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章
莎士比亞說過這樣一句話:「無言的純樸所表示的情感,才是最豐富的。」用此言語來描繪紋章,最為貼切。紋章總是運用豐富的圖案與色彩,碰撞出純粹的美的感覺。它是不會說話的藝術品,糅雜了創作者或含蓄慰藉的殷切期許,或表露出創作者熱情奔放的訴求。與此同時,紋章又具備嚴格的規制,和條理分明的組合。很難想像,有這麼一種創作藝術,能夠完美地融合理智與情感。
實際上,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紋章就像是一種特殊的符號,象徵著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根據社會習慣和規則,發揮著它應有的作用。而紋章的創製——包括圖案的選擇和色彩的搭配,也需要根據紋章學的原理來進行,具有比較嚴格的規定。
不過,無論是再嚴苛的規定,也無法阻止紋章的色彩直擊人心,看到紋章,總會驚豔於其豐富大膽的用色,而且其色彩的運用中總是能夠體現汪曾祺曾描述過的「在黑白裡溫柔地愛彩色,在彩色裡朝聖黑白」的矛盾衝突與和諧共處。
在本文中,我將結合一些紋章學的基本觀念和幾種比較常見的紋章,介紹紋章的色彩使用方式與紋章的嚴格規則組合,並探討紋章的種種規定的由來。
紋章
一、紋章的奇幻色彩搭配——六種常見色彩的爭奇鬥豔
你知道自然界的色彩有多少種嗎?以人類肉眼所見為實,總共有12種,稱為十二色相環。不過在紋章領域,真正運用到的色彩卻十分有限,僅僅有六種。這六種顏色各有不同的寓意,同時也是西方文明中常見的六種基本顏色,即金黃色、銀白色、紅色、黑色、 藍色和綠色(Sinople)。六種顏色運用在紋章中,往往會碰撞出藝術的火花,形成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
不過,這六種顏色中,最後一種顏色——綠色——的使用頻率比較低,原因至今不清楚,也許是因為綠色難以與其他五種顏色形成和諧的搭配?還有另一種更加少見的色彩——紫色,只有在極為少見的情況下才能看到蘊含紫色元素的紋章,所以在此並不贅述。
這些色彩的運用似乎是憑著藝術家自己本人的意願進行的。比如在紋章中想要使用紅色,那麼藝術家可以使用朱紅、櫻桃紅、胭脂紅、石榴紅、橘紅、杏紅、桃紅、玫瑰紅、玫瑰茜紅、茜素深紅等等,不一而足。所以雖然只有六種色彩,真正運用起來確實千變萬化,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創作空間的。而這些紅色之間的差異並不重要,因為這些只是藝術上的差異,對於實際意義不具有影響。
紋章上的動物色彩
對於六種色彩的組合搭配,卻有著一些不成文的規定。最明確的一種規定就是同一組的色彩不能夠並列或者疊加。什麼是同一組的色彩呢?原來,紋章將六種色彩劃分成了兩組。
第一組只有兩種顏色——白色與黃色,即上文所提及的銀白色和金黃色;第二組則包含了四種顏色——紅色、黑色、藍色與綠色。比如說,當我們在一個文章中運用到了銀白色之後,我們就要去避免使用金黃色;對於紅色、黑色、藍色、綠色也是如此。
因此,這個對於色彩的運用就限制了紋章的色彩搭配數量。那麼,有沒有存在什麼意外呢?其實,這個規則自從制定以來,就得到了人們的認可,所以藝術家在創作的時候,一般也會遵守這個規則。當然了,如果是一些小的細節方面想要同時運用到銀白色和黃色,也不是不可以。
二、為什麼會進行這樣的色彩規定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將六種色彩分成兩組,實際上是為了形成色彩的對比
關於這一點,我們首先應該明確紋章產生的意義。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具體介紹了紋章的由來,包括紋章誕生的根本目的——在戰場上,騎士由於穿著鎧甲,帶著頭盔,難以辨認身份。所以軍事專家想出來辦法,利用在盾牌上創製紋章的方式,區分敵我雙方。
紋章一定要具有比較明顯的區分度和辨別度
所以,紋章一定要具有比較明顯的區分度和辨別度。把紋章分為兩組意味著最初的紋章只能運用兩種顏色,只是簡單的符號象徵意義。而人們主要是以第一組顏色——銀白色或者金黃色為底色,因為這兩種顏色更容易被辨認,有利於戰場上的區分——在軍旗上也是如此。
而另一組顏色——紅色、黑色、藍色與綠色,則形成了特殊的圖案,具有一些實際意義。當然,也存在部分以紅色、黑色、藍色與綠色為底色的紋章,只是這樣一來可見度就降低了。
其二:紋章的顏色運用還涉及到色彩的封建象徵意義
在封建時代,色彩並不是一種能夠隨意使用的區別元素。比如說,在中國,金黃色的衣服只有皇室宗族的人可以穿,而紫色更是尊貴,只有皇帝能夠使用。
一般來說,由於時代的變遷,色彩所代表的階級也會不斷變化。在歐洲中世紀,白色、紅色和黑色處於同一個階級的時間段比較短暫。到後來,藍色、綠色和黃色被推至同一個等級。所以在創造紋章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到這一部分的問題。
紋章的顏色運用還涉及到色彩的封建象徵意義
其三:多個紋章進行結合時出現的悖論
紋章有時在色彩運用上會出現與前文所提及的規則相違背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該紋章所象徵的實際意義比較特殊。比如在極為罕見的王國之間合併時,會出現兩種紋章的疊加。
在14世紀30年代末,英國國王同時擔任了法蘭西國王,此時,兩個國家的執政大權都落在了同一個人手中。因此,此時愛德華三世的紋章變成了兩個紋章的融合,同時出現了藍色與紅色。(其中法蘭西王國的紋章是藍色的,而英國的紋章是紅色的)
三、紋章的規則組合
除了圖案的運用有具體講究之外,紋章的規則也有著很嚴格的要求。只不過,這一切都不會妨礙紋章作為一種藝術工藝品的身份。文章主要具有以下幾種規則:
(一)紋章被局限於盾型框線之內
對於這一種規則,只要推究紋章的起源,想必很容易能夠理解。因為紋章早期就是紋在盾牌上,發揮著辨認敵我雙方的作用。所以這個規則沿用至今,只不過對於這個要求並不是很嚴格。
後世也存在一些三角形、圓形、橢圓形、方形、菱形或者其他形狀的紋章。女性的紋章形狀比較常見的是菱形。另外,如果紋章的支撐物比較特殊,一般來說是以該支撐物的形狀為主,比如旗幟或者特殊的衣服。
紋章被局限於盾型框線之內
(二)紋章的圖案更多以動物和幾何圖案為主
在進行圖案的彙編時,紋章學家發現人們幾乎不把植物圖案(百合花除外)或者日常生活的用品運用到紋章中,更為常見的是各種動物——獅子、老虎或者其他組合怪物比較常見,還有就是幾何圖案——與紋章的規則外形有關。另外的一些紋章小圖案,分布在紋章的任何位置中,但一般表現得比較和諧美觀。
總而言之,對於紋章的相關規則,有的包含了對於小細節的處理,需要真正深入學習才能夠了解,今天,在我的文章中所展現的不過十之一二。真正的紋章學,是需要我們進行潛心學習和體悟的。
四、結語
紋章學是一門不為人所知的科學,但是不應該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湮沒在歷史的風沙之中。紋章是人類社會文明——特別是西方中世紀文明的結晶,其中蘊藏著太多的歷史記憶,蘊藏著太多的古人智慧。對於紋章的美,只要推開紋章學的大門,就能夠窺見一斑。
紋章的圖案更多以動物和幾何圖案為主
紋章看起來普通,甚至有一些簡陋,但是它的象徵意義十分豐富,值得研究。就像汪曾祺在《人間草木》裡面所感慨的:「美,多少要包含一些偶然。」確實如此。誰能夠想像得到原本只是為了實用而發明出來的一種符號,最終竟然能夠演變成一個完備的美學體系呢?
不過,紋章學所涉及的知識已經不再局限於美術中的色彩、圖案的組合到欸藍。關於紋章,我們能夠挖掘的是每一塊紋章背後的歷史故事、所象徵的歷史寓意等等,這一切可能被時光掩埋的秘密,都能夠在紋章中重新散發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