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農產品,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會想到土氣,如今情況大不同了,從農產品的種植和加工,到農業品牌的設計和推廣,產業趨向文創化。
讓文化創意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的核心動力,文創的融入讓農業擺脫了陳舊古板,通過情感訴求,使得農業產品變得時尚、生動有趣。
臺灣農業的文創轉型起步早,利用產業的文創轉型,構建整合多個產業的品牌產業鏈,獲得了更廣闊的品牌成長空間。文創產業化、產業文創化,這是近年臺灣地區著重倡導的產業融合模式。
創意農業讓臺灣農產品很火。除了高品質、嚴把關外,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功不可沒。他們要求不僅僅是做產品,最重要的是要賦予產品生命。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情感的共鳴,臺灣繁榮文創產業背後是對情感的營銷。
| 馬祖芹壁村 |
藉助農產品文創,將鄉村文化有效傳播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
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巖石屋建築聞名。
將當地的特產「金銀花茶」結合在地文化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芹壁村的特產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曬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本草綱目記載,金銀花俱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與芝麻海菜酥,將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
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巖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
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 掌生穀粒 |
販賣生活
追隨「掌生穀粒」的成長史,可以看到,從我們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
借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掌生穀粒逐步建立起小小的農業品牌。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搭配棉紙與笨拙的手法,給人以原生態而紮實之感,從中透出最溫熱敦厚的情感。
復古又不失時尚,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高顏值的包裝,是否會增加你的購買慾望呢?
在平凡平實平常的包裝下,文字蘊藏著的其實是臺灣人的生活風格,雕刻著歷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臺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掌生穀粒是一句呼喚、一句祝福,是我們對大地和生活者的承諾。」
「農作是大地的一場「偶然」,即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不會收成到相同的結果。」
這些與消費者的交流文字,滿溢著對土地的愛;其所有的符號呈現,均採用中國文化元素的時尚表達。
| 馬拉桑小米酒 |
搭載影視傳媒順風車
馬拉桑是一款臺灣地區出產的特色小米酒。特別是在電影《海角七號》公映後,馬拉桑酒知名度大漲,價格也比一般的小米酒來的偏貴。
取名——走進消費者的內心
馬拉桑是臺灣原住民阿美族語,意思是 「喝醉酒、喝高了」。
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曾用「馬拉桑」小米酒款待海協會會長陳雲林,陳雲林會長說:「哇,好聽的名字,好喝的酒,我真想去買上幾瓶,帶給我的朋友嘗一嘗。」
載體——讓影視帶領品牌起飛
侯孝賢代表臺灣導演協會贈送給內地、香港導演協會的「禮品」之一就是在《海角七號》中出現過的「馬拉桑」米酒。
《海角七號》中出現的小米酒製造商也叫 「馬拉桑」,隨著電影的熱映,「馬拉桑」小米酒也跟著搶手,不到一個月在臺灣地區就已賣出近20000瓶,創下臺灣暢銷紀錄。
| 鹿窯菇事 |
年,一作菇
鹿窯園主陳威方先生,在2000年離開科技公司到南投上山學習種香菇,致力於研究自然環境對菇類生態平衡的影響,開始一年只種一季,奠定「年,一作菇」的基礎,採用無農藥的栽培方式,種植出臺灣第一個取得有機認證的香菇。
首創艾草煙燻法
「鹿窯」利用艾草制菌的特性做「有機消毒」,用中國古早自然的薰香作為最佳防治,堅持一年一作菇,讓土地慢慢休憩、調養生息恢復元氣,所以香冬菇肉質才會肥厚紮實,口感特別鮮甜芬芳。
包裝設計運用手繪插圖風格,讓自然色彩描繪出天然的手作溫度感。
鹿窯的由來
鹿窯選在臺灣水鹿最多的山區栽培有機香菇,因為水鹿人家對水鹿的照顧和環境非常重視,和這些鹿做鄰居,所以環境空氣和水質是受到周遭鄰居的一同保護,優良的生產環境決定了產品的品質。
| 毋忘眷村 |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
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
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更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每一筆畫都是眷戀,都是老家的味道。
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觀今日臺灣農業,已基本擯棄了原來以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為主要模式,而是以農產品為原點,創意為核心,藉助文創的力量,實現了農業的文創轉型。
未來,創意農業將通過創意滿足了人們精神和文化需求,摸索更多的創新式,締造農業特有的美學經濟,從而提高了消費需求,開拓了新的消費空間。
文章來源:旅道文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後臺留言聯繫小編
文旅農行業,不得不關注的幾個小程序
文創商品服務 | | 可複製
諮詢熱線: 010 - 5617 1617
梁老師:138 1011 064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