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從新冠肺炎疫情到南方洪澇災害,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中國人民進行了一場又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壯舉。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紅星新聞記者獲悉,成都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災表彰大會即將召開。在此,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一位醫者身上,他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踐行了「健康所系,性命相託」的醫者誓言,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刻逆行武漢,深入這場戰役的最前線。他就是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科副主任醫師錢樹森。
↑錢樹森。
錢樹森:男,1979年7月出生,大學本科文化,2003年參加工作,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科副主任醫師,四川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會員、四川省醫師協會放射技師分會委員、四川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醫學影像專業委員會委員、成都市醫學會放射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
『出徵』
又一次踏上徵程
他卻泣不成聲
「您等來了兒子平安回來,卻沒等到見兒子最後一面。媽媽對不起,特殊時期兒子做不到也不能送您最後一程。兒子剛從前線救人回來,希望您能原諒兒子的不孝,能為兒子感到驕傲。」這是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錢樹森寫給母親的一封信中的話。對於媽媽的離世,他難掩內心的虧欠之情。
錢樹森是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科副主任醫師,還是四川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哪裡有需要,錢樹森都當仁不讓衝鋒在前,2002年他主動請纓參加抗擊非典的戰役;2008年他加入汶川地震抗震救災隊伍;2016年他參加四川國家應急救援隊,與隊友一起出色完成多項應急救援綜合演練任務,切實提升了自己的「戰鬥水平」;2018年,他成為醫院中國醫師節首屆「好醫生」,《人民日報》以「聚焦影像醫師」為題對錢樹森進行了報導。
此次新冠疫情發生後,錢樹森第一時間遞交請戰書,時刻準備加入抗疫一線。2月3日晚,錢樹森接到緊急通知,來不及和家人、朋友告別,帶上早已準備好的救援裝備,揮別同事,直接從醫院出發,趕往抗疫一線。
車上,錢樹森泣不成聲。上午,他剛為患惡性腫瘤的母親辦理入院手續,來不及和母親說一聲再見,就離開了。「疫情就是命令,救死扶傷是我們醫生的使命,相信媽媽也會為我自豪的。」擦乾眼淚,錢樹森踏上徵途。
『戰疫』
是醫生也是「技師」
連續一周多在方艙醫院工作
到達駐地,錢樹森稍事休整後馬上進行相關知識培訓,並通過了考核。到達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後,他第一時間投入到CT安裝的前期工作中。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後勤人員人手不足的情況下,錢樹森和來自北京、上海、陝西、新疆等地的白衣天使們同心協力,安裝調試完畢車載CT,開始為患者進行檢查。
2月12日晚,接到前線指揮部命令,錢樹森和隊員們到達武漢國際博覽中心漢陽方艙醫院參與籌建工作。有了前期的工作經驗,這次CT室的籌建工作順利了不少,很快檢查就開展起來。
錢樹森所在診斷組負責在方艙外進行登記,以減輕技師在3級防護下的工作強度。有了方艙雲His系統後,錢樹森及時將檢查結果拍照上傳,讓艙內的臨床醫生能第一時間看到患者檢查結果。
武漢國際博覽中心漢陽方艙醫院共有3名CT診斷醫師,負責方艙內近千人的胸部CT診斷。前期工作開展涉及事情繁瑣,錢樹森曾連續一周多持續與隊友一起在方艙醫院工作,沒有休息;後期他除自身的診斷工作外,還協助臨床醫生討論患者肺部病灶變化情況。他說:「我們就是醫生的眼睛,一定要把好重要關口。」
胸部CT檢查是肺部疾病最重要的檢查手段之一。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CT檢查的作用越來越大。工作之餘,錢樹森認真學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學診斷指南》每一版的相關知識,及時更新自己對新冠肺炎每個時期不同影像學表現的認知,並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在馳援武漢期間,錢樹森充分發揮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運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出色地完成了救治任務。
↑錢樹森在工作中。
『凱旋』
英雄安全歸來
卻沒能送母親最後一程
錢樹森在前方抗疫,同事們在後方幫他照顧生病住院的母親。母親躺在病床上,時常問起兒子怎麼一直沒來看她。因害怕病重的母親擔心自己在武漢的安危,錢樹森和家人瞞著母親,稱自己去援助邛崍的合作醫院,很快就回來。可是一周、兩周、一個多月過去了,仍沒有見到兒子,這時家人才不得不告訴老人家真相,她兒子在武漢支援戰鬥。
3月20日下午,錢樹森成功完成援助湖北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務凱旋歸來。
↑英雄凱旋。
第二天,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錢樹森的母親不幸因病去世。而此時,錢樹森還在封閉休整中,連送母親最後一程都做不到。
「姐姐說母親在彌留之際,牽掛的還是我這個不孝的兒子有沒有安全回來,一直頑強地努力著,想見兒子最後一面。」錢樹森痛哭著說,當母親聽到他平安回到成都後,才沒有遺憾地「離開」了。
得知錢樹森母親去世的消息後,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衛健委及醫院黨委高度重視,醫院黨委副書記陳澤君院長、劉耀副院長等人和錢樹森一起趕往他的家鄉自貢,看望慰問錢樹森的家屬。
錢樹森在返回當天自己做了核酸檢測,檢測結果是陰性,但仍嚴格做好防護措施,在見了母親最後一面之後沒有過多耽擱,便匆匆返回隔離點,「特殊時期,畢竟是從前線回來,要對他人負責。」
『遺憾』
一封寫給天堂裡媽媽的信
請您原諒兒子的不孝
「親愛的媽媽:對不起,您等來了兒子平安回來,卻沒能看到兒子最後一眼,兒子心裡慚愧啊。接到出發援助武漢命令時,正值您病重,兒子都沒能跟您告別,更不敢告訴您我去的地方是武漢,想不到這一去竟是永別……」這是錢樹森寫給母親信中的話。
對於母親的離世,他心裡充滿自責和愧疚,他在信中對母親說:「作為兒子,沒能最後送您一程,是不孝。但是兒子是一名醫務工作者,抗擊疫情是我們的責任。對不起,媽媽,希望您能原諒兒子的不孝,希望您能理解兒子。」
如果脫下白大褂,每一位醫生都是一個平常的人。但在疫情面前,他們不得不暫時放下別的身份,穿上統一的防護服奔赴前線,為更多人爭取生存的機會,為患者帶去希望和生機。錢樹森表示,自己一定能儘快從悲痛中走出來,振作起精神。
人民日報、新華社、四川電視臺、成都日報等多家媒體先後10多次對錢樹森的事跡進行報導,他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來自澳門的康雪濤一家人,看到相關報導後被深深感動,其兩個女兒創作了詩詞《致逆行者》,「奔赴前線,日夜啟程。沒有猶豫,何懼病毒,勇敢前行……」表達了對逆行奔赴抗擊疫情一線英雄的崇高敬意。
『回歸』
既是「服務明星」
也是「戰鬥英雄」
從出發去武漢直至母親去世,錢樹森始終沒有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更沒有絲毫怨言,而是全身心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午休時,錢樹森總會背著同事找一個角落,悄悄待上一會兒。回來後,他總是面帶微笑,但每次都能看到他眼睛是溼潤的。
「錢樹森只是把悲痛深深藏在心底,把堅強展現給我們這些並肩戰鬥的戰友。」同事們說,錢樹森是一個很靠譜踏實的小夥子,在科室尊敬師長、團結同事,做事認真負責、任勞任怨。在同事的評價中,錢樹森「不但埋頭幹活,還懂得抬頭看路,特別上進好學」。
從武漢回來以後,錢樹森發現醫院出臺了一系列全新的抗疫制度、流程、舉措。在完成日常工作之餘,他利用碎片時間和同事們溝通,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向大家傳遞來自武漢一線的抗疫經驗。
「最難得的是錢樹森對我們關心關愛,對我們來說,他不但是一個醫生,更像是一位朋友。」多位患者反映,錢樹森總是站在患者立場換位思考,急患者所急,憂患者所憂,想患者所想。這一點得到了醫院的認可,錢樹森多次被評為醫院「服務明星」,並多次被成都市衛健委、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錢樹森表示,未來他將一如既往,履行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醫者的責任和使命,守護大家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紅星新聞記者 張肇婷 王拓
編輯 彭疆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