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刺激隱核蟲病的病因
1.養殖條件差
海水魚刺激隱核蟲病的發生多是由於養殖密度過高,水流交換不足而引起的。發病時地區魚排設置海區潮流較小,並且網箱排列的過長、過密,且與潮流平行,導致水體交換條件較差,寄生蟲密度和感染強度得以加強,引發病害發生。
2.營養不良
投餵冰鮮魚也是導致刺激隱核蟲乘虛而入的原因之一。刺激隱核蟲在野生魚上感染強度不高,一般不會引起疾病的發生,但冰鮮魚所攜帶的病原菌和寄生蟲始終對養殖魚類是個潛在的威脅。當水溫達到刺激隱核蟲繁殖最適溫度和魚體健康較差時,極易暴發疾病。
3.管理不善
由於缺乏必要的疾病防治及控制知識,在養殖過程中,如分苗、拉網、倒池和使用工具等操作後擦傷魚體,容易引起魚類繼發性感染海水魚刺激隱核蟲病。在發病初期沒有得到養殖戶的重視,沒有做到及時隔離、治療、控制魚病的發展,再加上對病死魚隨意拋棄於養殖水域造成海區病源汙染,從而使得在發病後期較難控制疾病的暴發和流行。
二、刺激隱核蟲的防治措施
刺激隱核蟲病較難治療,儘管對刺激隱核蟲的免疫防治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可是該蟲病的疫苗研發還處於實驗室研製階段,離農業部獲批上市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一般採取預防措施為主,可採取以下方法:
1.網箱布局要合理
網箱之間保持適當的間距,儘量選擇水位較深、水流暢通的新海區進行養殖。有條件的可將發病和將要發病網箱拖到水體流動較好、清潔的海區養殖。
2.調整放養密度
網箱養殖要適當降低養殖密度以改善網箱內水質條件,有條件的適當進行分疏,降低放養密度。池塘養殖放苗前,用漂白粉以50-100/㎡水體的濃度徹底消毒。
3.提倡健康養殖
應減少冰鮮及鮮魚做飼料用魚,改用人工配合飼料,在刺激隱核蟲流行的5月下旬和8-10月,日常投餵中應加強營養,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維生素E、寡糖類免疫增強劑、三黃粉和大蒜素,改善海水魚非特異性免疫能力,以提高魚體對刺激隱核蟲的抵抗力。
4.定期消毒預防
定期潑灑生石灰粉,或採用硫酸銅或漂白粉順潮流方向掛袋,保證水質清潔,勤換網箱,做到及時殺滅在網衣上附著的胞囊及幼蟲。
5.提高衛生意識
瀕死魚要及時撈出,裝上岸進行掩埋,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汙染,若隨意丟棄會加快刺激隱核蟲病的傳播。
6.提早出魚
達到商品規格的成魚要及時起捕儘快上市以減少養殖風險。
7.池塘養殖治療措施
醋酸銅全池潑灑,使池水濃度成0.1-0.3g/㎡:也可以1畝使用生薑1千克和辣椒1.5千克,煮沸後全池潑灑預防。
8.網箱養殖治療措施
5-8 g/㎡醋酸銅淡水溶液,浸泡病魚15分鐘(具體時間視不同種魚的忍受程度而異)。浸洗後如能移入含2-2.5g/㎡ 的鹽酸奎寧的水體中暫養,效果更好。
9.定期抽檢
經常檢查魚的鰓部,發現有白點現象,即用新鮮的苦楝枝葉100-130千克/畝,分散吊在網箱周圍進行預防和治療,使用中草藥具有無藥物殘留、不產生耐藥性等優點。
10.淡水浸泡
淡水浸洗是一種較為節約成本的治療方法,用淡水浸洗病魚3-20分鐘(浸洗時間根據魚的體質和承受力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