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零食,鬆脆可口、鹹甜交織的膨化食品(比如薯片),無疑是很多人的心頭好。那如果它們變貴一點,你是照吃不誤,還是會藉機「被迫」轉向健康飲食?
近日,一則由百事食品(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事食品)發布的價格調整通知函在網絡流傳,按照上面的說法,百事食品將從5月起上調膨化類產品價格。該公司旗下的膨化食品品牌,包括樂事(Lay's)、奇多(Cheetos)和多力多滋(Doritos)等。
針對調價消息,百事食品相關負責人在回應媒體時表示,按百事公司的規定,有關百事公司的價格問詢不予置評,百事公司將一如既往地為廣大的消費者提供我們引以為傲的產品。
但一個不可忽視的情況是,受原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近兩年已有不少食品飲料廠商漲價。有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棕櫚油、包裝紙、白砂糖等原料漲幅都超過30%。
此外,隨著消費升級和健康意識覺醒,消費者是否願意繼續為膨化食品買單,仍有待觀察。
圖片來源:攝圖網
百事成本承壓,樂事薯片提價
在上述通知函中,百事食品稱:由於近年來包裝材料及人工成本不同程度的上漲,產品全線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儘管經多方努力來克服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但仍然無法避免以價格上調來維持過去的品牌和市場服務。
「經慎重考慮,我司決定從2019年5月1日起,上調公司膨化類產品的價格。」
官網信息顯示,百事公司在中國經營的主要品牌包括:百事可樂、美年達、七喜、佳得樂、果繽紛(純果樂)果汁、草本樂、樂事薯片、都樂果汁、立體脆、奇多、冰純水、桂格麥片等等。
圖片來源:截自百事食品(Pepsico)美國官網
其中,樂事和奇多的產品多為膨化食品。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曾於2007年首度入華、2010年黯然退出的多力多滋(墨西哥玉米片),也於2017年重新回歸。
按照調價通知函的說法,5月起,上述膨化食品品牌都面臨漲價的可能。北京商報則援引業內人士觀點稱,漲價對於終端銷售的影響可能不大,但勢必會影響產品銷量。
小編注意到,其中受影響最大的當屬樂事了。今年1月,國內品牌評級機構Chnbrand發布的2019年中國顧客推薦度指數品牌排名顯示,樂事位居「膨化食品推薦度排行榜」第一。
據了解,目前,樂事品牌包裝包括袋裝薯片、罐裝薯片、樂事小餅乾、樂事大波浪、薯條和心形薯格等產品。
此前多家食品飲料廠商宣布調價
實際上,涉及食品行業的這一波漲價始於2018年初,隨著糖等原料價格的上漲,康師傅、統一、可口可樂、娃哈哈、達利食品等飲料企業都對旗下的產品進行了提價。
圖片來源:截自每日經濟新聞過往報導
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棕櫚油、包裝紙、白砂糖等原料漲幅都超過30%。
以糖這一項為例,近期國內糖市的現貨價格普遍走高。3月份食糖銷售達489萬噸,較去年同期(393.8萬噸)大增24.17%。
4月10日起,白糖期貨開啟「上漲模式」,連續4個交易日創出新高。截至4月15日收盤,白糖期貨主力合約1909增倉放量,最高一度升至5439元/噸,站上逾十個月以來最高水平。截至4月17日收盤,報5364元/噸,交易量達131萬手。
有觀點稱,和大多數大宗商品一樣,白糖也具有周期輪迴,糖價變動周期通常為5-6年,呈現「漲兩年,跌三年」格局。市場上,相當多的機構情緒樂觀,普遍認為目前屬於三年熊市末期,後市有望進入牛市周期。
除了原料價格,運輸成本及人工成本持續增長,也是食品企業調價的主要原因。
零食漲價也不僅發生在中國。據媒體報導,去年10月,旗下擁有奧利奧、趣多多餅乾、三角巧克力Toblerone等品牌的億滋國際(Mondelez International)就已對旗下產品提價,並且計劃在2019年對北美市場的部分餅乾、糖果產品實施漲價措施,以應對通貨膨脹、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帶來的公司整體成本增加。
據CNBC報導,今年1月底,億滋國際CEO再次表示打算對產品提價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去年我國焙烤食品糖製品行業總體運行呈現出生產平穩增長,行業規模、實力不斷增強的特點。根據國家統計局對規模以上企業統計的數據及行業測算數據顯示,
2018年,國內焙烤食品糖製品行業產品(含糕點/麵包、餅乾、糖果巧克力、冷凍飲品、方便麵和蜜餞)產量合計約為2646.36萬噸,主營業務收入為5634.05億元,同比增長6.12%;利潤總額為513.21億元,同比增長12.75%;出口交貨值179.66億元,同比增長9.27%。
具體到膨化食品上,還有一個潛在的挑戰——隨著消費升級和健康意識覺醒,人們更願意在那些被認為更健康的品類中選購零食。而據中國食品報此前報導,今年1月,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朱念琳在行業年會上表示,如何保證消費者能吃得更加營養健康,這對膨化食品生產企業而言,是一份責任也是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