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開展2020年貴州省十大康養度假旅遊基地等申報評選工作的通知》(黔文旅辦發〔2020〕79號)等文件精神,按照2020年《貴州省十大文化旅遊街區評分細則》、2020年《貴州省十大民族民間特色美食評分細則》,由市(州)文化和旅遊局申請推薦,經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專家組評定,現將擬確定的貴州省十大文化旅遊街區、貴州省十大民族民間特色美食予以公示。
貴州省十大民族民間特色美食
01 「青巖古鎮明歷史」文化旅遊街區
青巖古鎮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古鎮布局依山就勢,東西南北四條主要街道,十字縱橫,從古到今,通商貿,促發展,街道兩旁建築沿襲明清格局,縱深古巷保留歷史痕跡。古建築交錯密布設計精巧、工藝精湛,樓閣廟宇之間畫棟雕梁、飛角重簷相間。
02 南明區多彩貴州街·出山裡
多彩貴州街·出山裡建築風格包括苗、侗、布依、彝等民族風格,屯堡風格,民國中式風格,後現代工業風格等,原汁原味還原貴州各區域各時期的風貌;同時以獨特的人文景觀小品為點綴,與整體建築風格交相輝映,散發骨子裡的貴州韻味。街區規劃建設五個區域,包含六大業態:餐飲類、旅遊商品類、休閒娛樂類、服務配套類、演藝類、賓館客棧類。
03 紅花崗區紅軍街·1935文化新天地
紅軍街·1935文化新天地著力打造的匯聚商業、休閒、文化、旅遊、餐飲等多重功能於一體的紅色旅遊商業第一街,是首批省級商貿特色步行街培育對象。始終堅持同物質景觀和文化景觀相結合,全力打造紅色文化活動體驗街區,以「人人參與文化、享受文化、建設文化」為目的,確保紅色旅遊文化永不變質。
04 鐘山區「涼都記憶·三線文化」創意小鎮
「涼都記憶·三線文化」創意小鎮小鎮以「三線」文化為主線,通過使用極具工業感的貨櫃建築為主體,通過《火車拉來的城市》、《煤都》、《礦工》、《過渡》等三線文化雕塑小品及宣傳壁畫,將「三線文化」及「三線精神」全方位立體整合,讓廣大市民遊客在遊玩的同時能夠追溯到那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感受到我們「三線人」那堅韌不拔的奉獻精神、團結一致的協作精神、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及奮發圖強的創新精神。
05 西秀區舊州鎮西街
西街人文氣息濃厚,有數家名人舊居,孫家大院、周之冕故居,魯式老宅等。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宅院藏匿著遙遠的故事,就好像一部部風格迥異的電影,足夠你從世俗中躲進來靜靜體悟一番。
06 大方奢香古鎮
古鎮分為南區(奢香印記)、北區(古鎮遺風)和中區(都市禪心)三大主題商業街區,配有八大主題文化廣場、十大藝術塔樓,整體建築以彝族建築為主體,融入獨特的水西古彝傳統的民居素材,濃縮了彝族土司莊園的地方特色,並廣納了現代建築文化的元素,深蘊本土歷史文化內涵,結合本土文化及建築風貌,依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多彩的彝族特色文化,以展現大方深厚歷史文化、豐富鄉土文化和多彩民俗文化。
07 碧江區大明邊城
大明邊城整個景區在明朝貴州銅仁府的古漁村遺址基礎上進行保護性開發,以「明」史為據、以「明」文化為內涵、以「明」軍事為主脈、以地方特色為背景,致力於明朝以來貴州600年歷史文化的挖掘,集「吃、住、行、遊、購、娛」及「休閒、養生、體育、影視」等為一體,是西南最大的綜合歷史文化景區。
08 丹寨萬達小鎮
萬達小鎮位於丹寨縣東湖畔,是一座以苗侗傳統建築為基礎,以丹寨歷史文化傳承與民族風情為核心,融商業文化、休閒度假、旅遊拓展、康養避暑為一體,集「吃、住、遊、購、娛、教」於一身的精品文旅綜合體。小鎮商業街集中引入丹寨7項國家級、17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鎮內建有三條民俗街區、四大文化廣場、三大鬥藝場、三座非遺小院;還有萬達影城、大玩家、萬達寶貝王、錦華酒店、12家民俗客棧,以及眾多非遺產品、地方特產、特色餐飲等210個商家。
09 荔波縣古鎮民族文化旅遊街區
荔波古鎮民族文化旅遊綜合體是清·乾隆年間百年荔波石城歷史再現,總投資 約30億,現已建成約為25萬㎡,為國家AAA級景區。是一個融中國古典建築、園林藝術、貴州荔波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和展演為一體的,集旅遊、運動、商務、休閒娛樂、商業及配套住宅於一身,涵蓋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的民族文化旅遊綜合體項目。
10 興義市街心花園街區
興義街心花園是位於興義老城區的商業文化旅遊購物步行街,包括沙井街、稻子巷、鐵匠街、豆芽街、楊柳街、川祖街、宣化街、大壩子街等八條步行街和一個中央廣場組成,因形似八卦,又被稱為「八卦金街」,是興義市的主要商業文化旅遊街。
貴州省十大民族民間特色美食
01 雷家豆腐圓子
雷家豆腐圓子是貴州省著名的特色小吃,創始於清朝同治時期,至今傳承146年,是貴陽市少有的具有百年以上的老字號風味食品,是貴陽市家喻戶曉、老少皆宜的綠色健康食品。雷家豆腐圓子口感外酥裡嫩,香麻爽口,配方獨特,技藝考究,開創了豆腐新的烹飪食法。
02 織金宮保雞丁
織金宮保雞丁選用雞肉為主料,佐以花生米、黃瓜、辣椒等輔料烹製而成,是一道本地的特色傳統名菜。紅而不辣、辣而不猛、香辣味濃、肉質滑脆。由於其入口鮮辣,雞肉的鮮嫩配合花生的香脆,使其更為食客所青睞。
03 關嶺斷橋青椒河魚
吃了斷橋的魚可以增加熱量、治病、滋補、美容、祛風除溼。南北往來的車輛到關嶺必須下斷橋吃灞陵河魚,沒有吃到是一生的遺憾。
04 六盤水烙鍋
烙鍋是始於清代,至今有300多年歷史。92年後,水城烙鍋破天荒地搬進了店堂,並很快形成了烙鍋食街。這時已經是無所不烙了——海鮮禽畜、雞鴨牛羊、家野蔬菜等各種葷素原料,均被放到了鍋中,蘸碟也比原來單一的五香辣椒麵蘸碟增加了許多,像麻辣折耳根蘸水、燒青椒蘸水、五香辣椒麵等。
05 辣子雞製作技藝(黔鳳)(區級非遺項目)
「黔鳳辣子雞」菜色鮮紅,肉嫩離骨,皮糯鮮香,油而不膩,辣香爽口,辣中有香,辣而不過。辣椒與雞肉一起炒熟,辣椒的辣味滲透到雞肉裡,雞肉的汁水又融入了辣椒裡,兩種味道交融在一起,香味醇厚綿長。
06 彝家羊湯鍋
彝家黑山羊,主要分布在海拔2500米以下地區,以禾本科牧草為主。黑山羊羊肉富含蛋白質,蛋白質含量在22.6%以上,脂肪含量低於3%,膽固醇含量低,比豬肉低75%,比牛肉和綿羊肉低62%,含人體必需胺基酸15種以上,尤以穀氨酸含量高,達11.03%,胺基酸組成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寒冬食羊肉可暖胃,是冬季的補益佳品。黑山羊肌纖維細,硬度小,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羶味極小,老幼皆宜。
07 綠豆鍋巴粉
因製作的成品跟自家用鍋做飯時蒸出的鍋巴過程相似,故名之曰「鍋巴粉」,製作過程為將大米、綠豆、青菜,分蔥,蒜葉蘿蔔葉等做成的漿在鍋裡烙成餅,然後冷卻捲成卷,卷可以切絲。「鍋巴粉」易熟,口感熔實,含有大米、青菜、綠豆,分蔥,蒜葉蘿蔔葉等特有的清香味,營養健康、無添加劑。
08 丁氏苗族傳統酸湯(市級非遺項目)
始創於1993年的「老凱俚酸湯魚」,傳承了貴州苗族先輩傳統的制酸古法,並通過對貴州苗族飲食方式的不斷研究,選用貴州本地獨有野生毛辣果(野生小西紅柿),土壇發酵一年製作毛辣果酸,選用本地紅線椒製作糟辣酸混合調製。
09 花米飯
花米飯是布依族在「三月三」祭祖必須上桌的供品,祈求避災免禍,來年豐衣足食。食用的方式由單一走向了多樣,蒸、煮、燜、炒等。五顏六色代表了布依族對色彩的追求,利用植物浸泡染色,表達了布依族崇尚自然的心理,花米飯中自有一股獨特的植物清香。
10 仡佬三么臺
三么臺,就是席分三臺,即茶席、酒席、飯席。近年來,一些對這一飲食習俗感興趣的研究者,替這三輪席面取了富有傳統文化氣息的名字,分別叫「接風洗塵」、「八仙醉酒」、「四方團圓」。三么臺作為仡佬族人家待客的最高食俗禮儀,其間無論是主客入座的座位,還是餐桌上碗碟的擺盤,都有特定的禮儀和規矩。
茶席
酒席
你還有什麼喜歡的美食嗎?
留言區推薦給大家吧!
來源/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
編輯/陳萌 周楚琪(見習) 責編/王營 編審/陳麗娟 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