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叫《時光機》
電影中牽涉到了親情,愛情,友情……講到人性的自私,欲望,執念,決絕,尊重,習慣……,還涉及到了空間改造,界限劃分,空間與自由等,值得觀眾回味和細品,很適合整理師和計劃斷舍離的朋友看。
在極簡主義中,我們只保留幾件在日常生活中至關重要、最有用的東西,而佛教則比這更深入。當我在寫劇本的時候,我想到了禁欲主義,不擁有任何東西的想法,空虛的概念。它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為在很大程度上,生活是由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和我們所認識的人決定的。大多數人認為,禁欲主義是自私的,因為你決定獨自生活,離開所有的對象和親密的人。然而,在這樣的狀態下,你會覺得穩定,不快樂,也不痛苦。穩定感也可以在極簡主義中找到,雖然它的基礎絕對不是佛教中的同一理念。相似的地方在於,我們為了自我滿足,找到內心的平衡,而拋開生活中的某些部分。比如,Jean想要丟棄家裡的很多物品,但她真正的目的是要清空自己的心,她的情感讓她擱淺在過去,時常會喚起舊有的遺憾和痛苦。
小琴的媽媽
一個留戀過去但有著自己獨特執念的人。她需要改變,但自己又不願改變,沉浸留戀過去,但懂得尊重他人,是一個很重情義,也是一個還沒有放下過去感情的人。媽媽有句臺詞,我特別喜歡:「極簡是什麼?這是我家」,而主人公小琴要給她定製她完全不知道的極簡主義生活方式。
用整理師的話說:在雙方根本不認可對方的前提下溝通,最終只能是無效溝通。或許小琴換種方式用真誠用愛用潛移默化的行動依然能改變母親的現狀,和煦溫暖的陽光可以拯救媽媽,而不是「刺骨的北風」。
但小琴做不到,她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一方面她自己希望改變,但另外一方面她連自己怎麼改變都不知道,或許說她還沒準備好自己。後續我們也看到了在面對她自己的物品和感情上她依然處在一個猶豫彷徨和待定的狀態。
正因如此,我想到了,充盈他人,要先治癒自己。
殊不知世間最高明的自私,莫過於打著為別人好的旗號,做著順應自己心理的事。結果往往是逞一時之快,愧一世之疚,傷人傷己,斷不可為。
就像她在看到哥哥把她織的圍巾丟了的時候,說的「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確很傷人」那句,當她能換位思考,感同身受,能與物共情,或許結局會皆大歡喜。
在小琴的世界裡,有一點我很贊同:我們有必要丟掉那些牽絆成長的舊物。清除它們其實就像排除毒瘡,勢必是要疼的,但不去觸碰,永遠看不到新生的骨肉
畢竟,那是一個的"家",斯德哥爾摩風格僅屬於她,只放大自己的需求,容易偏離航向。
從整理師的角度看劇情:小琴颳起的這陣極簡風很強烈,這驗證了:斷舍離要做得徹底,那麼肯定是想改變的欲望越強烈效果越顯著。事實證明的確如此,小琴的決絕和義無反顧最終擁有了自己極簡辦公室,但感覺她並不開心,她那似笑非笑的表情讓人難以捉摸。不管怎樣,還是應該祝賀她過上了自己最初想要的生活。但有一點毋容置疑,斷舍離最富能量源的地方,應該就是在處理人與物的關係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多數也是體現在人與物上】,處理好了這一切,其他便是順帶的美好。
真正的斷舍離,不是單純的扔和棄,但從你決定想改變的那一刻,它會幻化成各種能量滋養你。
說到這裡
我們可能會問究竟什麼是斷舍離呢?
又如何才能做到和平斷舍離?這,就不得不提到電影中的「世外高人」
——安。
安,小琴前男友,在經歷了世事變遷後竟然成了從容的「斷舍離高手」。正如安說的:既然已經分手了了,就要完全放下。
他沒有像小琴那樣努力讓自己去遺忘過去,也沒有一定要扔掉舊物。
他還保留了小琴的舊物,甚至是那麼久遠的小琴朋友的合影照…或許他也不知道什麼是極簡,但他清楚知道接自己該做什麼和自己接下來要的是什麼。「只要你承認你很自私,繼續去過你的人生就好」,安的話,像是在教誨點撥小琴,又像是在順帶鞭策自己。
整理師是痛苦的,因為他會看到很多醜的東西。打開一個家,它所有的瑣碎、煩躁不安就全部呈現在面前。整理師也是幸福的,因為他也會看到很多家庭裡人性裡美的東西。所以整理師們要非常審慎而智慧地工作。
不擅長收拾整理的人,其實是由於「自己與物品」,「物品和家人」的界線沒有理順,才導致做不好收拾整理這件事。整理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取捨,取捨能幫你找到真正對自己有意義的東西。這需要智慧。
文屬於原作者侵刪
簡單到
時時刻刻
的心安就是極美
從幸福家庭整理開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