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涎欲滴,大多時候用在對美色的貪戀。
用我一位朋友的話,可以生動地描述出這個場景,他說男人見到漂亮女人,就會像一條小狗圍著它的女主人,搖著尾巴,伸著長長的舌頭,舔著她美麗的裙邊。
這樣講,只是說通常下,人都會對漂亮女人有著超越常態的熱愛和關注。這種關注,表現在讀白居易的《長恨歌》裡,依然適用。一千多年來,很多人在讀《長恨歌》時,大多情況下只讀到楊貴妃的美豔,因此「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成了名句,就連街頭巷尾那些小商小販,都能做恰當引用。
也許起因於對美色的偏好,才有很多人,為楊貴妃在馬嵬坡「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的死法,深感遺憾。
至此,根據《長恨歌》裡的敘述,楊貴妃就這樣死了,死於一場兵變。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裡。」「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殘酷也罷,悽慘也罷,就這樣香消玉殞,直接死掉了。
然而人們不甘心。
至少那些騷客們不甘心。
這麼美麗的女人,怎麼能這樣死去呢?身為皇帝的老公,居然保護不了自己心愛的女人?
當然,所謂「心愛」,也是在《長恨歌》裡讀出來的:「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這些詩句,無一不告訴讀者,這是個備受老公寵愛的女人。
即使隔著一千年的時光,我們依然不願相信,這樣一個女人,會死在自己皇帝老公的眼皮底下。所以有人便在《長恨歌》這幾句詩「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中,讀到另一種結局。楊貴妃被皇帝老公藏起來,送往大海上的一座仙山。
甚至有人通過大量資料,考證出這座仙山,就在日本。據說,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事變,她被宮人救起後,在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帶流亡,並於乾元元年與唐玄宗接通了聯繫,在襄陽城外的漢江島上有過一次秘密會見,並在那裡發出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海誓山盟。漢江島相會,引發了襄陽康楚元叛亂,為此唐玄宗命人秘密把楊貴妃送往日本。
那麼事實是否如此呢?我在採訪陝西師範大學教授何依工時,特意問。
何教授肯定地回答:「不可能。」
這就令我好奇了,因為前幾日,我還讀作家葉廣芩的文章《楊貴妃下落之謎》。文章裡作者有一個疑問,因《舊唐書》上記載「肌膚已壞,惟胸前香囊猶存。」葉廣芩說「肌膚已經沒有了,爛了,只有一個香囊還存在著。」那麼是「香囊爛得快?還是肌膚爛得快?肌膚沒了,這個香囊怎麼還有?這裡邊究竟有沒有屍體?」
文章裡說,作者曾在日本的山口縣向津具半島油谷町村,發現楊貴妃故裡,「這麼偏僻的一個地方,可是路邊上呢,楊貴妃商店,楊貴妃酒館,楊貴妃的賓館,什麼都有。」
那裡有個二尊院,楊貴妃墓就在二尊院裡,裡面有楊貴妃的雕像。墓後有石頭塔,塔下邊有很多小的石頭塔,一個個圍繞著大石頭塔。當地人說這些小塔,是楊貴妃一塊來的侍女的墳墓。
二尊院的長老還拿出了兩本書,記載著「天寶十五年七月,唐玄宗愛妃楊玉環乘空櫨舟與久津唐渡口登岸,登岸後不久死去,裡人相寄,葬於廟後。」書裡還記載著和我們通常看到的完全不同的歷史「六軍既發,貴妃氣息有所和緩,著人救之,造空櫨舟,置數月糧食於舟內,放逐海中,任其漂流。」
葉廣芩在這篇文章裡,通過大量舉證敘述,提出一個觀點,楊貴妃可能是偷渡日本以後死去的。
那麼針對這一問題,何依工教授是如何解釋的呢?
他首先從當時的時局,進行分析。他說《唐書》裡記載,楊貴妃死於一場宮廷鬥爭,她哥哥楊國忠和李林甫聯手反對後來的皇帝唐肅宗,而唐玄宗縱容兩個勢力之間相互爭鬥,有著「漁翁得利」之意。不論在《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裡,都有記載,楊貴妃參與了這次鬥爭,那她就不是局外人。如此看來,唐玄宗顯然知道楊貴妃在這場鬥爭中起到的作用,卻並沒有制止這件事惡化,可見楊貴妃的死是必然,早在唐玄宗意料之中。安史之亂,只不過是促使她死亡,一個巧合的點而已。安史之亂後,唐肅宗很快繼位,為斬草除根,他把楊家的親戚都殺光了,又怎麼會留下楊貴妃?
何依工說,在交通不便,政治鬥爭積極殘酷的情況下,東邊還有安史之亂的亂軍,楊貴妃要想躲過唐肅宗追殺,從長安跑到海邊,再逃到日本,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這種說法,是不可信的。
這個「幾乎」不代表完全,有沒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楊貴妃真的東渡大海去了日本。
在那個信息不發達的年代,陸路奔逃,是否可以躲過眾多眼線逃走?想來也不是沒有可能。因為這種例子很多,比如當年重耳一路躲過追殺,從狄國逃到齊國,又從齊國逃到楚國,後來居然在六十多歲的高齡又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即使在同時期,安史之亂後,成功脫逃的馬遂,大約也能算一個例子。
葉廣芩在文章裡提出一種說法:楊貴妃很有可能從周至的儻駱道進山,穿越秦嶺,這是一條最早修建的蜀道,在山谷裡邊穿來繞去,沿著河谷,從陝西洋縣穿出來,然後順著漢江南下到長江,再往南到海邊。
如果要從海上交通不便,否認楊貴妃東渡,更是不嚴謹的。因為鑑真和阿倍仲麻呂這兩個留學生,都是那個年代的人,想來他們大約不會從天上飛過去,只能使用一種交通工具——駕船。早在先秦時期的《山海經》裡也有記載,中國人多次向東海諸島嶼遷徙的事跡,那麼那個年代的人,是怎樣漂洋過海的呢?
現在,我們不管楊貴妃究竟東渡是否成功。總之,何依工又給了我們一個新概念,楊貴妃的第三種死法:唐玄宗明知政治鬥爭會波及楊貴妃,對其不利,卻放縱了這種結局的自由發展,最終致楊貴妃於死地。
那麼,這就使千百年來,廣大信奉愛情的人,從情感上無法接受。原來,楊貴妃是死於一場陰謀。那麼,她和唐玄宗之間,一直以來被人稱道的「愛情」,恐怕要大打折扣。
這讓我想起春秋時期,楚莊王平定鬥越椒之亂後,大宴群臣,讓愛姬許姬敬酒的事。許姬貌美,令很多官員垂涎欲滴。忽然一陣大風,吹滅燭火,四下漆黑,有人趁機摸了許姬一把,許姬手快,扯斷那人的盔纓暗告楚莊王,不料楚莊王卻下令群臣都摘下盔纓,然後再點燈火,此事就此打住,再不追問。後來,晉楚交戰,楚莊王被晉將追襲,楚軍大將唐狡前來救駕,告知當年摸許姬就是自己,因此前來報德。
這件事,站在楚莊王的角度,處於某種政治立場,回想當年,他這樣做自有道理,可是站在許姬的角度,她會不會埋怨自己被人輕薄,身為一國之君的丈夫,卻無法保護自己的尊嚴而心生幽怨呢?
回頭再看楊貴妃,無論上述三種死法,她死於哪種,總而言之,都不過是政治的犧牲品罷了。
正應了那句話「不幸生在帝王家」,再漂亮的女人,當她淪落為政治工具,也不過是別人討價還價的籌碼,最終落個花落香殘。同樣的故事,在歷史的舞臺上一再上演,楊貴妃不是個例。(記者 劉虹 )
來源/渭南日報全媒體
編輯/周佳 審核/楊欣
往期熱文
第十三屆全運會田徑賽今日渭南開賽,關注我們帶你親臨現場!
蒲城警方3小時破獲一起持刀搶劫殺人案
中國·渭南華山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將於9月22日在渭南舉行
渭南市民又一休閒、娛樂、健身好去處開放啦!
我們是誰?渭南人!來!一起刷個屏!
喝了這麼多年,你知道1元、2元和3元的礦泉水有啥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