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小長假,北侖新碶橫溪村某綜合菜市場附近,當地村民晾曬了大量東海魚類
浙江在線01月04日訊這幾天,江東張斌橋菜市場賣魚鯗的夏海娜忙得不可開交。早上4點前,她和丈夫任師傅起床,任師傅去碼頭找漁民進貨,夏海娜直奔城區的菜市場,太陽落山後,夏海娜又忙著為第二天的出貨裝箱……
「冬至後,西北風起,曬鯗再合適不過了。這時的海鰻已累積起了厚厚的油脂,老底子寧波主婦開始盤算著曬魚鯗了。」夏海娜說,眼下正是一家人最忙的時節,收貨、曬制特別忙,傳統旺季開始,天天起早摸黑出門。
賣魚鯗的和曬魚鯗的又開始忙了
魚鯗是寧波人最喜歡食用的幹制魚品,用黃魚製成的叫黃魚鯗,用鰻魚製成的叫鰻鯗。元旦小長假,來買夏海娜海鮮乾貨的不僅有本地人,連遠在東北的遊客也前來採購。「有一年,我無意中聽客人介紹帶了一點寧波的鰻鯗回家,一家人從此喜歡上了寧波鰻鯗,每年年底出差,我都會買點回去。」來自東北的張先生告訴記者。「製作來不及,收來的貨,剛曬好,馬上有人要提貨了!」夏海娜說,家裡聘請的七八個工人天天在曬,鰻魚鯗、黃魚鯗、風帶魚、橡皮魚、龍頭烤都有。
元旦小長假,記者前去北侖新碶橫溪村四分頭寧波最大的菜市場走訪,發現這裡魚鯗的生意非常火,前來採購的有批發經營戶,有酒家,也有菜市場零售商。而離這個菜場不遠的一條河岸邊,記者遠遠就看到不少人在晾曬魚鯗,有平鋪在曬具上的,也有高高掛在曬具或門框上的……見記者感興趣,一年輕婦女笑著告訴記者,自己是賣海鮮的,遇到新鮮的也動手製作一些賣或給家人吃。
製作魚鯗的忙了,銷售魚鯗的人也樂了。「一天下來,我們帶魚、風鰻鯗的銷售分別有1000多斤,加上其他魚鯗,每天的出貨量至少有4000多斤。這次計劃採購600噸的貨,現在一邊採購鮮貨一邊出售乾貨,忙得團團轉。」張斌橋菜市場「小夏乾貨」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今年吃魚鯗可能要花更多的錢了
記者走訪發現,這段時間街頭小巷、漁港碼頭,市民紛紛將海鰻、黃魚、帶魚、橡皮魚、米魚等各類海鮮曬了起來。為什麼寧波人會在這個時候製作風鰻鯗或鰻鯗呢?
「這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第一是這個季節冷空氣頻繁,天冷風大利於風乾,也不易發臭;第二,就是這個季節正是海鰻孕育最肥(俗稱起紅筯),口感最好時!」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的相關專家給記者解答說,這個季節正是東海魚類索餌養得最肥時,即孕育生機,尤其鰻魚、帶魚、安康魚等海魚。
不過,今年市民吃魚鯗可能要花更多的錢了。記者了解到,今年來自舟山等地的東海海鮮價格走高,特別是紅膏梭子蟹市場零售價幾乎翻倍,同樣風鰻鯗(鰻筒)、風帶魚、黃魚鯗、橡皮魚、龍頭烤等寧波人愛吃的魚鯗原材料價格,除了蝦潺外都有上漲,前年11月份本報記者曾報導的米魚價格跌半、市民紛紛動手製作米魚鯗的現象不復存在。「今年帶魚的採購價每斤貴了3到5元,黃魚每斤貴了5元,鰻魚也稍有上漲。」寧波一家不願透露姓名的某公司負責人分析認為,今年春節東海魚鯗的價格可能會走高。
如何製作風味頂呱呱的寧波魚鯗?
寧波人吃鰻鯗大都喜歡自己做,西北風一吹,大家都會淘幾條鰻魚回家,那麼怎樣製作這些好吃的魚鯗?夏海娜,用她自己的說法是「鯗二代」,其母親在二十多年前開始自製魚鯗謀生,現在自己也從事這行業十多年。
「寧波人愛吃的東海魚鯗有五樣,分別是東海海鰻鯗、風帶魚、黃魚鯗、橡皮魚和龍頭烤。製作地道的寧波風味魚鯗,選材一定要正宗,要選東海捕撈來的海鰻,然後將買回來的新鮮海鰻從背脊剖開挖去內臟,洗乾淨並用鹽輕輕抹一層,15分鐘後擦掉,再以細細的竹條將鰻撐開掛在通風陰涼處,晾乾,收起即可;又比如製作風帶魚,首先要選小眼睛的東海帶魚,像撒雪花一樣地抹上鹽,醃製兩小時洗掉,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收起。」夏海娜說,其他魚類的魚鯗製作方法類同。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關於寧波魚鯗,有個盛名的傳說。相傳春秋末期,吳王夫差與越國交戰,帶兵攻陷越地鄞邑(今寧波)時,御廚在五鼎食中,除牛肉、羊肉、麋肉、豬肉外,巧取當地鰻鯗作菜,吳王夫差食後,覺得此魚味道特別鮮美,與往日宮中常吃的鯉魚、鯽魚不一樣,回宮後雖餐餐仍有魚餚,但他總覺得不如鄞邑的可口,後來特從鄞邑找來一個老漁民,專門為他烹製魚宴,老漁民將帶來的魚鯗加調味蒸熟獻上,吳王夫差食後大悅,讚不絕口,從此鰻鯗身價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