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邊緣性人格障礙——學會接受,嘗試改變

2020-12-13 情感捕手小喵

引言:

俗話說「三歲看老」,但是這句話在我身上並不應驗。我三歲以前基本上是媽媽看大的,據她說那時我還是一個活潑開朗,熱情外向的小朋友。後來,媽媽上班,養育和教育我的任務就到了爸爸身上。

也是從跟爸爸一起,我開始變得內向、不愛說話、唯唯諾諾、敏感多疑起來。一直到現在,我雖然已經是個成年人了,成熟穩重了不少,但是在骨子裡我是自卑的。

如果身邊的人或者工作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我總會把原因歸結到自己身上,覺得是自己的錯誤導致了不好的結果。

即使我知道並不是我的過錯,但是我的內心還是隱隱作痛,在失敗的深淵難以自拔。我不敢展現自己,躲在人群中使我有安全感。

直到看到《與內心的恐懼對話——擺脫來自親人的負能量》我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這樣。這本書的作者蘭迪·克萊格在書裡《引言》部分第一句話就是「肯定我有問題」,她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她有一個罹患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前男友。他喜怒無常,上一秒甜言蜜語,下一秒就視她為仇敵。在她看來,前男友簡直不可理喻,然而更糟糕的是她竟然在男友的精神控制下不知不覺接受了前男友嚴重的現實,甚至以為自己滿身缺點。她前男友對她的影響很深,及時分手了,她仍然感覺找不到自尊。

但是她是幸運的,她找到了靠譜的心理諮詢師,從此開始了解「邊緣性人格障礙」,經過她的描述,她前男友是典型的邊緣性人格障礙特徵。她在治癒自己內心創傷的同時,決定寫一本能夠助人自助的書,於是就與資深的心理諮詢師保羅·梅森合作,寫了這本大眾心理學經典著作,幫助了很多面臨同樣問題的讀者,我就是其中一位。

這本書指導人們理解什麼是邊緣性人格障礙行為,並通過實例展現給讀者這種行為會對人們的親密關係產生怎樣的影響,並且最重要的是指導人們學會如何去應對。

通過閱讀此書,我終於明白自己的性格為什麼發生了如此的變化。原來我有一個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爸爸,我爸爸總是說一不二,如果我不按照他說的做,他就會罵我而且罵得很難聽。但是,他心情好的時候又像變了一個人,這個時候不管我做什麼他都笑呵呵的。但是,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暴風雨就會來臨。

於是,我就學會了察言觀色,但即便如此,爸爸還是喜怒無常,我像生活在地雷田裡,不道什麼時候就會被炸得粉身碎骨。他永遠是對的,我永遠是錯的。

在本書第三章《了解混亂:認識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行為》中我了解到,「持續不斷地指責和批評,是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所採取的另外一種『對外付諸行動』的防禦機制。指責可能有一點事實依據,但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往往言過其實,也可能純粹是來自於邊緣性人格的想像之中」。

認識了人格障礙並知道它會如何對你產生影響,下一步就要學習一些特殊技巧,幫你成功地掌控自己的生活,避免被身邊的混亂幹擾。

我們首先要明確你無法改變人格障礙本身,或者讓親友主動接受治療,你所能做到的就是學會接受現實,嘗試改變自己。

雖然很難,但是書裡給出了非常有用的建議。

1、照顧自己:我們要懂得尋求幫助支持,懂得疏解內心的鬱悶,學會控制情緒,增強自尊心。

2、擺脫情緒困擾:保有自己的選擇,幫助而不是解救他人,直面內心的恐懼、責任感和內疚感,而不是逃避。

3、用傾聽去溝通:要明白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一些做法只是為了引起注意,消除自己的不安,要積極傾聽,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含義,儘量與之共情。

結語:

其實相對於本書中描述的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行為的實例來說,我爸爸的做法並不是太過分,我現在理解的是他恨鐵不成鋼,嚴格要求我是為了我好。但是他確實需要控制一下他火藥桶般的脾氣,每次跟他出去,都感覺他在發火,跟超市收銀員、飯店服務員、醫院的醫生護士等等。

對於我爸爸來說,想要勸他去找心理諮詢師尋求幫助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作為子女我只能儘量調整自己,多多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勇敢面對內心的恐懼,用愛心溫暖他。真的很感謝本書的作者可以把她自己的經歷和研究成果分享出來。

相關焦點

  • 邊緣性人格障礙
    朋友跟我講起讓她啼笑皆非的「一段情」。  他們至今還保持聯繫,在工作上,他總是及時提供許多幫助,然而卻不談感情。她知道不能再在通訊工具上刪除他(以免再被瘋狂追求),但二人的關係也不能再進一步了。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典型特徵有學者描述便是「穩定的不穩定」,往往表現為治療上的不依從,治療難度很大。  邊緣性人格障礙被認為這是一種較難治癒的嚴重的精神疾病。  然而事實上,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就生活在我們身邊,很可能你身邊的某位同學、同事或朋友,就是邊緣性人格障礙。如果我這樣說,會不會立刻引起你的恐慌呢?  其實大可不必,如果說要恐慌,也輪不著路人甲。
  • 「邊緣性人格障礙」其主要病因與症狀有哪些?
    BPD 患者多有嚴重的社會功能損傷,約60%的BPD患者嘗試自殺,其自殺完成率是一般人群的 400 倍,終生自殺死亡率大約為 10%。病因學的主要理論認為BPD是一種無法控制情緒反應的情緒失調症,而無力控制情緒反應則會導致明顯的衝動行為。 邊緣性人格障礙雖然是人格障礙的一種,但是相比較於其他比較單純易診斷的人格障礙來說,邊緣性人格障礙顯得更加複雜且難以識別。
  • 超同理心:邊緣性人格障礙帶來的「意外禮物」
    隨著醫學模式佔主導地位,我們傾向於將這種痛苦歸結為一種可能,即我們的痛苦可能是由於我們沒有尊重個體的獨特性所帶來的結果。如果沒有這些技能,同理心最終會「吸收」他人的情緒,直至精疲力竭。人們早就認識到,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似乎對他人的潛意識心理內容——思想、感覺,甚至身體感覺都具有不可思議的敏感性。他們似乎也有影響他人的天賦(來自Park, Imboden, Park, Hulse, Unger, 1992)。
  • 《與內心的恐懼對話》:一場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來自內心的對話
    :神經症、精神病和人格障礙,相對來說,在治療實踐中神經症是比較輕的,精神病是比較重的,而人格障礙則是很難治療的。《與內心的恐懼對話》,這是第一本寫給邊緣性人格障礙者親友的療愈的書,由臨床經驗豐富的心理學家保羅·梅森與美國最重要的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自助網站發起者蘭迪·克萊格合作撰寫。書中收錄了大量真實案例,全部取材於現實生活。
  • 走進「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世界
    這些行為有的可能是【正常】的,有的卻可能是【病態】的,這個病態就是邊緣性人格障礙。那什麼是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具體會有什麼特徵呢?下面我們一一來說。 邊緣性人格障礙最為顯著的特徵就是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穩定性。
  • 如何跟邊緣性人格障礙戀愛呢?
    沒錯,這就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一些日常反應。Ta們缺乏的安全感跟平常人所缺乏的安全感是不同的,Ta們多存在於報復心理,表現非常極端,非好極壞。那究竟什麼是邊緣性人格障礙呢?邊緣性人格障礙簡稱:BPD,是精神科常見的人格障礙,主要以情緒、人際關係、自我形象、行為的不穩定,並伴隨多種衝動的行為特徵,是一種複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當然在生活中所有的行為都不是矯情,而是一種心理疾病,也不代表ta們是壞人,ta們往往是長期心理遭受創傷後,所造成的後遺症。
  • 童俊:邊緣性人格障礙與代際創傷治療
    我們的治療是慢慢的幫助他去認識到:這不是自己的錯。在精神醫學領域,我們有我們的短板,這個短板就是我們有一個黑白觀念,這人要麼是精神病人,要麼就是健康的。精神範圍有很大一塊,是我們很多精神科醫生不清楚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BPO概念,即邊緣性人格組織。有警察問這個人,你為什麼要殺這麼多跟你無怨無仇的青少年?
  • 《與內心的恐懼對話》:因他是邊緣性人格者,你就要忍受折磨嗎?
    邊緣性人格者,確切地說是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是一種明確的心理疾病,需要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才能逐漸痊癒。遺憾的是,至今大眾對其知之甚少,或許是因為這種病的表現形式也能用脾氣差、自私等負面詞彙來概括,容易讓人誤以為不過是性格使然罷了。
  • 『失序的人格』第六章邊緣性人格1
    邊緣性人格疾患在DSM-III中最初被視為不同的疾病,「邊緣」最初被使用在:一群疾患、難纏的病人、不確定的診斷、及一種人格族群。不僅在最初時,邊緣性人格疾患被視為精神分裂的另一種類型,後來被視為是非典型的情緒障礙,但後來的研究顯示邊緣性人格疾患是完全獨立的診斷,許多討論邊緣性人格疾患的書籍皆提及這是一種具爭論的、複雜和重複的診斷。
  • 宣美退出 Wonder Girls 後患邊緣性人格障礙坦言:「我也想被愛」
    承受巨大壓力的宣美坦白說,5年前被診斷為邊緣性人格障礙。邊緣性人格障礙是指無論情緒、行為、對於人際關係皆非常不穩定、情緒起伏、變動較大的病症。宣美說:「幸好診斷後一邊吃藥一邊治療,漸漸好多了,因為自己連周圍的人都很累,所以努力尋找生病的根本原因。」
  • 邊緣人格障礙:比抑鬱症糟糕可怕的心境障礙就是我
    其實我們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有些神經症會伴有人格障礙,就比如今天給大家要講述的邊緣性人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過這樣一類人,ta們很希望和你交往,可是深交後彼此很痛苦,即使你心平氣和的和這類人溝通,最後一定會情緒失控,甚至是歇斯底裡。
  • 《與內心的恐懼對話》:我們無法改變患者,但可以調整自己的行動
    《與內心的恐懼對話:擺脫來自親人的負能量》一書專門為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有親密關係的人而寫。本書旨在幫助人們正確認識邊緣性人格障礙行為,這些行為將產生什麼樣的負面影響,人們又該如何理解及應對這些行為,從而能讓自己走出被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折磨的困境。
  • 『愛你想你恨你—走進邊緣人格的世界』第一章邊緣性人格者的世界
    由於愈來愈多的求診者因生活受到某種獨特的困擾而尋求治療,邊緣人格的衡量指標因此逐漸成形。1980年,邊緣性人格疾患正式被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納入精神醫學專業人員的「聖經」當中——《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三版》(DSM-III),第二版的修訂版於1987年出版,其中診斷標準更加精良。(譯註:第四版於1994年出版,修訂版Text於2000年出版)。
  • 人格障礙的幾種類型
    示例包括:反社會人格障礙邊緣性人格障礙戲劇性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C類人格障礙精神分裂樣人格障礙與精神分裂症有一些共同的特徵,但它們並不相同。精神病和幻覺不是這種人格障礙的一部分。患有這種人格障礙的人可能有精神分裂症或分裂型人格障礙的親屬。分裂型人格障礙有分裂型人格障礙在他們自己的家庭之外可能很少有親密的關係。
  • 邊緣型人格障礙真的一病誤終生?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精神科常見人格障礙,主要以情緒、人際關係、自我形象、行為的不穩定,並且伴隨多種衝動行為為特徵,是一種複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典型特徵有學者描述便是「穩定的不穩定」,往往表現為治療上的不依從,治療難度很大。主要表現「不穩定的人際關係,不穩定的情緒,不穩定的自我意象和明顯的衝動性」。
  • 專家:攻擊型人格的特點,這幾點很常見!患上人格障礙你要注意
    專家:攻擊型人格的特點,這幾點很常見!患上人格障礙你要注意人格有很多種不同的類型,攻擊型人格就是其中的一種,那你了解攻擊型人格的特點有哪些嗎?下面小編就來告訴大家究竟攻擊型人格是什麼。1.情緒急躁易怒,存在無法自控的衝動和驅動力。
  • 遇到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你該怎麼辦?
    筆者的朋友在相親網站上認識了一位男子,然而每當二人的關係有了那麼一絲曖昧時,這個男子就會消失不見。
  • 何謂「邊緣性人格疾患」
    (5)出院後,才被社工發現為《邊緣人格者》)6)開始年多的異常生活:工作不足一周被辭退!馬上到另一間公司上班,也不足一月被辭退!自信心盡失,不能自拔。(7)曾經嘗試走進青少年社交圈子,可能是《邊緣人格者》(愛你,想你,恨你,走進邊緣人格的世界:IN986-7574-53-2一書,八類形態,佔了大部份)的原因,被拋棄收場!胡女土,希望您能專業探付我和【難】的感受,賜與我倆神力量。我該如何處理呢?
  • 邊緣型人格障礙 :心理諮詢師的殺手
    1.什麼都不穩定 情感上 邊緣型人格的人,情緒在一天中(甚至一個小時中)可能會有多次的劇烈起伏。與雙相情感障礙不同的是:抑鬱和躁狂更替周期較長,而邊緣型人格的人,情緒轉變的太快,就像龍捲風。上述各種不穩定的根源,是邊緣型人格的人對於被拋棄的強烈恐懼。被他人拋棄,對於邊緣性人格的人來說,可能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也是最無法接受的。
  • 筆記|《變態》C11 人格障礙(中)
    (2)並非發生於精神分裂症、伴精神病性表現的心境障礙、其他精神病性障礙或某種普遍性發育障礙。分裂型人格障礙的形成原因(1)有人認為,分裂型人格障礙是精神分裂症基因型的表現型。(2)可能某一類分裂型人格障礙和精神分裂症病人之間是有關聯的,但遺傳與環境的影響各起多大的作用仍是值得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