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後,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到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都被推上風口浪尖上。傳統農貿市場長久以來形成的髒亂差局面,規劃不合理;基礎設施不完善;通風、清潔不到位等問題導致存在衛生防疫隱患的問題成為人們批判的話題,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刻不容緩。
農貿市場首先需要升級改造的是購物環境。農貿市場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也是城市文明形象的一個重要窗口。傳統農貿市場身上總是帶著「髒亂差」的標籤,空氣不流通瀰漫著腥臭味,隨地可見的垃圾,這些環境問題都直接影響消費者購買的欲望。改造升級後的智慧化菜市場過道通暢,市場內光線明亮;蔬菜色澤誘人;食材陳列整齊,業態分明,便於購買;地面乾淨整潔;空氣中的惡臭消失了,撲面而來的是陣陣的瓜果清香。
其次改造升級的是食品安全溯源。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貿市場必須配備農藥殘留檢測室,對市場所售食品進行抽樣檢測。從食品源頭追溯,建立可靠的食品流通體系,有效把控食品從田間地頭到飯桌之間的所有流通過程,讓老百姓買得放心,吃得舒心。只有食品安全質量有保證,市民幸福生活指數才有保障。
農貿市場建設誠信體系也是改造升級的範圍之一。農貿市場在進行智慧化升級改造後,市場就會相應配置了一些智能化的設備,比如統一配備智能電子收銀秤,讓數據聯網,智能快捷支付和列印交易小票,交易信息全記錄和留存。而市場每個攤位也都會安裝「一戶一檔一屏」的商戶信息公示屏以及菜價電子標籤屏,如商戶姓名、照片、營業執照、承諾書、菜價等信息都統統公開透明公示,亮照經營,既做到明碼標價,又讓市場消費場景智能化。整個市場的交易透明化,信息公示化,也能有效地解決傳統農貿市場缺斤短兩以及價格漏洞等難題,大大提高了消費者與商戶、與市場的彼此之間的信用建立問題。
數據信息化是改造的最重要的一環。農貿市場建立一整套的智慧化的信息管理平臺以及安置智慧採集設備,有了農貿市場大數據中心,無論是市場方管理、還是商戶經營亦或者消費者買菜交易等,都有數據可查,都有記錄可依,比如供應信息、交易信息、市場信息、商戶信息、菜品信息、菜價信息、交易金額等,大量有效的數據採集和智能記錄,讓農貿市場服務不再被動。
過去的農貿市場在管理上不夠嚴謹規範,市場管理方對商戶信息、菜品價格、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等問題不能嚴格把控,無法做到市場信息公開透明化。而改造升級的現代化菜市場,可以對溯源進行檢驗、監控菜品價格,入駐商戶嚴格審核,將市場信息透明公示在信息屏上,有利於市場監控管理,也方便消費者快速了解菜品信息。
小小菜籃子連著大民生,農貿市場牽動著老百姓的心。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農貿市場越來越無法滿足老百姓的需求,農貿市場改造是勢在必行。
中科深信從服務百姓的立足點出發,不斷升級迭代自身產品,為百姓、商戶、政府等多方提供高效服務,打造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背景下的智慧型、服務型高效惠民的智慧農貿、智慧農批全新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