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創意農業,臺灣農產品包裝設計分享

2021-01-17 網易

  

  一提起農產品,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會想到土氣,如今情況大不同了,從農產品的種植和加工,到農業品牌的設計和推廣,產業趨向文創化。

  讓文化創意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的核心動力,文創的融入讓農業擺脫了陳舊古板,通過情感訴求,使得農業產品變得時尚、生動有趣。

  

  臺灣農業的文創轉型起步早,利用產業的文創轉型,構建整合多個產業的品牌產業鏈,獲得了更廣闊的品牌成長空間。文創產業化、產業文創化,這是近年臺灣地區著重倡導的產業融合模式。

  創意農業讓臺灣農產品很火。除了高品質、嚴把關外,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功不可沒。他們要求不僅僅是做產品,最重要的是要賦予產品生命。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情感的共鳴,臺灣繁榮文創產業背後是對情感的營銷。

  | 馬祖芹壁村 |

   藉助農產品文創,將鄉村文化有效傳播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

  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巖石屋建築聞名。

  將當地的特產「金銀花茶」結合在地文化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芹壁村的特產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曬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本草綱目記載,金銀花俱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與芝麻海菜酥,將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

  

  

  

  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巖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

  

  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 掌生穀粒 |

  販賣生活

  

   追隨「掌生穀粒」的成長史,可以看到,從我們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

  借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掌生穀粒逐步建立起小小的農業品牌。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搭配棉紙與笨拙的手法,給人以原生態而紮實之感,從中透出最溫熱敦厚的情感。

  

  復古又不失時尚,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高顏值的包裝,是否會增加你的購買慾望呢?

  

  

  在平凡平實平常的包裝下,文字蘊藏著的其實是臺灣人的生活風格,雕刻著歷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臺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掌生穀粒是一句呼喚、一句祝福,是我們對大地和生活者的承諾。

  

  

  農作是大地的一場偶然,即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不會收成到相同的結果。

  

  這些與消費者的交流文字,滿溢著對土地的愛;其所有的符號呈現,均採用中國文化元素的時尚表達。

   | 馬拉桑小米酒 |

  搭載影視傳媒順風車

  

  馬拉桑是一款臺灣地區出產的特色小米酒。特別是在電影《海角七號》公映後,馬拉桑酒知名度大漲,價格也比一般的小米酒來的偏貴。

  取名——走進消費者的內心

  馬拉桑是臺灣原住民阿美族語,意思是 「喝醉酒、喝高了」。

  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曾用「馬拉桑」小米酒款待海協會會長陳雲林,陳雲林會長說:「哇,好聽的名字,好喝的酒,我真想去買上幾瓶,帶給我的朋友嘗一嘗。」

  載體——讓影視帶領品牌起飛

  侯孝賢代表臺灣導演協會贈送給內地、香港導演協會的「禮品」之一就是在《海角七號》中出現過的「馬拉桑」米酒。

  

  

  《海角七號》中出現的小米酒製造商也叫 「馬拉桑」,隨著電影的熱映,「馬拉桑」小米酒也跟著搶手,不到一個月在臺灣地區就已賣出近20000瓶,創下臺灣暢銷紀錄。

  | 鹿窯菇事 |

  年,一作菇

  鹿窯園主陳威方先生,在2000年離開科技公司到南投上山學習種香菇,致力於研究自然環境對菇類生態平衡的影響,開始一年只種一季,奠定「年,一作菇」的基礎,採用無農藥的栽培方式,種植出臺灣第一個取得有機認證的香菇。

  

  首創艾草煙燻法

   「鹿窯」利用艾草制菌的特性做「有機消毒」,用中國古早自然的薰香作為最佳防治,堅持一年一作菇,讓土地慢慢休憩、調養生息恢復元氣,所以香冬菇肉質才會肥厚紮實,口感特別鮮甜芬芳。


  包裝設計運用手繪插圖風格,讓自然色彩描繪出天然的手作溫度感。

  

  鹿窯的由來

  鹿窯選在臺灣水鹿最多的山區栽培有機香菇,因為水鹿人家對水鹿的照顧和環境非常重視,和這些鹿做鄰居,所以環境空氣和水質是受到周遭鄰居的一同保護,優良的生產環境決定了產品的品質。

  

  

  | 毋忘眷村 |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

  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

  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更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每一筆畫都是眷戀,都是老家的味道。

  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觀今日臺灣農業,已基本擯棄了原來以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為主要模式,而是以農產品為原點,創意為核心,藉助文創的力量,實現了農業的文創轉型。

  未來,創意農業將通過創意滿足了人們精神和文化需求,摸索更多的創新式,締造農業特有的美學經濟,從而提高了消費需求,開拓了新的消費空間。

  文章來源:旅道文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後臺留言聯繫小編


  文旅農行業,不得不關注的幾個小程序

  

  

  

  

  文創商品服務 | | 可複製

  諮詢熱線: 010 - 5617 1617

  梁老師:138 1011 064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農產品包裝應該如何設計,才能擺脫「土」味?
    最後呈現出來的設計也總是風格一致,中規中矩。而真正「有趣」的包裝設計是集腦洞、創意與產品形象於一體的。融合區域特色文化地域文化是一種獨特的文化,是一定的地域環境與地域特色融合後產生的,休閒農業農產品的包裝設計,考慮的就是同質化後的特殊性,那麼地域文化就是最好的體現。方言、飲食、信仰、建築、移民等等因素,都可以體現在各自的農產品上。
  • 2020武義縣首屆農產品創意包裝設計大賽在浙江傳媒學院啟動
    10月13日下午,武義縣首屆農產品創意包裝設計大賽啟動會,於浙江傳媒學院桐鄉校區隆重舉行。 武義縣委宣傳部領導,武義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負責人,杭州市創意設計研究會副會長、浙江傳媒學院視覺傳達系主任徐浩,浙江傳媒學院包裝設計資深教師丁紅,杭州旗魚品牌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饒樹亮以及來自浙江傳媒學院的數百位院校學生代表共同出席會議。
  • 臺灣農業聯結大陸市場
    借鑑臺灣成功經驗農業文創是一種新興業態,有著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相比大陸,臺灣農業文創產業發展比較成熟,已經有不少成功經驗,不過也面臨市場規模較小的發展瓶頸。「臺灣的富麗鄉村,走過從精緻農業、循環農業,到品牌農業、文創農業的發展過程,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對於大陸來說都是可以借鑑和吸取的。」
  • 農產品的春天,文創旅遊助推農業騰飛
    農業曾經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產業,也是人類興盛的依託。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從勞動中脫離出來,科技助推了工業的發展,農業也就跟工業無縫對接,各類零食、飲料和酒等,以及從農產品提取的各種化學物質等,成為工業的原始動力。隨著技術的進步,農產品的剩餘越來越多,如何打造品牌,如何找到銷路,農業再次面臨困境。
  • 臺灣的農業文創的「六脈神劍」
    臺灣農業的「六脈神劍」無非指農文旅結合的創意產業,當土得掉渣的傳統農業遇科技時尚的文化創意,臺灣農業就成了小確幸,有了小情調、小生活和小境界,有了獨有的氣韻、風格與味道。第一:根本——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傳承和創新臺灣在學習日本、美國的經驗中保留了傳統中國的文化之根,並善於將中國傳統文化創造性地加以轉化。臺灣的產品或商品有一種文化精神或文化內涵在裡面。臺灣除了技的東西,還有道的層面,包括休閒農業、文創設計、養生養老,親子娛樂等旅遊業態,也非常有文化吸引力。
  • 臺農共話未來:臺灣農業出路在哪裡?
    (記者 郜利敏)47個展區、4000餘家企業、1.6萬種農產品、逾40萬參展觀眾、416億元國際農交會交易額、266億元中部農博會交易額……這一組組數據,火爆的場面,令參與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的兩岸參展業者印象深刻。臺農共同探討在日益壯大的大陸農業市場中,臺灣農特產品未來出路在哪裡。  擔憂:臺灣農產品未來憑什麼優勢競爭市場?
  • 看臺灣人民如何用文創讓農產品說話
    臺灣農產品很火。臺灣農產品為何這麼火?除了高品質、嚴把關外,他們對農產品進行的包裝功不可沒。他們要求不僅僅是做產品,最重要的是要賦予產品生命。 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情感的共鳴,臺灣繁榮文創產業背後是對情感的營銷。 毋忘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
  • 臺灣農業表現為三小 以小取勝有四大秘籍
    精緻主要體現在兩個關鍵詞上:一個是「安全」,一個是「創意」。  安全,就是質量安全。臺灣從環境建置、健康生產和安全管理三大層面,構建了生產到消費全過程無縫管理體系,確保農產品質量。進一步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先後出臺了《食品衛生管理法》、《農藥使用管理辦法》、《農藥殘留檢測要點》、《農業生產和認證法案》等。
  • 「麗水山耕」農產品旅遊地商品培訓班及包裝設計大賽圓滿舉辦
    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提升「麗水山耕」產品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推進麗水農產品旅遊地商品深度挖掘,重點宣傳展示麗水的農產品,擴大「麗水山耕」區域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12月11日,「麗水山耕」農產品旅遊地商品培訓班及包裝設計大賽圓滿舉辦。
  • 200餘種臺灣農產品組團進駐農業嘉年華
    伴隨著原汁原味的臺灣少數民族歌舞表演,北京市第五屆農業嘉年華臺灣主題日在4月3日正式開啟。據悉,這是臺灣農產品展首次進駐農業嘉年華,來自臺北、臺中、宜蘭等10餘個縣市的200多種精緻特色農產品參展。北青報記者在現場展區看到,臺灣展區內人潮湧動,產品受到市民的歡迎。純正的苦茶油、精選臺灣的麻油,具有獨特香味的金贊鳳梨、阿里山茶、咖啡等著名臺灣農產品都在參展之列。
  • 【創意】驚呆了:當農業遇上藝術,竟然變得那麼美!
    如果我們農業者能像藝術家那樣巧思創意,那我們的農產品就真不愁賣了。雖然我們在藝術技藝方面不能與藝術家相比,但是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創意思維去經營自己的農場。這方面臺灣的休閒農場做得非常精彩。看到這你是不是心動很想去臺灣休閒農莊看看,看看農莊的美景,品嘗這裡的美食,甚至學習臺灣休閒農莊創意的經營方法——還等什麼,由合易知行學院主辦「第四季臺灣休閒農業考察:深入骨髓的休閒農業文化創意體驗」即將啟程,這次將考察臺灣11個著名的創意農場:臺一農場、頭城農場、新竹金勇DIY農場、飛牛牧場、薰衣草森林農場、勝洋水草農場、香草菲菲農場、大溪花海農場、花露農場。
  • 臺灣農產品憑啥賣得那麼好?
    近幾年,內地的多種展銷會上頻繁有了臺灣農產品的身影,它們一度成為展會的「吸睛點」。比較而言,內地的一些農產品在品牌推廣上雖然做了不少努力,但是在「精緻農業」上還有很多改進之處,臺灣農產品走俏的同時,我們有必要弄清楚,他們憑啥這樣火?
  • 掌生穀粒:把農產品賣到誠品 成臺灣文創品牌典範
    一個看起來是、摸起來是、吃起來是農產品的掌生穀粒,偏偏賣的就不是農產品而已!從2006年起,該品牌的發起人夫婦,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並以文字書寫、影像記錄的方式,表達對耕作的印象與感悟,發掘臺灣農業的特質。而後,通過品牌包裝的創意設計、誠懇感人的農家記錄傳播,建立起「掌生穀粒」的品牌個性與品牌印象。
  • 四川省農業機械鑑定站掛牌「全國農產品包裝標識評價技術成都中心」
    12月2日-5日,「全國生態環保優質農產品包裝標識與品牌發展專題培訓班」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開班前,四川省農業機械鑑定站被授予「全國農產品包裝標識評價成都中心」匾牌,承擔農產品包裝標識技術評價、標準規範研製以及生態環保優質化包裝標識試點應用等工作,助推農產品優質化工作高質量發展。
  • 臺灣地區如何靠「精緻農業」逆襲?
    所以,臺灣精緻農業以農為本,這個基礎是牢固的。 精品農業,以農業為本,以精品農產品為本!要重視農業科技創新、設施農業、重視育種。臺灣抓的,是產業鏈的高端。目前臺灣共有各類食品企業4700多家,每年創造的工業產值超過9000億元新臺幣,農產品加工產值平均約是農林漁牧業總產值的3.6~4.0倍。 在臺灣,農產品加工業發達,到處都是琳琅滿目的農產品加工食品。農產品被加工成多種小食品、衍生品以及包裝精緻的禮盒,豐富了花色品種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附加值。
  • 日本、新加坡、臺灣、德國、以色列如何賣農產品?不得不服!
    如果在農產品品質都一樣的情況下,賣農產品的思維都特別重要。你賣農產品的思路或者方法必須要和別人不一樣,否則農業經營還是不成功。中國農業經營者經常遭遇農產品滯銷問題,其實這些問題不僅僅是同質化問題或者市場判斷錯誤問題,而是不知道如何藉助新思維服務消費(用戶)。下面,一起來看看日本、新加坡、臺灣、德國、以色列的經營者如何賣農產品。
  • 設計有「寧」,品味一「夏」!首屆寧夏農產品「服裝設計」大賽開賽啦!
    首屆寧夏農產品包裝標識設計大賽即將開賽啦這裡有高水平的競技對手這裡有超權威的大賽評委這裡有萬元獎金等你來拿在這裡,你可以展現天馬行空的無限創意在這裡,各色農產品的「時裝風格」由你定義還等什麼,快到碗裡來!
  • 臺灣現代農業發展的體會和啟示
    農會下設有各具特色的農產品產銷班,它既負責產前和產中的種植、加工、技術普及,也負責產後農產品收購、分組、包裝、運銷等業務。金融服務是農會生存發展的關鍵,農信部作為農會的核心部分,為農民提供小額貸款,基本做到應保盡保、需貸盡貸,農會盈餘90%來自於信貸服務。技術推廣是農會的核心職能,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同時農會還要負責農村文化、醫療衛生、福利及救濟社會事業等農村事務。
  • 當大蔥遇到文創,以臺灣三星蔥看創意如何為農產品賦能
    作為人們平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料的大蔥,本該是一種隨處可見的農產品,是人們日常飲食中的點綴。但是,在臺灣宜蘭縣三星鄉,大蔥卻一躍成為明星產品,賣出每公斤600元臺幣的高價。這是怎麼做到的呢?農產品本身質量過硬位於臺灣宜蘭縣蘭陽溪上遊的三星鄉,地理環境優越,晝夜溫差大,由於溪水清澈澄明,土質肥沃,因此所出產的蔥品質上佳,蔥白細長,葉肉純厚,被當地命名為「三星蔥」。三星蔥是屬於日蔥品系,蔥白長,蔥綠柔軟,又有「軟骨蔥」之稱。宜蘭的三星蔥蔥白甜美,蔥綠柔軟、香氣十足,已成為聞名全臺的蔥名牌。
  • 臺灣創意農業相約大陸「十佳農民」
    深秋時節,應農業農村部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的邀請,臺灣中華農業創新學會理事長、創意美學有限公司執行長徐進發一行赴天津市寶坻區、河北省玉田縣參觀訪問,與首屆「全國十佳農民」張秀霞、第三屆「全國十佳農民」馮立田就深化產業融合、休閒產業發展等專題進行交流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