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文化在古代為何會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

2021-02-12 香道沉香檀香學習
檀香一般指檀香科檀香屬植物的樹芯材。檀香樹是重要的經濟作物,有著「黃金樹」的別稱。檀香樹幾乎全身上下都是寶,檀香樹芯材是名貴的中藥,而檀香樹根、主幹可以製作昂貴的工藝品,檀香碎材可以提煉檀香精油,檀香油又有「液體黃金」之稱。檀香沒有妖嬈的紋理,驚豔的顏色,濃烈的香氣。但檀香混元天成、清香淡雅的特性,完美的襯託出中國古典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

一、中國香文化

香文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農時期,「神農嘗百草,辨識百香;先民驅蟲疫,屢屢起煙霞。」隨著時間和文化的發展,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香已形成獨特的文化。在春秋時香已經有了眾多用法,如佩帶、入藥、熬膏、煮湯、入酒等。屈原在《離騷》中詠嘆道「扈江離與闢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從屈原的詞中我們可以看出,香不但使用方法繁雜而且種類眾多,如檀香、蕙蘭、艾蒿、白芷等。其中檀香最受文人墨客所追捧。每當進行琴、棋、書、畫前必定沐浴更衣點上一爐檀香。文人墨客們這樣做除了附庸風雅的表象外,還與檀香淡雅的香氣能夠提神醒腦有關。每當文人墨客點起檀香,大腦就會清明祥和,在這種狀態下吟詩作畫,舞文弄墨都會有事倍功半之感。這使得哪怕檀香這種進口香料價錢再高,他們一樣會趨之若鶩,不惜重金也要購得。這種現象用現代科學也可以解釋,因為檀香中含有安神正定的芬多精。

二、檀香內斂與香氣

檀香以其淡雅的香氣,自從東晉進入中國以來深受達官顯貴、文人墨客所追捧。自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統治中國。儒家思想教導人們,要溫和守序,中庸而內斂。檀香的香氣正符合這種精神。不論黃檀還是紫檀剛入手時並聞不到有各種香氣,只有反覆把玩,深入了解,乃至點燃才能了解到他的香氣。就算將其點燃,檀香的香氣也並不濃烈,猶如一位偏偏公子一般清新典雅。檀香深受佛家文化的追捧,檀香內斂的香氣,如同佛家所提倡的清淨清修一般,給人以寧靜安詳。手持檀香念珠,僧侶們可以在這種幽香中獲得他們追尋的安詳極樂自在境界。

檀香除了被當做香料外,也被用於製作扇子、畫軸、佛像等。檀香木又被稱為白檀,其木質切面多為白色或者淡黃色,存放時間長後顏色稍深,亮度好。猶如一壺老酒,越是陳年存放,其酒香越是四溢。中國最早有關「檀」的記載,始見於《詩經·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其越是陳年,顏色越是厚重的特性,受到文人墨客,達官顯貴的重視與追捧。這正與中國古典文化一脈相承,古典文化講究的就是用時間打磨境界,鐵杵磨成針。這與檀香木一樣,初見時白中帶著略黃,在不斷把玩沉澱中,顏色會越發變得內斂深沉趨近於沉穩的暗紫、暗紅色。中國最大的一座檀香佛雕,高26米(地上18米,地下8米)現存放於北京雍和宮內。

中國古典文化,都是內斂淡然的,檀香從木質到香氣,把這種內斂淡然完美體現出來,如果不去長時間深入了解檀香,檀香絕不會把它清幽的香氣與深沉的顏色展現出來,如同一位薄紗遮面的美麗少女,等待著為有緣之人展露她驚世的容顏。

三、檀香平復心靈

除了檀香的文化價值,檀香的藥用價值也受到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的追捧。檀香「辛,溫;歸脾、胃、心、肺經;行心溫中,開胃止痛」。檀香精油對滋潤乾燥、成熟的肌膚非常有效,檀香可以抗皺、收緊細紋、保溼,並起到很好的滋養、抗衰老的效果。與上述效果相比,檀香對人類的心情也有明顯的調理作用,可以緩解人們緊張焦慮的情緒,同時檀香也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平時在室內擺放在一些檀香木製成的擺件就能能人一種平靜詳各的感覺。這種功效其他香料、木材是做不到。

古代達官顯貴、文人墨客,不管其性格多麼飛揚跋扈,都想給在外人面前樹立一個沉穩、內斂、彬彬有禮的形象,而檀香本身的淡然氣息也有利於形象的塑造,其鎮定作用也恰好可以平復他們浮躁的心靈,讓他們達到佛家所追尋祥和寧靜,道家所提倡的順其自然境界。

四、結語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儒家提倡仁而愛人,講究義禮智信,忠孝悌忍;道家提倡道法自然,講究上善若水,無為而治;佛家提倡緣起性空,講究無我無相,眾善奉行。檀香以其包容性,完美的將三種截然不同又殊途同歸的文化融合於一身。正因為檀香的這種特性,古代詩人們對檀香不吝筆墨,李清照《醜奴兒》裡:「笑語檀郎:今夜紗櫥枕簟涼」。李煜《一斛珠》道:「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儒釋道三家的最高境界,受到歷朝歷代無數文人雅士、達官顯貴的追捧,可那些只存在於理論,屬於虛無縹緲的哲學思想境界,想要達到又談何容易,檀香以其安神包容祥和的特性,使得這些文人雅士、達官顯貴,能夠暫感受到或者接近道家那些虛無縹緲的境界,這才會使得數千年來檀香文化經久不衰,一直受到文人仕子、達官顯貴的推崇和追捧。

相關焦點

  • 文人雅士的梅花香 香道
    梅花,在中國文化藝術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古代文人讚賞梅花是從外表至骨髓的,他們把自己的雅趣投射在梅花的方方面面,從顏色、香味、姿態到風骨神韻處處可見。梅花清雅俊逸的風度為眾人所讚美,梅又以她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有著高潔品行的文人墨客所推崇。
  • 「君子佩玉,文人博古」,古代文人為何對香爐如此喜愛?
    此為宋代文人所說的「四雅」。文人喜歡做的事,其他人是做不來的,他們不是只在做事,而是在做一種心境、一種情懷。頂級的文人圈中,常常會舉行一些聚會,基本就是吟詩、賦詞、作畫、撫琴、品茗、問禪,悠然自得。我們可在古代畫作中窺探香爐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
  • 中國四大茶道之雅士茶道,飲茶成為文人雅士一種重要寄託
    文人雅士能夠接觸到名茶,而且能夠憑藉自己的修養培養對茶的精細感覺。另外,茶也能激發文思,有助於吟詩作賦,當然很多文學作品中就包含了茶文化,飲茶是他們的精神享受,進而形成中國茶道。文人雅士的參與使茶藝成為一門藝術,也成為一種文化。
  • 經常燻檀香的好處
    檀香,在古代就很受文人雅士的推崇,可以清心,凝神,讓心情處於一種平和的寧靜中,不僅如此檀香還具有抗菌消炎,開胃止痛的功效。很多人將檀香和黏土混合起來自己做線香使用。還有一種更方便的方法,就是將檀香原木劈成小段,點燃原木,將火苗熄滅,直接用來薰香,或者磨成檀香粉,用起來也很方便。
  • 文人雅士所愛的收納容器——風雅之至的都承盤!
    對於文人雅士來說,最能夠體現品位的就是他們的書房用具,這些書房用具不僅是簡單的用具,還屬於文人案頭的珍藏品。這些文房用具,能夠體現出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趣、學識修養以及文化品位,這些案頭小器也承載了非常豐富的歷史文化。
  • 本是山中野草,偏被文人雅士青睞,只有中國人能懂它的貴氣
    導讀:本是山中野草,偏被文人雅士青睞,只有中國人能懂它的貴氣中國有不少名花,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大方光彩,承載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梅、蘭、竹、菊就是其中的經典代表,歷朝歷代的文人都將這四種花的品格定義為君子之風
  • 古代文人為何獨愛青樓呢?難道文人都風流嗎?
    在古代,青樓卻是文人或達官貴人最喜歡去的場所。歷史上很多名聞天下的大文豪都曾是青樓的常客,例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就曾在青樓流連忘返,還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豔詩,明朝大名鼎鼎的唐伯虎也是青樓常客,要不怎麼會被稱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呢?不過,文人優雅,即便去青樓也大多只會讓歌妓、舞妓唱歌跳舞,卻不會光顧那些賣身的青樓女子。
  • 古代文人趣談:為何古人把「焚香」當作雅事之首?有何歷史淵源?
    筆者認為能夠被王公貴族,以及文人雅士追捧的「焚香」,不僅要在氣味上沁人心脾,而且也要具有風雅韻味與寓意。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焚香」,可以得知這種行為,一定賦有令人難以割捨的文化魅力。唐宋以來隨著香料大量輸入,並且「焚香」開始受到文人重視,所以逐漸形成了以文人為主導的「香文化」。由於「焚香」被文人墨客認為是一種風雅習俗,所以一時間「焚香」習俗開始在唐宋盛行。各種獨具特色的香具、香料,甚至香譜、香儀等都日趨完善。由於「焚香」是由文人推動而火爆,所以為了推廣「焚香」文化習俗。
  • 古代上層社會流行的文人畫,為何大規模走下「神壇」,走向民間?
    在中國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演化出屬於自己的文化。其獨特性,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是西方影響較大的中國四大文明,還有孔子倡導的詩經六義。如今我們便講到文人墨客,無疑會想到的是琴棋書畫等。在古代畫作有著許多不同的風格。每一個朝代都有著它獨特的畫作。在宋朝最為流行的便是文人畫,這一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畫種。
  • 古代文人四大雅事
    古代君子有四雅:焚香重在「香」之美,品茗重在「味」之美,插花重在「色」之美,掛畫則重在「境」之美。 四雅之一:焚香|香事 焚香是指人們將從動物和植物中獲取的天然香料進行加工,使其成為各種不同的香型,並在不同的場合焚燻,以獲得嗅覺上的美好享受。焚香一開始就從人們的生理需求迅速與精神需求結合在一起。
  • 古代四大美人,為什麼唯獨王昭君,能經常出現在文人雅士的筆下?
    有相關數據統計,寫過其事跡的著名文人有500多人,關於王昭君的詩歌高達700首。不但古人愛寫,現代的網絡文學中,仍然有人在寫王昭君,她作為中國傑出女性的代表,同時也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真是應驗了千古流傳這個詞語。
  • 中國古代文化,文人畫作,吳鎮山水
    本文乃作者江郎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中國古代的所謂學問,它的內向形式,指的主要是以安身立命為目的的正心、誠意、修身、養性等倫理道德觀念和規範;外向形式,指的主要是以安邦治國為目的的經世致用之學,與現代意義上的「科學」是有差異的。
  • 紅木家具——古代的文人意境
    明代中晚期,社會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對文化藝術和精緻生活的追求成為時尚。有一批文人傾心研玩,著述豐富,其中如文震亨《長物志》、高濂《遵生八箋》、屠隆《考槃餘事》等,及至清初又有李漁《閒情偶寄》,皆為傳世之作。書中闡述了傳統文人的審美理念和精神生活,這些文化遺產,於今仍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古代士大夫認為,營造優雅和諧、舒適愜意的家居環境,對於修身養性、建功立業裨益匪淺。
  • 揚州「文人香」非遺傳承人找回多種古香方
    揚州制香技藝傳承人王其標,潛心研究古代文人香十幾載,目前,已總結出一系列成熟可行的制香步驟,成功「復原」了20餘種古書中記載的名香,包括古代文人摯愛的「梅花香」、黃庭堅評價過的「鼻觀香」。不僅讓這些古代文人雅士才享有的「私藏」走入現代尋常百姓家,還讓這一綿延千年的制香技藝,成功入選了揚州第四批市級非遺項目。近日,走進王其標的工作室,他正從身後琳琅滿目的香料柜子中取原料,龍腦、加裡曼丹、檀香、蒼朮等,將瓶瓶罐罐一字排開後,開始準備制香。稱重、過篩、拌和、摔打,每一個步驟都精緻、專注,充滿儀式感。
  • 揚州「文人香」非遺傳承人找回多種古香方
    揚州制香技藝傳承人王其標,潛心研究古代文人香十幾載,目前,已總結出一系列成熟可行的制香步驟,成功「復原」了20餘種古書中記載的名香,包括古代文人摯愛的「梅花香」、黃庭堅評價過的「鼻觀香」。不僅讓這些古代文人雅士才享有的「私藏」走入現代尋常百姓家,還讓這一綿延千年的制香技藝,成功入選了揚州第四批市級非遺項目。 近日,走進王其標的工作室,他正從身後琳琅滿目的香料櫃子中取原料,龍腦、加裡曼丹、檀香、蒼術等,將瓶瓶罐罐一字排開後,開始準備制香。稱重、過篩、拌和、摔打,每一個步驟都精緻、專注,充滿儀式感。 我國焚香文化久遠,揚州人自古就對制香頗有研究。
  • 玫瑰椅: 閨閣中的小姐椅,文人雅士的最愛
    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溫潤如玉、化為玉帛、玉潔冰清…… 它深深地嵌入中國的哲學思想和人生理想中,為此,瑰玉般的「玫瑰椅」也是中國又一獨具特色的「椅子」。
  • 從明代繪畫中,分析古代文人的藝術化生活
    吳偉《詞林雅集圖》雅圖集從另一方面也反應了明朝文人們的生活情況,古代的文人雅士屬於精英階層,其精神面貌和行為最能表現一個時代的特徵。從雅集圖從看出古代文人們舒適生活在政治上無法發揮自己能力後,,文人們開始尋找另一種文化創造,此刻的明朝世風張揚,極盡各種文章玩好,這些人也就成為了最活躍的人群。
  • 明式古典家具——文人的家具
    明式家具,作為世界三式家具之首,是晚明時期大為流行的家具,更受到了文人文化的影響。在工藝製作和藝術造型已經是世界上最高的水平,代表著中國人的智慧。一直被譽為我國古代家具史上的高峰,是我國民族的典範,是世界家具史上的領先者。
  • 新竹清華校園裡的風採,有濃鬱的文化氣息,是文人雅士最愛的地方
    有名的清華大學位於首都北京,是中國最好的研究型大學, 其實,臺灣也有清華大學,兩所學校是乳同胞, 這個學府在臺灣的新竹市, 據說新竹清華將訪問臺灣最美的校園、文人雅士、臺灣,請在這裡感受一下濃鬱的文化氣息。
  • 了解古代五種提盒,做個有文化的吃貨!
    做有文化的吃貨:古代盛放食物的五種提盒麒麟網來源:時尚提盒為古代盛放飯菜食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