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飛自我的閒適長假之後,回到正常的生活時間表總是讓人感到倦怠,提不起興趣來,甚至有些焦躁。但...還有什麼能比逛街更能治癒自我的呢?
![]()
各種熠熠生輝的閃亮商場已經變得索然無味,一版一式的網紅店鋪更是令人心生厭倦。這時,比起一杯奶茶更能令人開懷大笑的,自然就是各種雜貨小店了。
![]()
它們販售著各式各樣令人心動的小物,從裝潢到陳列都營造出一種舒適的氛圍令人放鬆。今天,就整理出一些輕鬆的雜貨店,治癒你長假後的焦躁。
![]()
說起日式「雜貨店」,光知道Muji可不行。不對,也不能單純說是雜貨店,而是一種生活方式雜貨店。niko and…,便是你現在不得不知道的名號。 要了解niko and…,在具體介紹之前,不如先來看看他家的代言人:菅田將暉×小松奈菜?坂口健太郎×忽那汐裡?這都是些什麼神仙組合?! 實際上,niko and...一開始其實是做服飾起家的,到了後來:《niko and…》同名雜誌、各式各樣的有趣日雜、甚至是美食… niko and…都店內售賣著令你眼花繚亂的單品,這個意思不就是:「來買來買快來買」嗎?! niko and…以「uni9ue SENSES」為理念,涵蓋「CLOTHES(服飾)、FOOD(餐飲)、LIVE(生活)、PLAY(玩趣)、KNOW(認知)、HEALTH(健康)、TRAVEL(旅行)、MUSIC(音樂)以及TOKYO(東京)」九大理念,借unique senses獨特品味之意,希望能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注入帶有個人品味的時尚風格。 與此同時,你再看「niko and…」的名字,niko是Nobody I Know Own Style的縮寫,代表著:「比我了解自我風格的人不存在」,而and...,代表著未完待續的生活可能性。
![]()
![]()
而以「雜誌編輯手法」概念來定調的選品店,分成「特輯」和「連載」的區塊。「特輯」展示區,不定期配合當季潮流重新設計風格主題,就像雜誌特輯一樣充滿新鮮感。而剩下的「專欄連載」區塊,則放置著各式各樣精緻的生活用品及服飾單品,從廚房用品到書房文具再到衣櫥內涵一應俱全,根本把持不住! 最誇張的是,他們上海店馬上就要開了,你,還管得住自己的錢包嗎?
![]()
![]()
坐落在大坂北濱站附近的土佐堀川沿岸的TOMODACHIノIE,身處一座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兩層町屋。看起來好像不過就是一間普普通通的雜貨店,但實際上它卻大有來頭。
![]()
以介紹好物為主的日本雜誌《nice things.》,自創刊以來便以推薦好物和傳遞美好生活為主,清新文藝的風格,涵蓋了時裝、雜貨、生活旅行等相關內容備受喜愛。而TOMODACHIノIE便是《nice things.》的第一間實體店。
![]()
![]()
TOMODACHIノIE總共三層,地下室和1樓是咖啡雜貨店,2樓是展間,而店內則陳列著許多曾於《nice things.》雜誌中出現充滿質感的小物,或是介紹過的品牌與職人作品,讓你能真正接觸到這些有意思的單品,而非僅限於紙張上的圖片。 另一方面,「TOMODACHIノIE」,這名字翻譯過來便是「朋友之家」。店長田中嘉,同時也是《nice things.》的編輯,在選買店內質感單品的同時,也認為所謂的「TOMODACHIノIE」,其實就是朋友聚會的地方,忘記煩惱享受生活。
![]()
![]()
《nice things.》希望通過店鋪將雜誌推薦的有質感的設計品在現實生活中分享給更多人,更會在店內不定期舉辦展覽及活動,讓讀者甚至讀者以外的人們,與這些好物件都更親近。
![]()
![]()
說完了極具日式選物風格的雜貨店,也是時候來了解一下大洋彼岸的另一間備受喜愛的雜貨店了 — The Monocle Shop。是的,光聽名字你就一定已經知道了:這不就是那本《Monocle》雜誌販賣周邊單品的小店嗎?
![]()
是,也不是。2007年創立的《Monocle》雜誌,定位「全球精英階層」。但它之所以聞名全球,成為讓所有人趨之若鶩的存在,並非僅僅因為雜誌本身,而是因為它「成功轉型為生活風格品牌」。
![]()
![]()
除了雜誌,《Monocle》還拓展出包含電商功能的官網、Monocle 24電臺、Monocle Cafe以及Monocle Conference活動等等,而 The Monocle Shop,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The Monocle Shop Hongkong遍布世界的The Monocle Shop總體走的是黑白為主色調的簡約風格,但每一個城市都可以有不一樣的體驗。而店內銷售的單品不光自家出品、精選的各個品牌單品,更多的是和大牌合作的單品,從桌面辦公文具到收納到雨傘再到包袋…
![]()
![]()
![]()
![]()
家居小物到生活用品到服飾穿搭一應俱全,足以讓你逛上一整天流連忘返。
![]()
![]()
![]()
![]()
1970年,從費城一間小商店發家都Urban Outfitters,時至今日,已經成長為美國大型的時髦購物公司,就連你們熟悉的Free People,其實也是他家旗下的。
![]()
Urban Outfitters自家時裝線走的是美式快時尚的路線,偶爾加入一些有趣的想法,好看、Chic,最主要的是價格公道,物美價廉,成功吸引不少粉絲。
![]()
![]()
相信很多人對Urban Outfitters第一印象都是很年輕又Chic的時尚潮流服飾品牌,卻往往忽略了其實Urban Outfitters也有一顆構建出獨屬於自己品牌風格的生活方式。 而Urban Outfitters店內除了販售自家服裝線,也會進很多潮流單位的出品,諸如:Champion、Tommy Jeans…但最有趣的還是各種家居單品的選賣實在是令人走不動道!你隨便看看他們的Instagram,各式各樣的精緻的房間,簡直就是Ins網紅風的領頭人。
![]()
![]()
文藝復古的創意小玩意兒、各種有趣的書籍、起家時就在賣的黑膠唱片、小眾護膚彩妝、另類的科技單品、有意思的家居飾品(從抽紙盒到地毯再到窗簾一應俱全)…Urban Outfitters早就不是賣衣服那麼簡單了,更是一種精緻的生活態度。
比如這個要從貓咪菊花抽紙擦嘴的抽紙盒就很令人匪夷所思,但又很渴望擁有
《KINFOLK》創始人及主編Nathan Williams曾這麼說過,我們不僅要書寫一種生活方式,還要去體驗它。 完整的生活方式、全方位的購物體驗...你走進一間被精心打理過的雜貨店時,這樣的體驗便不再是單純的購物,而是沉浸於一種狀態當中。
![]()
最令人感到新鮮的是,這些有著自己強烈風格的「雜貨店」,各種有用無用的設計,並且最重要的是,它們像是一本獨一無二雜誌,讓你每次去都能充滿新鮮感。
而雜誌也好,雜貨店也好,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或許正是在於它們本身所承載的那種完整的美學,最終要傳達出來的那種完整的生活方式吧。 這也正是雜貨店治癒人心的良藥:不驕不躁,靜靜地享受當下時光就好。
-FIN-
👀 這裡也許有你感興趣的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