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發揚民族文化自信

2020-12-21 澎湃新聞

【千年之變·新時代貴州人】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發揚民族文化自信

2020-10-28 15: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公益廣告】

手握蠟刀,一勾一畫,一繞一點,鳳凰翱翔呈現在畫布之上,浸入藍靛染缸,一方藍布道出各般形態。正在繪製的作品名叫《鳳凰吉祥》,在蠟染大師楊正華的勾勒下活靈活現。

這裡是平壩區重彩真絲蠟染工坊,在產品陳列室內掛滿了各種絲製的彩色蠟染產品——布匹、披肩、絲巾、領帶等等,有的色澤豔麗,有的清新雅致,再配上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圖騰花紋,在燈光的照耀和微風的吹拂下顯得靈動柔亮,讓人挪不開眼睛。

楊正華自豪地說,「我的家鄉貴州省安順市地處中國西南部,被譽為中國『蠟染之鄉』,安順蠟染也被稱為『東方第一染』,蠟染就是苗族人民的三大技藝之一,此外還有銀飾和苗繡。」

蠟染作為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技藝,是指用熔蠟在棉布上作畫,再以藍靛多次浸染,布面隨之呈現出藍底白圖的多種造型。在浸染過程中,作為防染劑的蠟在摺疊漂洗中自然龜裂俗稱「冰紋」,形成圖紋豐富、風格獨特的布料,用於製作成服裝、飾品等。

談起創業經歷,楊正華一家都從事著家庭作坊式的蠟染工藝,為了將家鄉的技藝傳承發揚,楊正華時常思考,怎樣將現代審美與傳統技藝相結合?帶著這樣的信念,1986年他來到了貴州師範學院藝術系油畫專業進修,將所學的西方油畫與傳統蠟染工藝相結合,並獨自設計了200多種樣式。

「雖然我大學主修油畫,但我發現油畫與蠟染卻是相輔相成的,將油畫的知識運用在蠟染上所呈現出的色彩更為自然、大氣、濃厚。這裡的每條圍巾都是手工畫蠟加機器染色合作完成的,所以每條圍巾花色、樣式各不相同,都有著不一樣的美感。」楊正華說。

創業的前十幾年,楊正華主要專注於最傳統、最正宗的苗族蠟染工藝。多年以來,他抱著弘揚民族文化、將苗族蠟染送上國際舞臺的信念,保證蠟染的基本流程、核心工藝的基礎上,對布匹、染料和花紋進行了適當創新,讓蠟染工藝漸漸成為新的時尚。

自2013年以來,楊正華在蠟染潛心研究,首創了小有名氣的重彩真絲蠟染,並榮獲了很多的榮譽。他創辦的東方蠟染廠一年生產蠟染工藝品8-10萬件,銷售額400-500萬元,產品賣往北京、上海、杭州、江蘇等地,並出口到歐美等國家和地區。蠟染廠從當初的50多平方米擴展到了如今的7500餘平方米,帶動30餘人穩定就業。

今年,由貴州省民宗委、省文旅廳、省文聯共同舉辦的貴州省民族傳統手工藝領軍人才暨鄉村文化旅遊技能型人才研修班落下帷幕,在開展的貴州民族民間工藝大師評選中,平壩區苗族青年楊正華榮獲「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

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楊正華深知,時代在變,人們對蠟染工藝品的質量要求、審美需求也在慢慢提高,創新就是在傳統蠟材料、染色技法、手工製作等核心技藝不變的情況下進行改進。

「這些年來,隨著中國政府愈發重視傳統民族文化、技藝等的保護,對於蠟染工藝方面的宣傳力度也在逐步增加,每年都有不少國內外遊客來到我這裡交流學習。」楊正華表示,自己作為蠟染工藝的傳承者,時常會外出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將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民族文化,讓蠟染工藝品融入人們的生活,讓中國民族優秀的傳統工藝品走出國門,發揚光大。

(來源:天眼新聞)

主 辦:平壩區融媒體中心

監 制:鄒美倫

審 核:王明領

本期製作:餘 蘭

原標題:《【千年之變·新時代貴州人】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發揚民族文化自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蔣成虎:發揚苗族蠟染,融合現代服飾
    服飾,是民族文化的縮影和百科全書。隨著時代演變與全球化發展,由於現代概念的時裝與多種舶來服飾文化的強勢注入,當代年輕人對服飾的關注點似乎多停留在潮牌爆款之上,民族服飾之美,似在逐漸消散。蔣成虎同學,是個成長於九零末網際網路浪潮的標準「z世代」,深受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科技產物影響,卻不迷戀網遊電競,而對各種傳統工藝倍感興趣。
  • 貴州省民族民間工藝大師楊婷婷:讓更多人一起學習傳承蠟染技藝
    在安順市西秀區蔡官鎮梅家莊村蠟染坊內,貴州省民族民間工藝大師、安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蠟染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婷婷細心地梳理著掛穗,「最新設計的雙魚形吉祥掛件,寓意吉祥,很受市場歡迎,兩天能做好一隻。」組織培訓繡娘。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文化,蠟染技術
    這種蠟染工藝,至今仍保存於苗族、布依族等人民生活中,加工技術,親屬累代相傳。花紋或秀美壯麗,或非常細緻,藝術水平極高。一般只限於藍青色,也有五色兼施的,染料一般多採用本地靛青本色花紋。咽蠟染技術,始於古代苗族先民,從上述一段文字記載中得以證明。再從近代、現代的實際情況看,苗族盛行穿蠟染衣裙,蠟染加工技術,雖趨於現代化,但仍保持了傳統工藝特色。
  • 2020年全市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人才皮雕培訓班開班
    11月26日,巴彥淖爾市「三區」文化人才支持計劃2020年全市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人才皮雕培訓班在中旗開班,共有40餘名來自全市蒙古族皮雕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及民間手工藝人參加培訓。  據了解,此次培訓為期7天,由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市民族藝術學校、烏拉特中旗文體旅遊廣電局、市工藝美術協會、烏拉特中旗卓源職業培訓學校承辦。  此次培訓特邀中國青年皮雕大師、巴彥淖爾市工藝美術師包都仁進行授課。
  • 來觀山湖區這裡體驗一回民族民間傳統文化-新華網
    12月7日,一場民族文化體驗活動在觀山湖區cc park B館廣場舉辦,全區各民主黨派、民族宗教界人士、非公經濟代表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及廣大市民等100餘人參加。廖興丹 攝  活動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主辦方設置了糖畫、面人、打年糕、民族美食體驗、草編、扎染藝術等別具民族特色的攤位,還展示了40餘件書畫、蠟染作品等,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  「哇!這個畫得也太像了!」幾個正在等待手藝師製作糖畫的市民感嘆道:「這都是小時候過年在街上看到的老手藝了,這手法真不錯!」
  • 蠟染:民族的工與藝
    蠟染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起於秦漢,盛於隋唐,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蠟染是用蠟刀蘸熔蠟繪花於布後以藍靛浸染,既染去蠟,布面就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同時,在浸染中,作為防染劑的蠟自然龜裂,使布面呈現特殊的「冰紋」,尤具魅力。
  • 家紡也能扎染蠟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扎蠟染藝術作為我國西南雲貴川地區民族民間的一種染織形式,可追溯的歷史已經有幾千年了。獨特的圖案形式,反映出了西南地區人民生活的風土人情、人們對於生活的熱愛和對於精神世界的追求。扎染蠟染的傳承與現代視覺藝術的有機結合,對於扎染蠟染藝術的視覺化傳承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平常的生活中,家紡產品是應用最多而且具有日常屬性的藝術表現形式。將扎染蠟染技術與家紡產品相結合,可以使扎染和蠟染融入尋常百姓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廣泛流傳。
  • 「三區」文化人才支持計劃2020年全市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人才皮雕...
    為提升巴彥淖爾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人皮雕製作、雕刻的技藝水平, 11月26日,巴彥淖爾市「三區」文化人才支持計劃2020年全市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人才皮雕培訓班在烏拉特中旗開班。
  • 【文化】走進非遺|山花綻放 古韻蠟染——丹寨蠟染藝術主題展
    90年前,上海徐家匯土山灣誕生了一部在文化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宏偉巨著:《中國民間崇拜》,正如復旦宗教學系教授李天綱所言,這部巨著「保存了百多年前的珍貴中國傳統民俗、宗教資料」,也是法國人祿是遒畢生研究的成果,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民族記憶。
  • 貴州不僅有山水風光,民族傳統手工藝品也值得體驗
    來貴州除了遊玩山水,還可以感受當地的文化,貴州作為一個多民族聚集的省份,非物質遺產資源也很豐富,親手製作一幅工藝品感受指尖上的藝術並了解其背後帶來的深刻含義,那這一趟旅行定是有意義的.苗族蠟染 蠟染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
  • 「錦繡計劃」助民族婦女繡出富裕與自信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2月8日,貴州衛視《貴州新聞聯播》欄目播出專題採訪《錦繡計劃助民族婦女繡出富裕與自信》,介紹了畢節市織金縣大力挖掘傳統蠟染刺繡技藝的商業價值,通過貴州省婦聯開展的「錦繡計劃」項目,加強對民族婦女的創業就業培訓,讓民族手工藝打開了脫貧致富路,也讓農村婦女從中收穫發展自信。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雲南民族服飾,它的藝術特點及服飾的意義
    雲南民族服飾它們先後創造了原始社會的圖騰藝術文化;商周的威嚴神秘藝術文化;先秦的積極理性藝術文化;楚漢的浪漫主義藝術文化;魏晉南北朝時期以人的精神為主的藝術文化風度;唐代的積極熱情同時,這也是對我們藝術創造者而言具有無限熱情和愉悅成就感的動力所在。總之,藝術是具有自然本質屬性的。在中華傳統藝術文化美的歷程發展中,我們不難看到這其中時而積極向上,時而又悲情萬丈的情緒交織。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民族服飾設計,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的時尚運用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除圖案與色彩這樣直觀的外化語言,民族傳統服飾中精美的工藝手段也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的靈感啟發。例如,利用扎染、蠟染工藝對面料進行染色,百納布工藝進行面料的拼接鑲嵌以及手法絢爛的刺繡工藝等。傳統工藝作為靈感,目的是發現根植於生活中的手工藝帶來的美感,原始地呈現中國美。
  • 貴州丹寨寧航蠟染亮相倫敦時裝周,絕美視覺震撼世界
    點擊播放 GIF 0.1M2020年2月14日至2月18日,英國倫敦如期舉辦時裝周活動,全世界各個品牌和文化都在倫敦登臺亮相、盡展風採,>中國婦女手工創業創新大賽金獎企業貴州丹寨寧航蠟染公司創始人寧曼麗和知名設計師成昊精心製作的36套蠟染服飾,翻越貴州大山,穿越英吉利海峽,登上了英國倫敦時裝周的T臺,向世界展示了貴州苗族蠟染的技藝。
  • 「我的扶貧故事」非遺助脫貧 蠟染秀黔中丨西秀區蔡官鎮蠟染藝術家...
    我叫楊婷婷,住在西秀區蔡官鎮交椅村,群眾都叫我苗家蠟染「小金鵲」,因為我自小跟著奶奶楊金秀學蠟染,練就了手指輕盈,動作飛快的好本領。蠟染是美的製作與傳承,這些都是奶奶留下的靈感與藝術細胞。我憑藉著這門手工技藝,不斷摸索和學習,在各類賽事上嶄露頭角,榮獲貴州省高級工藝美術大師、貴州民族民間工藝大師、貴州省十佳青年民間藝術家,蠟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貴州名匠」及「貴州名創」「西秀十大名匠」,安順師範高等院校藝術系外聘客座教授等稱號。脫貧攻堅是一場攻堅戰,也是持久戰。
  • 展現中泰兩國民族文化藝術交流匯報展舉行
    本報訊(記者李宗文)昨日,赴泰國民族文化交流藝術採風匯報展在南寧市群眾藝術館舉行,展出了首府藝術家到泰國的採風書畫作品以及赴泰國展出的民間藝術作品。  據悉,去年10月,首府藝術家在泰國曼谷舉行了「海絲夢·中泰民族文化交流活動藝術作品展」,將我國北部灣地區民俗風情、自然生態風光及非遺文化向泰國人民進行了展示交流。書畫家同時在泰國採風,創作了一批反映泰國風土人情的作品。   此次在南寧展覽的作品主要是去年廣西北部灣書畫院的書畫家赴泰國採風寫生精選部分作品,和特邀部分書畫家(含泰國畫家)的作品。
  • 安順蠟染館:聚力打造蠟染行業標杆
    館藏蠟染製品贏得受邀參加開館儀式的省、市知名文化學者,各相關部門,各文藝界團體的廣泛讚譽。蠟染被譽為「東方第一染」,安順素有「蠟染之鄉」的美譽,蠟染製作遍布全市各縣區。安順蠟染曾以其一枝獨秀的勃發英姿,作為全省第一種出口創匯的工藝美術品,成為引領地方民族民間工藝發展最富代表性的文化標識之一。
  • 古老的蠟染點燃倫敦時裝周之夜,東方的魅力亮瞎了
    設計師和畫娘,都來自貴州黔東南偏僻的貧困山區,歷代的生活經驗及時間的沉澱,才有了如今的精美藝術和手手親傳的傳統苗族蠟染技藝。而時尚之光投射到這項非遺時,酷呆了!傳統VS時尚在剛剛過去的上個周末,2020年的倫敦時裝周正在進行。
  • 程十髮藝術館:發揚中華文化 傳承民族精神丨學「四史」 · 愛國...
    程十髮藝術館:發揚中華文化 傳承民族精神丨學「四史」 ·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風採展 2020-05-24 0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扎染在這裡出發——宜賓市敘州區鳳儀鄉民族小學開展傳統文化藝術...
    四川民生報導網宜賓訊(龔敏 楊德蓮 劉漢莉)2020年10月28日,宜賓市敘州區鳳儀鄉民族小學開展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活動——扎染。學校四、五年級學生,在學校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楊德蓮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扎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