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外賣平臺、接入微信、支付寶等行動支付、店內設置大屏點餐機等一系列的數位化改造之後,麥當勞中國終於在數位化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
周三,麥當勞在微信公眾號上宣布他們推出了「傳說中集多重功能於一身」的全新app。除了整合進了原來的麥樂送,在這個app裡,看起來最新鮮的是——餐廳取餐訂餐。具體來說就是,你可以先在app上完成點單的過程,到麥當勞門店裡進行支付,正式下單。
麥當勞對這個app的籌備其實已經相當長時間了,安卓第一版發布時間為去年1月,同年3月麥當勞中國就告訴記者他們打算在第四季度推出app,之後又改期為2017年,實際上在公開宣布前你就已經能在app store裡下載到它,但因為沒有做過任何的推廣,基本上沒什麼人知道這個app的存在。
所以如果你比較細心,下載後對於標示的4.8.21(ios版本)可能會感到疑惑。但麥當勞中國公關部副總裁許穎婷告訴記者,這個版本依然是試運營版本。
麥當勞似乎還在猶豫要不要大力推廣。雖然麥當勞門店裡已經陸續貼出宣傳海報,一些餐廳還有員工專門向顧客介紹app。不過截至周四晚上,麥當勞只發了一條簡單的微博來介紹新 app。今年1月推出顧客反饋移動平臺(也就是移動端的調查問卷)時麥當勞還專門寫了篇文章,如今在官網上你卻只能見到小程序和麥樂送app的介紹,完全沒有新app的蹤影。
外賣業務的快速增長正在讓麥當勞在這方面加注更多。麥當勞大中華區CEO張家茵去年底接受媒體採訪時舉了這麼一組數據:麥當勞在2007年開始推出麥樂送,到2015年觸及30個城市,可以送餐的餐廳有660個。但因為和外賣平臺的合作,到2016年年底,已經發展到了70個城市,可以送餐的餐廳數量也翻了一倍。
但正如我們在討論麥當勞數位化時所說過的漂亮的數據之外,第三方外賣平臺同時意味著麥當勞失去了對自己用戶數據的掌握,最終淪為一個供應商也不是麥當勞想要的結果。所以儘管從用戶角度來說,一個外賣平臺完全可以滿足叫麥當勞的需求。但麥當勞中國更想把用戶拉到自己的app 裡,這意味著更多的可控性。肯德基推出app也是基於同樣的思路。
對麥當勞中國來說,推出 app是個必須要做的事情。今年三月的投資者日上,麥當勞宣布了他們將會把重點從重塑品牌形象轉向提高效率、改善產品質量、降低產品價格上來,他們不再整天思考如何成為一個更健康的麥當勞,而是研究如何改善顧客體驗,希望藉此提高門店人流量。在美國、加拿大、法國等國家推出有餐廳取餐訂餐功能的app就是新措施的一部分。
目前, app中的的手機訂餐到店取餐功能局限於上海、杭州與蘇州,他們還未公布推廣到其他城市的時間表。
我們先做了個評測,你可以看看有什麼亮點和雷區。
麥樂送、手機下單餐廳取餐、以及優惠券都放在了首屏
打開app會有「長得像個手機網頁版」的感覺。功能分類倒是一目了然,但UI設計實在是乏善可陳。
首屏裡面,依次能看到最新活動的滾動廣告欄、麥樂送外賣訂餐、手機下單餐廳取餐、附近餐廳以及優惠券。
在新app上使用麥樂送和之前PC端點麥樂送的體驗差不多,一樣的送餐速度和餐品,一樣會忘記放餐巾紙、番茄醬或者是發票。不過現在你可以在app上看送餐進度了,不用再打開網站。
至於全新的手機點單餐廳取餐功能,用起來還算流暢。你要做的就是點餐、結帳,再點擊「在餐廳籤到支付」。之後app的頁面就會變成掃描二維碼,你再去掃描櫃檯邊吸管盒上的二維碼,支付,接著取餐電子屏上「準備中」一欄就會出現你的訂餐編號。
這個功能最實用的地方在於你可以在去麥當勞的路上選好要吃的,到店裡直接支付,省下櫃檯或者自助點餐機排隊時間。不過因為在支付之後麥當勞才會開始製作,所以很有可能你還是要在那裡等一會。
友情提醒:先滑到頁面底部,看下你能用什麼優惠券
不管你是打算訂麥樂送,還是去餐廳取餐,我們都建議先滾動頁面至底部,看你能用什麼優惠券。
雖然在點餐頁面,能使用優惠券的產品右上角會有一個小小的優惠券圖標,不過你下單的時候app並不會主動提醒你用優惠券,你得在開始點餐之前就把優惠券放進購物車裡去。很像是現實生活中優惠券的體驗,點單之前你需要先把優惠券撕好,買單的時候主動交給店員。
優惠券的使用步驟也有點費解,連麥當勞自己的店員示範使用方法的時候都有點猶豫。在你點開優惠券,選擇優惠券之後,app就會直接跳轉到下單頁面(似乎只吃這一個產品就夠了)。如果你還想點優惠券以外的東西,你得退回去再去選其它產品,這時app默認優惠券放進購物車裡了。
需要提醒的是,每次你只能用一張優惠券。而且優惠券也不是在哪都能用的,有時候優惠券會通通不見,顯示「附近餐廳暫無可用的優惠券」。
另外,如果顯示「你不喜歡的優惠券」,千萬別選擇「刪除」,因為你沒有機會再選擇你喜歡的。
可以用微信號註冊,但目前只能用支付寶在線付款
懶得每次都要重新註冊帳號的用戶,看到微信的白綠色Logo時,大概會興奮一下。雖然之後App內還得重新驗證一次手機號,但乍看上去,這種與第三方應用打通帳號系統的體驗,還是挺有本土感的。當然,如果是麥樂送的忠實消費者,也可以自由地在這裡使用以前的帳號和密碼組合。
不過,等到你在應用裡點完外賣、或是決定好中午在附近的麥當勞裡吃什麼,準備習慣性的使用微信支付的時候,可能就得失望了——麥當勞中國的App目前只支持兩種支付方式:當場支付現金、以及支付寶。
事實上,在選擇誰成為麥當勞中國的帳號體系、以及行動支付功能的合作夥伴時,這家大公司的想法顯得有些前後矛盾。
支付寶方面告訴記者,在麥當勞決定在中國市場引入大屏點單機,支持行動支付的時候,他們首先想到的其實是微信支付。那時,雙方籤訂了包含半年排他條款的合作協議,所以包括支付寶、以及QQ錢包在內的其他支付手段,都是更晚才能被麥當勞的掃碼器讀出二維碼的。
」不過在這次麥當勞中國App更新之前,他們的線上會員體系其實是與我們獨家合作的。所以現在我們的業務負責人也在積極與麥當勞方面溝通,希望能夠在帳號部分儘快加入進來。「
但在註冊環節,就引入擁有近8.9億月活躍用戶的微信,可能還是麥當勞為了更快積累線上用戶數量想出的一招。而且不僅是微信帳戶,在後文中我們還會提到,麥當勞中國的團隊幾乎同步推出的一個(用處不多的)微信」小程序「。
上海的到店取餐功能被限制在了市中心,在杭州卻連蕭山機場都能用
要說利用麥當勞自己的應用點外賣,真算不上什麼新鮮事——麥樂送的那個App,上架已經挺久了。所以這次麥當勞中國App的亮點,還是那個曾讓美國星巴克、達美樂門店效率下降,排起「隱形隊伍」的手機下單、到店取餐業務。
這項業務目前支持上海、杭州和蘇州的部分門店,也算不上「全面鋪開」。
根據麥當勞中國iOS版App歷次更新時的相關介紹,在上海,這一業務其實是從2016年初,就在指定的15家門店內悄悄開始試點了,其中大部分門店位於城市外圍;在試點了一年多時間之後,麥當勞目前也只是將業務範圍擴大覆蓋到了中環線內的絕大部分餐廳裡(早期參與測試的那些門店大多不在其列)。這也是為何你以前大概從來沒聽說過麥當勞的app,但這次就直接就是 4.8.21版本的原因。
杭州的情況,倒是稍微好一些:不管是市中心的餐廳,還是蕭山機場裡,都能使用到這個功能。而在App內搜索到長三角地區其他城市的餐廳時,會顯示「暫無法使用此功能」,看來之後也有可能儘快支持這一業務。
至於更遠的北京、廣州等地什麼時候才能實現手機下單、到店取餐,目前就不得而知了。
小程序只有積分和線下積分兌換系統,但並沒有和app打通
除了app以外,麥當勞最近還做了個小程序 「i 麥當勞」。
不過這個小程序非常簡單,就是一個會員卡積分系統。積分的條件是你在這個小程序裡註冊了、在櫃檯點單、用手機支付、支付前出示小程序裡二維碼,缺一不可。一元一分,想吃上一個甜筒得消費39元。
這些條件意味著你用app下單的話就不能積分了,app和i麥當勞小程序是兩個完全隔開的系統。
除此以外,麥當勞還有個優惠券的小程序,這又是另一個獨立的系統。
有最近訂餐、收藏的功能,但沒有明顯個性化的內容
麥當勞新的app會自動記錄過去的訂餐記錄,你也可以收藏app裡的餐品,方便以後點餐。
不過,雖然麥當勞能藉此收集到用戶訂餐記錄和偏愛,在這個app裡你感覺不到他們想利用這些數據的意願。它並不會猜測你喜歡什麼餐品並推薦,優惠券也不會根據你的喜好發生改變,目前所看到的是每個用戶的優惠券都一樣。
部分產品比第三方平臺更優惠,但同樣需要9元配送費
去年,麥當勞中國區大概20%的業務來自於外賣,其中有一半來自於第三方外賣平臺。消費者選擇用外賣平臺點單的原因顯而易見,一個app上就有很多餐廳,而且也有優惠活動。
現有的麥樂送app在第三方外賣平臺面前顯得沒有什麼競爭力,界面與互動設計都停留在幾年前。新的app和麥樂送app一樣,需要面對這個問題:怎樣讓用戶願意下載只能在一個品牌餐廳點餐的app。
不管你在哪個平臺點麥當勞外賣,同樣需要給9元的配送費,都是麥當勞自行配送,服務方面沒區別。
如果麥當勞app的優惠券正好是你想要吃的產品,那就比第三方平臺更划算了。比如同一家麥當勞,餓了麼是50減5,美團是50減10,麥當勞app則是麥趣雞盒和香芋派直接分別減10元和5元。
不過如果優惠券不是你想要的,那大概就要另當別論了。
相比麥當勞的「漢化效果」,肯德基的App看上去更像是出自本土團隊
儘管從用戶角度來說,第三方外賣平臺完全可以滿足需求。但在「一定要做個自己的app」這件事上,肯德基比麥當勞還要積極。我們順便也做了個比對。
肯德基對於App的集中改造,也發生在2016年的上半年。改造後,這個App不僅集成了外賣和到店取餐的功能,也有了相對完善的會員帳號系統功能:
可以直接查看優惠券、積分;支持各類行動支付工具,也有自己的會員卡和充值體系;有各類會員權益的入口;類似K-Music(與QQ音樂合作的歌單)和K-Running(像是山寨版的Nike+)這樣的功能雖然有點雷,但大概也是他們認為可以增強用戶粘性的手段吧。
而在試用了一會麥當勞中國有點生硬的App後,再打開肯德基的App,這種」漢化版「和」本土版「的差異感會更加明顯:大量的促銷廣告、利用彈窗等誇張效果送出的優惠券、帳戶充值XX元送 XX元……肯德基App的本土化程度之高,會讓你覺得它應該就是出自於一個本土外賣平臺的產品經理之手。
在與本土外賣平臺的合作上,肯德基也顯得更積極。百勝中國2016年的財報顯示,公司的外賣業務貢獻了全年10%的銷售額——這其中除了肯德基自己的App之外,第三方外賣平臺的貢獻也屢屢被提及。
在我們測試的外賣平臺之一「百度外賣」上,肯德基甚至有一個叫「百度展翅高飛桶」的特別套餐。這還是今年3月,百勝中國旗下三大業務線與百度外賣合辦「超級品牌節」時,專門定製的產品組合之一。
對於麥當勞來說,和幾大外賣平臺的合作,更多的還是作為一個更高效的銷售渠道。
美國的麥當勞app設計更酷炫、日本和法國都在依靠搜集到的數據賣出更多產品
2016年11月,麥當勞提出要在全球推有移動訂單與支付的app,到2018年覆蓋25000家餐廳。不過不同國家麥當勞的進度不同,功能與設計也不同。
美國麥當勞目前還未正式推出有訂餐功能的app,現在只是用來查看優惠券和附近餐廳。但從設計上來看,不管是左右,還是上下滑動效果,都比較酷炫。
而等之後訂餐app正式推出之後,美國麥當勞的做法將會是顧客在app上下單之後,到餐廳裡就直接能夠取餐了。為了確保在恰當的時間製作餐品,他們的app 還會追蹤用戶的位置。
而日本麥當勞正在用app所收集到的數據賣出更多產品。麥當勞全球CMO Silvia Lagnado就表示日本麥當勞app會推薦用戶多點一個奶昔、麥樂雞之類的,並且記住這種消費金額更高的訂單,消費者能夠很容易就重新下單。而這種做法帶來的好處是使用app的日本消費者在麥當勞的消費金額要比不用app的消費者高出35%。
而已經上線了線上下單與支付功能的法國麥當勞,現在也在利用app收集用戶數據,每周針對他們的喜好推送不同的優惠券。
麥當勞點餐渠道越來越多,體驗各不相同
去年麥當勞中國區CMO須聰在接受採訪時強調麥當勞正在不斷提高「可接近力」(Accessiblity),通過各種方式接近他們的消費者。訂餐大概是最明顯的方面之一,麥當勞新 app推出之後,你可以通過這麼多方式吃上一頓麥當勞:麥當勞app、麥樂送app、店內自助點餐機、第三方外賣平臺、移動端網站(你在麥當勞微信公眾號和支付寶會員頁面也能找到它)。
當然,在不同渠道所能點的餐品、能體驗到的服務也是不同的。
線下的自助點餐機與櫃檯點單一致,餐品最多。受外賣本身限制,所有外賣渠道的產品都會有所減少。不過,麥當勞app餐廳取餐訂餐功能裡,產品要比門店裡賣得要少,比如在第三方外賣 app上都有的麥樂雞塊套餐就沒有。
除此以外,自助點餐機能修改產品的冰度、醬料,麥當勞中國區CEO張家茵還曾經在一次活動裡強調了這個功能的貼心:「可能你個人的要求是比較複雜的,那你現在不用講話,你跟機器點就好了」。而也能比較輕鬆實現這個功能的各個線上 app卻沒有這樣做,包括麥當勞自己的新app在內。
記者向麥當勞中國詢問這幾種數字渠道的未來計劃,麥當勞中國以新 app 仍處於試運營為由,拒絕了此次採訪。
目前的 app 還不夠穩定
雖然已經是4.8.21版本,這個官方表示還未正式發布的麥當勞app並不穩定,測試過程中安卓版時不時會崩潰,手機會提醒你應用程式無響應,而你只能選擇退出重開。
除此以外,去微博上搜「麥當勞app」,你還會發現其他用戶碰到的問題,比如菜單加載不出來,一點優惠券就卡死,激活過程中給用戶郵箱發上數十封郵件之類的。
還有,如果你在使用app過程中出現了什麼問題,你可以通過各種線上線下渠道去聯繫麥當勞,不過app本身並不設客服。
(來源:好奇心日報 李莉蓉 許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