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校長金玉良言: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孩子將來眼界大不同

2020-12-18 楊田說育兒

哈佛的上一任校長,也就是300年來唯一的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對於培養孩子有自己的見解。

哈佛校長 德魯·吉爾平·福斯特

她認為:「了解世界,是孩子的一場必修課。」

「世界上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探索和熟悉,絕對不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和生活。」

見識不同,眼界、格局自然不同,未來的層次也會隨之得到升級。

這也就是為什麼,哈佛女校長極力推薦大家帶孩子多去陌生的地方,直到現在她每年都會帶孩子去不同的國家看看。

「開眼看世界」是一個利於孩子成長的方式。

正如前些天的兜兜爸爸,帶著4歲的女兒騎行 拉薩,71天4100公裡,言傳身教的教會孩子看世界,教會孩子堅持與勇敢。

這樣的父母才是「富養孩子」,讓孩子的眼界打開,看看這大千世界,真實的感悟世界百態。

看過萬千世界的孩子,會收穫的不僅風景,更是心底的那份勇敢,自信與堅持,這對孩子的未來好處不止一點點。

值得我們所有家長反思 ,也是引起了小白的反思,孩子的童年不應是上不完的補習班,寫不完的作業,應該多看孩子看看這萬千世界 ,讓孩子黑白的童年多增點色彩。

就如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我們家長們是時候作出改變,讓我們的孩子擁有一個不一樣的彩色童年,多看看這萬千世界。

我們家長一直關注孩子的成績,本身就是拘泥了孩子的格局與眼界,孩子需要開闊眼界,擁有大格局。但我們畢竟沒有長途騎行的經驗,不可能大家也騎行帶孩子去西藏,但是開闊眼界,不止這一種方式。

我們做新時代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因此我推薦家長們給孩子看《環球世界地理繪本》,對於孩子開拓視野、開眼看世界,都有極大的好處,可以讓那孩子足不出戶 ,可看到精彩的萬千世界。

就是這本由「中國地理協會」主編,多國駐華大使館聯合審定推薦的,地理百科知識繪本,《環球國家地理繪本——World Geography》。

北師大 黃宇教授

能讓孩子足不出戶領略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從小培養孩子的全球化觀念。

全套一共涉及全球70多個國家,500多個國內外城市,2000多個知識點。

它是由中國地理學會嚴格審定,聯合北師大黃宇教授編著,在知識的科學、嚴謹度方面,完全有專業保障!

從策劃到成稿,足足耗時兩年之久,可謂是嘔心瀝血。為此,還得到了英國、法國、日本、巴西、阿根廷等多國駐華大使的點讚和特別推薦。

所以無論是內容的專業性,還是可讀性,這套書都值得爸媽們放心。

套裝一共包含11本,分為兩大塊:

其中10本分別講述七大洲,70多個國家500多座城市的地理人文知識。另外1本精裝本《影響孩子一生的環球100旅行地》,介紹17個旅行主題,起到很好的知識補充作用。

培養學習興趣,深度銜接小學初中地理知識,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從孩子的視角看世界,語言風趣,通俗易懂,孩子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就可以輕鬆掌握這些知識。

即使不愛看書的孩子, 也會被這裡面豐富而有趣的內容吸引,放下手機,觀世界。

精彩絕倫的世界地理知識,美不勝收的繪圖,讓孩子足不出戶,深度遊全球!

書中依據七大洲進行劃分,通過繪本形式,展現了70多個國家、500多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建築景觀、節日習俗、自然環境、美食文化、珍稀動植物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識。

一套繪本,閱遍全球70多個國家,500多個城市!

於家長來說,是驚豔;於孩子來說,是萌發大格局、大世界觀的啟蒙讀物。

擁有全球觀的孩子,長大後,將擁有無數的可能性。

這套書適合3-12歲的孩子,全套書一共11本,現在僅售99,折合下來9元錢一本。3折不到的價格買這麼精品的書籍,性價比非常高。

小白想說,真正的富養教育,不在於留給孩子富有的物質生活,而是「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才是真正的意義。

喜歡的朋友們,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哈佛校長:多帶娃去旅行,孩子將來格局更大
    ——哈佛女校長德魯·福斯特文丨鼓勵多順勢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關注轉發)現在很多家庭都會在一年中安排固定的時間帶孩子出去旅行幾次並且,很多明星也非常贊同帶孩子走出去的教育觀念,黃磊的大女兒多多,小小年紀就已經走遍國內外近百所城市,而多多確實非常優秀,多才多藝,她8歲開始翻譯英文小說,10歲給電影英文配音,12歲自己設計衣服。
  • 孫儷與哈佛女校長的異曲同工:為什麼我要帶孩子去旅行?
    其實,這個想法與孫儷和哈佛的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不謀而合。德魯·吉爾平·福斯特說過: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看到這裡或許你會反駁我,一個孩子還那麼小,讓他去那麼多地方,他根本就記不住又有什麼用呢?左不過是在浪費金錢。這一點,我就用孫儷的一句話來給你們解釋。
  • 陳美玲與哈佛女校長育兒觀念不謀而合:為什麼我要帶孩子去旅行?
    這種帶孩子去旅行的育兒觀念和哈佛的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可以說是不謀而合。德魯·吉爾平·福斯特的孩子在成長中,只要有時間她就會帶孩子去各地旅行,讓孩子接受不同地域的差距和文明,在風土人情的時候開闊孩子的眼界和心胸。在旅遊的時候讓孩子學會當地的語言、文化、習俗。
  • 帶孩子多去陌生環境,也許可以打開孩子未來的格局
    不過,小編在這裡雖然不能根據每位孩子的不同狀況制定個體化的教育方案,卻可以大致地告訴家長們有哪些方案可以實施。1.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哈佛女校長演講時曾多次提到,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去孩子沒去過的地方,讓孩子接觸更多的事物,增長孩子的見識,打開孩子的眼界。
  • 哈佛校長: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去這三個地方比說教更有效
    哈佛最後一任校長吉爾平也是哈佛大學歷史上唯一的女校長在世界上我們需要熟悉和探索的東西太多了,這些東西並不局限於學習其他國家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更重要的是學習其他國家的文化和歷史、人文和生活。哈佛女校長曾說過:如果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去這三個地方,比你沒完沒了的說教更有效果。1、火車站火車站可以說是魚龍混雜的地方,所謂「魚龍混雜」,就是說人有不同的素質,作為一種非常常見的交通工具,火車是長途旅行的首選,火車站有很多乘客,來來往往有很多人。
  • 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將來多半會有出息
    隨著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家長們在提升生活品質的同時,對孩子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了,畢竟中國人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總之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更有出息。
  • 陌生地方,是孩子成長裡的「必修課」,多帶孩子了解世界好處多多
    ,好在欣欣在美國旅遊一次回來英語成績大好讓周圍的親戚少說了不少閒話,那一刻我也明白了小平每年帶欣欣去不同的陌生國家旅遊,不是為了尋開心、放鬆而是為了鍛鍊女兒的感覺能力。所以說,多帶孩子去一些陌生的地方走走也相當於在開闊孩子的眼界發展,只有讓孩子接觸到更多新鮮事物,他們才會對這個世界感到好奇、感到積極向上,從而湧出更多積極向上的力量去努力,努力達到自己規劃的理想和目標。
  • 多帶娃去3種地方,長大後情商和眼界或更高,你帶孩子去過嗎?
    那些有學識、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在孩子的眼界和格局上投資和下功夫,這樣家庭的孩子見過的世面、開的眼界也會多,這樣的家庭未必有錢,但孩子的內心卻是被富養長大的。多帶娃去3種地方,長大後情商和眼界會更高,你帶孩子去過嗎?
  • 北大校長金玉良言:每天晚上對孩子說這4句話,將來想不優秀都難
    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尤為重要,但是孩子終究要去送到學校進行專業的教育,那麼家長如何利用孩子回家的時間和孩子進行交流。北大校長曾經提議要每天詢問孩子在學校的狀況,這樣才更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那麼我們具體應該怎樣和孩子進行交流呢?北大校長金玉良言:每天晚上對孩子說這4句話,將來想不優秀都難。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人生可能不同
    不過,關於孩子什麼年齡上學至今都存在爭議,有的家長擔心孩子上學晚,輸在了起跑線上,還有的家長認為上學早,對孩子的成長有害,前不久哈佛大學解決的這個難題,哈佛研究發現:孩子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人生可能不同!
  • 孩子成長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眼界
    我們常常會發現,家庭教育的不同,家庭理念的不同往往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成長方向。舉個很常見也很現實的例子,大部分重男輕女的父母都不看重女兒的教育,甚至都不想為了女兒的學習花錢,希望女兒趁早賺錢養家。這種情況下的女兒成長都非常的有限,大部分也就是庸庸碌碌了,當然也有極少部分有志氣的人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 能成大器的孩子,大多擁有這「2個力」,跟學習成績沒多大關係
    如果你不認為眼界重要,建議可以看看英國的紀錄片《人生七年》,片中記錄了12個來自不同階層的7歲孩子,每過7年就會對這些孩子重新訪問一次。 這個紀錄片的結尾很扎心,那些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
  • 哈佛教育家:家有男孩,父親若常說三句話,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還有個閨密,家裡也是倆男孩,我們湊一起聊男孩的養育,更多著眼於怎麼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畢竟,帶男孩和帶女孩還是有不同的。家有男孩,養育更費心說到這裡,有些家長會認為,要男孩不就是為了養兒防老?我覺得不盡然,我更多希望,孩子以後能成為棟梁之材。
  • 沒事幹就帶孩子去這4個地方轉一轉,比浪費口舌「勸學」有用得多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天氣越來越冷了,孩子們的「厭學情緒」暴漲,不願起床、不願去學校,請假也越來越多。有些家長心疼孩子,便同意請假;也有的家長比較狠心,不想上學,那就帶你去「打工」!
  • 常帶孩子到這4個地方去,孩子將來更優秀,別不捨得
    其實這個觀點是片面的,小孩子雖然很多事情記不住,但在旅遊的過程中耳濡目染,他是能學到很多知識,這些開闊視野的精神財富會在他的腦海中沉澱,都將成為孩子日後學習、工作時候的寶藏。那麼,帶孩子出遊,去哪些地方比較好呢?
  • 《哈佛家訓》:經常用這7句話鼓勵孩子,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這個人叫菲拉,一個和藹可親、充滿智慧的女教師,開始擔任這個班的輔導老師。說明即使是差生,他們也知道他們的行為是不對的,對他們的未來是無益的,但是,他們為什麼還要去做那些錯事呢?接著往下看,你就有答案了。然而,當菲拉公布答案的時候,所有的孩子都愣住了:「孩子們,看到你們的答案,我很欣慰。但很不幸,你們都錯了。
  • 北大前校長:如果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們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有效
    孩子的讀書問題,一直是家長所擔心的,畢竟有些孩子天性不喜歡讀書,要讓他讀書就好像在強扭一顆西瓜一樣,結局自然是可想而知,然而對於讀書這件事,北大前校長卻有一個妙招。
  • 原生家庭裡父母的眼界和格局,決定了孩子能走多遠
    原因就在於孩子的「見識」的不同。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會在人群中散發不一樣的氣質,溫和卻有力量,謙卑卻有內涵。在他們的背後,往往是站著「有眼界和高度」的父母。 眼界高、格局大的父母,甘為人梯,為孩子創造見識更大世界的機會,讓孩子領略更高更美的風景、有無限多的可能;眼界低格局小的父母把孩子綁在腳下,用自己固有的經驗蓋起一座圍城將孩子困於其中
  • 《哈佛家訓》的經典語錄,父母要讀給孩子聽,孩子會感悟很多
    哈佛大學想必每個人都知道,那是許多人心中夢想的高校。哈佛建校300多年來培養美國總統8位,諾貝爾獲獎者有40餘位,來自哈佛大學,還有60多位億萬富翁等等。哈佛的育人之道是什麼樣的呢?讓哈佛人才輩出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想進入哈佛大學讀書呢?哈佛大學看起來遙不可及首先,大概就是因為哈佛大學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光圈,就是人才輩出。其次,哈佛大學在學術上的貢獻和先進的教育理念也使廣大學子受益。莘莘學子都想得到哈佛大學的薰陶,但是真正能考入到哈佛大學的人少之又少。
  • 李玫瑾教授:最好多帶孩子去這3個地方,比看書更令孩子受益匪淺
    孩子年紀小,相較於學習,更願意玩,如果父母一直嚴肅的讓孩子學習很容易達到相反的效果,比起一直死讀書,寓教於樂的方式顯然更適合孩子們。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最好多帶孩子去這三個地方,比一直在家看書更有意義,更令孩子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