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寶劍,本是一件冰冷器物,卻因為國人的「武俠情懷」而被賦予了一身浪漫。事到如今,世上已沒有了俠客,也沒有了江湖,寶劍從腰間取下,掛到了牆上,成為了一類觀賞的藝術品。
黯淡了刀光劍影,但是龍泉寶劍的故事依然精彩。
「龍泉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越絕書》載:春秋時歐冶子鑿茨山,洩其溪,取山中鐵英,作劍三
枚,曰:「龍淵」、「泰阿」、「工布」。
歐冶子的名字大家可能有所耳聞,此人是春秋末期、戰國初期越國人,開創了龍泉寶劍,龍泉劍的江湖由他開始。
歐冶子誕生時,正是東周列國紛爭時期。他發現了銅和鐵性能的不同之處,冶鑄出了第一把鐵劍——「龍淵」,開創了中國冷兵器之先河。史載他為越王鑄了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五劍,是中國古代鑄劍鼻祖。
《吳越春秋》有記載,名將伍子胥曾遭奸臣所害,四處流亡。一日,被楚國一路兵馬追趕,逼之長江之濱。前有滔滔江水,後有追兵堵截,在千鈞一髮之際,江的上遊出現了一條小船,船上漁翁連聲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後,小船迅速隱入蘆花蕩中,岸上追兵難覓其蹤影,便只得悻悻而去。
漁翁將伍子胥載到岸邊,為伍子胥取來酒食飽餐一頓,伍子胥感激萬分,從腰間解下祖傳三世的寶劍:七星龍淵,欲將此價值千金的寶劍贈給漁丈人以答謝救命之恩,並囑託漁丈人千萬不要洩露自己的行蹤,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寶劍,仰天長嘆,對伍子胥說道:搭救你只因為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劍示高潔。說完,橫劍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
《晉書·張華傳》記載;「吳之未滅也,鬥牛之間常有紫外紫氣。及吳平之後,紫氣愈明。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偉象,乃要煥宿,因登樓仰觀。華曰:『是何祥也?』煥曰:『寶劍之精,上徹於大耳。』華曰:『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華即補煥為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屋基得一石函,中有雙劍,並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煥遣使送一劍與華,留一自佩。」
唐朝時因避高祖李淵諱,便把「淵」字改成「泉」字,曰「七星龍泉」,簡稱「龍泉劍」。龍泉寶劍之名便是由此而來。
時過境遷,欣逢太平盛世,龍泉寶劍迎來了真正的春天,鑄劍業健康迅速地發展。如今龍泉鑄劍企業已近百家,成了名副其實的劍都。龍泉寶劍自鑄劍鼻祖歐冶子創製至今,已曲曲折折地經歷了二千五百多年的漫長歲月,到了今天,才有了更為燦爛光明的前景。
1956年,浙江龍泉組織寶劍藝人,先後成立寶劍生產小組、寶劍生產合作社和龍泉寶劍廠。龍泉寶劍曾被選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和友人。上世紀80年代前,龍泉市內只有龍泉寶劍廠獨家生產製作「龍泉寶劍」。、1987年,在浙江省標準計量局的指導下,制定了浙江省龍泉寶劍質量標準。這是有史以來給龍泉寶劍制定的第一個質量標準,使中國寶劍生產步入有質量標準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