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的春天,文創旅遊助推農業騰飛

2020-12-21 騰訊網

農業曾經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產業,也是人類興盛的依託。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從勞動中脫離出來,科技助推了工業的發展,農業也就跟工業無縫對接,各類零食、飲料和酒等,以及從農產品提取的各種化學物質等,成為工業的原始動力。隨著技術的進步,農產品的剩餘越來越多,如何打造品牌,如何找到銷路,農業再次面臨困境。

藍裕文化產業旅遊規劃設計院發現,所有行業要想獲得可持續的發展,必需跟上時代的步伐,現如今網紅帶貨的火爆,文旅的結合,讓意見領袖和體驗成為產品最佳的銷售渠道,這也就有了當今工業旅遊的火爆。今天我們要帶大家去了解的是臺灣的農業的品牌文脈。

九十年代初期,臺灣提出發展「精緻農業」,推動農產品分區產出和分級銷售體系的建立。接著又提出發展「休閒農業」,推出「休閒精品」,引領臺灣農業走上更高層次,並促進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

一、資源有限,文創化以爭取更大價值提升

人多地少,基於資源局限性,臺灣農業在文創轉型方面落力極深,加強農產品精細化、生態化發展同時,更體現在地適應性——以文創化帶動產業整合,獲得更大的價值提升空間。

大陸農業,各處資源不同,也可採用在地適應性發展。如浙江、江蘇、福建、四川、雲南、貴州等省市,同處人多地少、山多田少的資源格局。

如何利用文創價值,將文創轉型作為未來農業轉型重要戰略?形成適合的農業發展?值得進一步探索。

細觀臺灣幾個當紅農業品牌,都有一個突出特徵,在品牌創造過程中,有意識的傳承文脈,在文脈基礎上,努力實現整合與創新,提升農業消費價值。

「文脈」(Context),原指語言學中的上下文關係,又被引申為某一事物在時間或空間上,與其它相關事物間的聯繫。有學者簡明地將其概括為「一種文化的脈絡」。

當「文脈」與品牌相結合,強調的是一個品牌與其它品牌、事物、人等之間的各種淵源關係及其故事性。

品牌的文脈包括有關品牌的聯想、品牌的背景,知識和信息、品牌商品的消費環境等。

二、如何利用文脈創造品牌

在調研大陸29個省市的農產品品牌建設情況後,發現了較為嚴重的兩大傾向:

1.許多農產品經營者沒有尊重文脈,在產品的包裝設計、符號呈現、品牌個性表達中,人為的令文脈斷流、拋棄文化傳承,不僅導致產品文化斷層,也讓消費者摸不著頭緒。

2.一些農產品如茶葉經營者,努力利用文脈、傳承文脈,將文脈作為品牌重要利益訴求。比如「貢品」、「萬國博覽會金獎」等,但在運用文脈的過程中缺少對消費者的文脈心像,以及和地域、產品的文脈關聯度間的洞察與溝通,對文脈的運用缺乏時尚化演繹,相當可惜。

農產品的農耕文化背景,農產品品牌創造,應更強調文脈傳承關係,利用文脈力量提升品牌價值,尊重文脈,利用文脈專業建議:演繹歷史文脈、承襲地域文脈、挖掘產品文脈,並通過文脈資源整合,傳承文脈體系,創新文脈意義,加強時尚化表達,連結現實消費生活。

在品牌創造過程中,臺灣農人對文脈有著超乎尋常的重視。這種對天地、田疇、作物的感念,在他們品牌創造過程中,包括每段文字表述中,好處是能讓消費者感受到這份心意,而產生感動與共鳴。

如何讓文脈在傳承中還產生時尚化?

最棘手的是文脈傳承與現代時尚間的關係。如何讓文脈在傳承中得到時尚化?是一大難題。

許多農人無法處理,甚至使文脈成為與消費者溝通的障礙。臺灣一些農人平衡兩者間的關係,讓品牌既表達歷史、傳達文脈特徵,同時,又在形式感和符號體系中找到與現代消費者的連結與對應關係。

3.文脈非靜態,而是在歷史長河中漸變。人們一邊利用文脈,一邊創造新的文脈,才可讓文脈永遠延續。臺灣農人深深明白這點,在尊重文脈、協調文脈與時尚關係的同時,更側重將文脈作為靈感源泉進行整合創新,將文脈及其各種元素進行有機整合,創造出新的消費元素、新的消費可能,在新的創造中,成就新的文脈內容,令文脈適合時代趨勢並向前延續。

三、臺灣當紅農業品牌文脈敘述範例

案例1: 豆油伯

其品牌的命名及形象表達,具有濃鬱的地方文脈特色。而地方文脈,有著獨特生命活力、文化個性,具有地方文化精神,引起消費者興趣。

屏東六堆「豆油伯」的LOGO設計,承諾天然、純釀。

「豆油伯」品牌,遵守一千五百年前東魏《齊民要術》記載的古法釀造醬油產品,且將客家文化作為品牌文化的核心延續。

案例2-鹿窯菇事

用蘑菇講品牌故事!乍聞「講菇事」還以為是哪本書名字,原來是由「鹿窯菇事」香菇烘焙而成的香菇餅乾。

每一朵香菇歷經漫長溫火烘焙長達36小時,每兩個小時就手工翻面,分秒搶時間、爭鮮度,直到完全乾燥,不僅延長保存時間,也將香味發揮得淋漓盡致。

新的美食創意,賦予傳統香菇新生命。

新品牌。在其價值觀、生產方式上堅持傳統文脈,而在產品休閒要素附加、渠道選擇、網絡互動、網絡銷售符號設計等方面,均著眼於文脈傳承與時尚化的結合,形成整合創新。

案例3-阿里山瑪翡咖啡

高山咖啡品牌,在全球排前八位。

「瑪翡」(mafeel),在鄒族語言中意為:「很好喝」。品牌的字體符號及象徵人物具有鮮明的原住民文化特徵。

咖啡樹主要種植於臺灣南部,如臺灣嘉義縣阿里山等地區,由於阿里山地處海拔高優勢,不僅適合種植茶葉,更適合種植咖啡,屬於咖啡中的精品咖啡。

最初由荷蘭人帶上阿里山的咖啡樹,在不斷遷徙過程中漸漸荒廢,星巴克咖啡帶起臺灣市場風靡咖啡熱潮,才使得咖啡這香苦甘醇魔豆,在阿里山上重生。

族人相信,這在高山秘境上找到的咖啡樹,就是幾百年前族人所稱狠mafeel(鄒語)的樹(很好喝的意思),至今能找到這些咖啡樹,對族人來說是難得的歷史見證,也喚起阿里山族人塵封數百年前的回憶。

挑剔的舌尖也臣服了阿里山瑪翡咖啡走上世界舞臺,這幾年更在觀光農業與地方產業的推動下,阿里山鄒族原住青年更樂意返鄉經營培植。

阿里山瑪翡咖啡的外包裝,採用鄒族標誌「yuyupas」(鄒族語:吉祥平安)的結合,內包裝採用充滿鄒族文化特色的女性頭像和手書「阿里山」。

當農業尊重文脈、整合創新,借農產品文化性、區域特徵,加強文脈,凸顯特徵,提升價值時,就能創造出品牌新境界。

相關焦點

  • 臺灣的農業文創的「六脈神劍」
    文創農業起源於上世紀90年代後期,由於農業技術的創新發展,以及農業功能的拓展,創意農業、觀光農業、休閒農業、精緻農業和生態農業相繼發展起來;人們有效地將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農業生產,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整合資源,把傳統農業發展為融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文創農業。文化和創意手段去改造農業,農業會把生產、生活、生態更加完美地呈現在你面前。
  • 玩轉創意農業,臺灣農產品包裝設計分享
    一提起農產品,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會想到土氣,如今情況大不同了,從農產品的種植和加工,到農業品牌的設計和推廣,產業趨向文創化。  讓文化創意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的核心動力,文創的融入讓農業擺脫了陳舊古板,通過情感訴求,使得農業產品變得時尚、生動有趣。
  • 農產品品牌化:基於品質,終於品位
    農業產業化品牌成功的重要一點就是品牌所帶來的超級體驗。這種超級體驗不但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消費價值,甚至能夠給非消費者帶來消費體驗。品牌化的意義就在於消費價值和消費體驗。農產品品牌化,基於品質,終於品位,品牌化只是一個手段,也是一個過程。
  • 臺灣農業聯結大陸市場
    日前,2019兩岸農業文創高峰論壇暨「麗水山耕獎」農業文創大賽頒獎典禮在浙江麗水舉辦,兩岸專家學者就如何借農業文創助推鄉村振興踴躍探討交流合作,希望攜手推動海峽兩岸農業文創產業升級,借「綠水青山」為鄉村打造「金山銀山」。
  • 武清區特色文創和旅遊商品評選活動落幕
    天津北方網訊:由武清區委宣傳部、武清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首屆「京津明珠 武清有禮」特色文創和旅遊商品評選活動,自啟動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踴躍參與。目前作品徵集階段已順利結束。經區文旅局初評,共有20項作品進入網絡展示和投票階段。
  • 大安市:大安珍好品牌建設,旅遊三產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自古以來,大安市人文與自然景觀並茂,這為大安市發展農業與旅遊業帶來了便利的條件。大安市藉助縣域水域與平原地域,農牧漁業發展顯著。藉助農業發展,大安市圍繞著農業特色產品與區域旅遊資源,共同打造「大安珍好」品牌產品建設,發展旅遊、商貿帶動縣域經濟發展。
  • 開發區綠色農業助推鄉村生態振興
    駐馬店網訊(記者 梁博涵 通訊員 李國斌)2020年以來,開發區以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發展綠色、生態、循環、優質、高效、持續的現代生態型農業
  • 2020「菜心之夜」中國農業品牌目錄農產品增城遲菜心推介活動舉行
    為拓寬「增城遲菜心」的流通渠道,促進增城遲菜心「走出去」,提升「增城遲菜心」的區域品牌影響力,12月21日晚,增城區在廣東珠島賓館舉行2020菜心之夜——中國農業品牌目錄農產品增城遲菜心推介活動。省市區相關單位代表、農業和文旅領域知名專家、農業龍頭企業代表等匯聚一堂,共謀增城遲菜心產業發展,共享綠色盛宴的喜悅。
  • 揭西稅務助推優質農產品走進粵港澳大灣區
    南方網訊(記者/吳詩航 通訊員/江浩)近日,「2020廣東揭陽揭西消費扶貧產品產銷推介暨走進粵港澳大灣區」系列活動在揭陽揭西縣舉行,活動吸引了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參與,揭西綠茶、鳳湖橄欖、河婆擂茶……揭西縣一眾扶貧農產品集體亮相,備受商家和消費者青睞。
  • 連接大山與消費市場 電商平臺讓農業成了更有奔頭的產業
    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農產品品牌顯得尤為重要。廣東省農業產業資源優越,特色農產品集中,荔枝、菠蘿面積和產量均佔全國一半以上,農產品的流通、銷售更是重中之重。從今年上半年至今,多家網際網路平臺為廣東農業的穩鏈固鏈護鏈做出了貢獻。以拼多多為例,自今年2月初全省市縣長直播上線以來,廣東各地市超過50位市縣長走進直播間網上助農,成為2020年廣東數位化農業發展的新亮點。
  • 四川省農業機械鑑定站掛牌「全國農產品包裝標識評價技術成都中心」
    12月2日-5日,「全國生態環保優質農產品包裝標識與品牌發展專題培訓班」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開班前,四川省農業機械鑑定站被授予「全國農產品包裝標識評價成都中心」匾牌,承擔農產品包裝標識技術評價、標準規範研製以及生態環保優質化包裝標識試點應用等工作,助推農產品優質化工作高質量發展。
  • 看臺灣人民如何用文創讓農產品說話
    臺灣農產品很火。臺灣農產品為何這麼火?除了高品質、嚴把關外,他們對農產品進行的包裝功不可沒。他們要求不僅僅是做產品,最重要的是要賦予產品生命。 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情感的共鳴,臺灣繁榮文創產業背後是對情感的營銷。 毋忘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
  • 風景文創|旅遊文創,什麼時候才能出一個「泡泡瑪特」?
    >一、中國旅遊文創之路 15年三個階段 國外的文創產業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而到了21世紀初,才開始在國內得到關注與發展,因此,若按時間來劃分截至目前的國內旅遊文創之路,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而在這三個階段中,國內旅遊文創大抵也主要圍繞著博物館,逐步向景區、酒店等其它行業延伸
  • 旅遊文創,出不了一個泡泡瑪特?
    ,因此,若按時間來劃分截至目前的國內旅遊文創之路,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而在這三個階段中,國內旅遊文創大抵也主要圍繞著博物館,逐步向景區、酒店等其它行業延伸。2014年8月,《關於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各地發展文化旅遊等特色文化產業;從2015年起,我國先後出臺了《博物館條例》和《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明確博物館可以從事商業經營活動,與文化創意、旅遊等產業相結合,助推文創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 旅遊文創,出不了一個泡泡瑪特?!
    ,因此,若按時間來劃分截至目前的國內旅遊文創之路,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而在這三個階段中,國內旅遊文創大抵也主要圍繞著博物館,逐步向景區、酒店等其它行業延伸。2014年8月,《關於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各地發展文化旅遊等特色文化產業;從2015年起,我國先後出臺了《博物館條例》和《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明確博物館可以從事商業經營活動,與文化創意、旅遊等產業相結合,助推文創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 上饒「柚子哥」馮真亮:主抓研發與營銷,助推當地農業產業化
    最近,江西省光陰名城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馮真亮著實忙得不可開交,前來訂貨、取貨的客戶絡繹不絕,而來自全國各地的農產品訂單又要通過物流抓緊發貨。這家成立於2016年、位於上饒市廣豐區的以農產品為主體經營的公司,通過短短五年時間,就做到年銷售額近5000萬元的規模,不僅帶動了一批市民就業,更有力地推動了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成為上饒明星農產品企業,馮真亮也因大抓當地特產馬家柚,而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柚子哥」。9月30日,國慶中秋雙節前的一天,「柚子哥」馮真亮仍然忙得停不下來。
  • 構建經濟多元化格局 助推澳門文創行業走向新階段
    本次論壇以「慶祝澳門回歸21周年,打造澳門文創發展新高地」為主題,邀請各界嘉賓與澳門文創界就「文創產業新趨勢與澳門的發展路徑」和「澳門文創產業現狀與澳門自強文創智庫的使命」展開討論。作為東西方文化融合共存的獨特城市,澳門近年來大力發展文創產業,使之成為澳門新名片。
  • 當大蔥遇到文創,以臺灣三星蔥看創意如何為農產品賦能
    作為人們平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料的大蔥,本該是一種隨處可見的農產品,是人們日常飲食中的點綴。但是,在臺灣宜蘭縣三星鄉,大蔥卻一躍成為明星產品,賣出每公斤600元臺幣的高價。這是怎麼做到的呢?創意營銷,打響知名度為了打響「蔥蒜之都」的名聲,讓三星青蔥產業提升到服務業的業態,進一步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當地許多蔥農和旅遊觀光業者,紛紛通過創意活動營銷自己,打響知名度。一年一度的蔥蒜節。三星鄉從1996年開始,每年在冬季的青蔥豐收季節,都會舉辦熱鬧的蔥蒜節。活動期間,有稻草人、美食遊園會、古代農具展等精彩內容。
  • 灣沚區:全力助推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為再生稻高質量發展插上騰飛的...
    為貫徹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促進灣沚區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把安徽省農業農村廳《關於推進再生稻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落到實處,2020年底,區分管領導親自主持,多方籌措資金330萬元,新建11座「蔬菜、水稻標準化智能綜合育秧中心」,為灣沚區再生稻早春安全育秧保駕護航。
  • 產業做支撐 致富有甘味——甘肅打造「甘味」農產品品牌助推消費...
    產業做支撐 致富有甘味——甘肅打造「甘味」農產品品牌助推消費扶貧升級「甘味」農產品品牌發布會暨消費扶貧宣傳推介活動現場。去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甘肅視察,提出「甘肅光照充足、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發展現代特色農業」「要在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方面下功夫,發展高附加值的節水農業、旱作農業、設施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