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蚌埠3月7日電(劉浩 李揚 和鵬飛)在安徽省蚌埠市大新鎮郭府村扶貧基地,芹菜長勢喜人,高度超過膝蓋。田埂上,郭府村的貧困戶們卻滿臉愁容。「疫情期間,『扶貧菜』熟了,收和賣都成了問題,這麼好的菜爛在地裡怎麼辦?」
城裡缺菜,村裡難賣,一場疫情阻斷了原來的銷售渠道,農產品流通面臨新難題。
為解決疫情防控期間道路不暢造成的農產品滯銷問題,蚌埠「農糧驛站」負責人黃計亮在復工的第一天就和公司的技術人員一起加班加點,在農糧驛站手機APP上開發出「抗疫助農」欄目,以收購滯銷的農產品。
人在家中坐,只要打開手機網上下單,新鮮蔬菜就能直接配送到家門口。
凌晨時分,蚌埠市石湖鄉陡溝村貧困戶黃紀課的蔬菜大棚裡,正在有序裝運菠菜、芹菜等鮮蔬。數十公裡外的市民鄭女士早上的訂單于午餐前準時送達。「老黃的菠菜成為我們一家人防疫期間的美味菜。」
由於上線蔬菜、水果等農產品既新鮮又便宜,很快受到了市民的認可,他們紛紛為農糧驛站點讚轉發。
截至目前,蚌埠市農糧驛站通過在11個鄉鎮建立收購網點,依託「農糧驛站」網銷平臺,已累計購銷貧困戶蔬菜價值20多萬元的農產品。
解決農產品出村進城難題,還要打通上行和下行渠道。蚌埠市懷遠縣通過京東蚌埠扶貧館、淮商易購、社區電商等平臺,線上銷售農產品1262萬元,其中貧困地區農產品190萬元,同時全力動員部分具備條件的電商網點特別是貧困村電商網點,積極為疫情期間農副產品滯銷問題出力,目前已收購106戶貧困戶不同種類農產品約13000斤,最大限度減少了疫情對貧困人口收入的影響,彌補收入差距。
全力保障貧困群眾農產品銷路暢通,蚌埠市扶貧辦和商務外事局等單位,積極引導本土超市,對部分鄉鎮貧困戶滯銷的農產品實施定點化採購,同時積極鼓勵三縣利用電商平臺開展線上下單、自主配送等方式,有效解決市場供應不足和貧困戶農副產品銷路不暢等難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