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中國)一場特殊的座談會,習近平為人民健康「織網」「築牆」定策標向
中新社北京6月3日電 題:一場特殊的座談會,習近平為人民健康「織網」「築牆」定策標向
作者 黃鈺欽 張子揚
6月2日,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提出要「織密防護網、築牢築實隔離牆」,強調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此間學者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指出,這一特殊時間節點召開的會議意義深遠,既是一場問計問策的座談會,也是一場「織網」「築牆」的部署會,更是一場生命至上的總結會。中央決策層通過及時總結疫情經驗教訓,為未來中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理清思路、錨定方向。
「座談會」:一以貫之與特殊之處
「加強公共衛生防疫和重大傳染病防控,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是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的要求,突如其來的疫情無疑使得這一要求更顯迫切。疫情發生以來,「公共衛生體系」成為習近平在多個場合強調的關鍵詞。
——2月14日,習近平在主持召開中央深改委第十二次會議時指出,要「從體制機制上創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在親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時,習近平再次強調,「要放眼長遠,總結經驗教訓,加快補齊治理體系的短板和弱項,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築牢制度防線」。
——兩會期間,習近平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對未來如何「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進一步提出「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全面提升」的改革方向。
觀察認為,習近平當前再次強調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具有特殊意義,一方面是對前一階段機制建設的系統總結,另一方面選擇與專家學者座談,體現出科學規劃對於制度建設的重要性。
參與此次座談會的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薛瀾表示,從時間角度看,中國應對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性成果,需要對此前暴露出的短板進行反思和階段性總結。從內容角度看,體制機制建設具有科學性,中央決策層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通過綜合分析各方面意見,力求將公共衛生體系建立在嚴密的科學基礎之上,滲透於「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執政理念之中。
「部署會」:「織網」與「築牆」
在當日的座談會上,親臨抗疫一線的醫療專家、研究公共管理的學者、衛生法律領域的教授均參與發言。觀察指出,與會專家構成的多樣性證明,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並非著眼於一「點」,而是需要「織網」和「築牆」。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強調「體系建設」說明公共衛生絕不僅僅是衛生健康部門「一家之事」。從防疫經驗可以發現,如果各部門協調配合不當,政策實施將會遭遇梗阻。「構建好公共衛生體系這張網,不是說某個部門,而是需要整個黨政部門共同來編織。」
對於如何「織網」與「築牆」,習近平在是次會議上提出8方面發力重點,從立足更精準更有效地防到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從健全疫情防控執法機制到加大衛生健康領域科技投入,每一項具體舉措均從不同角度構建公共衛生體系。觀察指出,相關部署體現出整體思維,為下一步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指明方向、圈定工作重心。
薛瀾分析稱,8方面重點可按照「事前」「事中」「事後」理解,共同構成完整的鏈條。「比如疾病防控、早期監測預警、中西醫並用等都是事前事中應對的措施。法律、科技則為平時提供重要的支撐保障,為未來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全方位準備。」
「總結會」:人民至上與生命至上
習近平在當日座談會上指出,「這次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前所未有調集全國資源開展大規模救治,不遺漏一個感染者,不放棄每一位病患」。
從疫情一開始就鮮明提出「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到親赴湖北武漢明確「盡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到在湖北團參加審議時提出「繼續做好治癒患者康復和心理疏導工作以及病亡者家屬撫慰工作」,再到座談會上強調「不遺漏一個感染者,不放棄每一位病患」。有評論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既是習近平一以貫之的執政理念和價值標尺,也為疫情防控提出具體要求。
竹立家表示,面對疫情衝擊,中國經濟社會生產按下暫停鍵,但相關決定背後是為了人民生命健康不惜一切代價,強調必須保住人民生命的原則,體現出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價值觀。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一重要理念在具體實踐中不斷得到體現,也為疫情防控提出具體要求。」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常健認為,「如何保障從出生不久的嬰兒到100多歲的老人都不放棄,如何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相關要求實則是對中國公共衛生體系的應對能力提出考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