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豐收節前夕,阿里巴巴公布了興農脫貧業務上線三年來的助農成績單。
9月17日,來自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過去三年阿里巴巴平臺農產品交易額超5400億元。
這一數據遠超同行。阿里多年來一直穩居中國最大農產品上行平臺。此前,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的報告顯示,2018年天貓、淘寶佔全國縣域農產品市場份額約75%,是中國農產品上行主渠道。阿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阿里平臺農產品交易額為2000億元。
據阿里發布的數據,過去三年裡,在農產品電商銷售額前十名單中,浙江遙遙領先,位於第二到第十的是上海、廣東、江蘇、山東、安徽、福建、四川、雲南、北京。
「阿里助農的模式是,打造數字鄉村和數字農業的新基建,幫助農民實現畝產一千美金。具體到豐收節,我們希望用數位技術打造永不落幕的豐收節。」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李少華說。
(2018年,袁隆平及其科研團隊加入畝產一千美金計劃,跟阿里共創畝產一千美金研究院。)
過去三年來,阿里持續加大對鄉村的投入。
2017年8月,阿里上線興農扶貧頻道,讓貧困縣政府通過電商,入駐阿里平臺銷售當地農特產品。2017年12月,阿里巴巴脫貧基金啟動,脫貧成為戰略性業務,從電商脫貧、女性脫貧、教育脫貧、健康脫貧、生態脫貧五個方向,以網際網路技術賦能精準脫貧,助力鄉村振興。
前不久阿里脫貧基金半年報顯示,過去兩年半,阿里巴巴網際網路脫貧模式已覆蓋近1000萬貧困地區人口,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在阿里平臺的網絡銷售額超過2000億元。農民工入淘、當主播成了致富新模式。
實現由農業大國向數字農業大國的轉變,迫切需要數字農業新基建。2019年,阿里在集團層面設立大農業辦公室,統籌由淘寶、天貓等20多個業務構成的數字助農網絡,從技術、金融、物流、銷售等方面打造數字農業的新基礎設施。
此外,螞蟻集團也在助農。通過提供數字金融服務,網商銀行已經累計服務了1558萬涉農用戶,累計放款金額約1.5萬億元。
經過多年探索,阿里形成了「可持續、可參與、可借鑑」的「網際網路+脫貧」模式。2019年,阿里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是入選的唯一網際網路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