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說醫》第30期——藥食同源之銀杏

2021-02-16 大咖說醫

南京一年四季都各有風情,而秋天的南京算是美到了極致。若要說最能夠代表秋天南京的,莫過於銀杏。一到秋天,南京就變成了「金陵」,滿城的銀杏顯得十分亮眼,那金黃的葉子隨風偶爾飄落,展現著生命輪轉的溫柔。秋天的那一抹金黃,總是能在不經意間掠過你的視線,再也不願離去。

 

銀杏,又叫白果。有時候在藥材上,銀杏主要指的帶有綠色的果肉的或者說外果皮的,銀杏樹果實,而白果呢,則是去掉了外面種皮的,暴露出骨性中種皮的種子。當然有的時候兩者不作區分,但是曾經有報導發現白果用來治療肺結核,最後發現銀杏綠的種皮也有比較強的抗結核作用,所以有些中藥學家建議把銀杏和白果區分開,當然這個建議還沒有得到公認,只是在部分的著作當中,有這樣的傾向性。稱白果的,就是我們這裡講的中藥的白果,稱銀杏的,那麼就包括了外面的外種皮在內。依黃色「果皮」加種核的組合來看,銀杏倒是跟杏有幾分相似。但是,別被銀杏騙了,銀杏不僅不是杏,而且根本就不是被子植物,而是與松樹柏樹更親近的裸子植物。

由於銀杏樹的葉片,像鴨掌、鴨蹼,所以這個樹,又叫作鴨掌樹,有個中醫古方,叫作鴨掌散,那裡面的鴨掌樹子,就是這裡的白果,一種別名。另外銀杏樹的生命特別長,生長也很緩慢,所以有的書上把它叫作公孫樹,好像祖父種的樹,要孫子那一輩才能夠見到果實,周期很長,很緩慢。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果部》記載道,「白果,鴨腳子。原生江南,葉似鴨掌,因名鴨腳。宋初始入貢,改呼銀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正是因為被皇室看上,這種曾經只是偏安於天目山一隅的植物才得以擴展開來。

白果,在中藥學教材中屬於止咳平喘的藥物,有明顯的止咳平喘的作用,尤其是止咳作用,相當明顯,因為白果有一定的收斂性,所以在一些書上呢,就把它這個功效,稱為斂肺止咳,或者斂肺平喘,就說明白果是有一定收斂性的止咳平喘藥。從理論上來講,白果就應該用於肺氣虛的久咳虛喘,而且是沒有痰的,久咳虛喘,那最為對證,。但是在臨床上,它又沒有完全是用於肺氣虛的久咳虛喘,因為它雖然有一定的收斂性,但這個收斂性不是很強,白果不容易斂邪,更主要的是它又有比較明顯的祛痰作用,也就是在止咳平喘的同時,能夠有效地祛痰。所以這個白果在治療咳喘證的時候,不僅僅限於虛證,常常用於實證。對於實證咳喘,患者可能痰比較多,甚至還有邪氣,白果因為不容易斂邪,所以都可以使用

鴨掌散就是麻黃、白果、甘草三味藥,它治療的不是虛證,是實證,而且還有外感,它類似於三拗湯,還有外感風寒,它都可以用,就說明它是收斂性不強,而且它和三拗湯相比,還有一個優點,本身就能夠祛痰。三拗湯的藥,除了甘草有一點祛痰以外,祛痰不明顯,所以往往還要加上祛痰的藥物來使用。這個外感風寒的,咳喘痰多的時候,那麼這個白果,它有類似於杏仁的止咳平喘作用,還有杏仁沒有的明顯的祛痰的效果,所以很多人常常喜歡用這個鴨掌散,用它來代替三拗湯使用。還有中醫常用的定喘湯,也是白果和麻黃這些藥,用於外有風寒,內有肺熱,也是一種實證。

如果你摘過銀杏,處理它的外種皮可不是件容易事,剝果皮後,手會刺癢乾澀,其實這是接觸性中毒。是因為銀杏外種皮裡面包含果酸,具有一定的腐蝕性。所以如果剝還未成熟的銀杏的外皮,甚至可能會出現手脫皮的情況。可以用洗潔精清清洗皮膚,或者生土豆切成薄片擦手,中和其中的毒素。如果是過敏導致的皮膚瘙癢,建議外塗醋酸膚輕鬆冰片軟膏或阿昔洛韋軟膏效果最好。也可吃些消風止癢顆粒或氯雷他定來治療,不可吃辛辣刺激和易過敏食物。談了這麼多,下面要講的功效就是銀杏的收斂性。

白果的收斂性主要用於止帶縮尿,比如婦女的白帶過多,或者腎虛的遺尿尿頻。那麼為什麼用白果呢,一方面用它來固攝腎氣。更主要的前人認為這個白果,本身就有一點養腎氣,它不完全是在收,而且有一點補的意思在裡面,才治療腎虛引起的帶下,或者說遺尿。在道家的這種養生的食療方裡面,很崇尚這個白果,比如說這個白果燉雞,就是四川青城山一道有名的道家名菜,他們把白果作為一個能夠補腎氣的滋補食品。在中醫文獻的裡面,也有類似的記載,但是不夠明確,中醫主要還是用白果治療帶下,尿頻遺尿。

銀杏雖然好吃,又有很高的營養與藥用價值,經常食用能預防及治療很多的疾病,但是食用白果的用量和食法不當,會引起中毒。所以要提醒大家,白果是一個有毒的藥,尤其是在生用的情況下,很容易引起中毒,很不安全。但是白果的這個有毒的成分,能夠溶於水,而且不耐高熱,所以作為湯劑,還是比較安全的,尤其是作為食品,剛才我們說的白果燉雞,那雞都已經燉熟了,白果肯定是長時間地在水裡面加熱,那麼有毒的成分,都溶在水裡面,最後破壞掉了,所以食用的時候是很安全的,有的人不但吃,而且吃得很多,那麼燉一隻雞,有的時候起碼用半斤白果,完全用它裡面的種仁,也沒有出現中毒。

為了避免白果中毒,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能食用已發芽的銀杏種仁。

2.生食或熟食過量會引起中毒。銀杏種仁特別是胚和子葉中含少量銀杏酸、銀杏酚和銀杏醇等有毒物質,中毒因人而異,中毒輕者喝濃茶或咖啡,臥床休息可康復,重者應送醫院救治。若生食,(去殼、膜心)成人不可超過5-7粒,小兒根據年齡體重每次不可超過2-5粒,且每次食用時間要至少間隔4小時。生食時一定去殼去紅軟膜、去心(胚芽)才相對安全。 若熟食,白果的食用量,以每次20-30粒為宜。當然,如去殼、去紅軟膜、去胚煮食,即使劑量很大,也是不會發生中毒的。

3.食銀杏種仁時應去掉胚和子葉,先用清水煮沸,倒去水和內種皮後,再加水煮熟或用於烹飪。

4.千萬不可以將銀杏與阿斯匹林或抗凝血狀物同時服用。如果將銀杏與阿斯匹林合用,會延長凝血時間,容易造成出血不止。並且手術後的病人、孕婦、生理期的婦女也應避免服用銀杏葉,以免造成流血不止的意外事件。另:身體虛寒者亦不適用。

要知道銀杏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沒點手段怎麼能活了2億年!如今,銀杏果已經成為高檔餐飲中必備原料,像白果娃娃菜、白果燉雞、日式料理中的炭燒銀杏果。綿軟的口感,加上微甜略苦的特殊味道,讓人吃起來就停不下來。不過,在這個時候,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哦。因為,那點奇怪的苦味就是銀杏的警告——「內含氰化物,不要貪吃」。畢竟,銀杏果中的營養物質是為了銀杏種子發芽準備的,想從那裡搶來吃的,可是要冒風險的。

 

銀杏中的氫氰酸含量可以高達830微克/100克,另外還含有白果酸等化學物質。在著名的白果之鄉——浙江長興縣,當地的人民醫院記錄了大量中毒的案例。對1歲以內的嬰兒,10粒銀杏就可以致命;而3-7歲的兒童,在食用30-40粒之後也會出現中毒症狀,嚴重的會導致死亡。所以,銀杏果並不是看上去那麼溫柔,倒是處處暗藏殺機。

 

購買白果時,可以通過一看二搖三嗅來挑到好白果:一看外觀,優質的白果外表潔白、無黴點、無裂果,新鮮的白果種仁黃綠,若種仁灰白粗糙、有黑斑則表明其幹縮變質;二搖聽音,搖動種核無聲音者為佳,有聲響者表明種仁已幹縮變質;三嗅味道,種仁無任何異昧者表明未變質,如果發現臭味,雖未黴變幹縮但也說明其開始變質。

 

順便我們說說銀杏葉,就銀杏樹的葉片,現在成了很熱門的一個藥,有很多銀杏葉製劑。目前銀杏葉主要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或者心腦血管,包括腦血管,作為一個活血化瘀類的藥物來使用。銀杏葉在古方裡面也用,但是主要不在活血化瘀,而也是把它作為一個止咳平喘的藥,比如徐靈胎的一些著作裡面,就提到了銀杏葉。

 

詩禮銀杏

公元前522年,孔子三十歲,始創收徒講學,有一天,孔家小院熱鬧非凡,孔子帶領一群青少年壘土築壇,並移來小銀杏樹栽在壇邊。

孔子撫摸著銀杏樹說:「銀杏多果,象徵著弟子滿天下。樹杆挺拔直立,絕不旁逸斜出,象徵弟子們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藥治百病,象徵弟子們學成後可以有利於社稷民生。此講壇就取名杏壇吧!」

《孔府檔案》記載:孔子教其子孔鯉學詩習禮時曰:「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事後傳為美談,其後裔自稱「詩禮世家」。至五十三代衍聖公孔治,建造詩禮堂,以表敬意。因孔子生前最喜歡吃銀杏果,因此孔府宴中銀杏成為主要菜品傳承至今,故名」詩禮銀杏「,是孔府宴中特有的傳統菜。此菜清香甜美,柔韌筋道,可解酒止咳。

 

原料:白果....750 克 豬油50 克 白糖...250 克 桂花醬...2.5 克  蜂蜜50 克

1. 將白果去殼,用鹼水泡一下去皮,再入鍋中沸水稍焯,以去苦味,再入鍋煮酥取出。

2. 炒鍋燒熱下豬油35 克,加入白糖,炒製成銀紅色時,加清水100 克、白糖、蜂蜜、桂花醬,倒入白果,至汁濃,淋上豬油15 克,盛淺湯盤中即成。

TIPS:

1.白果必須去皮外衣,煮至軟,烹時注意火候,既要滷汁稠濃,又切勿粘鍋、發焦,以避免產生焦苦異味。

2.白果有毒,不可多食,每人一次食量,以15 粒為宜。

 

銀杏燉雞湯

在中醫五行裡,秋季對應肺,而肺主皮毛,其通過宣發作用,將衛氣和氣血津液輸布全身,溫養肌膚皮毛,以維護正常功能。而解決秋季皮膚瘙癢,可從肺部功能失調入手。比如吃吃養肺的白果。

食材:母雞半隻,白果50克,食鹽適量

做法:

1.先用溫水浸泡2~3小時,之後去掉表皮和胚芽;雞砍塊在沸水中飛水後撈出;

2.把雞塊放進砂鍋加入適量清水,放入1中的銀杏,大火煮沸後,撇去浮沫,關至小火,小火慢燉後加入食鹽調味即食。

 

鮮奶白果雪梨湯

食材:雪梨2個,鮮牛奶250克,白果10顆,蜂蜜、白砂糖、溼澱粉各適量。

做法:

1、雪梨去皮、核,切成小滾刀塊。白果取肉,洗淨備用。

2、鍋內放適量清水,放入梨塊,白果煮熟。

3、加入蜂蜜,牛奶攪勻,用白砂糖調味,以溼澱粉勾芡,裝盤即成。

特點:潤肺益氣,潔膚祛斑,美容養顏。

功效:外敷梨汁有滋潤和減淡皺紋的效果,能使皮膚更有彈性。

 

微波白果

1.取一個信封(最好是牛皮紙的),把十顆白果放入

2.信封口折兩下,防止加熱途中散開

3.信封平攤放入微波爐

4.高火40秒OK。倒出白果剝殼去衣就可以吃了

往期精選:

《大咖說醫》第24期——藥食同源之阿膠

《大咖說醫》第25期——藥食同源之人參

《大咖說醫》第26期——藥食同源之山楂

《大咖說醫》第27期——藥食同源之百合

《大咖說醫》第28期——藥食同源之玉竹

《大咖說醫》第29期——藥食同源之杏仁

相關焦點

  • 《大咖說醫》第2期——食物的配伍與忌口
    夏季天氣炎熱,故夏季飲食宜以甘寒清涼,宜進食清熱消暑、止渴生津類食品,適當加清心火的食物,如綠豆、苡仁、茯苓、赤小豆、荷葉、絲瓜、番茄、冬瓜等,不宜服大辛大熱與大補之品。「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秋季氣候乾燥,故秋季飲食宜應多食養陰生津的食物,如沙參、玉竹、百合、銀耳、甘蔗、梨、香蕉、茡薺等,不宜過食辛辣燥熱傷津之品。「冬三月,此謂閉藏。
  • 食藥同源中草藥之-- 紫蘇
    相傳有一日華佗外出採集草藥,傍晚寄宿於客棧裡用飯,看到有幾個年輕人圍坐在一起大聲嚷嚷很是喧鬧,那桌上擺了幾大盆肥美的螃蟹,叫人垂涎欲滴,恨不得立刻拆解入腹大快朵頤
  • 源遠流長的「藥食同源」
    原創:極炁生態圈公眾號「藥食同源」一說源遠流長。近代出土的甲骨文中,記載了一位夏末商初的傳奇人物伊尹,其生於伊水(今洛陽),封官為尹,故以伊尹之名流傳於世。而伊尹不僅是烹飪始祖,還是一位藥食專家。另外周朝的典章制度《周禮》中,專門著有《醫師章》,提出醫學分科,將醫生分為食醫,疾醫,瘍醫和獸醫。這其中的食醫即是掌管調味配膳的醫生,且明確提出了食藥結合,藥食兼治的治療原則。對於各種美味佳餚,還提出依據四時季節的不同,根據食物種類的各異施行合理調配的原則。
  • 藥食同源——和胃理氣用代代花
    因其果實可宿存到第三年,猶如「三世同堂」因而得名代代。【來源】為芸香科植物代代花CitrusaurantiumL.var.amaraEngl的花蕾 。【別名】枳殼花,玳玳花,酸橙花。【性味歸經】性微寒,味苦,酸。如肝,胃經。【功能主治】理氣寬胸,開胃止嘔。主要用於肝鬱氣滯所致胸悶不舒,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噁心嘔吐等證。
  • 「藥食同源」食材(一)山藥
    制定月子餐遵循的原則是:科學配餐、平衡膳食、藥食同源、合理烹飪。月子餐講的藥食同源是什麼,小編將通過幾期文章詳細介紹一些適合孕產期調理的藥食兩用食材,讓大家多方面了解中醫藥膳。
  • 茶療|走過千年歲月的藥食同源
    俗話說調養身體健康最好以食代藥,作為中醫養生之道藥食同源早已深入人心,成為防病療疾的一種養生方式。這一期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何為藥食同源?早在唐代的《黃帝內經太素》中就有記載:「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反應出古代藥食同源的思想。《淮南子 · 修務訓》稱:「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見神農時代藥與食不分,無毒可就,有毒則避。
  • 「藥食同源」食材匯總之沙棘
    春節宅在家的第六天看著其他網友們鋪天蓋地的吐槽被逼瘋了本小仙兒深表同情但是一貫喜歡宅的我來說,倒是顯得特別的安逸這麼多天都沒出門的朋友們其實在螞蟻森林的樹苗中也有一種樹苗可以生產藥食同源的素材是的,沒有錯,就是素有「維生素C之王」美稱的沙棘。在現在這個關鍵時刻,補充VC也是刻不容緩的。維C泡騰片、百香果、橙子都是補充VC的佳品。但是在沙棘面前,它們都只能稱臣。
  • 101種藥食同源品種名單 衛計委最新公布
    名單顯示,此前,共有86種藥品被列入了藥食同源名單,此次新增加了15種,包括人參、山銀花、玫瑰花、夏枯草等。其中,《原衛生部2012年第17號公告》批准人參(人工種植)為新資源食品,此次也被列為藥食同源食品。金銀花列入2002年原衛生部公布《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二者被藥店認定為不同產品後,此次也被新增入藥食同源食品目錄。
  • 從「藥食同源」走向「生活方式」,薏米是如何走進千家萬戶的
    時代的不停變革,現代電視上宣傳的各種健康滋補食品日新月異,有補腦的,補腎的,補氣血的,然而是藥三分毒,那到底是什麼才能真正健康的滋補呢?真正的滋補,不需要刻意的藥物調養,而是使用簡單的食療,由內而外的滋潤身體的每一個器官!這就是所謂的藥食同源,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陌生的薏米!
  • 藥食同源——肉桂
    肉桂不僅寓意深遠,且藥效卓著,傳說西施撫琴吟唱《梧葉落》時,忽感咽喉疼痛,遂用大量清熱瀉火之藥,症狀得以緩解,但停藥即發,後另請一名醫,見其四肢不溫,小便清長,六脈沉細,乃開肉桂一斤。藥店老闆對西施之病略有所知,看罷處方,不禁冷笑:「喉間腫痛潰爛,乃大熱之症,豈能食辛溫之肉桂?」便不予撿藥,侍人只得空手而歸。西施道:「此人醫術高明,當無戲言。眼下別無他法,先用少量試之。」
  • 從時令蔬菜到應季菜餚:走進中餐世界「藥食同源」
    孔子曾說過「不時不食」,意思就是遵循自然之道,吃東西要應時令、按季節,到什麼季節吃什麼東西。比如說,入夏以後,隨著氣溫逐漸升高,飲食上切忌過於辛辣、刺激、油膩,要以清洩暑熱、增進食慾為目的,宜清補。黃芪是一種中醫常用主藥,也是養生食療的必備食材,富含胺基酸和黃酮類物質,還含有黃芪皂苷、黃芪多糖、生物鹼類、有機酸類等成分,具有益氣補虛、健脾養胃的功效。要說這道「黃芪燜牛肉」,八個字概括其特點就是「軟潤香酥、鹹甜適口」。淺淺一盤子端上桌來,眼見它熱騰騰地冒著熱氣,一簇一簇滋滋作響,牛肉的香氣四溢出來,仿佛空氣中有萬牛崩騰的畫面。
  • 我們身邊有哪些藥食同源的菌類?
    《黃帝內經太素》中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就是藥食同源。黑木耳自古以來黑木耳就是我國著名的食用菌和藥用菌,食用之上品,被譽為食用菌之王。黑木耳有降血脂、抗血栓、抗衰老、抗腫瘤等功能,無論是直接食用還是作為食品配方用料,都是一種較為理想的保健食品資源。
  • 成都天使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藥食同源踐行健康中國戰略
    本報記者/張慧健康是人類永恆的追求,成都天使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何利均積極踐行藥食同源理念,從維護全民健康出發,將中國傳統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30年磨一劍,研發了一批科技含量高、適用性強、受眾面廣的天使草「自然療法」系列產品,以達到營養滋補和強身健體的目的。
  • 藥食同源目錄大全(2020年最新版)
    食藥法苑點擊關注我!
  • 薏米的五種不同吃法,從「藥食同源」衍生而來的健康生活方式
    時代的不停變革,現代電視上宣傳的各種健康滋補食品日新月異,有補腦的,補腎的,補氣血的,然而是藥三分毒,那到底是什麼才能真正健康的滋補呢?真正的滋補,不需要刻意的藥物調養,而是使用簡單的食療,由內而外的滋潤身體的每一個器官!這就是所謂的藥食同源,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陌生的薏米!
  • 藥食同源目錄大全(2019最新版)
    ▍來源:食藥法苑/賽柏藍▍整理:遙望2020年1月2日,國家衛健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對黨參等9種物質開展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管理試點工作的通知》。
  • 雲膳谷丨通過藥食同源的食物配伍調理?
    2014年新增15種人參 、山銀花、芫荽、玫瑰花、松花粉、粉葛、布渣葉、夏枯草、當歸、山奈、西紅花 、草果、薑黃、蓽茇 ,在限定使用範圍和劑量內作為藥食兩用。2018年新增9種黨參、肉蓯蓉、鐵皮石斛、西洋參、黃芪、靈芝、天麻、山茱萸、杜仲葉,在限定使用範圍和劑量內作為藥食兩用。到目前藥食同源的物品共計110種。什麼是藥食同源?
  • 藥食同源草的約會——與大國醫智庫張志強教授一席談
    中華傳統文化傳遞著「安身之本,必資於食」「食借藥之力,藥助食之功」的理念,此為藥食同源。上古聖賢運用五維思維理論,指出天氣主生,地氣主養,中醫藥文學倡導「以自然之物養護自然之身」說的是中藥材取自天地,遵循自然,因作用廣泛而倍受推崇。
  • 肺康有道|中醫帶你「肺康復」 之 藥食同源
    《黃帝內經》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生活中很多常見的食物都被證實具有藥用價值,正所謂藥食同源,藥借食力,食助藥威,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對於肺康復來講,合理運用這些藥食,不僅能夠補充營養,還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1、什麼樣的藥食有利於肺康復呢?
  • 古詩詞裡的中藥材,藥食同源,源遠流長
    我們的祖祖輩輩喜歡效法自然,天人合一,講究五行相生相剋,衍生了許許多多別具一格的藥食同源文化。雨雪天氣,如果不能出去散步步,不妨在古詩詞裡去散散心。那些藏在古詩詞中的中藥材,不僅可以療病,同時也可以醫心,給人以賞析悅目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