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註冊一個玩玩嘛,萬一一不小心真的浪遍了地球,不是還能幫我們樹哥哥和徐大大糝饃(PS:尋找)幾個財大器粗的漢子嘛,結果這卡在性別上了,天啦嚕,56種性別吶,這是要暈死寶寶吶,56朵菊花寶寶這是該採哪一朵呢啊~你說我到底跟你們一樣是個死gay呢,還是個死拉拉呢,又或者是個死跨吶,還是被你們給掰彎了的純直男吶?
陽陽:蛤?這不都是彎的嘛~你看你連幾種性傾向都搞不明白,以後還怎麼在同志圈吐槽?
小南:那這種傾向到底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呢,我聽你這意思好像就是娘胎裡帶的呢。
陽陽:性傾向的具體成因現在還沒有定論,但近年來的眾多科學研究結果,大多指向是先天形成,最遲也是在出生後不久就定型的。但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會在同一個年齡意識到自己的同性傾向,這受文化和社會環境影響,有很大的區別。
小南:哦……我想想,我好像是在初中才意識到自己喜歡男生的,算挺早了吧。不對,樹哥哥小學的時候就意識到了呢,可算是厲害死他了~
陽陽:你喜歡男生還說自己是拉拉…… 初中也不算早了,在沒有外界偏見幹擾的情況下,大多數人是在7-10歲的時候,就意識到自己被哪個性別所吸引,也就是小學時期,跟樹一樣,當然這個時候,一般是不會想到自己是gay還是拉拉。在相對保守和閉塞的環境裡,很多人很晚甚至一輩子不能意識到自己是同志,這種內在的性傾向與外在的社會角色的不協調,可能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有些甚至會表現出嚴重的恐同傾向。(自己腦補:此時陽陽端起白開水望向遠方,展示了完美的學究側臉)
小南:怪不得有人說恐同的人可能是深櫃,原來是有科學道理的呢~話說前兩天看到李銀河在北師大的學生中做了個調查,結果有10%還多的人說自己是gay,真有那麼高的比例嗎?我怎麼感覺90後、95后里的同死基佬貌似變多了,是他們自我認同更好哩,還是有些人為了顯得自己很酷很潮,硬生生把自己給掰彎了哩?
陽陽:心理學界和社會學界的共識是,各個性傾向(異性、同性、雙性)在總人口中的比例是穩定不變的,不受文化、歷史、地域、人種等因素影響。所謂近年來越來越多、年齡越來越小,實際上只是中國社會逐漸開放的必然產物,年輕人趕上好時代了……誒?好像我自己也還年輕啊(PS: 得了吧,你都30了,不過你有對象呀,比一樣30了的樹哥哥強多了呢)
小南:哎喲喂,別這麼說嘛,你的心還是很年輕的!我還是會繼續愛你的,麼麼噠~不過話說回來,我想想哈,你不是說性傾向是穩定不變的嗎?那為什麼在軍隊、監獄這樣的地方,撿肥皂的事件屢有發生呢?別告訴我是因為太寂寞沒地兒戳然後就彎了~(哈哈,終於被我抓到破綻了)
陽陽:很多人把性行為等同於性傾向的標誌。認為如果一個人與同性別的人有性接觸,或者介入某些性行為,他就是gay或拉拉。健康的人,不論是同性和異性傾向,大多都能與兩性完成性行為。實際上,很多調查顯示,不少異性傾向的人,在青春期前後曾介入過同性行為。這些人,從來不是同性傾向,未來也不是,他們只是在特定環境下,通過同性行為來得到滿足。有些人覺得能把「直人」掰彎,實際上,這類情況只有兩個可能:一個是他本來就不直;另一個是你讓一個異性傾向的人,把你作為他性發洩的渠道。
小南: 直男果然有毒啊……((╬▔皿▔)凸)嗯,還是雙性戀好,男女通吃,嗶嗶嗶,爽的不要不要的。
陽陽:你是不是想歪了,真正的雙性傾向,並不是指可以與兩性發生關係,而是指可以被兩性中任何一個所滿足。所以,現實中的真正雙性傾向的人,在生活中的某個階段,依然是會與一個同性或者一個異性建立一對一的穩固關係的。而且他們往往不是對男性和女性有同等的興趣。
小南:就是戀愛的感覺吧!但是我同學告訴我,他中學的時候也喜歡過女生,他懷疑自己是被掰彎的,不會真的是拜倒在我的九分褲下了吧,哦呵呵。
陽陽: 別臭美啦。「喜歡」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含義,如果不包括上面所提到的兩個因素,那麼對於判斷性傾向是沒有意義的。另外,同性傾向的人,並不是像很多人所理解的那樣,會厭惡或排斥異性。你自己不就和一些女生玩得好嗎?你如果不喜歡她們,還怎麼當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