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日本人筆下的,唐玄宗與楊貴妃愛情之謎

2020-12-13 上官文露讀書會

/ Part 01

權力與美色,公公與兒媳,愛情焉在?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年少時初聽這句詩,為之震撼。當那種窮盡碧落,尋遍黃泉去找一個人的執著,被尋而不得的茫茫然擊潰,心中會經受怎樣的一種崩壞?

這兩句詩出自《長恨歌》,「長恨」兩字,早已奠定好全詩基調——說不盡的遺憾。

是說唐玄宗在賜死楊玉環後,一位道士為他招尋愛人的魂魄,但是找遍九天之上尋遍九地之下,卻還是茫茫不見所尋不得。

當我們說到一個掌握權力的男人,和一個國色天香的女人。

當我們說到公公和他的兒媳。

當一對男女,被這兩種關係加身,其中或許有權利的味道,如無數帝王后妃之間的那種心照不宣的權色交易;又或許關於恐懼,後宮裡的傾軋,以及對無常又無情的君王的畏懼;或許有不可以見光的欲望,如《紅樓夢》裡為人所爭議的賈珍與兒媳秦可卿的秘聞。

種種,種種的可能,似乎唯獨不可能,有愛情。

可愛情就是有了。而且引出了後世太多的詩篇與文學作品。

從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到白樸的元雜劇《唐明皇秋葉梧桐雨》,到清代洪昇的傳奇《長生殿》。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一個後宮三千的男人,和自己的妃子於七夕當夜盟誓,說生生世世要做夫妻。

皇家真的有如此純粹的愛情嗎?

又為什麼愛上彼此?偶像劇裡永遠不會給你答案。因為在這樣的語境裡,愛情夢幻、盲目、激烈,如果可以推導,便失去了它的多元,幻想,留下一個枯槁的形容。

《唐明皇秋葉梧桐雨》是為了批判警世,於是她是用情不專的紅顏禍水,和掀起安史之亂的安祿山有私情,紅顏一展,國家傾覆。

《長生殿》是為了言情,她是滿眼只有一個「情」字的純情女子,為愛而妒,用情至專,甚至在馬嵬坡之變中選擇自縊,以死護君。

種種虛實結合的作品中,史實與我們時即時離,於今天的普通讀者來說,能做的,似乎只有從楊、李的種種故事中去理解愛情。

/ Part 02

23歲的女人給一位老人的安全感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歷史小說《楊貴妃》,比較特別的是,它出自日本作家之手。

這位作家,名叫井上靖。

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提名名單,具有50年的保密期限。

今年一月,在日本共同社的要求下,瑞典皇家科學院2日公布了1969年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等的相關資料,其中就有井上靖。

當然,關於提到楊貴妃其人最令讀者、觀眾心癢的問題,井上靖也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

她究竟是從此君王不早朝的禍國妖妃,還是一個只要愛情的小女人?

同樣是書寫楊李之愛情,《楊貴妃》勝在足夠細膩。

楊玉環遇到玄宗時23歲,而唐玄宗已是老人。

這樣敏感的年齡差,不禁霹靂般地給人一個疑問——真的可能產生真愛嗎?沒有色,面對一個皮膚上已經產生褶皺的老人,一顆23歲的心靈是怎樣的心情?井上靖給出的答案是:愛自己的命運。

這個答案有種微妙的精準,成為皇帝的女人,她們一向沒有選擇的權利。

那麼既然已成定局,不愛便痛苦,她們似乎還不如愛上皇帝。

先是這樣的決定,至於後來有沒有情,便是後話了。

那麼,李隆基又能夠真的愛楊玉環嗎?還是單單只能愛一皮囊。

來看看井上靖是如何描寫玉環侍寢的第一個晚上。

兩個人睡著睡著,玄宗突然喊起高力士來。(高力士是玄宗時期非常受寵信的一位宦官)我們發現,這個掌權者到了他晚年的時候是如此害怕被謀害。整夜,他叫高力士來一次,又一次,他竟是依靠高力士的存在來壯膽!

這時候楊玉環做了一個動作,微妙地隱喻了他們之間的感情。

「玉環把孤獨的掌權者的身體摟在自己的兩臂中間,為了從對方的耳際消除這叛亂的吶喊的幻覺,也為了絕不讓他喊出高力士的名字,用自己豐滿的胸脯嚴嚴實實地將他覆蓋住了。」

這個動作裡含有一種母性,而如同嬰孩在子宮,在楊玉環臂彎裡的唐玄宗從恐懼,慢慢恢復安寧。

提到玄宗晚年的這種茫然,我們不得不提到那句「從此君王不早朝。」他與楊玉環的愛情與他晚年的心理狀態和朝政的狀態都是分不開的。

我們都知道開元盛世,可為什麼李隆基後期昏庸?

有人很直接地將罪過歸於楊貴妃。

井上靖給出了這樣一種可能性,就是說唐玄宗相對來說,本來就不是一位非常善政的君王,開元盛世不過是因為啟用了一批人才,姚崇,宋璟。

而到了後期,李林甫長期獨持相位,國家已經出現種種問題了。

而同時玄宗還面臨一個現狀,他是浸泡在盛世中成長的君王,這一生功績頗豐,沒有做過的只有殺伐和荒淫,剩下的日子如何度過?

井上靖的筆下,李隆基的精神陷於一個微妙的狀態,他陷入的,是一個盛世君主的麻木不仁,和空虛。

同時,他的最愛武惠妃死去,他必須重新尋找一個寄託。

不如玩玩音樂,好好地談場戀愛吧。

那麼,又為什麼是楊玉環?

/ Part 03

三次趕回「娘家」的玉環,是這場愛情中的支配者

最能證明一個人對一個人感情的是什麼?

據歷史記載,楊貴妃曾有幾次被趕出宮內。

井上靖在小說中也寫到了相關的故事情節。

第一次,是一次出遊中,楊玉環的三姐虢國夫人和玄宗舉止有些曖昧。

楊貴妃妒火中燒,竟在宴會中途乘車回宮,並且在唐玄宗命她出席酒席的情況下,仍然違抗。

高力士勸說三位姐姐得到皇上的信任,也是為了鞏固她的位置。並且要她去找玄宗解釋補救。楊玉環卻不肯。

第二天,楊玉環就收到了離宮的命令,住到哥哥的府裡。楊玉環一來,楊家所有的人都慌了。盛寵一時的妹妹突然得罪了皇帝,全家上下都面臨被剝奪官職,甚至賜死的危險。

於是大家都勸楊玉環去和玄宗認個錯。韓國夫人來了,秦國夫人來了,都拒不接見。最後是「罪魁禍首」虢國夫人來了,還是勸她去道歉。

楊玉環卻說:等陛下向我道歉,來迎接我的時候,我再進宮去……要我去道歉?陛下才應該道歉,我沒有什麼可道歉的。

這話間帶出來的關係,哪裡是一個君王和妃子的關係,而仿佛是一個「老婆奴」和一個恃寵而驕的「醋精」女人。

在楊玉環的不肯妥協之下,楊家人心惶惶地過著日子,到了第五天,高力士奉旨召楊玉環回宮。

為了不引起民間爭議,還得是深夜回宮。

就這樣,楊玉環回宮了,第二天玄宗主動來了。

井上靖在描寫楊玉環觸碰到玄宗身體的時候這樣寫,「她覺得自己用雙臂奪回了這個握著自己生殺大權的人。探索了一下,他確實在這裡,而貴妃用以查明此點的,不是別人,而是用她自己的生命。」

貴妃是在賭,她在他心中的位置。

第一次,對手是虢國夫人,第二次,則是勁敵梅妃,是楊玉環入宮之前,玄宗最寵愛的妃子。

這次,玄宗瞞著楊玉環住在梅妃的住所,卻被楊玉環撞破。

楊玉環二話不說就回到自己宮中,將自己關在屋內,傍晚玄宗來了,她讓玄宗將自己再送到哥哥家被賜死。第二天,高力士告訴她,昨夜她一族都升了官職。

就以這件事為標誌,楊玉環和玄宗的關係變得很微妙,一方面,掌權者玄宗掌握著她的生殺大權,另一方面玄宗又沉迷討好於她,被她牢牢掌握於股掌之間。

第三次被趕出宮,是因為玄宗發現貴妃借來寧王的笛子在吹,便醋意大發。說楊玉環的心在寧王身上,沒想到貴妃卻大膽地以玄宗寵愛梅妃的事情回擊。

「這時的貴妃也沒有從前那麼老實了。她完全把老掌權者看成了一個普通的沒有任何一點權力的無用之人。被嫉妒心所激怒的玄宗的臉上,一點也沒有現出帝王的光輝。貴妃默默地目送著玄宗雙肩直抖地離開了房間。」

一位愛情中的支配者形象躍然紙上。

看到這我們都會驚訝,作為一個本來就有權力將愛分給無數女人的帝王,調戲女人是錯,寵幸其他妃嬪是錯,甚至連為愛吃醋,也成了錯。

這一次,身在楊府的楊貴妃剪下一縷青絲贈予玄宗,這個舉動很顯然觸動了玄宗,玄宗讓高力士接回了她,並且親自迎接。

這一接,楊玉環成了徹底擺布玄宗命運的人。

每次貴妃表現出對膳食的不滿,玄宗就慌成一團,據說為了提高貴妃的食慾,餐桌上每天都要擺滿吃不盡的山珍海味,一桌飯菜約值十棟中等的房產。

而一切的寵溺與珍愛,都在國家的動亂中化為烏有。

當玄宗逃出長安,將士們殺了楊國忠,並且要求處死楊貴妃。

/ Part 04

為了彌補我們所缺乏的,我們用愛情來填補

「妃君是無罪的。」高力士前來執刑時這樣說。

「把陛下的國家弄成這個樣子的,是楊宰相。楊宰相正因為有了我,才能那樣為所欲為。怎麼能說是我這當妃的無罪呢!

說罷,貴妃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如今的貴妃剩下的只有對掌權者的愛了。」

在對楊貴妃感情的描寫中,隱隱總是有些冷酷。

似乎她只是一個不得不愛自己命運的女人,一個樂於將玄宗玩弄掌握的女人,一直到井上靖的這一句,我們才敢相信,楊玉環對玄宗有愛。

不過其中的愛,被太多的東西遮蓋了,在太多的東西間迷失了,尤其女性在男權下的不安,恐懼,對安全和權力的渴望,在種種情緒間,愛顯得無足輕重了。

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玄宗李隆基的愛。

李隆基的少年時代根植著一種不安全感。

在剛毅的祖母武則天操縱大權的陰影下,李隆基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代。

武后死後,「女禍」再次來臨。

第二次「女禍」由中宗之後韋氏而起,李隆基與姑母太平公主剷除韋氏。

第三次「女禍」,是太平公主謀劃廢掉李隆基太子地位,還是睿宗提前讓位,才有了玄宗的今天。

李隆基年少的時候一直面臨著動蕩,甚至死亡威脅。

最能給他安全感的就是權力。因為權力對一位皇子意味著,活著的機會。

然而就算是一條最兇猛的豹子,當他處於老去的危機四伏的年紀時,他也會對自己的年邁有一種非常沉重的恐懼和無力感。

而這種脆弱,在夜晚的床榻間,被楊玉環敏感地捕捉到了。

我們在井上靖的筆下看到了,一個權傾天下的男人,在一個女人面前如同嬰孩兒一般。

原來這類愛情的本質之一,就是以那個人的溫存,拼命填補自己內心的窟洞。

他不惜變得不自由,變得被她擺布。

那我們何嘗不是永遠被我們所缺乏的東西所掌控呢?

我們往往追逐一生,甚至不惜以一切代價來交換。

【本期話題】你認為帝王與后妃之間有真愛嗎?為什麼?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本期插圖

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楊貴妃是怎麼死的?揭曉楊貴妃的死因之謎
    甚至有人通過大量資料,考證出這座仙山,就在日本。據說,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事變,她被宮人救起後,在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帶流亡,並於乾元元年與唐玄宗接通了聯繫,在襄陽城外的漢江島上有過一次秘密會見,並在那裡發出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海誓山盟。漢江島相會,引發了襄陽康楚元叛亂,為此唐玄宗命人秘密把楊貴妃送往日本。   那麼事實是否如此呢?
  • 楊貴妃香消玉殞,遺體葬在何處?日本:楊貴妃搬到日本,後人尚在
    總的來說楊玉環是一個能歌善舞的女子,唐玄宗的兒子壽王和楊貴妃相遇,被她的容顏深深地吸引住了。就這樣楊玉環成為了壽王妃,夫妻兩人在結婚以後過得非常甜蜜。也是當時人們最羨慕的一對。但是好景不長,當唐玄宗看到楊玉環的時候,被她的顏值驚豔。封為貴妃唐玄宗愛上了這個女人,無論如何都想得到她。
  • 楊貴妃給安祿山洗澡,唐玄宗知道後為什麼不阻止?
    楊貴妃一直唐朝歷史中的活躍人物,有「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愛情,也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寵愛,此外還有楊貴妃認安祿山為「乾兒子」,親自給安祿山洗澡的荒誕鬧劇。在安祿山的賄賂之下,很多人為其說好話,比如張利貞、席建侯、李林甫等,因此唐玄宗對安祿山深信不疑。安祿山不僅善於賄賂大臣,更會時不時地表明忠心。公元747年,安祿山來到京城拜見唐玄宗,已經45歲的安祿山總是扛著一個啤酒肚,但安祿山竟然主動為唐玄宗跳了一段胡旋舞,而且還跳得有模有樣,活生生一個靈活的胖子。
  • 在日本沒有人不認識楊玉環?一個日本女人說:楊貴妃是我祖奶奶!
    《長恨歌》主要是描繪楊貴妃作為政治犧牲品的悲慘,以及她和李隆基悽美的愛情故事,兩者相加,賦予了它濃重的悲情色彩,很符合女性文學的特徵,因此楊貴妃和李隆基在日本又很高的知名度,在日本的文藝圈內,很少有人不知道李隆基和楊貴妃。楊貴妃在日本的知名度很高,日本人將她和埃及皇后克麗奧佩特拉和日本平安時代的貴妃小野小町並列為「世界三大美女」,有由此可見日本人對楊玉環的追捧程度。
  • 從唐玄宗的個人特質分析,談談楊貴妃為何能夠獲得其專寵?
    自從白居易的《長恨歌》問世以來,唐玄宗和楊貴妃便成為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的真愛象徵,成為後世人談到傳奇愛情時,茶餘飯後都津津樂道的話題人物。林芳兵版楊貴妃形象首先,不得不抱憾地承認,歷史上真實的唐玄宗並不是一個專情長情之人,其實這也怪不得他太多,這本來就是封建王朝大多數皇帝的通病,唐玄宗也不能免俗。
  • 楊貴妃沒死,2002年,日本明星山口百惠稱:她是楊貴妃的後代
    公元756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攻入長安,唐玄宗倉皇出逃。第二天,部隊到達陝西境內的馬嵬坡時發生了兵變,楊貴妃最終香消玉殞於此。兩年後,唐玄宗密令隨臣改葬楊貴妃,可是那位隨臣回來的時候去說,楊貴妃的屍體已經不見了,而只帶回了楊貴妃生前佩戴的香囊。楊貴妃死而復生了?
  • 楊貴妃陵墓為何在日本 真相令人意外!
    公元756年,一場聲勢浩大的「安史之亂」促使大唐王朝由盛轉衰。叛軍攻入長安時,唐玄宗連夜出逃。第二天,逃亡隊伍到達陝西境內的馬嵬坡。隨行將士突然起義,當朝宰相楊國忠瞬間死於亂軍之中。隨後,他們把矛頭指向楊國忠的姐姐———楊貴妃。楊貴妃可能會在馬嵬坡死而復生嗎?
  • 唐玄宗沒殺死楊貴妃,而是將她送去了日本?白居易這首詩暗藏玄機
    楊貴妃是歷史上不可缺少的人物,被人們譽為史上四大美人之一,也被一些人稱為「紅顏禍水」。楊貴妃生前受到唐玄宗的寵愛,雖然沒有皇后之位,但是皇后的真實身份是皇后。楊貴妃生前是有爭議的,死後仍有爭議。當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到馬嵬坡,都說楊貴妃是在這裡被唐玄宗賜下毒而死的。
  • 日本人表示:楊貴妃葬在日本;對著她的墓穴祈禱,可以生漂亮寶寶
    歷史上關於楊貴妃的最終去向,說法很多。然而,在日本僧人光宗的著作《溪嵐拾葉集》中,楊貴妃最後是去了日本、並死在了日本。當然,這並不是日本唯一記載楊貴妃的著作。畢竟,早在公元1012年前後,大江匡衡的記載《江吏部集》裡,就已經有了關於楊貴妃的故事。於是,綜合一系列的史書記載以後,日本人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楊貴妃的最後歸處是日本。
  • 舊史新說—楊貴妃的愛情
    白居易的《長恨歌》人人熟悉,描寫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故事。寫得迴旋宛轉,動人不已。把一個重色輕國的唐明皇,描寫成了一個對愛情一往情深的痴情男兒。以至於後世以此為劇本,創造了多少描寫,歌頌他們愛情故事的文學作品。
  • 歷史中真實的楊貴妃,兩次被唐玄宗趕出門
    武惠妃當時得到了唐玄宗的寵愛,以至於在武惠妃去世(737年)的時候,唐玄宗一蹶不振,雖然後宮佳麗三千,但沒有一個是唐玄宗看得上的,茶不思飯不想,沉浸在深深的痛苦與回憶之中。《資治通鑑》:十二月丙午,惠妃武氏薨,……上悼念不已,後宮數千,無當意者。《舊唐書》:二十四年惠妃薨,帝悼惜久之,後庭數千,無可意者。
  • 寵冠後宮的楊貴妃竟然是二婚,唐玄宗究竟為什麼迷戀她?
    說起寵妃,大家應該想到不少傾國傾城的美麗妃子,或許褒姒妲己之流的禍國妖妃讓人想起來的更多些。但是寵妃畢竟是個籠統寬泛的概念。可是要是提起貴妃呢?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楊貴妃?她雖然也以美麗聞名古今,但是其實她生活在以胖為美的唐朝,豐滿的身材也是廣為人知的。
  • 日本影星山口百惠是楊貴妃後人,楊貴妃沒死,而是逃到日本?
    在公元756年,一場聲勢浩大的「安史之亂」促使大唐王朝由盛到衰。唐玄宗在叛軍進入長安後,連夜逃亡。次日,逃亡隊在陝西境內抵達馬嵬坡。隨行將士們突然起事,當朝宰相楊國忠被亂軍殺死。接著叛軍將矛頭指向了楊國忠的姐姐——楊貴妃,這位被後世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就這樣在馬嵬坡上香消玉落。
  • 翡翠衾寒誰與共:從文學作品看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平民化形象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楊貴妃生而有幸,遇到寵愛她的帝王唐玄宗;「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她生而不幸,恰逢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時期,被男人們的戰爭裹挾,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也成了文學解讀中的「紅顏禍水」。
  • 楊貴妃與熊野信仰:「楊貴妃東渡日本說」之新說
    【按】楊貴妃假死馬嵬坡、實則逃至日本倖存一命的說法,在中國流傳已久。近百年前俞平伯先生和周作人就對此事做過討論。近年來,楊貴妃相關的影視劇、歌舞劇中也融入了其東渡日本的情節設定。楊貴妃到底有沒有東渡日本,至今仍不出推測之域,無人敢斷言。
  • 楊貴妃竟然在日本有後代?難道馬嵬坡埋葬的不是楊貴妃
    古代人所說的「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其中的「羞花」指的是楊貴妃。她聰明伶俐,好唱好舞,精通音律,氣度更是不凡。而且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她和唐玄宗李隆基之間的一段戀情。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形容她為「清涼潤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色」,可見她生動流暢的眉眼,美麗動人的姿色絕對是後宮之冠。
  • 解密楊貴妃生死之謎,她是否去了日本,還是死在了馬嵬坡
    三叔見玉環聰明伶俐,是個可造之材,在她身花了血本,請最好的舞蹈、音樂家悉心培養。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楊家有女初長成,天生麗質難自棄。開元二十二年,在鹹宜公主的婚禮上,壽王李瑁對玉環一見傾心,回府後茶飯不思。壽王的母親武惠妃見狀後,遂要求唐玄宗下詔冊立玉環為壽王妃。小兩口婚後幸福甜蜜、神仙眷侶。但天有不測風雲,開元二十五年武惠妃病逝,玄宗的感情進入真空期。
  • 快跟著唐玄宗、楊貴妃打卡華清宮
    第二站:長生殿長生殿是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情的見證地。公元751年7月7日夜晚,他們在長生殿門口跪地盟誓,許下「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誓言。如今這裡已經成為唐代文物與遺址資料的歷史陳列展廳,更有數位化體驗館「玄境長生殿」,通過電影拍攝、數位化等高科技手段,融入盛唐宮廷文化,再現歷史場景,精彩演繹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 楊貴妃並沒有死而是東渡日本,山口百惠是她的後人,是真的?
    歷史也是一樣,歷史讓人著迷的地方之一,就在於很多過往已經無法證實。歷史既存在於史官筆下,也存在於民眾的口中,而就算是歷史記載,有時也有好幾個版本,只是有些叫正史,有些叫野史罷了! 陝西的馬嵬(wei)坡,因為唐玄宗的妃子楊玉環而出名。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唐玄宗嚇得攜眾逃竄。
  • 楊貴妃寵冠後宮多年,為何卻沒有被唐玄宗冊封為皇后?
    早先為唐玄宗十八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後為唐玄宗的后妃,也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權力最大的一位美女。眾所周知,楊貴妃天生麗質,且通音律、能歌善舞,她一入唐玄宗的後宮,便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而集「三千寵愛在一身」,但是,她卻給後人留下一個難解的疑問,那就是既然楊貴妃寵冠後宮,卻為何一直只是一位貴妃,而沒有被唐玄宗冊封為皇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