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長興發現罕見漢代「三棺合葬」獨木棺 為什麼說難得一見

2020-12-21 川北在線網

浙江長興發現罕見漢代「三棺合葬」獨木棺

浙江長興發現罕見漢代「三棺合葬」獨木棺

  浙江長興發現罕見漢代「三棺合葬」獨木棺

 

  今天上午,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近期在長興縣碧巖土墩墓葬群的發掘中,發現了一處保存比較完整的西漢時期獨木棺,而且是三棺合葬。

 

  墓葬編號D174M4,是一座相對較大的土墩,發現兩排排列整齊的土坑漢墓共10座。其中,M4,就是這個土墩上最大的墓葬,東西長4.7米,南北寬4.8米,深2.9米;斜坡墓道長6.4米,寬2.35-2.75米。

 

  為什麼說難得一見?

 

  發掘領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徐軍告訴錢江晚報記者,考古隊在這個地方已經發掘了近四年。我們來回顧一下新聞:2016年3月至今,為了配合長興圖影太湖度假區管委會「龍之夢」大型項目的開發建設,省考古所和長興縣博物館對長興縣碧巖土墩墓葬群展開了考古調查和發掘,目前已經發掘土墩176個,墓葬900多座,其中漢墓有720多座,年代在西漢中期到東漢晚期,出土器物9000餘件,可以說相當豐富。

 

  但有點遺憾的是,720多座漢墓裡,有機質保存下來的幾乎沒有,這是發掘至今保存最好的一處獨木棺。

 

  南方地區氣候較為溼潤,土壤偏酸性,埋藏條件差,棺槨不容易保存。所以在浙江地區發現漢代獨木棺很少很少,漢墓的棺槨能保存下來的不多,獨木棺就更少了。

 

  徐軍說,以前這裡發掘過的三棺合葬都只剩痕跡。

 

  這次為什麼能保存下來?

 

  徐軍說,因為條件難得。墓坑比較深,棺槨確實有一些腐爛,但和上面的水結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層保護層,相當於青膠泥一樣的保護層,所以能保存下來一點,其實也不是特別完整。三棺合葬,三棺並列,能確定為獨木棺的是兩個,一邊一個,中間還不確定,保存較好的獨木棺長2.4米,最寬有0.8米。北側的獨木棺可能見底了。

 

  「但已經非常難得了!現在能發現完整的三棺合葬的獨木棺,就能獲得一些漢代喪葬習俗可靠的資料,但是具體保存得怎麼樣,目前還不知道。」

 

  徐軍說,長興七女墩曾經出現過一個雙人合葬的相當完整的獨木棺,由縣裡發掘,可惜當時條件不夠,沒有保存下來。

 

  一男兩女,什麼身份?

 

  目前,獨木棺還沒有打開,器物稍微露頭了一些,發現了一個罐,一個瓿,壓碎的一個罍,兩面銅鏡。

 

  徐軍說,這裡屬於

 

  埋藏區,從商周到明清延續下來,都是大墳地,沒有其他建築。這個獨木棺應該是稍微富裕的平民老百姓,自耕農之類。

 

  此地,720多座漢墓,出土了瓿、罐、罍,主要是這幾種器形,其他還有一些青銅鏡、房屋模型、人俑,基本上是一般老百姓使用的物品,從禮器上看,基本上沒有講究一點的貴族墓。徐軍說,漢代有禮制,這720多座墓葬基本上沒有西漢早期的,也沒有比較高檔的禮器,所以幾乎沒有貴族墓。

 

  而發掘這一片,在湖州弁山的北邊,南邊就有一些貴族墓了,而到了安吉,地位又不同了。

 

  「不過,這一片有點錢的人應該還是不少的,因為年代跨度大。以前其他墓裡還出土過青銅實用器,有些還是鍍金的。」

 

  一男兩女,是男主人和兩個女主人嗎?

 

  嗯,一般情況下應該這樣子,具體是不是,還要等打開之後才知道。

 

  那麼,是男主人在中間,兩個女主人在兩邊嗎?

 

  現在也還不知道,要回實驗室繼續發掘才知道。

 

  沒錯,這次考古發掘有個重要的步驟,接下來,獨木棺會整體打包到安吉新建的浙江安吉考古保護中心,這也是良渚遺址保護中心之後,浙江第二個保護中心,而且是首次啟用,也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例整體打包回去的實驗室考古項目。

 

  錢江晚報記者也將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1964年出土青銅棺,2013年出土藍色骸骨,「大波那」是什麼地方?
    ,棺壁上動物圖案栩栩如生,可見當時青銅冶煉技術已經相當高明,這具青銅棺是雲南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此棺出土後,即被雲南省博物館作為鎮館之寶收藏,這個銅棺被稱為「大波那銅棺」,可是關於青銅棺的來歷以及主人是誰卻成了難解的謎題。
  • 浙江考古奧斯卡|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入圍vol.3
    浙江考古發現的年度PK,最終結果並不硬性設置「幾大」,以每年考古發現成果和學術價值的重要性來評判。今年入圍的項目一共有18個。究竟發現了什麼,又有哪些歷史空白被填補了?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將分6期,亮出18位候選者的秘密武器,也為大家劃個重點。7.
  • 寧鄉壩塘古墓群挖出古老「火鍋」夫妻合葬墓設罕見「過仙橋」
    寧鄉壩塘古墓群挖出古老「火鍋」 夫妻合葬墓設罕見「過仙橋」楊家灣墓群衛星圖華聲在線5月18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曼斯 通訊員 劉靜 喻冠男)近日,在寧鄉市壩塘鎮南芬塘村的北部山上發現古墓群。另有一座宋代夫妻合葬墓正在發掘。古墓葬呈長方形,青磚砌築,墓室長2米、寬約1米,帶斜坡墓道。據了解,早在2007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時,寧鄉市文物部門就在該地段發現了疑似古墓群。今年5月,為配合寧韶高速公路建設,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寧鄉市文旅廣體局對楊家灣墓群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墓中部分文物。
  • 愛康科技:公司現有江蘇張家港、江西贛州及浙江長興三個電池組件...
    江蘇張家港、浙江長興、江西贛州三大生產基地目前的光伏產能分別是多少?分別最終的計劃總產能又是多少?公司回答表示,公司現有江蘇張家港、江西贛州及浙江長興三個電池組件生產基地,擁有1.2GW組件產能及450MW電池產能。2020年度,公司將繼續加碼高效組件電池製造,聚焦PERC、異質結技術等,進一步升級電池產線,以服務、質量和差異化產品贏得市場。
  • 網絡電視劇《門風傳》在浙江長興殺青
    原標題:網絡電視劇《門風傳》在浙江長興殺青   3月23日網絡電視劇《門風傳》,經過一年多的創作與拍攝,在浙江長興殺青,完成了第一季13集。每集30分鐘,後面還有續集,將於今年在各大網絡平臺播出。
  • 內蒙古發現一座金人合葬墓,女墓主死狀悽慘,專家:莫非是她?
    內蒙古發現一座金人合葬墓,女墓主死狀悽慘,專家:莫非是她?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自秦始皇一統六國創建秦朝開始,中國便進入了封建社會時代。秦朝之後,無論是漢朝、三國時代、晉朝、唐朝等朝代,統治者都是漢人。彼時的漢人王朝都以黃河一帶為統治根基,繼而向四周輻射。
  • 寧鄉千年古墓群 其中一座漢代墓葬出土了一件鐵釜與現代火鍋十分類似
    寧鄉千年古墓群 其中一座漢代墓葬出土了一件鐵釜與現代火鍋十分類似時間:2020-05-19 14:0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寧鄉千年古墓群 其中一座漢代墓葬出土了一件鐵釜與現代火鍋十分類似 5月17日,寧韶高速二標段楊家灣附近發現古墓群。
  • 長興水口發現我國特有物種凹耳臭蛙
    近日,在水口鄉顧渚村,長興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人員正用電筒照著一種蛙仔細觀察著,這種外表看上去酷似青蛙的物種叫凹耳臭蛙,非常珍貴,是我國特有物種,僅分布於安徽與浙江兩省的局部地區
  • 甄嬛的原型:乾隆生母熹貴妃,拒絕與雍正合葬,她的野心有多大
    這位熹貴妃絕不是個簡單的人物,為什麼這麼說? 說她不受寵也是有依據的,歷史上的鈕祜祿氏活到了86歲。作為皇帝的生母,一國皇太后,自然是要與皇帝合葬一處的,但是鈕祜祿氏卻在在雍正入葬之時,她就表明拒絕與和雍正合葬。
  • 契丹陳國公主年僅18去世,為什麼戴著黃金面具與舅舅合葬?
    之所以說遼國在中國歷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有原因的,當時契丹也就是遼國在與西方的交往中都是以中國的身份自居的,西域、西亞與東歐地區皆將遼朝(契丹)作為中國的代表稱謂。中亞和西亞的伊斯蘭兵書中,還將中國傳過去的火藥與火器稱為「契丹花」、「契丹火箭」等。
  • 鑑賞|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惟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
    漢代是中國畫像石與畫像磚從興起到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作品遺存甚豐。歷史學家翦伯贊說:「這些石刻畫像假如把它們有系統地搜集起來,幾乎可以成為一部繡像的漢代史。」「惟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漢畫像石集中分布於山東、豫南、陝北、四川等地,不同地區的畫像石在題材內容、雕刻技法、形式風格上具有鮮明的區域特色。
  • 馬王堆裡的帛畫,竟是引魂入棺的「招魂布」?
    發掘人員正在緊張挖掘辛追夫人彩繪棺的時候,從第四層內棺蓋上,發現了一幅彩繪織物,經過清理,發現時隔兩千年,它依然色彩絢麗,內容也非常完整。金雀山漢墓帛畫 漢代山東省博物館藏 當考古人員對臨嵐公路附近的九號墓進行清理時,一丹紅色髹漆木棺格外醒目,棺蓋四周裹以麻布,棺的兩端各以三股麻繩繞三匝,一幅彩色帛畫就平展於棺蓋麻布之上
  • 洪石:漢代銅玉枕研究
    出土這些銅枕的墓葬其墓坑長4米左右,葬具多為一棺,個別為一槨一棺,在M17內即發現有棺痕。發掘報告稱,出土銅枕等具有滇文化地方特點隨葬品的一類Ⅰ型墓,墓主應是當時統治階級上層人物,墓葬年代應在漢武帝以前,上限或可早至戰國末期。
  • 依山傍水說的就是這裡,蘇浙皖三省交界的長興,是個低調的好地方
    這裡就是浙江長興縣。蘇浙皖三省交界的長興可是低調的好地方,依山傍水說的就是它,東臨太湖,西倚天目山。不僅物產富饒,殷實富庶絲毫不誇張。浙江長興縣屬於湖州市管轄。地質構造複雜,礦產資源豐富。 長興縣旅遊資源豐富,其中有金釘子遠古世界景區、仙山湖風景區、古銀杏公園等旅遊景點。
  • 漢代玉器冠絕天下的秘密是什麼?漢代玉文化簡說
    如玉璧以前主要是在禮制活動中用到,到了漢代,玉璧不僅繼續充當著「禮玉」的角色,而且還成為皇宮貴族殿堂建築的重要裝飾品。上圖海昏侯墓出土的玉器,形制多樣,帝王風採,漢代玉的奢侈可見一斑!為什麼說漢代是中國玉器發展的巔峰時期呢?
  • 河北這個地方藏著一個漢代諸侯的前世今生!金縷玉衣、長信宮燈……
    以山為陵、依崖建墓,滿城漢墓為人工開鑿的山崖墓,這在迄今為止發現的漢代陵墓中是獨一無二的。墓室構造和布局完全模仿地面上的建築,宛若豪華的地下宮殿,規模恢宏,無與倫比。竇綰墓與劉勝墓基本相同,墓內隨葬有許多珍貴器物,特別是竇綰的鑲玉漆棺,在我國還是第一次發現,但建造規模和堅固完整程度超過了劉勝墓。墓室全長49.7米,最寬處65米,最高處7.9米,容積3000立方米。滿城漢墓以出土文物之多、品級之高、做工之精美著稱於世。兩墓共出土文物10633件,其中玉石器、金銀器、銅器、鐵器等文物精品4000多件。
  • 為什麼沒有將其遷入茂陵與他合葬?
    一場巫蠱之禍逼死了他的老婆和兒子,事過後,他為兒子修思子臺、寫罪己詔,但對於老婆他就像裝傻一樣,堂堂大漢皇后居然以一口小棺葬身在桐柏亭,他寧願茂陵的皇后陵地一片空地也沒有在事情大白後將其遷入茂陵。這是為什麼呢?
  • 漢代女生的耳環長這樣?
    昨日,記者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為配合金堂縣某房地產項目建設,2019年3月中旬,該院在對該項目文物勘探過程中發現了金堂趙鎮中興村崖墓群。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該院對這一崖墓群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共清理東漢晚期至六朝時期崖墓219座。這批持續時間300餘年的墓葬群出土的隨葬器物為進一步構建和完善四川地區東漢晚至六朝時期器物發展序列提供了豐富實物材料。
  • 曾被30元倒賣的「三腳蟾蜍」是罕見國寶,如今它就藏在慈谿
    這一期,讓我們來到寧波慈谿市博物館,細細觀看一件北宋蟾蜍硯滴,它只有三條腿,曾被人用30塊錢倒賣,卻是越窯青瓷中極其罕見的國寶。 人間蟾蜍四腿俱全,可傳說月宮中的蟾蜍是三條腿的。 寧波慈谿市博物館內就藏著這樣一件三條腿的「蟾蜍」,它雙目圓瞪,神氣地抬著頭,蹲坐在一張「荷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