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管學習,其它什麼都別管」,父母這句話害了多少孩子

2020-12-21 小婷老師育兒觀

在電視劇《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的媽媽最經常對朱朝陽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只管好好學習,別的什麼都不要管……」朱朝陽的陰暗性格與母親的壓迫式教育是離不開的,而朱朝陽媽媽的這句話更是中國家長對孩子最常說的話——好好學習,其他什麼都別管。但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真的只有「好好學習」嗎?

中國最高學府——北大,這裡是人才聚集之地,每一年都會有優秀的學生進入北大,而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也都會有「北大人」的身影。但是優秀與優秀還是有區別的,有的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打球、談戀愛、玩遊戲,一個都沒落下還「順便」考了個北大;但有的孩子卻什麼也不會幹,在他們的心裡只有學習再學習,而且他們的父母還不斷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思想——你什麼都不用幹,你就學習就行了。然後父母就替孩子做了所有的事情,但是父母這樣的教導就相當於把孩子給「廢」了。因為只會「學習」的孩子失去了基本的自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就會非常差,而自我管理能力非常差的人是很難有自信的。

北大的一位老師說,每年北大都會有許多成績優異的孩子進入,但這些孩子中就分為以上兩種。而後一種孩子的自信心是建立在高中時期的學習成績上,但是北大最不缺的就是學習好的人,在這這裡會產生新的第一名和最後一名,而這時,後一種孩子的心理就十分脆弱,很容易就產生自我崩塌的心理。

孩子在校學習只是孩子人生過程中的一部分,在這一部分中有的孩子可能完成的比較好,有優異的成績,但有的孩子的成績可能就是不盡人意;但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孩子不僅僅是接受書本上的知識,更應該是人生閱歷的增長。

學生在學校時也不單單是在教室裡讀書寫字,還有體育、美術、音樂等課程的開設,教育的目的絕不是讓孩子只會背書,更應該讓孩子學會全面發展。

對於孩子全面發展我特別欣賞「杭州虎爸」的育兒觀,「杭州虎爸」名叫彭水明,他的兒子彭衢杭今年已經上大學了,在彭衢杭小的時候父親彭水明就對他進行多方面的訓練,4歲學輪滑,8歲學遊泳,9歲到12歲四次橫渡錢塘江,10歲參加馬拉松,更是在11歲時就掌握了足球、籃球、羽毛球、圍棋等二十四項技能,後來考入海南師範大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而彭衢杭選擇保留學籍到青海當了兩年兵。彭水明對孩子的嚴苛教育不是只讓孩子「好好學習」而是讓孩子全面發展,使得孩子人生更加有意義。

家長讓孩子讀書有時是出於一種自我的功利心考慮,他們想讓孩子通過讀書實現自己年輕時的遺憾,想通過讀書讓孩子謀得一個好的前程,其實無論從哪方面考慮都是沒有錯的,但是家長忘記了一點——孩子的人生中不是只有讀書。成為一個有自我能力的人往往比只會讀書要重要得多。而「你只管好好學習,其它的什麼都不用管了」是父母對孩子的最大傷害。

1、難以獨立

父母讓孩子專心學習不要管其它的事情,然後把任何事情都幫孩子處理好——洗衣服、打掃房間、收拾行李、增減衣物,父母對孩子任何事情都親力親為,就會使孩子產生依賴感,在面對問題時想的不是該自己怎麼解決而是想尋求父母的幫助,長此以往就會使孩子難以獨立。

2、不懂感恩

父母讓孩子把學習作為頭等的「大事」,而自己只是對孩子不斷地付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不求回報的,但是如果孩子不會做任何事情,沒有自理能力,只會對父母不斷地索取,這樣就會使孩子學不會感恩,他們會認為父母為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無視父母的付出。

3、自私自利

孩子就像小樹,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有人幫助他們「修剪枝杈」這樣才能讓他們茁壯成長。「你什麼都別管,只管好好學習」父母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幫孩子解決任何問題,而這樣的做法就會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形成一個心理——只照顧好自己就行了。因為父母把自己視為中心,天天圍著自轉,長時間孩子就會變得目中無人,自私自利,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考慮他人感受。

相關焦點

  • 「你只管努力,其它交給天意」這句話會讓你聯想到哪款車?
    「你只管努力,其它交給天意」,是大家所熟知的網絡語言。其實生活中,許多朋友都有這樣的正能量,他們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斷學習,努力進取。如果,把這句話運用到我們熟知的汽車上,哪款車擁有這樣的「上進心」呢?
  • 「孩子喜歡什麼就去做」,父母還要被這句話耽誤多久?快醒醒吧
    文丨飯飯媽「我愛孩子,我要讓他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長大」,這句話真的正確的嗎?最近看了不少家庭類的電視劇,很多父母在自己的兒女做重要決定的時候,都會說一句:「你就按照你喜歡的方式去做,爸爸媽媽永遠支持你。」
  • 「慢慢來,我們等你」,父母經常跟孩子說這3句話,想不優秀都難
    很多父母都在問,孩子應該怎樣教育?如何做讓孩子更自信?其實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家長自身的素質修養很重要。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優秀的孩子背後,一般都有一個會說話的父母。
  • 現在父母可怕的補償心理害了孩子,如何應對?
    你家的孩子是這樣嗎?很可能很困惑,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給他提供了很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孩子的成績怎麼老是上不去?其實我們現在缺失了三大課程。感恩教育。挫折教育和生死教育。我們的孩子越來越不懂得感恩,越來越在學習上面不用功。可以說現在的原因不是在孩子身上,而是在家長身上。?家長的付出孩子認為是應該的,我們小時候受了窮,你條件不好,現在經濟件好了,不想讓孩子再走我們的老路,所以我們盡最大努力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會懂得感恩。不會吃苦,因為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吃苦的事兒。
  • 孩子要經歷什麼後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才知道父母的不容易
    如果對孩子缺乏足夠的管教和認知,讓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孩子要什麼家長給什麼,把孩子捧作掌上明珠,對孩子過分溺愛。這樣會讓孩子變的依賴性強,不懂得感恩,懶惰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在外地工作的夫妻不應該把孩子放在老家,讓他們變成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只會像小時候照顧你們一樣,只管讓孩子吃飽穿暖,孩子缺少父母的溫暖和管教,孩子自由散漫的成長。
  • 長大後自卑的孩子,小時候常聽父母說這3句話,父母再生氣也別說
    至於孩子,父母常常因為孩子年齡還小,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自尊,所以生活中常常會忽略和打擊孩子的自尊。今年4月份,我去朋友家做客,看到她兒子正在上網課。一會兒,她兒子就把手機關了,一邊哭一邊在那做運動。我走過去問他:「你不是在上網課嗎?怎麼把手機關了啊!」他說:「老師剛剛說我胖,我一生氣就關了視頻。」
  • 父母可以不完美,但不能不學習——90%孩子問題都跟父母有關
    教育孩子,父母不學習可以嗎?在這裡我的觀點是: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可以不完美,但不能不學習」,畢竟我們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她不僅能輕鬆應對這些問題,還有一套標準心法,可以把「自己家孩子」,培養成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優秀。你是愛學習的父母嗎?如果不是,那麼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完,我們說:父母可以不完美,但是不能不學習,做到這幾點你的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 想要培養孩子的高情商,父母的這4句話很重要,對孩子一生受益
    如果想讓孩子有一個高情商,父母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是與孩子最親近的人。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對塑造孩子的性格、培養孩子的素質起著重要作用。父母想要培養孩子高情商,就要多跟孩子說這4句話:1. 這件事你說了算其實,父母對孩子有足夠的尊重,這也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家裡有決定的時候,家長應該徵求孩子的意見,不一定要採納,而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意見。
  • 孩子注意力過度集中過度分散都不好,知道這三點,避免害了孩子
    朋友勸了他很多次,當孩子也很無奈地告訴她:"媽媽,我想要認真聽的,但是聽著聽著就走神了,拉回來又走拉回來又走的。"許多家長都面臨過這樣的尷尬情況,許多時候也不是孩子不願意聽,但就是聽不進去。這樣的情況,必須要及時改善,畢竟,注意力無論是對於孩子的學習還是以後工作都是很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東西。
  • 孩子不信任父母,與常說不信任孩子的10句話有關,該說信任18句話
    歡迎您來到我的專欄《家長如何說話,孩子才肯學習》,幫助家長解決左右為難的問題。父母與孩子和平共處是關鍵,10種轉化話術的思維模式,增加親子關係,提升孩子學習主動性。希望寶媽奶爸朋友們,在和孩子相處中,運用這些方法,有什麼問題,私信我@三字經家庭教育,很高興為您解憂,願每個孩子快樂成長。正文:這節我們分享:被信任的孩子,表現的狀態更優秀,我們一起學習第4課,信任話術的思維模式。
  • 常說這3句話,孩子會越來越優秀,父母別吝嗇你的讚美
    文丨巧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在很多家庭當中,父母總會在孩子學習或生活上抓住一些小毛病、壞習慣就開始指責孩子,給孩子施加很多不好的、有失偏頗的評價,這不僅沒讓孩子改正,反而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差勁。相反的,有的父母總是不吝惜自己對孩子的讚美,從心裡去認可和欣賞孩子,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了。
  • 怎樣養出快樂又成功的孩子?父母多說這5句話,孩子一生受益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鼓勵的,父母常對孩子說正面鼓勵的話,可以激勵孩子往好的方向走。每個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快樂的長大,擁有成功的人生,但是現實往往總是事與願違,更是有很多孩子長著長著就」跑偏「了,為此,不免有很多父母都感到苦惱。說起教養孩子這件事,其實是沒有什麼絕對正確的教育方法的。
  • 孩子長大有沒有出息?和父母這3句話息息相關,越講孩子越窩囊
    可誰知道孩子的反應異常激烈,說自己什麼都不會,出去也不知道能幹什麼,太髒太累的活又不肯幹,鐵了心的似乎要窩在家裡當"啃老族"這可把表嫂急壞了,但也敢過於強硬的趕人出去工作,這好不容易託人找關係問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嗎,孩子也在其苦口婆心下勉為其難問到點頭同意,卻又碰上了新冠疫情延遲開工的情況。
  • 長大後自卑膽小的孩子,小時候都聽過這句話,但願你沒說過!
    他立馬討好似的對爸爸說:「爸爸,我錯了,你別生氣!我以後再也不看電視了,我會好好學習的。」連自己的父母都需要討好的孩子,活得該有多麼累。還有一種孩子,不會討好,但是一犯錯,就會立刻說「對不起」,說完之後,繼續我行我素,一點記性也不長。這也是沒有培養好自尊心的一種表現,對於這類孩子來說,父母的責罵只是左耳進右耳出,聽的越多,越起不了作用。除此之外,自尊心低下的孩子,也會出現不自信、膽小懦弱等表現。
  • 《小歡喜》裡海清說的這句話,透露了多少父母的焦慮,孩子的委屈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最怕聽父母說,「我都是為了你好。」可當我們成為父母后,又會經常把這句話送給孩子,「寶貝,媽媽都是為了你好。」為了孩子好,我們會禁止他做「危險」的事,走路不能跑,不能在沙發上跳。而人越是焦慮,就越想要控制點什麼。比如孩子專注力差,很多家長會通過批評孩子來釋放和緩解自己的不安,「你怎麼這麼坐不住啊,看看隔壁的豆豆,看起書來半個小時都不動的,怎麼就你坐不住呢?」
  • 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懂得學習的重要性、父母的不容易?
    孩子父母外出打工,把兩個孩子留在了深山中,大一點的哥哥要獨自承擔自己和弟弟的日常起居,每天自己淘米、做飯、炒菜.儼然一副小大人的樣子。扭頭再看看熟睡中的閨女,不禁陷入到了沉思中小小馬上7歲了,每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玩平板、看電視,一提到學習,家裡必然鬧的「雞飛狗跳」,全家寵溺習慣了,看見什麼好吃好玩的就伸手要,不給就撒潑打鬧!
  • 正面管教:父母經常對孩子說這三句話,會讓孩子內心更加自信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以多對孩子說這三句話:1. 你能做到嗎?當我們不希望孩子做什麼事情時,有時越禁止越會發現孩子對做這件事的興趣只增不減,仿佛在跟父母對著幹。這種時候,我們換一種角度,不直接禁止他去做這件事情,而是輕輕地問他,「保持不去做這件事情,你能做到嗎?」。給孩子一個積極正面的指示,在後面加上「你能做到嗎?」孩子在自己心中也會有一個疑問,激發自己的主動性,從而形成自我約束,比家長苦口婆心的指責勸告效果會好很多。
  • 孩子其實都熱愛學習,但父母對學習太狹隘,激發孩子好奇心很重要
    那既然孩子是喜歡學習的為什麼孩子對學習學校的課程時候,顯得不開心呢,做作業也不積極,完全沒有看出來是喜歡學習的,這是為什麼呢?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曾奇峰說:「你要想讓孩子學習不好,就整天在他面前說學習的重要性,你說的越多,孩子的學習就會越差。」
  • 「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常聽這句話的孩子長大後,會怎麼樣?
    「要什麼要,家裡的玩具都這麼多了,還買」「走吧,想玩玩具回家玩去」最後,因為小男孩的媽媽還是帶著含著淚的小男孩離開了。那麼經常聽「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這句話的孩子長大後,會怎麼樣?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影響,比如:一、放棄努力。反正我總是做不好,那麼我不做了,反正我怎麼做你們都不滿意,破罐子破摔吧。
  • 青春期的孩子跟父母頂嘴,該怎麼辦?李玫瑾:用這三句話很有效果
    這不今天又為午飯的問題開始爭吵,起因是笑笑覺得媽媽今天做的飯太素,而媽媽卻覺得每天都吃那麼多肉反而不好,葷素搭配比較好。可笑笑怎麼都不聽,媽媽便忍不住對孩子大喊:「你怎麼那麼能頂嘴了?敢這麼和我說話?我把你養這麼大你還真是沒有良心。」面對媽媽突如其來的質問,孩子放下筷子扭頭就回屋了。現在每個家庭的孩子都不多,大多數情況下家長對他們的要求都是百依百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