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鮮皮
【歷史沿革】
始載於《神農本草經》。現代醫學研究及臨床應用證明,白鮮皮含有白鮮鹼,白鮮內脂、谷甾醇、膽鹼、梣皮酮等。對多種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鮮皮還有解熱作用。
【別名】
大適、大窒《本經》,丁歷《別錄》。
【來源】
本品為芸香科植物白鮮的乾燥根皮。
【植物特徵】
莖基部木質化的多年生宿根草本,高40-100釐米。根斜生,肉質粗長,淡黃白色。莖直立,幼嫩部分密被長毛及水泡狀凸起的油點。花期5月,果期8-9月。
【生態環境】
生於丘陵土坡或平地灌木叢中或草地或疏林下,石灰巖山地亦常見。
【主要產地】
吉林省延邊州延吉市(野)、通化市柳河縣(野);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鐵嶺市西豐縣(野)、本溪市恆仁縣(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野)、雙鴨山市饒河縣、佳木斯市樺南縣、鶴崗(野)、雞西市密山市(野);新疆伊犁霍城縣(野);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市;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野)、呼倫貝爾市鄂倫春旗、興安盟扎賚特旗;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野)等。
【採集方式】
春、秋二季採挖根部,除去泥沙和粗皮,剝取根皮,乾燥。
【炮製】
除去雜質,洗淨,稍潤,切厚片,乾燥。
本品呈不規則的厚片。外表皮灰白色或淡灰黃色,具細縱皺紋及細根痕,常有突起的顆粒狀小點;內表面類白色,有細縱紋。切面類白色,略呈層片狀。有羊羶氣,味微苦。
【性狀】
本品呈捲筒狀,長5~15cm,直徑1~2cm,厚0.2~0.5c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黃色,具細縱皺紋和細根痕,常有突起的顆粒狀小點;內表面類白色,有細縱紋。質脆,折斷時有粉塵飛揚,斷面不平坦,略呈層片狀,剝去外層,迎光可見閃爍的小亮點。有羊羶氣,味微苦。
【習用分級】
1 白鮮皮精選片抽芯95%以上:選直徑1cm以上的白鮮皮個子切片,抽芯率不低於95%,直徑0.8cm以上片重量佔比不低於90%。
2 白鮮皮選片抽芯90%以上:選直徑1cm左右的白鮮皮個子切片,抽芯率不低於90%,直徑0.6cm以上片重量佔比不低於70%。
3 白鮮皮統片抽芯80%以上:選抽芯率較高的白鮮皮小條切片,抽芯率不低於80%,蘆頭片重量佔比不超過10%,直徑0.6cm以上片不低於40%,直徑0.4cm以下片重量佔比不超過10%。
4 白鮮皮統片抽芯40%以上:抽芯率較低的白鮮皮小條切片,抽芯率不低於40%,蘆頭片重量佔比不超過20%,直徑0.6cm以上片重量佔比不低於20%,直徑0.4cm以下片重量佔比不超過20%。
5 白鮮皮未抽芯統片:未抽芯或抽芯率很低的白鮮皮個子切片,蘆頭片重量佔比不超過20%,直徑0.6cm以上片重量佔比不低於10%,直徑0.4cm以下重量佔比不超過20%。
【性味與歸經】
苦,寒。歸脾、胃、膀胱經。
【功能與主治】
清熱燥溼,祛風解毒。用於溼熱瘡毒,黃水淋漓,溼疹,風疹,疥癬瘡癩,風溼熱痺,黃疸尿赤。
【含量測定】
水分 不得過14.0%(通則0832第二法)
浸出物 測定法(通則2201)項下的冷浸法測定,不得少於20.0%。
含量測定 含梣酮(C14H16O3)不得少於0.050%,黃柏酮(C26H34O7)不得少於0.15%。
【中華道地藥材】書籍免費領!你沒有聽錯,真的免費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