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古神話」雷神:遠古唯一且最高神靈,最後怎麼變這個鳥樣

2020-12-17 小亞神叨叨

*本文主要內容不涉道教/佛教神話,偶有地方需要例證可能會有些微觸及。

《盜墓筆記·重啟》極海聽雷第一季完結,也沒說「聽雷」到底聽出了什麼。為什麼古人認為雷聲裡藏著上天的秘密,難道雷聲真的是天神和人類溝通的密語嗎?或者,指令?又為什麼偏偏是「雷」呢,是「雷神」有這個資格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雷神可能是遠古唯一且最高的神靈

在遠古時期,人們最先崇拜的是自然神。人類有意識以來,對種種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都只好歸給天地神靈。

而在這些神靈中,最讓人們又愛又恨的可能就是雷神,因為在各種自然現象中,雷電帶來的傷害最多,同時給予的饋贈也最大。

每次電閃雷鳴,大雨傾盆而下,狂風暴雨就極有可能引發水患,遠古人們不知道這是什麼情況,只能歸結為是雷神發怒。

但同時雷電也為人們帶來了火種,讓人們可以吃上熟食,向文明邁進了一大步。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重要的是每年春季,春雷一響,萬物開始復甦生長,這仿佛是雷神天地萬物的一個號令。所以在遠古人們的心目中,雷神掌管萬物,絕對是至高無上的天神。

《藝文類聚》卷十三引古本《尚書·洪範五行傳》:「雷於天地為長子,以其首長萬物,與其出入也。」

《説文解字》裡說:「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

這個「引出」,也許可以理解為春雷喚醒了世間萬物,最初的神,可能就單純指的雷神。

圖片來源於網絡

理由有四:

1、雷電一體,電在古語中是申的異體字,其實就是同一個字,而「申」根據《說文解字》,就是「神」的意思。所以最初的「神」,就是特指雷神。

2、上古諸神中的人祖,例如黃帝和伏羲,都是雷神的後代。

(1)黃河流域華夏集團的首領黃帝,傳說中他的母親看到閃電光照而懷孕生下了他。

《竹書紀年》:「黃帝軒轅氏,母曰附寶。見大電繞北鬥樞星,光照郊野,感而孕,二十四月而生帝。」

後世有些記載更是認為黃帝就是雷神。

《河圖帝紀通》:「黃帝以雷精起」。

《春秋合誠圖》:「軒轅星,主雷雨之神。」

(2)東夷區域的人祖伏羲,傳說中他的母親在雷澤踩了巨人腳印,有感而孕生下了他。而雷澤就是雷神的遺蹟,巨人腳印就是雷神的腳印。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太昊帝庖犧氏,風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於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於成紀。」

圖片來源於網絡

3、據記載雷神的名字叫「豐隆」,貢獻了最早的姓氏以及龍的形象和稱謂。

《淮南子·天文訓》裡有載:「季春三月,豐隆乃出,以將其雨。」東漢高誘註:「豐隆 ,雷也。」

後世也有很多文學作品用豐隆來代指雷,其實這個豐隆很可能就是雷聲的擬聲詞,「轟隆」「豐隆」……所以這裡面的兩個字:

第一個:豐,豐收的豐,諧音吹風的「風」。所以作為雷神後代的伏羲也被認為是「風」姓。

第二個:隆,隆重的隆,諧音龍王的「龍」。

所以雖然關於龍這種動物學界有各種考證,有的說它是雲,有的說它是鱷魚、蜥蜴、蛇,但都很難解釋為什麼取個名字叫龍。那如果從閃電的角度去看,就很好理解了,古人可能根據閃電的樣子描繪出了龍形,根據雷聲給它取名。

圖片來源於網絡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最初的雷神,在《山海經》裡的形象是「龍身人頭」。因為其實就是閃電的樣子。而龍這個神獸的設定也是每次出現必有風雨相隨,和雷電的屬性很相似。《說文》曰:「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其中也有雷電的影子。

《山海經-海內東經》:「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麼一定有朋友問了,我們現在經常看到的或者了解到的雷公像一般都是尖嘴猴臉,就像《封神演義》裡雷震子的形象,最近熱播的盜墓筆記系列《重啟·極海聽雷》裡的雷公像就是,而不是什麼龍身人首。

的確,這就是雷公形象在歷史長河中演變的結果了,其實雷公在演變過程中不僅有過猴型、鳥型,還有過豬型,下面一部分我們會涉及到。

4、盤古可能是「盤鼓」,就是雷神的另一個形態。

這個說法稍微有點非主流,說這個盤古的古,其實諧音打鼓的「鼓」。《說文解字》裡說:「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可謂之鼓」。意思是說春分時候敲鼓,萬物復甦,這不就是春雷嗎。

《初學記》裡也引用《抱樸子》說:「雷,天地之鼓。」

因為鼓是我們最為原始的一種樂器,聲音和雷略為接近,所以打雷的時候人們就想像是雷神來天上敲鼓,這不就是盤鼓嗎?所以其實雷神是最初的創世神。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且《莊子》裡曾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南海之帝名叫倏,北海之帝叫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忽忽相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他們十分友善,倏忽就想報答渾沌,想了想說人都有七竅,眼能觀、耳能聽、鼻能嗅、嘴能食,但渾沌模糊一團什麼也沒有,就送他七竅吧。於是倏忽開始給渾沌鑿七竅,一天一竅,到第七天結果把渾沌給鑿死了……

倏忽二字都是「很快」的意思,他們在《楚辭·天問》中也出現過:「雄虺(hui)九首,倏忽焉在。」王逸解釋說:「倏忽,電光也。」那這個倏忽是不是就是閃電呢?

他們給渾沌鑿七竅的故事,是不是就是盤古開闢混沌世界最初的故事母題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二、雷神如何從最高神靈位跌落

慢慢地,隨著人類徵服自然的能力逐步增強,對自然的崇拜就慢慢轉向對人格神的崇拜,也就是對部落中出現的的比較智慧的人進行神格化,或者是創造出擬人化的「天神」「天帝」。比如說伏羲、女媧、黃帝等。當「人」成為了主導一切的神,那麼所有的自然之神都會成為其屬臣。

比如《山海經·大荒東經》裡有載:「其狀如牛,蒼色無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風雨,目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名曰夔。黃帝殺之,取皮以冒鼓,聲聞五百裡。」

這個夔,就被認為是雷神,但實際上我覺得這只是一個叫聲像雷聲的野獸而已,算不得雷神。但不管怎麼說,這時候的雷,已經被想像為能為黃帝所用的武器了,即黃帝能駕馭雷電。

圖片來源於網絡

同樣的,《大荒北經》中有:「蚩尤作兵伐黃帝……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蚩尤是有能力請動風伯雨師的。所以可以看出,有了人格型的天帝之後,雷神不再集風雨雷電與一身,而是分化出風雨雷電不同的神靈。

《楚辭》裡也有:「左雨師使徑侍兮,右雷公以為衛。」

這裡補充一句,雷公的這個稱呼也出自《楚辭》,因為雷為天庭陽氣,所以稱之為「公」。

在我們中國神話中,有幾個大家經常聽到的自然神:風伯、雨師、雷公、電母,以及雪女。

聽起來他們地位相當,各有所司。但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雷神是氣象神靈中的C位。根據漢代很多墓葬的畫像石來看,大部分的「雷神出行圖」裡都是以雷神為主神,乘雷車(車在漢代是權勢地位和財富的象徵),其餘諸神皆為雷神之從屬,或為其開路,或跟隨護送。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此時雷神的形象,也不再是龍身,而是一個大力士的模樣。東漢王充在《論衡·雷虛篇》裡對雷神這樣描述:

「累累如連鼓之形……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推椎,若擊之狀。其意以為雷聲隆隆者,連鼓相扣擊之意也。」

這個形象據說一直傳到唐代,並傳到了日本,所以日本現在的「雷神」仍是一個力士形象。

圖片來源於網絡

唐宋以後,各路話本小說、民間傳說蓬勃發展,關於雷公的故事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接地氣,形象上也盡顯人民群眾豐富的想像力。

從各類流傳的民間故事來說,雷神因為神格的下降,其職責也從催生萬物、呼風喚雨變成了在人間懲惡揚善,專門擊斃不忠不孝不義者的「天譴」的執行者,也就是變成了天帝的屬臣,一個執法的。

清代袁枚《子不語》裡記載了不少雷公的故事,比如擊斃結黨橫行鄉裡的惡少、詬罵婆婆的婦人、打罵年邁父母的不孝子等。

在形象上,雷公也曾被描述為豬首、猴首。

例如唐代《酉陽雜俎》在「雷」的故事裡記載了一個「豬首」的怪獸,有人說這個就是「雷公」。還有晉代《搜神記》裡記載了一個「色如丹、目如鏡,毛角長三尺餘,狀如六畜、頭如獼猴」的「雷公」。

但是這些所謂的「雷公」,作者本人並沒有寫明是「雷公」,而是後人在解讀過程中,認為這些伴隨雷聲出現的「怪獸」就是「雷公」。迎合了當時民間一些「打雷神」「捉雷公」的故事傳說。

例如很多少數民族都有家裡人生病了,然後郎中說需要食用「雷公肉」或者「雷公心」才能痊癒,於是有孝心的兒女就開始費盡心思設置機關抓雷公。

我想這類故事裡的「雷公」應該不是所謂的「天神雷公」,而是某種動物,獸類。因為能治病,被吃滅絕了也說不準。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三、雷公何時變鳥型

我們現在看到的雷公形象往往是鳥型的,以《封神演義》裡雷震子為代表的形象最過深入人心。那唐宋期間力士形象的雷公是如何演變成鳥型的呢?一般有這麼幾種說法:

1、少數民族神話的融合

在我國北方一些少數民族地區,雷公的形象被描繪為一隻大鳥,雷聲就是大鳥展翅振動發出的聲音,下大雨就是雷鳥在打噴嚏。在鄂倫春族人的傳說中,就有一種叫做塔姆尼代拉的鳥,代表雷電神靈,是所有薩滿的守護神鳥。(烏丙安《神秘的薩滿世界》)

同樣在南方一些地區,比如福建漳泉一帶,民間至今仍以雷公為「雞頭人身」(羅香林《百越源流與文化》)其實也是鳥型。

圖片來源於網絡

2、印度神話的影響

之前聊盤古的時候我們提到,漢朝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闢和張騫出使西域,異域文化開始進入我國,尤其是印傳佛教的在我國的傳播越來廣,許多印度神話以因此為國人所知。到了唐朝,佛教文化在我國的傳播更是進入了黃金鼎盛時期,對我國傳統文化不可能不產生影響。所以一些神靈的模樣,也有可能受到印度神話的影響。

有學者猜測現在常見的鳥型雷公像,可能參考了印度神話裡眾鳥之王「金翅鳥」的形象。金翅鳥又稱「迦樓羅」,是天龍八部之一的護法神,形象一般為人面、羽冠、羽翅、鳥嘴、鳥爪。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這個形象如果再配上我們漢代雷公傳統的力士形象,就變得如清朝《集說詮真》裡描述的那樣:「狀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羽翅、額具三目,臉赤如猴,下頦長而銳,足如鷹鸇(zhan),而爪更厲。左手執楔,右手執槌,作欲擊狀。」那這個形象,基本上就是大家現在經常看到的、相對固定的雷公形象了。

當然這些形象,都比不上《封神演義》裡雷震子給大家帶來的印象深刻,畢竟小說話本影視劇形象普及面更廣,更容易深入人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中國神話中最美的仙女,中國上古神話中的九大女神
    在中國上古時期,出現過很多關於女神的傳說,她們的事件和人物故事被流傳至今,上古神話是原始先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它的內容涉及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1.女媧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相傳女媧造人,一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制度;後因世間天塌地陷,於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2.七仙女(中國神話中的七位女神)七仙女,是中國神話中七位女神的總稱。有時也單獨指七姊妹中最小的七妹。七仙的起源。一是天文崇拜,與女宿扶筐七星、昴宿七星、牛宿織女三星、女宿婺女四星等有關。
  • 為什麼世界神話中,火神的地位普遍不如雷神?
    我們知道,為應對疫情而修建的兩座醫院,名字非常講究,採用了神話中重要的兩大神祗,雷神和火神來命名,寓意深刻,非常有內涵。雷神和火神,源自於古老的自然崇拜,是世界神話中非常古老常見的神靈。那麼不知道大家對於世界神話中的雷神和火神了解多少呢?
  • 司命玄牝|中國神話中的上古女神
    在中國的遼闊疆域、漫長歷史,不斷的民族融合中形成了複雜的神話體系,多位神靈司職一致,大小神靈各有供奉,或為民間供奉,或被宗教吸納,上古神、宗教神、民間神相互夾雜我國神系大概可分為南方楚神話:東皇太一神系。西方崑崙神話:西王母神系。
  • 上古三大神龍傳說,青龍排第三,第一曾經為人類圖騰,不敗神話!
    上古三大神龍傳說,青龍僅排第三,第一曾經為人類圖騰,不敗神話!在上古的神話傳說中,龍始終是人類追隨的對象,它是一種精神的信仰。更是一種神力的表現。在很早以前就有關於龍的神話傳說,關於它的形態大多是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龍是一種神靈,它掌管著天地的雨水。有的刻著兩條龍互相纏繞,龍頭呈V字型,並且嘴裡吐著水花。龍的形象也在先秦各代得以長足發展,由雜多而整合,由粗簡而趨美。龍是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特徵是有鱗、有須、能興雲作雨的生物。後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徵。今天給大家介紹三種華夏歷史上的三大神龍,看看它們的神秘之處。
  • 中國上古創世神話類型研究
    日本學者高木敏雄《比較神話學》(1904)認定中國盤古神話是古印度創世神話流播中國的衍生物,這一觀點雖有爭議卻在一定時期內被國內外神話學界廣泛接受,國外不少學者認為上古華夏是幾個古老文明民族中唯一沒有創世神話的。
  • 遠古時期的「上古神獸」,有可能是恐龍的後代嗎?
    這些《山海經》裡所記載的異獸,一提起常常會與神話掛鈎。又或者,關於它們的記載,本身就是為神話故事添枝加葉,豐富了內容。 然而,這水裡遊的,地上跑的,天上飛的,形態各異。它們生活在遠古時期,讓很多人不禁聯想到,恐龍存在的時候,好像也是這樣的。那麼,它們和恐龍有關係嗎?
  • 中國寶寶必須知道的30個上古神話傳說!
    《山海經.西山經》載:「西王母居住在玉山之山,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載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意思是說西王母大致像個人,形狀威猛,掌管災厲(瘟疫)和刑罰的怪物。另據「列仙全傳」所載:西王母是西華至妙之氣化生而成,與東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其神格僅次於三清,十分崇高。 西王母是匯集西華奇妙真氣,降誕於神州伊川的道教崇高女神,先居西方,德配坤元,主掌陰靈真氣,是洞陰至尊。傳說中的女神。掌管災疫和刑罰的大神,後於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慈祥的女神。相傳王母住在崑崙仙島,王母的瑤池蟠桃園,園裡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
  • 抵抗遠古惡魔探索古印度神話 《拉吉:遠古傳奇》發布
    獲獎獨立遊戲工作室Nodding Heads Games 和發行商Super.com今日榮幸地宣布,他們備受好評的動作冒險遊戲《拉吉:遠古傳奇》現已在PC、Xbox One、以及PS4上發布!《拉吉:遠古傳奇》是一款出色的動作冒險遊戲,並深刻地融入了古印度神話、藝術圖畫以及音樂。
  • 我們來看下中國神話中不出名,但卻十分了不得的神明
    雷澤雷神雷澤雷神是中國最古之神其中一個,這可不是什麼雷公所能比的。山海經·海內東經:雷澤雷神,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祂是伏羲大神的父親,他是一切雷霆的源頭,是生死的開端。蓐收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西方的秋神(金神),左耳有蛇,乘兩條龍。傳說蓐收是白帝少昊的輔佐神,同時也是少昊白帝之子,少昊和蓐收又是君和臣,又是父和子。據《淮南子·天文篇》記載:「蓐收民曲尺掌管秋天……」。也就是說他分管的主要是秋收科藏的事。
  • 上古神話中「十大魔神」戰力排行榜,銀靈子墊底,魔神之首不是蚩尤!
    上古神話一直陪伴著我們整個童年,像「夸父逐日」「共工怒觸不周山」「精衛填海」等等充滿神奇色彩的神話故事!我們經常聽到的神話人物應當數創造人類的女媧,開天闢地的盤古,神通廣大的孫悟空等等,這些形象皆是來源於人們的現實生活中的原型進而創造出來的。
  • 盤點中外神話裡的雷神,最後一個你一定沒聽過
    北歐的雷神看過《雷神》和《復仇者聯盟》這兩部電影的觀眾都知道,這位雷神的原型是源自於北歐神話中的雷神索爾。神話中的索爾是主神奧丁與大地女神弗奧琴的孩子。他身材魁梧,臂力過人,長著一雙豹眼,還有一頭爆炸式的頭髮。
  • 「中國神話-巫祭篇 第九期」太陽神東君、黃河神河伯、山鬼、國殤...
    在中國古老的巫祝祭祀之中,第七位要祭祀的主神是太陽神東君。東君的神格是太陽,是力量與生命的象徵,但對於太陽神東君的祭祀,卻不僅僅是巫對於神明的祈求,還有上古之時巫祝對於太陽神東君的幫助。在上古的傳說之中,關於太陽的傳說有兩個,一個是帝俊的妻子羲和女神生育了十個太陽,這十個太陽白天輪番照耀大地,晚上則在湯谷的扶桑木上休息。
  • 武庚紀:顛覆原著的廣闊世界觀,另類的上古神話
    《武庚紀》原著漫畫之中提到過,十萬年之前遠古神族與遠古冥族爭霸天地,因為遠古神族太過於強大,所以黑龍獨自一人將遠古神族趕入地獄,遠古神族順理成章的得到了大地。在黑龍的記憶之中,不論是遠古神族還是遠古冥族,都是一群骯髒醜陋的螻蟻,他唯一在意的只有白龍。
  • 《雷神》:科學與神話,雷神與託爾
    惡補漫威的第四彈是《雷神》(Thor),票房4億美元,豆瓣評分只有6.9,比鋼鐵俠低了一些。當科學與神話相結合,用科學來解釋神話時,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顯然有些人是不能夠接受這種連接方式吧:這太「神話」了,一點也不「科學」。另一個亮點是託爾的自我救贖,最後終於獲得了成為雷神的能力。
  • UFO 傳說中的上古神獸:它們竟然真的存在!
    異獸:《重明鳥》  重明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鳥。此鳥兩目都有兩個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鳥,亦叫重睛鳥。 它的身形像雞,叫起來聲音像鳳凰一樣嘹亮動聽。十日並出時,兇水也沸騰了,九嬰嫌水中太熱,就跳上岸來,見人就吃,吃的時候,必須有9樣食品同時供它吃,因此成為后羿第3個斬殺目標。
  • 中國神話體系大盤點
    中國神話故事體系眾多,有上古神話、《山海經》、《封神榜》、《西遊記》等多種神話故事的描述。今天就和小編看下,這些神話中到底有哪些大神呢!上古神話上古神話是上古社會的縮影,神話中的人物大多來自原始人類的自身形象,是原始人通過幻想把各種各樣的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人格化的產物。盤古開天
  •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鳥神星(Makemake)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鬩神星(Eris) 。「專題」你所不知道的星體——太陽系星體的劃分鳥神星(Makemake:鳥神星是以復活島拉帕努伊(Rapa Nui)原始部落神話中的神靈Makemake來命名,她是創造之神,生育之神。
  • 北歐神話:從神話到史詩,看個體英雄的湧現和譜系的演變
    茅盾小說中的神話創作境界,意指由神話意識或是由真實這個世界及其演進的潛意識結構所催生的創作,是他在1924到1929年之間,對世界神話廣泛而深入研讀的結果。這些神話包括中國本土神話、希臘神話、北歐神話。以及源自自然和創世的神話。
  • 《拉吉:遠古傳奇》:從古印度神話故事走出的冒險
    這是一個十分「王道」的神話故事,它和「沉香劈山救母」的路數如出一轍,只是表現主題有所不同。「力劈華山」表現的,是孩子對母親的盡孝,而《拉吉:遠古傳奇》表現的,是姐姐對弟弟的關愛。那麼基於這個動力,凡人拉吉要如何擁有對抗邪魔的力量呢。
  • 遊戲王:北歐神話堂堂雷神變成獸戰士讓人哭笑不得,洛基形象滑稽
    極星卡組的怪獸大多以北歐神話為原型,上一期為大家帶來了北歐神話中的最高神奧丁以及侍奉他的女武神,其實我對奧丁的了解大多都是通過漫威的系列漫畫與電影得知的,然後在查看資料,而遊戲王卡牌出現的這些人物也從側面影響我們對西方神話的認知,今天為大家帶來的也是北歐的神,而且在電影中也是「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