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建(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相由心生,他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個性會產生一定的外在結果。具有特殊個性的人,想事和做事及其產生的結果對其軀體也會產生相應的影響。在可代償的範圍內,軀體為了適應其心念和行為的需要就會相應的變化。這樣,心念和個性與其軀體器官的功能、以及異常的心身疾病有著緊密關係。本文將從個性與心身疾病的關係、個性在心身疾病發病因素中的作用和改變個性能夠防治心身疾病等三個方面進行論述,以饗讀者。
個性與心身疾病有很重要的關係。什麼人、什麼時候得什麼病,與性格特徵有很大關係。如A型性格的人,他們具有積極進取、爭強好勝、急躁不安、安排任務過多、覺得時間不夠、難於駕馭、雄心勃勃、開足馬力向前奔等性格特徵就易患高血壓病和冠心病。
個性特徵又具有其相應的器官易感性。對同一個人來說,各種不同的心理因素,或不同時間同一性質的精神刺激,都表現出同一器官的生理變化或病理症狀。如有人胃痛,有人頭痛,有人胸悶等。當人們遇到精神刺激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一般來說,包括三方面反應,一是心理反應;二是軀體外在表現,如語言、表情、體語;三是軀體內在表達,如五臟六腑、皮膚黏膜和各個系統功能的變化。緩慢壓抑個性的人,遇到應激常以內向反應為主。當遇到壓力、內心滿足時,其欲望無法釋放、憋在心裡,時間久了就會出現消化系統功能異常、腹部症狀。急躁焦慮個性的人,遇到應激常以外向反應為主。他們經常表現憤怒、敵意、緊張的情緒,時間久了就會表現心血管系統異常和內分泌紊亂,如血壓和血糖升高,胸悶、頭痛、月經紊亂等症狀。F·Alexander提出「器官象徵性語言」之說法,他認為情緒反應會沿著特定的途徑釋放,引起相應的器官功能異常。Harold Wolff研究表明,不良情緒對消化道有如下影響:長期鬱悶,胃黏膜就充血、糜爛、出血;悲衰失望,胃運動分泌減緩、功能減退; 灰心壓抑,會出現腸蠕動抑制、便秘;對婚姻不滿的婦女,憤怒流淚時,鼻黏膜就會發紅、腫脹、潮溼、分泌液阻塞鼻道。
個性在心身疾病發病因素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心身疾病的發病因素可能是綜合性因素。潛在因素包括遺傳、教育、行為學習理論、環境、童年經歷、心理動力學、條件反射,這些因素形成其大腦神經病理環路和相應的個性 。誘發因素:心理壓力和精神刺激作為導火索誘發起病。中間因素:包括植物神經、HPA軸、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等。誘發因素通過中間因素將潛在因素變成顯在的臨床表現、發病。
個性對心身疾病發病的作用不可忽視。根據個性與心身疾病的關係和潛在因素表明,個性的形成是受很多潛在因素的影響,相對穩定的個性又變成了心身疾病發病的潛在因素,特殊的個性對其相應的心身疾病的發病可能就成了重要的樞紐因素。
改變個性能夠防治心身疾病。改變個性能預防心身疾病的發生。「相由心生」,此「相」從廣義上講,包括面相、心理反應相、軀體內裡臟器表達相和外在體語表達相。由此可知,心念是產生「相」源泉,改變心念就能改變其「相」。改變心念就能改變個性,改變個性就能預防心身疾病的發生。當我們起了一個心念之後,全身細胞將隨之產生變化,如果長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精神上的劇烈創傷,超過我們所能適應的範圍,它就成為一種惡性的刺激,進而影響到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
改變個性能治療心身疾病。「病由心生」,特別是心身疾病。中國古醫典《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講:「喜則氣緩,怒則氣上,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陰陽應象大論又說:「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有智慧的中國人早在幾千年前即觀察到人的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是造成疾病的內在因素。事出皆有因,有因才有果。有前前,才有後後;前前裡有更多的一些些,後後也還有更多的一些些。病有病因,仔細查找病因,在因上努力,對因治療,病症將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末」。
心身疾病與患者的心念、情緒及其個性相關。改變心念,就會改變情緒,進而就會改變其個性,心身疾病就能隨之改善、甚至就能根治。那麼,如何改變個性能防止心身疾病的復發呢?
1.心靜:老子說:「萬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 生命的根本是在寧靜中恢復。佛經云:「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寶塔猶須化為塵,一念淨心成正覺。」古人說:「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人得一以明。」
心身疾病患者的心往往不靜又多思多慮。力爭將其心先變清靜、然後再變乾淨,這樣不但可以預防心身疾病,還可以開發慧慧、健康長壽。要真心靜就要學會放下。
2.放下:放下欲望,減輕欲望,慾壑難填。欲望越多煩惱愈多。如果多對比,多滿足,難過不滿、痛苦就會少些。很多宗教信仰,都告訴人們交託給上帝,就是放下。真能放下,就會一身輕鬆,改不滿為知足,為快樂。放下不滿,放下怨恨,化敵意為友善,你的人生就會一片光明、藍天。
3.化解:人最難戰勝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如何放下化解又顯得十分重要。化解的智慧很深,需要度量、勇氣,心胸、知識、換位思考等等。也需要給自己一點時間。化解你與他,你與自己的矛盾。給自己點溫度,愛點別人和自己,有時一切都會迎刃而解。愛是上善若水,水是世界最柔的物質,它會改變一切。
4.升華:人生苦短。曹操的短歌行中曾寫道: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因此修煉自己,提升自己是人生的大境界,要不斷學習,包括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等等。萬事只要能夠真的想通,又有何苦,病又從何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