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玲與哈佛女校長育兒觀念不謀而合:為什麼我要帶孩子去旅行?

2020-12-17 文文育兒寶典

在孩子成長中你會為他做什麼呢?有人說給孩子好的生活質量,也有人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培養孩子的方式有很多,不過有一些家長的教育方式讓我很認同,比如陳美玲。陳美玲在80年代可以和鄧麗君相提並論,她有三個兒子,讓我佩服的是她不僅有美貌和才華,還把三個兒子都培養成了史丹福大學高材生。

陳美玲曾公開分享過自己育兒的是個方法,其中有一個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說她不認為規定孩子怎樣學習是好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把玩和學習分不開才是成功的教育。在她的教育中她喜歡帶孩子去看一看世界,比如她的大兒子喜歡魚,日本的水族館幾乎都帶孩子參觀過。每年還會格外省出一部分錢,用來做旅行費用。

在陳美玲看來帶孩子旅行,帶孩子旅行同樣可以讓孩子學習。這種帶孩子去旅行的育兒觀念和哈佛的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可以說是不謀而合。

德魯·吉爾平·福斯特的孩子在成長中,只要有時間她就會帶孩子去各地旅行,讓孩子接受不同地域的差距和文明,在風土人情的時候開闊孩子的眼界和心胸。在旅遊的時候讓孩子學會當地的語言、文化、習俗。她還說,當孩子有了孩子,她就又多了一個新的旅伴,會發現更新鮮的世界。

帶孩子旅行看風景、吃美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所以,才會對孩子旅行樂此不疲。

同樣喜歡帶孩子去旅行的,還有明星孫儷夫婦,在孫儷的個人帳號中,很多都是在分享和孩子去旅行的圖片,她會帶孩子去看海、滑雪,奇妙的國外旅行,這不僅豐富了孩子的生活,似乎帶孩子旅行成為了他們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

為什麼會這麼做呢?因為他們知道「讀完書重要,行萬裡路也重要」,培養孩子的世界觀,重視自然教育,才是這麼多人願意旅行的意義。

旅行不只只是開闊開闊孩子的眼見,更多的是孩子內心的成長。旅行同時也是對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在孩子5歲前多帶孩子去旅行,陪孩子一起探索世界,不僅提升親子關係,也能帶給孩子平時看不到的「感官刺激」

帶孩子去旅行還可以提升孩子的格局,只有讓孩子親身處地的感受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他才會發現世界原來這麼大,孩子的世界觀才不會狹隘和自我。很多家長認為帶孩子旅行就是鋪張浪費,不僅麻煩,還要考慮到孩子的種種活動,但只有你真正帶孩子出去一次,才能讓孩子認識到知識是鮮活立體的,不只停留在考試卷面上。

旅行很重要,但是如果時間和經濟上不支持帶孩子旅行,也可以帶孩子去附近周圍的城市。同樣給孩子看一本關於世界旅行的繪本書,在書中讓孩子感受世界,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就推薦很多家長給孩子看一些旅行世界的繪本書,例如這套《小學生人文旅行讀本》,這套書共有4冊。這套書由米加這個人物帶領著孩子在書中環遊世界,書中講述了72個國家的自然風貌和風土人情,其中還有360道兒童百科的問答題,從地理、歷史、自然等角度,可以激發孩子了解萬物的求知慾。

這套書最讓我喜歡的一點是,書中的內容非常有趣,例如《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本,利用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讓孩子有閱讀興趣。比如你知道希臘的泥土可以去汙嗎?摩納哥的首都建在懸崖上?這種題目。而且書中的旅途見聞還有對應的做算數、走迷宮、看圖找不同等遊戲,能夠讓孩子開動腦筋思。所以,這套書是我極力推薦給各位家長的。

其次,這套《第一次遇見科學》對於想要開闊孩子眼界的家長也很有幫助。這套書共有12冊,這本書最有特色的是採用真實高清的圖片,讓孩子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飛禽走獸到植物、海洋,能夠讓孩子真實的欣賞大自然風光。

書中內容都是圖多字少,少量的文字也是給孩子解釋一些科學現象,所以,在開闊孩子眼界的同時,這套書還可以作為一本百科書。家長和孩子共同讀這本書,和孩子一起探究科學與世界,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培養!

相關焦點

  • 孫儷與哈佛女校長的異曲同工:為什麼我要帶孩子去旅行?
    其實,這個想法與孫儷和哈佛的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不謀而合。德魯·吉爾平·福斯特說過: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其實說白了帶孩子出去陌生的地方並不是為了玩耍,而是要增加孩子的見識,提升孩子的眼界,用讓他用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去理解這個世界。
  • 哈佛校長:多帶娃去旅行,孩子將來格局更大
    ——哈佛女校長德魯·福斯特文丨鼓勵多順勢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關注轉發)現在很多家庭都會在一年中安排固定的時間帶孩子出去旅行幾次見過世界的孩子,自然會立志高遠,連世界沒有見過的孩子,世界觀從何談起呢,多帶孩子去到陌生的地方,有以下6個好處:1、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孩子天生對萬事萬物非常好奇,喜歡觀察,如果能夠多帶他們接觸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事物,他會不停的觀察和探索
  • 哈佛女校長金玉良言: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孩子將來眼界大不同
    哈佛的上一任校長,也就是300年來唯一的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對於培養孩子有自己的見解。哈佛校長 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她認為:「了解世界,是孩子的一場必修課。」「世界上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探索和熟悉,絕對不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和生活。」見識不同,眼界、格局自然不同,未來的層次也會隨之得到升級。
  • 哈佛校長: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去這三個地方比說教更有效
    「為什麼要讀書?」每次孩子不想學習,他總是生氣地問。儘管有人說成績並不決定孩子是否優秀關鍵因素,但在當今社會,成績是最公平的。只有拿出成績讓別人認可你的實力,比如對於一些家庭條件很困難的孩子來說,讀書幾乎是唯一的出路。
  • 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將來多半會有出息
    2、眼界高、見識廣 哈佛大學現任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也是哈佛大學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校長,她曾在一次講座上提到過:「了解世界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 而哈佛校長不僅說到了,並且還做到了,直至今日,她仍然會帶著孩子去世界各地,帶孩子領略不同地方的人文生活。
  • 帶孩子出去旅行,多大年齡的孩子比較合適,帶娃旅行要注意啥
    4-6歲的孩子,這個時候的孩子有較強的自我意識,而且還很有興趣去了解這個世界。可以讓自己的小孩多多參與到旅行設計中。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旅行的經歷也會有印象,也就老話通常說的孩子「記事兒」了。在旅途中,孩子能看到想到很多大人看不到想不到的東西,對大自然的好奇與敬畏,對不同文化的薰陶與認知,會讓他的旅行變得非常有意義。
  • 傳奇校長張桂梅獲評「時代楷模」:她把1804名山裡女孩送進了大學
    張桂梅女校長曾經在一則採訪中說道:「讀書學習對有些人來說重要,也可能不重要,但是對我們這群孩子來說有著100%的重要性,我正在追求教育的公平。」這位傳奇校長曾因為讓當了全職太太的女孩滾出屋子而上了熱搜。但是她的傳奇不僅於此。
  • 哈佛大學校長愈後談新冠疫情:挑戰性時代,哈佛是如何決策的?
    事實上,有些人質疑我為什麼要去檢測。那是因為我免疫系統受到抑制。所以我具有感染風險。當檢測呈現陽性時,我在想,「這會很有意思。」 我還擔心自己能否履行職責。2004年在塔夫茨大學時,當自體免疫性疾病首次確診時,我已經重病在身,因此不得不請了一個月的病假。
  • 帶孩子多去陌生環境,也許可以打開孩子未來的格局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成材,但孩子如果沒有長期的積累,想要他忽然厚積薄發是難如登天的事情。進來越來越多的育兒家們傾向與宣傳「基因說」,也就是孩子聰不聰明,從懷孕起就要做好準備,後天對孩子智商的改變是微乎其微的。
  • 「我為什麼要讀書?」當孩子不想讀書時,家長不妨帶娃看看這部片
    當孩子覺得讀書又苦又累的時候,你是怎麼勸說孩子的呢?這個時候,往往大部分家長都會以自己的親身經驗來勸說孩子,但是大多數孩子只會認為家長不夠理解自己,進而變得更加的叛逆。「我為什麼要讀書?」當孩子不想讀書時,家長不妨帶娃看看這部片你家孩子是否有過這樣的念頭:認為讀書很苦,想要放棄。當家長得知孩子不想讀書的想法時,往往不能理解,甚至認為孩子不懂得珍惜讀書的機會,跟孩子發脾氣。「我為什麼要讀書?」當孩子不想讀書時,家長不妨帶娃看看這部片。
  • 3個兒子都被斯坦福錄取,博士媽媽總結:這5件事父母必須要做到
    第三,要發現孩子的長處陳美玲說:「自我肯定力高的孩子,人生會過得更快樂,因為他們無論什麼時候都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人!」所以陳美玲三個兒子的成長過程中,從來不對他們進行比較,而是發現三個孩子身上不同的優點。
  • 《我要去旅行》豆寶首支單曲端午節首發!
    《我要去旅行》豆寶首支單曲端午節首發!——旅行最重要的是和誰在一起我的每次旅行都和爸爸在一起,爸爸的愛讓我成長,在旅行中認識自己、認識自然、認識世界;懂得愛與善良,包容與勇敢;今年的端午節,一起聽我的歌《我要去旅行》,和你的爸爸媽媽去旅行吧!誰是豆寶?
  • 成功的教育要拼爹!成為好父親,這30件小事你做到了嗎?
    四子蔡天潤,華西醫科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就讀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五子蔡天君,中國科技大學碩士; 六女蔡天西,18歲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28歲擔任哈佛大學最年輕副教授。
  • 6個孩子5個是博士,學霸父親談經驗:孩子小學階段的教育要狠抓
    其中小女兒蔡天西被稱為「比學生還年輕的哈佛教授」。蔡笑晚在教育上的成功,讓崔永元向他請教如何培養孩子,哈佛教授問他討要教子秘訣。蔡笑晚也因此被魯豫稱為「博士老爹」。提升眼界是孩子的必修課在孩子們上中學之前,蔡笑晚一家住在16平的雙層小房子中,下雨的時候房子還會漏水。但是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蔡笑晚夫婦堅持帶孩子去旅行,見世面。蔡笑晚認為:經常帶孩子旅遊可以開闊他們的胸襟和視野,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之一。
  • 鄧超孫儷培養孩子世界觀,帶娃去旅行,自然教育的好處要知道
    在孫儷微博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她與孩子的生活小日常,其中有許多都是和孩子去旅行的,有的是在海邊玩耍,有的是一起滑雪,就連柬埔寨、澳洲都有他們的身影。帶娃旅行似乎成為了他們陪伴孩子的另一種方式,也是教育孩子的另一種手段。而且,不僅鄧超夫婦會帶孩子旅行,還有許多明星也經常帶孩子去旅行。那麼他們帶孩子去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呢?
  • 霍啟剛帶霍中曦去看展,手裡的便當盒成亮點,7歲兒子越來越帥
    哈佛大學首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說:「讓孩子了解世界,是他在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 其實不然,你完全可以帶著孩子在大自然中觀察,還可以在城市中體驗人文風情,或者在旅途中給孩子講述地理、見聞。 此外,多帶孩子去這幾個地方,他的格局和見識會大不同!
  • 《哈佛家訓》:經常用這7句話鼓勵孩子,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這個人叫菲拉,一個和藹可親、充滿智慧的女教師,開始擔任這個班的輔導老師。說明即使是差生,他們也知道他們的行為是不對的,對他們的未來是無益的,但是,他們為什麼還要去做那些錯事呢?接著往下看,你就有答案了。然而,當菲拉公布答案的時候,所有的孩子都愣住了:「孩子們,看到你們的答案,我很欣慰。但很不幸,你們都錯了。
  • 心理學告訴你,如何用獎勵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這種行為看似是一種鼓勵,但其實,卻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有的時候獎勵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差勁。大家一定對陳美玲這個人非常熟悉,因為她從歌手搖身一變成為了斯坦福媽媽。陳美玲不僅是史丹福大學的博士,還將自己的3個孩子全都送到了這所大學,這些搞得大多數父母都想要向陳美玲請教一下育兒的方式。
  • 《哈佛家訓》的經典語錄,父母要讀給孩子聽,孩子會感悟很多
    讓哈佛人才輩出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想進入哈佛大學讀書呢?哈佛大學看起來遙不可及首先,大概就是因為哈佛大學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光圈,就是人才輩出。其次,哈佛大學在學術上的貢獻和先進的教育理念也使廣大學子受益。莘莘學子都想得到哈佛大學的薰陶,但是真正能考入到哈佛大學的人少之又少。
  • 張桂梅女校長:女子讀書可以改變三代人,窮人翻身,唯有讀書最快
    #張桂梅女校長最近在一部短視頻裡說:「讀書對有些人重不重要,可能也不一定,但是對我們這群孩子是100%重要。我現在不是說做什麼好事,而是追求教育公平。」張桂梅女校長自從上次讓當全職太太的女生滾出去上了熱搜,引起人們的關注,而為人們所熟知。她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高校長,12年間,共幫助1804名女生圓了大學夢,她被稱為「時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