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豬肉價格依然堅挺,農村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為何?
豬肉價格在今年上漲到了最高水平,一斤三十多塊錢的價格,對於消費者來說,真心是吃不起。導致豬肉價格持續上漲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當屬生豬產能的不足,導致了出欄率稀缺。近期生豬的價格也是一波三折,漲漲落落已經成為常態,總體來說生豬的價格近期很難有大幅度的下滑,高價的豬肉還要陪伴一段時日。農村有句關於買豬肉的俗語,叫做「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這句俗語所描述的是什麼意思呢?
豬肉一直以來都是主要的肉類食材,在過去的農村,生活水平較低。吃豬肉也算得上是一件奢侈的事。平時根本捨不得吃一次豬肉,很多的時候只有到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捨得吃上一次豬肉,吃得上一次餃子。平時的時候是捨得不吃的。所以不論是買豬肉,還是賣豬肉,跟現如今是明顯不一樣的,豬肉的銷量非常有限,消費者根據賣豬肉的習慣,演變成為了俗語「早不買豬肉」,這句俗語跟現在是截然相反的。
現在買豬肉是越早越好,早點買豬肉才能買到好肉,這樣的肉才新鮮,而且什麼都有。想吃什麼就買什麼,因為去得晚了之後就沒有好肉買了,所以大家都習慣早早地去買肉,但是在過去的農村,買豬肉卻是大相逕庭,不但不能早去,而且還要故意的晚點去。道理很簡單,因為過去的豬肉銷量有限,很多時候當天都賣不完,所以豬肉就會剩下很多,加上過去的製冷設施落後,這些豬肉被放上一晚上之後,會在早上第一時間出售,所以早去買肉的,會有很大機率購買到昨天的剩肉。
所以根據賣豬肉的習慣,村民自然也就不會早早地去買肉。這也是過去的一種習慣,因為過去的豬肉銷量有限所致,經常出現生肉,所以大家才不會去早早的買肉。而對於買豆腐,跟買豬肉就正好相反。豬肉是要晚點去買,而豆腐則是一定要早早的去,農村有句俗語叫做:早買酒,晚買肉,不出太陽買豆腐,這句俗語所說的就是買酒一定要早去,去的晚了的話,掌柜的就會往酒裡面摻水,所以買酒一定要早,晚買肉是擔心購買到剩肉。不出太陽買豆腐,跟早買豆腐有相似的道理。
豆腐是越新鮮越好吃,時間停放的時間一久,就會發生變質,尤其是夏季出來太陽之後,太陽一照射,豆腐更容易發餿。所以賣豆腐或者是早一點去買,或者是趁著沒有出太陽的時候去買。這樣才能買的新鮮的豆腐,吃起來才更加的好吃,這也是過去農村對於生活之中的一些經驗積累,演變成為了朗朗上口的俗語,還確實具有一定的道理存在,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