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是怎麼死的?揭曉楊貴妃的死因之謎

2021-02-23 渭南日報



  垂涎欲滴,大多時候用在對美色的貪戀。 
  用我一位朋友的話,可以生動地描述出這個場景,他說男人見到漂亮女人,就會像一條小狗圍著它的女主人,搖著尾巴,伸著長長的舌頭,舔著她美麗的裙邊。 
  這樣講,只是說通常下,人都會對漂亮女人有著超越常態的熱愛和關注。這種關注,表現在讀白居易的《長恨歌》裡,依然適用。一千多年來,很多人在讀《長恨歌》時,大多情況下只讀到楊貴妃的美豔,因此「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成了名句,就連街頭巷尾那些小商小販,都能做恰當引用。 
  也許起因於對美色的偏好,才有很多人,為楊貴妃在馬嵬坡「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的死法,深感遺憾。 
  至此,根據《長恨歌》裡的敘述,楊貴妃就這樣死了,死於一場兵變。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裡。」「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殘酷也罷,悽慘也罷,就這樣香消玉殞,直接死掉了。 
  然而人們不甘心。 
  至少那些騷客們不甘心。 
  這麼美麗的女人,怎麼能這樣死去呢?身為皇帝的老公,居然保護不了自己心愛的女人? 
  當然,所謂「心愛」,也是在《長恨歌》裡讀出來的:「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這些詩句,無一不告訴讀者,這是個備受老公寵愛的女人。 
  即使隔著一千年的時光,我們依然不願相信,這樣一個女人,會死在自己皇帝老公的眼皮底下。所以有人便在《長恨歌》這幾句詩「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中,讀到另一種結局。楊貴妃被皇帝老公藏起來,送往大海上的一座仙山。 
  甚至有人通過大量資料,考證出這座仙山,就在日本。據說,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事變,她被宮人救起後,在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帶流亡,並於乾元元年與唐玄宗接通了聯繫,在襄陽城外的漢江島上有過一次秘密會見,並在那裡發出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海誓山盟。漢江島相會,引發了襄陽康楚元叛亂,為此唐玄宗命人秘密把楊貴妃送往日本。 
  那麼事實是否如此呢?我在採訪陝西師範大學教授何依工時,特意問。
  何教授肯定地回答:「不可能。」 
  這就令我好奇了,因為前幾日,我還讀作家葉廣芩的文章《楊貴妃下落之謎》。文章裡作者有一個疑問,因《舊唐書》上記載「肌膚已壞,惟胸前香囊猶存。」葉廣芩說「肌膚已經沒有了,爛了,只有一個香囊還存在著。」那麼是「香囊爛得快?還是肌膚爛得快?肌膚沒了,這個香囊怎麼還有?這裡邊究竟有沒有屍體?」 
  文章裡說,作者曾在日本的山口縣向津具半島油谷町村,發現楊貴妃故裡,「這麼偏僻的一個地方,可是路邊上呢,楊貴妃商店,楊貴妃酒館,楊貴妃的賓館,什麼都有。」 
  那裡有個二尊院,楊貴妃墓就在二尊院裡,裡面有楊貴妃的雕像。墓後有石頭塔,塔下邊有很多小的石頭塔,一個個圍繞著大石頭塔。當地人說這些小塔,是楊貴妃一塊來的侍女的墳墓。 
  二尊院的長老還拿出了兩本書,記載著「天寶十五年七月,唐玄宗愛妃楊玉環乘空櫨舟與久津唐渡口登岸,登岸後不久死去,裡人相寄,葬於廟後。」書裡還記載著和我們通常看到的完全不同的歷史「六軍既發,貴妃氣息有所和緩,著人救之,造空櫨舟,置數月糧食於舟內,放逐海中,任其漂流。」 
  葉廣芩在這篇文章裡,通過大量舉證敘述,提出一個觀點,楊貴妃可能是偷渡日本以後死去的。 
  那麼針對這一問題,何依工教授是如何解釋的呢? 
  他首先從當時的時局,進行分析。他說《唐書》裡記載,楊貴妃死於一場宮廷鬥爭,她哥哥楊國忠和李林甫聯手反對後來的皇帝唐肅宗,而唐玄宗縱容兩個勢力之間相互爭鬥,有著「漁翁得利」之意。不論在《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裡,都有記載,楊貴妃參與了這次鬥爭,那她就不是局外人。如此看來,唐玄宗顯然知道楊貴妃在這場鬥爭中起到的作用,卻並沒有制止這件事惡化,可見楊貴妃的死是必然,早在唐玄宗意料之中。安史之亂,只不過是促使她死亡,一個巧合的點而已。安史之亂後,唐肅宗很快繼位,為斬草除根,他把楊家的親戚都殺光了,又怎麼會留下楊貴妃? 
  何依工說,在交通不便,政治鬥爭積極殘酷的情況下,東邊還有安史之亂的亂軍,楊貴妃要想躲過唐肅宗追殺,從長安跑到海邊,再逃到日本,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這種說法,是不可信的。 
  這個「幾乎」不代表完全,有沒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楊貴妃真的東渡大海去了日本。 
  在那個信息不發達的年代,陸路奔逃,是否可以躲過眾多眼線逃走?想來也不是沒有可能。因為這種例子很多,比如當年重耳一路躲過追殺,從狄國逃到齊國,又從齊國逃到楚國,後來居然在六十多歲的高齡又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即使在同時期,安史之亂後,成功脫逃的馬遂,大約也能算一個例子。 
  葉廣芩在文章裡提出一種說法:楊貴妃很有可能從周至的儻駱道進山,穿越秦嶺,這是一條最早修建的蜀道,在山谷裡邊穿來繞去,沿著河谷,從陝西洋縣穿出來,然後順著漢江南下到長江,再往南到海邊。 
  如果要從海上交通不便,否認楊貴妃東渡,更是不嚴謹的。因為鑑真和阿倍仲麻呂這兩個留學生,都是那個年代的人,想來他們大約不會從天上飛過去,只能使用一種交通工具——駕船。早在先秦時期的《山海經》裡也有記載,中國人多次向東海諸島嶼遷徙的事跡,那麼那個年代的人,是怎樣漂洋過海的呢? 
  現在,我們不管楊貴妃究竟東渡是否成功。總之,何依工又給了我們一個新概念,楊貴妃的第三種死法:唐玄宗明知政治鬥爭會波及楊貴妃,對其不利,卻放縱了這種結局的自由發展,最終致楊貴妃於死地。 
  那麼,這就使千百年來,廣大信奉愛情的人,從情感上無法接受。原來,楊貴妃是死於一場陰謀。那麼,她和唐玄宗之間,一直以來被人稱道的「愛情」,恐怕要大打折扣。 
  這讓我想起春秋時期,楚莊王平定鬥越椒之亂後,大宴群臣,讓愛姬許姬敬酒的事。許姬貌美,令很多官員垂涎欲滴。忽然一陣大風,吹滅燭火,四下漆黑,有人趁機摸了許姬一把,許姬手快,扯斷那人的盔纓暗告楚莊王,不料楚莊王卻下令群臣都摘下盔纓,然後再點燈火,此事就此打住,再不追問。後來,晉楚交戰,楚莊王被晉將追襲,楚軍大將唐狡前來救駕,告知當年摸許姬就是自己,因此前來報德。 
  這件事,站在楚莊王的角度,處於某種政治立場,回想當年,他這樣做自有道理,可是站在許姬的角度,她會不會埋怨自己被人輕薄,身為一國之君的丈夫,卻無法保護自己的尊嚴而心生幽怨呢? 
  回頭再看楊貴妃,無論上述三種死法,她死於哪種,總而言之,都不過是政治的犧牲品罷了。 
  正應了那句話「不幸生在帝王家」,再漂亮的女人,當她淪落為政治工具,也不過是別人討價還價的籌碼,最終落個花落香殘。同樣的故事,在歷史的舞臺上一再上演,楊貴妃不是個例。(記者 劉虹 )

來源/渭南日報全媒體

 編輯/周佳 審核/楊欣


往期熱文

  第十三屆全運會田徑賽今日渭南開賽,關注我們帶你親臨現場!

蒲城警方3小時破獲一起持刀搶劫殺人案

中國·渭南華山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將於9月22日在渭南舉行

渭南市民又一休閒、娛樂、健身好去處開放啦!

我們是誰?渭南人!來!一起刷個屏!

喝了這麼多年,你知道1元、2元和3元的礦泉水有啥區別嗎?

 


相關焦點

  • 楊貴妃的死因之謎終於揭開,歷史專家:死得太悽慘,並不是自縊
    在很多人看來,楊貴妃和唐玄宗這樣的做法,其實是亂倫的,但是唐玄宗在當時是最高的權利統治者,沒有人能夠反駁他的做法,所以對於接楊玉環入宮的事情,也是沒有人敢反對的,哪怕是楊玉環曾經的丈夫壽王也是不該這麼做的,就算是奪妻之恨
  • 張榕容在妖貓傳扮演最美楊貴妃是怎麼死的 楊貴妃死因真相
    楊貴妃  在電影《妖貓傳》中楊貴妃其實死了,只不過是保留著真身!因為在安祿山謀反的時候,陳玄禮逼迫皇上處決了楊貴妃,不然自己的士兵可不保證會不會保護陛下!但李隆基捨不得楊貴妃很難做決定,之手李隆基身邊的道士黃鶴為人們除了一個主意,說自己使用屍解大法讓楊貴妃假死,之後埋葬了楊貴妃,在平息了士兵們的怨氣之後再接回楊貴妃!  當時大家都以為是一個萬全之策,沒想到其實這個屍解大法其實就是活埋!
  • 楊貴妃香消玉殞,遺體葬在何處?日本:楊貴妃搬到日本,後人尚在
    在此之後唐玄宗對楊貴妃更加寵愛。唐玄宗是個沉迷於女色的皇帝,在他執政期間不管國事。將心思花費在了女人的身上,當他得到楊貴妃的時候,對後宮的人說了10個字: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從這一點能夠看出十分喜愛楊貴妃,在這之後,楊貴妃的親戚都被封為高官。安祿山在這期間一直討好楊貴妃,送來了許多漂亮的衣服,還請求認楊貴妃為母親,自己當她的養子。就這樣他受到了唐玄宗的信任,掌握實權的安祿山發動了安史之亂。
  • 楊貴妃沒死,2002年,日本明星山口百惠稱:她是楊貴妃的後代
    2002年,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稱,她其實是楊貴妃的後代。這一消息讓無數中國人感到震驚,因為大家都清楚,楊貴妃早年被斬於馬嵬坡,早就過逝了。那如今山口百惠卻說,楊貴妃沒有死,而是東渡去了日本,這個消息可信嗎?
  • 真實的歷史中楊貴妃是怎麼死的?被電影美化太多,還原真實的死因
    古人說的「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其中「羞花」就指的是楊貴妃。她聰明過人,善長歌舞,通曉音律,姿容更是絕代。而更讓人們津津樂道的便是她與唐玄宗李隆基的愛情往事。在《長恨歌》裡,白居易形容她「溫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可見她生動流轉的眉眼、美麗動人的姿色絕對是後宮之冠。在陝西省興平市的馬嵬坡,有一座貴妃墓。相傳墓葬的主人就是楊玉環。
  • 日本影星山口百惠是楊貴妃後人,楊貴妃沒死,而是逃到日本?
    在公元756年,一場聲勢浩大的「安史之亂」促使大唐王朝由盛到衰。唐玄宗在叛軍進入長安後,連夜逃亡。次日,逃亡隊在陝西境內抵達馬嵬坡。隨行將士們突然起事,當朝宰相楊國忠被亂軍殺死。接著叛軍將矛頭指向了楊國忠的姐姐——楊貴妃,這位被後世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就這樣在馬嵬坡上香消玉落。
  • 紅顏終究敵不過皇權,楊貴妃之死
    紅顏終究敵不過皇權,楊貴妃之死作者:何當載酒來 百家號首發紅顏終究敵不過皇權,楊貴妃之死 歷史特供刊 (文章原創,抄襲必究!)中國的古代四大美人,民間一直流傳著她們的故事,每個人都是姿容絕代,風華萬千。人們常形容她們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貌。
  • 她是日本的著名影星,承認是楊貴妃後代,她同鄉把安祿山當祖爺爺
    楊貴妃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而關於她真正的死因眾說紛壇。史書上記載安祿山發動叛變,李隆基不得已攜帶宮中家眷及其士兵跑路。遭受戰亂之苦的士兵對楊貴妃心生怨恨,他們要求唐玄宗必須立刻處死楊貴妃,否則就會發動更為嚴重的叛變。李隆基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安撫軍心,不得已下令處死楊貴妃。
  • 解密楊貴妃生死之謎,她是否去了日本,還是死在了馬嵬坡
    玄宗雖與貴妃為忘年之戀,但兩人興趣相投。憤怒的軍士們殺了楊國忠父子,以及楊玉環的兩個姐妹——韓國夫人和秦國夫人,並包圍了唐玄宗的驛館,要求處死楊貴妃。玄宗召見軍中主帥陳玄禮,問為何喧鬧?陳玄禮答道:「國忠謀反,已被將士們就地正法,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玄宗聽後不由得打了一個寒噤,轉身進入驛站,黯然神傷地站立了很久。京兆司錄韋諤進言:「眾怒難犯,安危只在頃刻之間,望陛下迅速作決。」玄宗反駁道:「貴妃常居深宮,與楊國忠謀反何幹?
  • 楊貴妃與熊野信仰:「楊貴妃東渡日本說」之新說
    關於楊貴妃東渡日本至熊野之事在中國似乎也為人所知。例如,據三秦都市報的官網報導,陝西師範大學王雙懷教授言:後來幾經周折、結識了日本遣唐使藤原、又隨藤原漂洋過海、在日本奈良附近的和歌山一帶住下、還曾受到孝謙女皇的接見。可是,為何在熊野沒有流傳楊貴妃渡來之傳說呢?此文即考察「楊貴妃的熊野渡來」說。
  • 楊貴妃真實死因終被揭開!專家:並非自縊而亡,死狀太過慘烈
    就比如筆者今天所介紹的這位唐朝的貴妃楊玉環,雖然她跟李隆基之間的感情相當美,但是結局卻相當悲慘,甚至連這個女子的死因都被隱藏起來。楊玉環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父親身居要職。但在她10歲左右的年紀,父親因為疾病的原因去世了,所以就被寄養在了叔叔家中。因自小接受的教育比較好,所以也造就了她未來的輝煌之路。
  • 唐朝第一美人楊貴妃
    楊貴妃在歷史上算是很有名的人物,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吧!那麼你們知不知道楊貴妃是個138斤的胖子呢?這麼胖她是怎麼獲得寵幸的呢?最後楊貴妃又是怎麼死的呢?唐人「豐肥濃麗、熱烈放姿」,以肥為美,世人公認。唐朝第一美人楊貴妃身材就很豐腴,據野史考證稱:楊貴妃身高1。64米,體重138斤,也有說楊貴妃身高1。
  • 陝西學者上百家講壇講述"小資女人"楊貴妃
    因此,陳先生說:『世人往往以貴妃之色藝為當時大唐帝國數千萬女性之冠,鄙意尚有疑問,但其為此集團中色藝無雙之人,則可斷言,蓋力士搜拔之範圍原有限制……』(《記唐代之李武韋楊婚姻集團》)意思是,楊貴妃固然貌美,但她只是這個集團內最美麗者,不見得是整個唐王朝最美麗的女子。」  楊貴妃無野心也無政治才能  那麼楊貴妃是弄權的后妃嗎?
  • 楊貴妃陵墓為何在日本 真相令人意外!
    公元756年,一場聲勢浩大的「安史之亂」促使大唐王朝由盛轉衰。叛軍攻入長安時,唐玄宗連夜出逃。第二天,逃亡隊伍到達陝西境內的馬嵬坡。隨行將士突然起義,當朝宰相楊國忠瞬間死於亂軍之中。隨後,他們把矛頭指向楊國忠的姐姐———楊貴妃。楊貴妃可能會在馬嵬坡死而復生嗎?
  • 楊貴妃竟然在日本有後代?難道馬嵬坡埋葬的不是楊貴妃
    古代人所說的「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其中的「羞花」指的是楊貴妃。她聰明伶俐,好唱好舞,精通音律,氣度更是不凡。而且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她和唐玄宗李隆基之間的一段戀情。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形容她為「清涼潤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色」,可見她生動流暢的眉眼,美麗動人的姿色絕對是後宮之冠。
  • 楊貴妃在馬嵬坡沒有死?山口百惠稱自己為她的後代
    這也導致了後來的馬嵬之變。 二、馬嵬之變 天寶十四載,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清君側,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途經馬嵬驛時,陳玄禮為首的隨駕禁軍軍士,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跟楊貴妃,隨即譁變,亂刀殺死了楊國忠。
  • 一個日本人筆下的,唐玄宗與楊貴妃愛情之謎
    年少時初聽這句詩,為之震撼。當那種窮盡碧落,尋遍黃泉去找一個人的執著,被尋而不得的茫茫然擊潰,心中會經受怎樣的一種崩壞?這兩句詩出自《長恨歌》,「長恨」兩字,早已奠定好全詩基調——說不盡的遺憾。《唐明皇秋葉梧桐雨》是為了批判警世,於是她是用情不專的紅顏禍水,和掀起安史之亂的安祿山有私情,紅顏一展,國家傾覆。《長生殿》是為了言情,她是滿眼只有一個「情」字的純情女子,為愛而妒,用情至專,甚至在馬嵬坡之變中選擇自縊,以死護君。
  • 安史之亂與楊貴妃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要讓她死?她的死是誰造成的
    貴妃是於馬嵬坡之變中自盡身亡,死得很悽美。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統治階級和人民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等等。這場歷時八年,席捲半壁江山的戰火不僅成為唐朝的轉折點,更是整個中華文明由開放轉向保守的轉折點。開元後期,由於安定繁榮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漸喪失了以前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
  • 楊貴妃其實當初沒有死,而是逃到日本,山口百惠竟然就是其後代!
    二零零二年,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在媒體面前向觀眾展示了一份家譜正式聲明,他是楊貴妃的後裔。這一說法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現今的日本沿海山口縣就有一個叫做酒精的村子,以楊貴妃之鄉而聞名,這裡不僅有楊貴妃的墳墓,還有楊貴妃的塑像。更讓人疑惑的是,這裡的海邊經常能看到從中國飄來的東西。
  • 楊貴妃為什麼在日本會被當成神?
    楊貴妃墓——五輪塔日本人把山口縣稱為「楊貴妃故裡」,當成楊貴妃的第二故鄉,安倍晉三和楊貴妃也成了「老鄉」。當地人把自己特產的大米稱作「楊貴妃之夢」,還創造了楊貴妃麵包。至今,日本學界還熱衷於《長恨歌》的研究,所以日本人多楊貴妃情有獨鍾。日本人不僅喜愛楊貴妃,還堅稱楊貴妃沒有死,而是跑到了日本,這就是日本人對《長恨歌》的過度解讀了。《長恨歌》中有一句「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日本的古今學者就猜測,既然馬嵬坡的泥土中,沒有楊貴妃的屍骨,那就是她沒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