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8 15: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公益廣告】
手握蠟刀,一勾一畫,一繞一點,鳳凰翱翔呈現在畫布之上,浸入藍靛染缸,一方藍布道出各般形態。正在繪製的作品名叫《鳳凰吉祥》,在蠟染大師楊正華的勾勒下活靈活現。
這裡是平壩區重彩真絲蠟染工坊,在產品陳列室內掛滿了各種絲製的彩色蠟染產品——布匹、披肩、絲巾、領帶等等,有的色澤豔麗,有的清新雅致,再配上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圖騰花紋,在燈光的照耀和微風的吹拂下顯得靈動柔亮,讓人挪不開眼睛。
楊正華自豪地說,「我的家鄉貴州省安順市地處中國西南部,被譽為中國『蠟染之鄉』,安順蠟染也被稱為『東方第一染』,蠟染就是苗族人民的三大技藝之一,此外還有銀飾和苗繡。」
蠟染作為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技藝,是指用熔蠟在棉布上作畫,再以藍靛多次浸染,布面隨之呈現出藍底白圖的多種造型。在浸染過程中,作為防染劑的蠟在摺疊漂洗中自然龜裂俗稱「冰紋」,形成圖紋豐富、風格獨特的布料,用於製作成服裝、飾品等。
談起創業經歷,楊正華一家都從事著家庭作坊式的蠟染工藝,為了將家鄉的技藝傳承發揚,楊正華時常思考,怎樣將現代審美與傳統技藝相結合?帶著這樣的信念,1986年他來到了貴州師範學院藝術系油畫專業進修,將所學的西方油畫與傳統蠟染工藝相結合,並獨自設計了200多種樣式。
「雖然我大學主修油畫,但我發現油畫與蠟染卻是相輔相成的,將油畫的知識運用在蠟染上所呈現出的色彩更為自然、大氣、濃厚。這裡的每條圍巾都是手工畫蠟加機器染色合作完成的,所以每條圍巾花色、樣式各不相同,都有著不一樣的美感。」楊正華說。
創業的前十幾年,楊正華主要專注於最傳統、最正宗的苗族蠟染工藝。多年以來,他抱著弘揚民族文化、將苗族蠟染送上國際舞臺的信念,保證蠟染的基本流程、核心工藝的基礎上,對布匹、染料和花紋進行了適當創新,讓蠟染工藝漸漸成為新的時尚。
自2013年以來,楊正華在蠟染潛心研究,首創了小有名氣的重彩真絲蠟染,並榮獲了很多的榮譽。他創辦的東方蠟染廠一年生產蠟染工藝品8-10萬件,銷售額400-500萬元,產品賣往北京、上海、杭州、江蘇等地,並出口到歐美等國家和地區。蠟染廠從當初的50多平方米擴展到了如今的7500餘平方米,帶動30餘人穩定就業。
今年,由貴州省民宗委、省文旅廳、省文聯共同舉辦的貴州省民族傳統手工藝領軍人才暨鄉村文化旅遊技能型人才研修班落下帷幕,在開展的貴州民族民間工藝大師評選中,平壩區苗族青年楊正華榮獲「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
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楊正華深知,時代在變,人們對蠟染工藝品的質量要求、審美需求也在慢慢提高,創新就是在傳統蠟材料、染色技法、手工製作等核心技藝不變的情況下進行改進。
「這些年來,隨著中國政府愈發重視傳統民族文化、技藝等的保護,對於蠟染工藝方面的宣傳力度也在逐步增加,每年都有不少國內外遊客來到我這裡交流學習。」楊正華表示,自己作為蠟染工藝的傳承者,時常會外出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將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民族文化,讓蠟染工藝品融入人們的生活,讓中國民族優秀的傳統工藝品走出國門,發揚光大。
(來源:天眼新聞)
主 辦:平壩區融媒體中心
監 制:鄒美倫
審 核:王明領
本期製作:餘 蘭
原標題:《【千年之變·新時代貴州人】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發揚民族文化自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