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智慧:成為內心強大的人並不難,從好好吃飯開始就可以達到
曾國藩曾經說過,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關注在此一事,總結起來就是這四個字——專心致志!
除了曾國藩之外,還有一個人與他想法一致,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這人就是——王陽明。
一說到王陽明,「知行合一」仿佛就自動浮現在腦海中。但大家可能不知道,還有與這四個字地位相當的另外四個字,那就是「精一之功」,這八個字彼此互補,互為一體。
王陽明原名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軍事家和政治家,也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名三不朽的聖人。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心學思想,是融合了儒釋道三家之精髓。
王陽明曾說:「今人於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意思是說,現在有些人吃飯時,即便沒什麼事,也會在考慮問題,這樣的心經常會忙亂而不安定,一旦收攝不住心,便會經常起妄念。
王陽明心學的核心奧義有三,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以為我要說什麼關於怎麼做到知行合一,什麼又是致良知,很遺憾地說,不是,今天只想簡單地談談修心。
心學,不外乎是修心,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當你的內心真正足夠強大,當你面對危險時,可以做到臨危不亂,冷靜思考;
當你要進行一場演講,面對烏壓壓的一切觀眾時,你可以不慌不亂,沉著冷靜地把你所有想說的話表達給你的聽眾,甚至是你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也可以很放鬆地去和他們友好的交流。
能做到這些的,無疑都是內心強大的人,如果你的心不定,意則亂,更容易陷入危險之中,演講面對觀眾時也更容易手足無措。
而吃飯這樣一件簡單的事情,看起來與修心好像毫無關係。實則不然,一頓簡單的吃飯,你選擇的食物,你的吃飯對象,甚至是你的心情,都是不同的。
享受生活的人,要求吃飯的質量,營養搭配,身體所需;日常忙碌的人,吃飯只是為了填飽肚子,只求能夠維持生活。
但是一個人在習慣了忙碌的生活之後,就難以停歇下來。就像平常所說的那樣,只要手裡沒點活幹,心裡就難受,就連吃飯也吃不在心上,也就是所謂的「勞碌命」了。
修心,首先要收心。忙碌的人要讓自己的心在空閒的時候能夠安安靜靜地享受當下,吃飯就專注於吃飯,不再胡思亂想;
那些在假期中自由放縱玩瘋的人,能夠收心專注於當下的工作。能夠很容易地把心思從一件事情上收回,然後放到當下所需要做的事情上,看似很容易,卻沒有多少人能夠達到收放自如。
所以當你惶惶難安的時候,那就請專注於眼前之事,好好地享受當下的時光。因為你在惶惶難安的這個過程中,能夠靜下心來去做此刻應該做的事情,這就是一種修心的方式。
當你從小事上慢慢做到了知行一體,那你也會真正地明白何為知行合一,如何逐漸地去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為什麼要讀王陽明?
一直以來,王陽明都是一個偶像般的存在,很多著名的大人物,如張居正、曾國藩、梁啓超,甚至日本的東鄉平八郎、稻盛和夫等都是他的超級粉絲。
曾國藩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話下。
創造過近代史上東方人打敗西方人的先例的日本「軍神」東鄉平八郎有一塊腰牌上刻著「一生伏首拜陽明」。
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斷言「二十一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明朝時候,當時的皇帝不認可王陽明的心學,但是日本人卻學了去,而且僅靠王陽明的一部《心學》,就推翻了500多年的封建幕府統治,成功實現了明治維新,完成了向資本主義的過度。
因為現在我們都明白,人之真正的強大來自內心。在這樣一個充滿著欲望的時代,讀懂陽明心學,或許真正能掌握自己的內心世界而立於不敗之地。
一切鬥爭皆是心戰,內心的強大才是真的強大。
想了解更多王陽明心學以及王陽明的做人哲學的朋友,給大家推薦兩本書,一本是知行合一,一本是傳習錄。
《傳習錄》主要就是介紹了王陽明的「心學」,可以說這是王陽明心學智慧的精華,是王陽明所有智慧的總結,書中有王陽明先生親筆所寫的一些人生感悟,還有陽明先生跟弟子之間的一些書信往來。了解王陽明智慧,這本書是必讀的。
《知行合一》主要記載了王陽明的生平,其中有王陽明從出生到長大的一些趣事,這本書可以說是王陽明的人物傳記,作者用風趣幽默的話語介紹了王陽明的一生經歷,幫助我們了解不一樣的王陽明,幫助我們學習王陽明的「心學」智慧。
了解王陽明的智慧,幫助我們清除自己內心的雜質,幫助我們更好的跟自己的內心對話,讓我們更好的去了解這個世界,讓我們更好的守住自己的初心。
我們都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牢記自己的初心,守住自己的初心,學習王陽明的「心學」智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守住初心,大家一起努力吧!
如果您對這本書感興趣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僅需75塊錢,不僅可以買到季羨林大師極力推薦的《傳習錄》,還能得到申維的著作《知行合一》,幫你了解王陽明,讀通《傳習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