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市場中常見的時尚主題綜藝開始從設計師和模特兩個垂直領域進行新的嘗試。去年,央視財經頻道推出第一季《時尚大師》,藉助設計競技比賽的形式,探尋時尚文化類節目新的表達方式。
由於財經頻道曾舉辦過十屆「CCTV模特電視大賽」,頻道本身就自帶一定的「時尚」屬性。經過一年的打磨,9月7日《時尚大師》第二季正式回歸,全新企劃給觀眾帶來了別樣的驚喜。
節目由第一季的時尚文化競技類節目,轉變為新一季的時尚文化創享節目。定位的改變,也讓節目模式有所不同。以「讓時尚觸手可及,讓世界更愛中國」為slogan,從可知可感可見的色彩切入,讓節目更接地氣,更能引發共鳴。
本季節目集結了周仰傑、安娜蘇、郭培、蔣瓊耳、馬可等十多位國際知名華人設計師,邀請王俊凱、迪麗熱巴、關曉彤、林允、周一圍等演藝明星作為首批中國色彩推薦人,通過色彩的獨特視角來挖掘中國人的時尚審美和文化品位。時尚品鑑官張宇與跨界文化人陳銘一同加入,通過訪談的形式探討色彩的價值和背後的文化內涵。
能夠推翻固有模式,以全新形態出現在觀眾面前,已經是一大難事。更難得的是,第二季的《時尚大師》策劃完整、邏輯清晰,讓冷眼君看到了製作團隊足夠的誠意和不竭的創意。
綜N代的創新,需要完整的節目策劃
對比兩季節目,最大的區別就是節目規則的差異。第一季的《時尚大師》旨在為中國設計師提供專業的設計比賽平臺,邀請32名新銳設計師,每期根據主題限時一周設計製作五套主題作品,準備一場視聽大秀。通過八周個人賽和兩周晉級賽,最終爭奪「2018CCTV年度設計師」的稱號。
第二季淡化了競技主題,以設計師的匠心精神為出發點,探討主題色彩與時尚設計背後的內涵與意義。在十場色彩主題大秀結束後,再由網友票選出最受歡迎的作品,亮相故宮的中國時尚盛典。
設計師的秀場是為了更好的詮釋主題色彩,不帶有競技屬性。主題大秀也放寬期限,可以提前數月討論方案著手準備。從策劃到最終的呈現都顯得更加充分和完善。
其次,人物元素做了調整,關係更加和諧自然。第一季的節目中,除了每場4位設計師外,場上還有兩組評審,由時尚觀察團和大師評委團組成。設計師是被考核者,評審團是考官,通過角色的對立來強化時尚觀點的衝突。
第二季去除了競技賽制,沒有評委的角色,而是邀請國際知名設計大師與青年演員、時尚專業人士、跨界文化人一起,探討中國色的文化內涵和時尚設計的理念。四位嘉賓圍坐在一起更像是朋友間的聊天,整體氛圍輕鬆愉快。
設計師介紹對色彩的感悟、青年演員談到自己的理解、時尚品鑑人張宇解讀時尚魅力、跨界文化人陳銘解析文化內涵。在主題訪談中,陳銘還兼任主持人的角色,引導嘉賓參與話題討論,控制節奏讓話題層層深入,並且利用知識儲備及時補充有效信息,保障談話順利進行。
第三,場景的設計讓演播室不僅僅只是秀場而已。第一季的場景設計較為簡單,慣常的舞臺和評委席,是傳統的演播室場景。新一季節目在開篇用王俊凱拍攝Vlog的形式,簡單介紹了類似「客廳」的場景設計。客廳的環境與秀場融為一體,強調時尚本身就是品味生活的一部分,奠定了節目「回歸生活」的基調。
第四,節目包裝與整體製作突出美感。回顧上一季節目,整體製作沒有突出的亮點。而本季《時尚大師》更加注重色彩美學,節目呈現出來的是一副中國風的畫卷,完全將東方的色彩體系用抒情寫意的形式表現出來,讓觀眾眼前一亮。
第五,清晰的邏輯突出節目的文化意義。第一季節目各環節排序隨意,剪輯路數至今還未固定。重新回歸的第二季,不僅釐清了節目邏輯,還借用了文學的敘事手法,故事娓娓道來逐漸深入,每一章節都是對前一章節的升華。篇章之間的緊密連接,讓這檔時尚綜藝更像是一本飽含傳統文化的經典書籍。
文學敘事邏輯,突顯節目文化內涵
以首期節目為例,色彩「青」作為五正色之首,是東方之色的最佳詮釋。色彩只是切入點,「家」才是「青」背後的核心要義。故事開篇之前,設計師蔣瓊耳在前期討論大秀方案之時,就將「青」主題與「家庭」聯繫在一起,所「青」所代表的「家」觀察整個邏輯線。
在後續的每個章節中,都通過故事進行反覆論證,強調設計師對於「青」這個顏色的認知,即「青」色代表時間、代表回憶、代表成長、代表家庭,是一種充滿親情、充滿愛的色彩。
從序「由色彩而起的相聚」、第一章「青之色彩」、第二章「青之情感」、 第三章「青之時尚」、 第四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第五章「青之創意」、 第六章 「青之大秀」到第七章「青之品鑑」,層層遞進,打開不同的感知維度。
首先通過探討「青」指代哪些顏色、不同的青有哪些不同的用法幾個問題,讓觀眾對「青」有視覺上的認知。「青」有著「朝如青絲暮成雪」的鋼青,「兩岸青山相對出」的蒼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靛青等等。色彩紛繁複雜,藉助古代詩詞的描述,揭露青色無處不在。
解讀含義容易,如何去講述和串聯故事才是難點,色彩的承載就顯得尤為重要。第一期蔣瓊耳用特別策劃系列叢書《中國記憶·青》,涵蓋了20世紀100年來100個家庭100個故事,再次強調了「青」色是一種代表親情的色彩,只能通過家庭來表達。
由簡到繁的成長故事,用一句詩詞「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表達。王俊凱提及自己與父母的相處,張宇談到十五年來時尚的變遷,從不同視角,談到自己的成長和中國時尚的起步、成長,容易喚起嘉賓和觀眾的真實共鳴。
在第五章「青之創意」中,節目採用真人秀的拍攝手法,記錄了蔣瓊耳與父親、女兒對「青」色創作的共同探討。父親邢同和從建築學角度分享對青的理解,女兒菲爾用九色青和九色青鳥的兒童畫,將自由自在的想像力自然的融入到大秀中。
最終,主題大秀《家》結合了四代人的靈感,將「青」的要義呈現在服裝設計之中。真正體現了「青」是家庭情感的連接,傳承文化才是節目的終極目的。圍繞「家」的內涵,串聯融合故事線,讓整體敘事順理成章。
在最後的品鑑環節,節目藉助真人秀紀實、後期補充採訪等多種手段協助完成敘事。設計師蔣瓊耳說「充滿愛的表達就是一起吃團圓飯」,讓這場大秀有了最終的歸屬,更是凸顯了中國人的精神寄託,讓首期節目畫上圓滿句號。
畫面細節,體現文化傳承的匠心
除了邏輯之外,《時尚大師》第二季還運用多重視覺語言,豐富畫面信息。精美的製作在保證敘事順暢的同時,還體現了不一樣的綜藝美學。
「雙視窗」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手法。這種在新聞直播中常見的形態,首次大篇幅的運用到綜藝中,既起到補充有效信息的作用,又通過放大信息,突出敘事重點。
蔣瓊耳在談到古今中外的時尚變遷時,提起用羊絨代替羊毛的材質,創新傳承羊毛氈工藝。節目避免了單一資料畫面的枯燥,不拘泥於傳統的綜藝畫面比例,創新表達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
節目中提到的不同色彩,都會及時補充在屏幕下方,以增強觀眾的視覺認知。同時,通過字幕強調服裝的顏色、配件的工藝和重要的觀點。主題大秀更是藉助了場內的大屏和道具,讓時尚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現,多角度多景別拍攝勾勒出設計細節。
此外,中國色彩推薦人的出場使用了寬屏形式的畫面製作,給節目帶來電影的質感。王俊凱在開篇結合宋徽宗的故事,介紹了天青色的由來,引入主題色。在後面的章節中,還融入了水墨畫的表現形式,營造出畫面的意境,更突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美感,增強了詩意色彩。
看完首期節目,冷眼君覺得,第二季的全新策劃同中國色一樣,都隱藏著匠心意義。從節目內容看到了力求打破文化類節目壁壘的勇氣,以及讓中國文化成為世界時尚風向標的決心。《時尚大師》第二季以色彩之名推廣中國文化,真正將文化與時尚融合,創新了時尚類綜藝新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