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魚之書》收錄了60個來自不同大陸和國家的美人魚故事——是的,美人魚不止是迪士尼電影中的那位白人美人魚。
2019年,當迪士尼宣布哈勒·貝利將在1989年的經典動畫電影《小美人魚》的真人版翻拍版中出演美人魚公主愛麗兒時,#NotMyAriel(不是我想要的愛麗兒)的話題很快開始在社交媒體上流傳。很顯然,由非白人女演員扮演傳統童話故事中的美人魚,讓許多人感到不安。然而,也許讓這些人更加驚訝的是,在世界各國的民間傳說中,竟然有這麼多非白人的美人魚——以及各種性別的人魚和水棲人。
《美人魚之書》(The Penguin Book of Mermaids)共收錄了60個與美人魚有關的故事,無論從地域還是從時間上來講,這本書的跨越的維度範圍都非常廣。從語言上來說,這本小說集也很新奇:其中20個故事首次以英語出版(翻譯自日語、愛沙尼亞語、波斯語和其他語言)。本書編輯克裡斯蒂娜·巴切列加和瑪麗·阿洛哈拉尼·布朗將他們在各個學術領域的專業知識彙編進了這本引人入勝的書中,這些文獻匯集了對文學、民俗、敘事、後殖民理論等研究的見解,也足以讓許多非學術性的讀者閱讀欣賞。 考慮到美人魚故事對普通讀者的吸引力,他們也在思考:
人類很難處理模稜兩可的問題——這種介於兩者之間的問題讓我們非常焦慮。我們更喜歡界限分明、秩序井然的世界,更喜歡可以掌控的感覺。然而,奇怪的是,我們也會被另一面所吸引,另一面在某種程度上與是我們的鏡像,而且似乎觸手可及,即使我們內心無法理解。
《美人魚之書》
事實上,書中提到的許多人魚生物都像是外星人。中國1801年的一個故事講述了一位漁夫捕捉到的美人魚:「這個美人魚的五官和四肢都像人類,除了身上覆蓋著五顏六色的細毛。漁夫把他的戰利品帶回家,娶了她,儘管她不會說話,只能微笑。」 誠然,對我來說,這五彩繽紛毛茸茸的美人魚是種新事物,但歸根結底只是提供廣度和新穎性的一個例子,而這個漁夫的表現則是各種美人魚、海豹仙子、水中仙女等等故事的典型行為:比起與被俘配偶之間的情感聯繫,他們對「獎賞」更感興趣。
丹麥作家安徒生筆下的童話故事是迪斯尼動畫電影《小美人魚》的原型,許多知曉這個童話故事的人,可能會把美人魚的故事與童話聯繫在一起。讓這個假設更加複雜的是,巴切列加和布朗將許多故事作為神話和傳說(從自然世界到人類起源和歷史事件)放在民間故事和童話(虛構的、公式化的故事)的背景中,而這些故事在過去兩個世紀才作為美人魚傳說的載體出現。
我最喜歡的一個例子是弗朗西斯·詹姆斯·蔡爾德的《英國及蘇格蘭流行民歌》,編輯注釋道,「在早期現代英國,『美人魚』的意思是『妓女』。」這就為《流行民歌42A篇》的故事提供了重要的背景:故事主角克拉克·科爾文因美人魚的誘惑而離開了妻子。
書中的內容並不是完全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的,開篇內容是關於古代經典傳說中的塞壬,剩下的章節專門講述了歐洲傳說、文學故事和全球故事中的美人魚。正如預期,這本書首先向我們介紹了奧德修斯和和塞壬——還有巴比倫尼亞傳說中的人魚之神奧安尼、印度教傳說中的那迦之王迦梨耶和玻里尼西亞傳說中法希裡亞湖的鰻魚人。
巴切列加和布朗根據故事的主要情節分類了一些主題——海岸是「接觸之地」、危險且經常包括性行為、水對人類生活的重要地位。在第一種類型中,人類會與人魚有短暫的相遇。比如來自菲律賓的故事《美國人和安布拉揚的塞麗娜》就是這種情節,一個美人魚喜歡一個美國工人,但在美人魚拉工人下水前,這個工人就被魚腥味嚇跑了。在第二種類型中,人常常與人魚結婚(但很少有美滿的結局)。例如,在澳大利亞北部的一個故事中,一個男人為了拖出一條美人魚,遊進了鱷魚出沒的水域,他聲稱這條美人魚是他的妻子,但美人魚很快就抓住機會回到了水裡,拋棄了男人,留他獨自「心碎」。在第三種類型中,人魚會綁架人類,這種情節也許令人驚訝,但結局通常比前一種要好。比如,在夏威夷傳說《池塘中的美人魚》中,一個女孩失蹤了,她在一場夢中發現了池塘,並和那裡的魚人生活在了一起。
作為一名民俗學家,我驚訝地發現美人魚與其他民俗動物有如此之多的相似之處,它們總是與死亡、陰魂和病態的恐怖聯繫在一起。這本書還包括一則來自印度東北部卡西族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一位家族女族長為了復仇向河神提出了請求:殺死一個冒犯祖先的婦女的家庭。但是,在河神給予恩惠之後,氏族成員卻玷汙了河神:「自此之後,我們付出了慘痛代價:家庭破裂,死亡、不幸和疾病總伴隨著我們,而這就是其原因之所在。」 在日本,傳說有個孩子吃了美人魚的肉,她相信這能使自己長生不老。八百年後,長生的女人放棄了生命,要求把自己葬在一棵山茶樹下,因為只要山茶開花,她就活著。
不過,只有考慮到民間傳說和殖民主義歷史之間的關係,這些聯繫才有意義。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故事是對殖民前文化的頌揚,是對美人魚傳說在歐洲統治者、軍隊和傳教士出現之前的海岸的頌揚。確實,編輯在注釋中花了很大篇幅來澄清殖民根源,例如,非洲水怪在加勒比海故事中的突出地位,菲律賓水怪與西班牙水怪之間驚人的相似性。然而我想,美人魚的故事之所以能在「接觸之地」特別盛行,恰恰是因為它們的矛盾性質,這可能標誌著人們對外來和異己的態度正在發生轉變。
我想,那些支持#NotMyAriel的人群應該以開放的心態拿起這本書,其他人也是如此。我們可能不再是巴納姆用半猴子、半魚、全是惡作劇的美人魚木乃伊來愚弄的圍觀群眾,但用童話作家克勞迪亞·舒瓦貝的話來說,我們仍然渴望超自然生物。《美人魚之書》絕對滿足了這種渴望,它用誘人的承諾把我們帶入了對美人魚的幻想。
本文作者Jeana Jorgensen是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的一名老師,教授人類學、民俗學、性別研究等大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