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鮮美的面線糊,口味豐富多變,在閩南人眼中更是家的味道

2020-12-14 春天聊美食

面線糊在閩南是很有特色的小吃之一,在閩南基本家喻戶曉,在外地卻少見。尤其是在泉州,假如我們去到泉州那一定要點一碗麵線糊試一試。不僅口味豐富多變,還包含了閩南人的情感寄託。它是泉州人的早餐,是你一天開始的加油站,它也是泉州人上班時的點心,當你思緒停頓不前的時候,面線糊會給你提供前進的能量,它更是泉州人的夜宵,那獨特的海鮮滋味的淡淡的清糊,會把你辛勞一天的疲憊消除殆盡。在當地人的眼中,這可是一道從早餐到宵夜神一樣存在的小吃。

面線糊是由搓碎的細面線和地瓜粉製作而成。面線糊本身味道清淡一些,對於泉州人而言,那是屬於家的味道,一碗清糊裡面,漂浮的除了那些搓碎了的些許面線,還有蟹肉絲、蝦米和魚乾碎,撒上了幾根芹菜,蔥花,就好像無根浮萍一樣飄蕩在海內外,如果再來點醋肉,你便回到了家,滴上的那幾滴當歸跟枸杞泡製的白酒,再撒些胡椒粉,入口的一瞬間便會溫暖的淚流滿面。

想要做出一份鮮美可口,香飄四溢的面線糊並不是那麼容易,看著清淡的一碗麵線糊,配料就不簡單。首先得要熬一鍋鮮美的高湯,這樣你做出來的面線糊才能口感更鮮美。高湯根據個人口味不同,有不同的做法,大部分會選用蝦米、蟶、淡菜、魚肉這些。我平時做的話會選擇三點蟹,大眼睛魚,豬骨和小蝦米,大眼睛魚剝皮處理乾淨,鍋裡蒸熟,然後把魚肉揉碎,魚頭跟豬骨還有蝦米一起熬湯,這樣熬出來的湯鮮美又爽口。

然後面線要選精細的,粗的不要,在下鍋之前稍微搓碎一點,然後用瓢攪拌均勻,直到煮成糊狀,加入處理好的蟹肉,最後加上一點澱粉勾芡。這樣煮出來的面線糊更有彈性,糊狀但是又不會爛,出鍋的時候撒上一些胡椒粉、蔥花及白酒。這樣子做出來的面線糊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

由於一碗沒太多乾貨的面線糊很難讓人吃飽,還需要找一些別的東西來搭配著一起吃,所以面線糊還有另一個有趣的地方,那就是配菜。根據個人喜好可以選擇不同的配菜,比如大腸、小腸、豬肝、炸醋肉(泉州一種特有的炸肉)、香腸、香菇、海鮮卷、豆腐、雞蛋、魷魚、鴨心、豆腐、油條等等,你想怎麼選擇都可以,想奢侈就多加一點,想樸素就少加一些,就算在同一家小店吃上半個月也可以不帶重樣的,這就使得原先口感鮮美的面線糊,口味變得更加豐富,更加讓人回味。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的話,也許這就是為什麼面線糊不容易在外地流傳的原因吧,搭配的隨意性、口感的多變性和以及價格的不確定性,這樣就會使面線糊不是那麼容易標準化的製作,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標價,這樣就很難適應現在城市快節奏的需求。或許,也只有習慣於慢節奏生活的閩南人才會這麼熱愛它

我們經常會說食物只是用來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慾,但是有些美食卻不單單只是填飽肚子而已,有的時候已經在無形之中,變成了有些人生活中的精神食糧。面線糊,它不僅融入在泉州人的平常生活中,更融入到每個泉州人的細胞裡,無論身處何處,面線糊就是他們魂牽夢縈的家的味道。許多閩南人的一天,都是開始於一碗麵線糊,更多的人,結束一天的勞作也是在一碗麵線糊。

相關焦點

  • 閩南人的暖冬,從一碗麵線糊開始
    2020年末,「說咱閩南話App」原創周曆首發上線,它將陪你度過今年接下來的每一天。我們會在每周日,為你推送下一周周曆內容。在閩南,一日三餐前後,熟人之間見面打招呼總會來幾句直接而又親熱的問候,「汝食未(你吃了嗎)?」「食飽未(吃飽沒)?」民以食為天,這些問候多多少少都隱含著對食物的重視。說起閩南人最割捨不下的食物,其中之一大概就是面線糊了。
  • 閩南人最愛吃的面線糊由來及做法,你知道多少?
    面線糊是福建閩南的漢族傳統名點,呈糊狀,是由細面線、番薯粉製作成。先將水煮開,放入番薯粉和調料、面線。一般為早餐食用,也可以當做點心和夜宵,就著油條跟馬蹄酥吃。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秀才的妻子急中生智,在牆角找到一些往年豐收時啃剩的豬骨頭和魚剌,洗乾淨後下鍋熬出一碗湯,又去柜子裡掃出一把面線碎和一把木薯粉,和著就做出了一碗麵線糊。乾隆吃後,感覺味道非常鮮美,馬上問這「龍鬚珍珠粥」是用什麼做的?這秀才妻子真是巧,立即大膽回答,這是祖傳秘方,用上等面線和特等精製地瓜粉加工而成。
  • 面線糊真好吃
    面線糊是早就熬好的,盛在一個很大的不鏽鋼桶裡,有小朋友來吃時,老闆便舀上一勺,往餐桌上端的過程中,老闆的指甲有時會浸泡在麵湯裡,但這並不能擊退我心裡的饞蟲。那依舊是我最喜歡的早餐。 面線糊一塊錢一大碗,老闆為了節約成本,將裡面的醋肉、大腸、豬肝等食材剁得很碎,主料是一種極細的面,不怎麼需要咀嚼,像在喝麵湯。
  • 泉州最愛吃的面線糊由來及做法,你知道多少?
    線糊是福建閩南的漢族傳統名點,呈糊狀,是由細面線、番薯粉製作成。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歷史故事 傳說,面線糊的產生也跟艱苦的生活有關。乾隆下江南時,來到了一個叫做羅甲村的小村莊。那時正值糧食短缺的時候,村民全都窮得揭不開鍋。為此村民急得是團團轉,實在想不出要弄什麼吃的來招待皇帝。乾隆在一秀才家門口下了轎,村裡人都替秀才捏了把汗。
  • 【南安美食】面線糊
    別看一碗麵線糊從煮熟到上桌不到兩分鐘,其背後有著很深的門道。它是南安土生土長的美食,而其中最講究的還是佐料。食客們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添加不同的佐料,再配以熬煮了一兩個小時的面線糊,一碗看似簡單的面線糊,其實內在精緻而複雜。4歲的欣欣每天最高興的事情就是跟著外婆一起吃麵線糊。欣欣並不是南安人,父母忙著幹活沒有時間照顧欣欣,外婆從四川趕來,成了她的臨時監護人。
  • 體驗泉州當地人日常的早餐面線糊,打卡水門國仔面線糊
    體驗泉州當地人日常的早餐面線糊,打卡水門國仔面線糊。[愛慕]入鄉隨俗,來到古城泉州,當然也要體驗一下當地的飲食。於是,我們一大早就直奔這裡,只為品嘗一下面線糊。[愛慕]點了餐,坐下來,慢慢品嘗這叫做面線糊的美食。面線糊是福建省泉州市的著名特色小吃。呈糊狀,是由細面線,番薯粉,和水製作成。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廈門雖然也有面線糊,但是口感好像還是以泉州更佳。
  • 燒滾滾的面線糊,和油條才是絕配,味道真是絕了!
    我是魚總愛旅行,今天說說廈門的面線糊鷺島的清晨,菜市場都還沒有迎來熙熙攘攘的人流,已經有三三兩兩的本地人走進各種早餐小吃店。而面線糊,就是眾多早餐店裡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在閩南,面線糊可以說是老少皆宜。面線糊好入口、易消化、配料多樣,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嗷嗷待哺的嬰兒,都能享用。面線糊,顧名思義就是用面線煮成的糊糊。一碗美味的面線糊,首先要有美味的湯底,一般是用豬大骨,再加上各家自配的食材小火熬製出清爽不膩、清鮮不濁的湯底。然後將鹹香韌彈、久煮不爛的手工面線加入湯底煮成面線糊。
  • 曾兩度登上央視《舌尖》,火爆閩南街頭面線糊,你有吃過嗎?
    閩南人歷來講究飲食,形成「鮮、香、淡」的 獨特風味,在色香味上獨樹一幟。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提高,如今閩南各 地大街小巷,雲集著各種各樣小吃,同時也吸引了大量海 外僑胞、臺胞及遊人前往品嘗。今天小編和大家聊一聊閩南比較古老的一道小吃,曾兩度登上央視《舌尖》,火爆閩南街頭面線糊,你有吃過嗎?
  • 這家老字號面線糊,泉州人24小時都吃不夠
    附近的居民和上班族早已習慣,無論早晚,只要想喝一碗熱乎乎的面線糊,走到這裡準沒錯~這家24小時營業的面線糊,除了門店,又在方圓1公裡內,擺了2個小攤,在夜晚來臨之時,撐開泉州人夜宵的江湖。02# 俘獲閩南人的靈魂美食 #閩南人最割捨不下的食物之一,大概就是面線糊了。在泉州,賣面線糊的館子、攤子也是遍地開花,而且家家口味不一。
  • 廣東人看到閩南線面,就放過了福建人
    福州線面,追求的是一碗麵的基本修養:面要爽要滑要絲絲分明,湯頭要鮮要美要取盡精華。而到了泉州,面線糊又讓線面擁有了全新的打開方式。面線糊之於泉州,就像烤鴨之於北京、小籠包之於上海一樣,是必須打卡後才能行程圓滿的必吃美食。
  • 天冷了,給你們送上份暖暖的面線糊食用指南
    地址:廈禾路200號浮嶼家的面線看似平平,從大鐵鍋裡出來的湯色也不那麼清亮,但卻是最接近廈門古早味的面線糊味道。大腸、豬血、瘦肉再配上一根油條,濃濃的小時候味道瞬間回到嘴邊。廈門人有一個習慣,就是在吃麵線糊之前一定都要撒上一點胡椒粉,作為面線糊提味作用。
  • 誰說晉江沒有好吃的面線糊?
    攤上擺的配料並不多,不過咱閩南人愛吃的他們都有!青陽人都知道的小怣面線糊,一到飯點,去吃的人都很多。面線糊有點稠,部分面線結團,不過味道還不錯,總體評分正常。 整體測評:   有些配料的味道一般,大腸煮得不夠爛,醋肉的量很多,但是有點豬肉味。面線糊很稀,可以吃到面線。小小一碗麵線糊,也能給我們帶來滿滿的飽腹感。
  • 製作一碗正宗的面線糊
    食貨君小吃培訓——面線糊面線糊是閩南的特色特產,閩南人會用面線做出非常美味的面線糊,當然面線糊最盛行的地方莫過於泉州,泉州是座歷史非常悠久的文化古城,底蘊雄厚。面線糊上桌的時候,面線糊稠稠的,醋肉炸的金黃香脆,富有嚼勁的大腸,嫩滑細膩的鴨血,從下鍋到煮沸香氣四溢,讓人饞涎欲滴,隔壁小孩都饞哭了。不管你是擺夜市還是擺晨點面線糊都是大街小巷無可挑剔的一道美食,生意自然是火火火,稍加努力,成功便自然降臨。
  • 鍋邊糊還是面線糊 選擇恐懼症者終極命題
    開始糾結於吃鍋邊糊還是面線糊兩難的選擇,對於有選擇恐懼症者來說,這將是起床直至工作前煎熬難耐的時間。不同於豆漿油條,老廈門人們最終還是喜歡剛起鍋還熱騰,帶著蝦米或者蔥花的香,吃上可以暖也可以飽腹一早的早餐。
  • 這碗面線糊,容納了整個八市的市井氣
    ▲面線糊 5元招牌面線糊,口感爽滑,沒有討厭的粘膩感。這家的口味並不以清爽取勝,湯頭濃鬱鮮香,白胡椒粉微嗆且味重,層次豐富,相當提神!大清早上來上一碗,感覺整個人都清醒了!廈門的面線糊,大家都懂得,其實叫做「面線湯」或許更合適。
  • 簡單又好吃的閩南面線糊
    面線糊是閩南的特色傳統小吃,遊客來到廈門必須點的一道美食!香菇6個,洗淨備用新鮮豬血一塊鮮海蠣300克,洗乾淨備用大鮑魚4個,殺好洗淨將豬肉切成絲,加入少許食鹽,胡椒粉,料酒和蠔油,筷子拌勻備用,香菇也切成條狀豬血切塊起鍋燒水,水開將豬血倒入鍋中煮3分鐘後撈出水倒掉重新倒入清水,燒開,將洗好的海蠣倒入,大火煮2分鐘把煮好的海蠣和海蠣的湯一起留著做面線糊湯底
  • 閩南人所愛的面線,其實寓意頗多,你造嗎
    感恩您的關注聽說關注我的人,生活都有很大提高了
  • 怕冷的看過來:這是閩南人冬天最愛的50種溫暖小吃!
    花生醬與蒜蓉熬煮的濃湯,來一碗一定會口舌留香,大呼過癮!蝦麵蝦麵入口柔韌爽彈,湯鮮味美!每一口都讓人流連忘返啊!魚丸Q彈有嚼勁,湯汁鮮美。冬天來一碗,整個人都暖起來了!早晨來一碗麵線糊配油條,味道鮮美,清甜爽滑!一整天心情都好!
  • 家的味道,一碗鮮美醇厚的湯
    老樊每周日推出一道美味家常菜,放鬆心扉,體會家的香味,感受家的溫暖。汪涵曾經在《偶像來了》中這樣說過:「其實大家都應該學會做菜。我們到菜市場挑選食材,其實就是偶遇和重逢,翻炒就是情感的升溫,糖醋就是情感裡的蜜意,做一碗麵條何嘗不是柔情。家裡的感覺,就是愛。」
  • 這30種閩南美食竟然還沒全吃過,閩南人真假鑑別菜!
    每天為你搭配「一日三餐」「古早味」在閩南用來形容古舊的味道。古早味貫穿:花生湯、面線糊、海蠣剪、五香卷…..每一種食物都有獨屬的「懷念的味道」。縱橫惠安吃場多年,俘虜美食無數,今天小魚就帶各位來盤點一下那些記憶中的閩南味道~大部分咱厝都能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