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貿市場設計改造的行業內流行一句話,「全國農貿看浙江,浙江農貿看杭州」。
浙江農貿市場「五化」改造現在進行得如火如荼,先來個「五化」改造的時間節點圖感受一下浙江農貿市場改造的效率吧。
浙江省農貿市場「五化」改造時間表
2020年7月: 「五化」改造方案發布
浙江省在7月初發布了《浙江省農貿市場和專業市場「五化」提升行動方案》,本方案中指出以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規範化——「五化」提升為目標作為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的指導思想和主要方面。
2020年8月: 召開「五化」改造推進會
8月4日,浙江省農貿市場和專業市場「五化」改造推進會在杭州召開浙江全面啟動了市場的「五化」改造。
2020年10月:第一批改造成果驗收
10月底,第一批創建的247家市場全部完成「五化」改造的成果驗收。
至2021年6月:不少於200家市場達標
「五化」行動要求到2021年6月底,浙江要有不少於200家農貿市場和專業市場達到「五化」改造的標準。
至2022年9月:星級農貿市場全部達標
在2022年杭州亞運會舉辦前,全省五星級、四星級農貿市場和專業市場要全部達到「五化」標準,全省80%以上的城區三星級農貿市場和專業市場要達到「五化」標準。
農貿市場為什麼要進行「五化」改造?
1. 後疫情時代:注重食品衛生安全
突如其來的疫情把大家打了個措手不及,痛定思痛,人們對食品安全、衛生安全的更加重視,尤其是對農貿市場的環境衛生要求更加嚴格。
許多城市開始著手對菜市場進行大刀闊斧的整改,除了在外觀呈現、治理方法等設施和體制上的升級改造外,更關鍵的是供應鏈層面的全程可追溯。
2. 技術升級:注重融合數字智慧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飛速提升,智慧化、數位化的技術已經滲透進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中。
農貿市場作為為人們生活提供基礎保障的公共場所,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公共空間,更是應該運用科學技術,更全面地為消費者提供保障和便利,將菜市場在現代化城市建設中的地位與意義突顯出來。
加強市場的數位化信息體系建設和數位化支付,可以提高商戶對接效率,通過市場內的交易數據、銷售數據、客流數據、菜價數據、商戶數據、活動數據達到食品安全追溯和商戶交易體驗的目的,為上級管理部門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3. 消費升級:注重購物消費體驗
雖然受到疫情影響,經濟有所回落,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國國民經濟已經有所回升,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
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狀態下,老百姓日常生活節奏也更加追求效率,此背景下,消費體驗是決定消費人次的重要條件,市場重心從「以產品為中心」發展到「以用戶體驗為中心」。
4. 以人為本:注重消費者與經營戶
關注空間內的「人」是近年來設計行業中達成的最為重要的行業共識。
菜市場的人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消費者,一類是經營戶,他們都是構成消費行為的有機體。先有經營戶的營業,再有市場的營業額,消費者對市場的評價越高,經營戶對市場的黏性就越高,這些都是相互牽制的影響因素。
以往農貿市場的建設中往往忽視了經營戶。相比消費者,經營戶在市場內的時間更長更久。他們不僅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售賣空間,還需要有一個生活空間。讓經營戶可以在市場內休息、吃飯、更衣、子女寫作業的經營戶之家是必不可少的。
「五化」改造後的農貿市場其生命力在哪?
便利化——客流量基礎:提升消費機率
農貿市場不應固步自封,只以單純的農產品貿易作為市場的唯一目的,而應該結合社區服務、黨政服務、生活服務等打造成為一站式服務中心。
不斷開發農貿市場服務的可能性,注重新業態的加持,對農貿市場原有面貌進行創意性的更新,為農貿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在政務服務、早餐熟食、遊樂健身、生活服務(理髮、裁縫等)等項目的加持下,為周邊提供更為全面便捷的服務設施,也提高了農貿市場的客流量基礎,同時有助於提升消費機率。
智慧化——技術支撐:交易更加便利、透明
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科學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是有目共睹的,從工業時代的產業化到數字時代的智慧化,不止解放了人們的雙手,還為人們提供了更為多樣的生活形式。
農貿市場可配備的智能數字設備也是在不斷推陳出新:智能收銀電子秤、5G智能分類垃圾桶、可追溯農產品源頭信息的小票、大數據智慧顯示屏(實時客流量、交易金額、交易筆數、攤位數量、農產品價格公示)、就地垃圾處理設備、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室。
其中食品快速檢測室的保障和能力,是農貿市場作為準社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的核心競爭力,是與其他生鮮零售業態公平競爭的最大優勢,農貿市場應該充分發揮好這個優勢,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人性化——以人為本:消費者喜歡、經營戶開心
在市場設計時更加關注農貿市場中的人,即消費者和經營者。讓消費者在購物時輕鬆愉快,讓經營戶的生意紅火,這是杭州貝諾設計團隊的設計遵旨。
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是主導消費者購物頻率的關鍵,購物體驗主要體現在購物的便捷程度和產品的優劣性上。清晰且有特色的市場導視系統可以使得消費者快速明確自己所在位置,以及迅速找到去往目的地的路徑,這些消費體驗與其他市場的進行差異化競爭的關鍵。農貿市場的主要顧客是中老人群,市場應該重點關注這類消費人群的需求,比如配備AED除顫儀等,以防顧客在購物途中意外的發生。
消費者是農貿市場中流動的因子,而經營戶是農貿市場中相對穩定的有機體,甚至市場是經營戶的第二個家,所以市場對經營戶的關懷必不可少,讓經營戶體會到市場的關懷,可促進市場與經營戶之間的友好關係。
特色化——市場定位:精準營銷
人們在選擇某個品牌或者某個產品時,有時並不是因為需求,而是其品牌文化引發了消費者的共識。農貿市場也完全可以根據市場周邊特色進行特色融合,從而打造成為一個有辨識度的農貿市場,使其演變為具有文化意蘊的公共場域,體現著城市精神與城市文化特色的一張名片。
這些特色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發掘,人文特色與產業特色。
產業特色即農貿市場內的農產品貿易特色,比如突出地方特色的地方特色產品專區、主要進行海鮮交易的海鮮市場,或者擁有線上交易的農產品貿易直播間等。
其中市場的設計風格反映著市場的人文特色,比如由杭州貝諾市場研究中心研究設計的杭州王家弄菜市場,以水墨江南作為設計靈感,在市場設計時融入西湖情景的主題,別具一格,記憶點突出。
規範化——安全質量保證:買的放心、吃的安心
乾淨整潔的地面、臺面映射的是菜品的安全、新鮮,這樣的農貿市場留給顧客的第一印象是正面的,會打消掉顧客許多消費顧慮。
農貿市場的環境衛生則從側面反映著農貿市場的運營管理體制,一個擁有完備管理體制的農貿市場留給顧客的印象是專業有序,這種印象會延伸到消費者對於菜品、經營者的評價當中去,影響著顧客在接下來所有的消費行為意識。
結語:
對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是時代要求下的必須進程,早改造、早完成、早盈利,且改造後的農貿市場更符合當代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心理,也更加貼合新時代對農貿市場的要求,在競爭激烈的生鮮市場中,其迸發的生命力更加旺盛、頑強!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