,夏朝之前的朝代都不能說是統一。大約在前2000年,夏朝建立,但是夏朝的勢力範圍基本就在伊洛一帶。
  • 西安洛陽開封北京南京,為何武漢從沒做過大一統朝代的首都
    西安洛陽開封北京南京,為何武漢從沒做過大一統朝代的首都?秦嶺淮河以南的「大一統朝代首都」有幾個?就算以北的也沒幾個,西安洛陽開封北京。嚴格而言,歷史上就沒有武漢,自然當不了首都。漢口,漢陽一直泡在水裡,武昌有城,古稱江夏,過江困難,影響不了江北。
  • 史上存世最久,經歷十多個朝代的宮殿——未央宮
    一個朝代都有標誌性建築,秦朝的阿房宮,漢朝的未央宮,唐朝的大明宮,宋朝的玉清昭應宮。這些宮殿都是當時的標誌性建築,史書中關於它們的描寫也是很多,後世更是很多人作詩作詞來稱讚這些宮殿。其中阿房宮還未建成就被毀了,大明宮也在唐末亂世被毀。
  • 9張圖讀懂各朝代版圖變遷,每個時代你是哪國人,答案一目了然
    從公元前221年秦朝一統六國後,到溥儀頒布退位詔書,華夏民族的大一統進程也從來沒有停止過。今天我們就用9張朝代變遷圖做一個回顧,諸位看看在當年的時期都是哪個朝代的人。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南下攻打齊國,齊王建不戰而降,齊亡。秦始皇嬴政稱帝,史稱「秦始皇」,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大一統國家。
  • 我國歷史上的八個大一統王朝
    我國歷史上的八個大一統王朝:1、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始皇時期滅六國、北擊匈奴,南徵百越。前221年,嬴政稱帝,史稱「秦始皇」。於公元前207年滅亡,歷時14年。2、漢朝(西漢、東漢):是繼秦朝後的又一大一統王朝。
  • 為何有些朝代歷史劇沒人拍,而清宮戲層出不窮?一切只因這一點
    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古裝歷史劇也是有「冷門」和「熱門」之分的,有的朝代電視劇滿屏跑,以至於大眾對這個朝代總共出了多少個皇帝、皇帝先後順序都了如指掌,比如清朝十二帝: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
  • 中華上下5000年歷史朝代,你知道哪些順口溜?這些應知曉
    作為中華兒女,如果不知曉中華上下5000歷史朝代,有些說不過去。不過不用擔心,各朝代各種順口溜版本會讓您過目難忘,讓中華上下5000年盡在腦海。01、最簡易版本, 記憶難度:☆☆☆☆☆「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這個版本最簡單,就只有12個字,非常的好記,雖然不夠細緻,但是概括了中華所有大一統的王朝,可做參考之用。
  • 歷史上大一統王朝統一中國都用了多久?保持統一的局面有多少年?
    中國歷史上共有八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分別是秦、漢、晉、隋、唐、元、明、清。大一統王朝簡史一、秦朝西周孝王時期,贏氏祖先秦非子因養馬有功,得到了周天子的賞賜,封地於秦邑,這就是秦國的由來。到平王東遷的時候,秦襄公因護送有功,被封為諸侯,自此,秦朝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 中國的大一統思想從哪裡來?
    大一統思想探源中國「大一統」一詞的正式提出,始見於《公羊傳.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這裡的大不是形容詞大,是動詞「尊大」的大,也就是以一統為尊。為什麼要尊大一統呢?大一統是不是公羊高提出的呢?當然不是,大一統的思想本來就蘊含在《春秋》裡面,公羊高只是把這一點闡發出來罷了。在《春秋》裡,「王正月」一詞出現頻繁,所傳達出的信息就是,奉周王的正朔,突出周王的地位,強調天下一統。這種大一統的思想最起碼在《春秋》成書的時候就已經存在。
  • 朝代順序表口訣最簡單
    最近很多人都在說這個朝代順序表的口訣到底要怎麼記呢?其實也非常簡單了,前前後後只要記住幾個關鍵點就好了,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一個比較簡單的口訣,也是最簡單的口訣了,有感興趣的可以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一起來學習下吧!
  • 縱觀整個華夏歷史,哪個朝代打江山最難,哪個朝代打江山最容易?
    首先這個問題一定要在大一統王朝裡面找答案,2000多年封建王朝,大一統王朝有:秦朝、西漢、新朝、東漢、西晉、隋朝、唐朝、武周、元朝、明朝、清朝。其次要從11個大一統王朝裡面剔除王莽的新朝和武則天的武周,因為兩者都是直接篡奪的大一統王朝,不需要再去打江山。
  • 作為九個大一統王朝之一,晉朝為何常被人認為無能至極?
    中國歷史上共有九個大一統王朝,即秦朝、漢朝、晉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秦、漢、隋、唐、明自不必說,都是歷史上盛極一時的王朝,元和清雖然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但是其強盛之時政治清明、疆域遼闊,且促進了多民族的融合;宋朝的武功雖略差,但是其文化之繁榮堪稱中國古代之最。
  • 是什麼原因阻滯了歐洲的大一統?又是誰,統治歐洲千年之久?
    都說歐洲沒有實現大一統,是文化之殤,是這樣嗎?事實上,歐洲的文化至少統治了歐洲上千年,只是這種統治,始終停留在了諸侯列國獨尊天子的時代。以至於最終的歐洲大陸落得個現在這個樣子,真可謂是諸侯百家,列國各自為政,即使如今有了一個歐盟,也不過是像我國當年的周天子一樣,有名無實了。
  • 西晉的統一為何不長久?因為同時具備了三個條件
    雄才大略的司馬炎滅吳之後,達成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之後的又一個大一統。在司馬炎的治理下,出現了10年偉大的太康之治,出現了國富民強的局面。可是,西晉蒸蒸日上的局面突然戛然而止,司馬炎死後隨之陷入混亂天下的「八王之亂」,使得出現了偉大的太康盛世的西晉二世而亡,成為繼秦始皇大一統後後第二個二世而亡的國家。
  • 元朝真不是中國的朝代嗎?為何世界上這麼多國家都不願承認?
    直到現在,元朝是否是中國朝代的問題一直在流傳。有人認為元朝屬於中國王朝,有人認為它不屬於中國王朝。 在這個前提下,元朝是不可能尊重儒家的。兩者都不能把他放在主導地位,那就意味著不能是中國人。 從三次西方三月大屠殺中我們可以看出,蒙古鐵蹄從來沒有殺害過宗教人士,從而可以看出宗教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 2.元朝雖然有科舉制度,但三年只招收了一千多人,是所有朝代中最低的。
  • 大一統究竟是什麼意思?
    「大一統」是一個整體性的詞彙。大多數人對於這個詞彙,都是單純地認為是地域上的統一,國家統一,領土完整。理解較深的人們,則會想到歷史上,古代中國在國家政治上的整齊劃一,經濟制度和思想文化高度統一。這個特定的區域被稱為「中國」,即佔據了中原,才具有正統地位。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國家觀念進一步發展。「大一統」的標誌就是海內為郡縣,這個政治理想在秦始皇手裡得以實現。同時,秦始皇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政治措施,使得大一統的觀念深入人心。
  • 從西晉看天子及臣子的奢侈之風
    仔細回想,大家必然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模範」這個詞,似乎死中若有似無的陪伴著每個人的成長。小時候上學時,班裡有三好學生,長大了工作,公司中有優秀模範。仿佛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些許榜樣在前面,指引的大家前行。
  • 外有邊患內有阻力,孫皓幫了西晉一把
    同時西晉作為疆域廣闊,已經實現統一北方的國家,西晉要考慮的問題不僅僅是一個東吳,在司馬炎稱帝後,西晉的邊疆問題也是不穩定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禿髮樹機能。但問題是,賈充等重臣考慮的是求穩,可以說在司馬炎繼位後,要考慮的不是快速滅吳,而是讓西晉走上正軌,避免內部生亂,要知道,司馬炎並不是司馬昭中意的接班人,司馬昭臨死前是想讓司馬攸繼位的。所以賈充等人考慮的是,如果西晉大舉伐吳是不能輸的,曾經曹魏多次討伐東吳,一代梟雄曹操也沒能實現一統江東,那麼晉軍就有必勝的把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