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唱法,簡單地說,就是在中聲區的發音基礎上,唱到高聲區時,加強胸部的呼吸支持,降低喉頭,打開會厭,擴大喉腔,使聲音得到豐富的高泛音,這也就是所謂的"頭腔共鳴"。用關閉唱法唱出來的真聲,可以大幅突破原有的真音音域,不止提高一兩個key。
"coperto"一詞為"掩蓋"或"蒙蓋"之意,所以這一唱法又稱為"掩蓋唱法"。"關閉"一詞是與男聲在中聲區聲音的"開放"狀態相對而言的。19世紀之前的聲樂作品對高音並不要求宏大的音量。男聲在唱高聲區時仍沿著中聲區的唱法,開放著唱上去,唱到一定的高度就改用假聲。19世紀初,義大利和法國出現了表現英雄激情的歌劇作品,這類作品要求演唱者用宏大的聲音來表現音樂的情緒和人物的性格。
關閉唱法呢是一種比較高級的唱歌技巧:這種唱法的特點是聲音的音色比較的明亮,集中且容易獲得頭聲,音量較大有比較強的穿透力,同事吐字也是較為方便的,學習這種唱法前必須要有一定的聲樂基礎,至少唱歌時的節奏是對的,不會跑掉之類的,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關閉唱法的練習方法吧。
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類說話發音的本能是喉嚨緊聲帶緊,而關閉唱法則是必須喉嚨放鬆,練習關閉唱法就是要克服你說話發音的本能。
一、發聲方式
大家先來練習嘆氣,來發 「唉」 這個音,注意,不是「愛」,是「唉」(注意不是那種只有氣沒有聲的輕嘆,而是有聲音的嘆氣)。關鍵是「以氣帶聲」,就是用氣流去衝擊聲帶發出聲音,而不是用嗓子發音,並且口腔的形狀是打哈欠的樣子,也就是說喉嚨要打開,要非常放鬆。
學習關閉唱法一開始是比較難的,但只要掌握了發聲的技巧,後面就越來越簡單,如果你已經成功的嘆氣了,額,你就用這種嘆氣的發聲方法找感覺。
二、氣息問題
你初步掌握了發聲方式,但是氣息不足,導致胸腔共鳴弱,而頭腔共鳴較強,使你的聲音更像假聲。因為關閉唱法的聲音是頭腔共鳴與胸腔共鳴的混音,如果其中的頭腔共鳴較強,聽起來就像假聲;如果胸腔共鳴較強,就更像真聲。
比如說帕瓦羅蒂的高音,胸腔共鳴超強,沒一點假聲的感覺;而王力宏胸腔共鳴沒帕瓦羅蒂那麼強,所以高音感覺不是假聲也不是真聲,例如,《你不知道的事》中:你不知道我『為』什麼離開你...其中的『為』這個音感覺是假聲與真聲中間的聲音,就是因為他特意壓制了胸腔共鳴,使這個音能配合上曲子憂傷的感覺。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是練氣,練氣的方法網上有,堅持每天練,只要練到你可以控制氣息的強弱就行了,那時候你就可以控制胸腔共鳴的強度了。
推廣
三、高位置
歌唱中的高位置.歌唱時應始終保持高位置.這就提到一個「高音低唱」的問題,什麼是,使得「高音低唱」?這並不是說要求歌唱者講歌曲的音高升高,而是指歌唱者在歌唱中不僅要始終保持高音的高位置,更要自己的聲音始終保持一個積極,緊張的狀態。任何嗓音的音域中的每個音都應該具有整體共鳴的色彩,高的聲音比較多地在頭部共鳴器官中共鳴,隨著往低唱時要加強胸腔共鳴;使用各共鳴器官的比例是在咽腔調整的,咽腔和口腔本身也是最重要的共鳴器官,它是上部共鳴器官與下部共鳴器官的連接環節。
獲得高位置聲音的必要條件是在整個音樂中用掩蓋的、豎的、弄圓的聲音,不具備這一點就不可能獲得高位置的聲音,這個要求對所有聲部都適用,我個人的一個小小建議就是在歌唱的時候要有一種投籃的感覺,打過籃球的都知道,在投籃的一瞬間身體都會向前,向上傾斜,或者你也可以在練聲唱歌的時候有意識的掂著腳唱,總之,感覺是需要自己摸索的,但是請記住,一定要往上唱。
四、口型變化
口型的變化關閉唱法一般是指在中聲區用較明亮的「A」逐步到「O」,到了換聲區就開始用「U」,過多的「A」聲音發白、扁,過多的「O」聲音發暗,因此都必須在實踐中適當掌握.不同的歌曲演唱時的咬字,口型也不盡相同,比如說我在演唱"請別忘了我"這首歌時,唱到高音:LAVERDE"時口型要保持積極的"E"而在演唱"在那銀色月光下"中的高音部分時"尋找往事蹤影"的"往"時就需要唱"A"口型了,這時,還要結合我剛才說的,一定要有種向上拉的感覺,可以掂著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