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導】黎明之時漫步在恆河邊上,細細遊覽印度廟宇,閒暇的時候欣賞異域風情的舞蹈表演,頗為享受。在印度去感受下其獨特的文化。
印度拉賈斯坦邦艾芭奈麗村(Abhaneri)的月亮水井(Chand Baori)
月亮水井始建於公元10世紀,井深20米, 11層,絕對令人嘆為觀止。艾芭奈麗村裡的小宮殿和寺廟也頗具遊覽價值。當地居民都住在土坯房,非常熱情好客,會自豪地帶你參觀他們的房子。從齋浦爾(拉賈斯坦邦首府)到阿格拉(位於黃金三角線上法地布爾·西格裡古城附近),路途迂迴彎曲。所以當聽到司機不情願地說那裡太遠之類的話時,不要理會他們,因為大多數司機都沒有去過那裡。
阿木裡查 金寺和兄弟餐廳(Brothers Dhaba)
阿姆裡查不僅是印度錫克教的聖地,也頗受遊客的歡迎。在這座繁榮富饒的城市的天際中,聳立著一座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築——金寺,這是這座城市主要的旅遊勝地。接著,和當地人一樣,到一家餐廳中或小吃店裡品味美食。這裡最好的餐廳是在兄弟餐廳,位於城市中心的小街上,在那裡,只要花上80盧比(約9元人民幣)就可以享受美味的佳餚了。
網址:brothersdhaba.com(位於市政廳附近)
加爾各答 南園街道公墓
只要捐上一點兒的善款,你就可以通過一扇巨大的金屬門,進入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這裡綠樹參天,幽靜安寧,一座座巨大的墳墓敘述著英國在印度的統治歷史和東印度公司的故事。這裡最初有2000座墳墓,而現在尚遺存800多座,細看上面的文字,你會發現許多17世紀的墓碑上雕刻著英語文字。漫步於這個神秘的地方,你仿佛能看到當時大量年輕的英國人紛紛死於疾病的情景。
網址:christianburialboardkolkata.com
德裡 巴哈伊靈曦堂(Baha'i House of Worship)
巴哈伊靈曦堂,又稱為蓮花廟,非常莊嚴雄偉,與德裡大街上的狂歡活動形成鮮明對比。它的外形像一朵巨蓮,經過整潔的花園,你會看到乳白色的大理石「花瓣」向著太陽綻放,令人肅然起敬。進入建築內部,裡面有許多拱形牆壁,一束束光線透過高高的星狀窗戶照進屋內,折射在牆壁上,使得屋內簡單卻不失美麗。靈曦堂裡非常安靜祥和,置身於此,人們自然地坐下來休息、沉思,或是祈禱,或僅僅是發出驚嘆之情。夜晚,在無數星光的照耀下,周圍的池塘泛著點點亮光,美麗依舊。
網址:bahaihouseofworship.in
甘地傳承
1948年,甘地在比爾拉大廈遭到暗殺身亡。這座漂亮的建築和花園現在就改造成了甘地紀念博物館了。在一間光線充足的房內,甘地的家具整潔擺放著。在牆上有一口壁櫥,裡面擺放著他的「遺物」,包括了他生前用過的眼鏡和勺子。接著,可以追尋聖人最後的足跡。當年,甘地還沒有到達平日禱告的地方,就遭到了暗殺;而現在,人們在這裡用謙遜的悼念方式追憶這位偉人。進入屋子,你會看到牆板上掛著一些文字和照片,記載了甘地生命中最後的時光。這其中的部分圖片來源於偉大的亨利·卡蒂埃-布勒松,他是甘地出事前見過的最後一人之一。現場有一個多媒體博物館,孩子也會很感興趣的。
網址:gandhismriti.gov.in
中央邦的卡朱拉霍(Khajuraho)
卡朱拉霍是一座宗教紀念館,館內的雕塑大膽呈現了性愛的畫面,因此被稱為「愛經」寺廟。這些信仰印度教和耆那教的寺廟建於公元950-1050,既尊崇神靈,又大膽地展出引人注目的性愛畫面。該古蹟保存完好,就像是佇立在小鎮中的人間仙境,令人驚嘆,已被列為世界遺產保護區。
喀拉拉邦的科欽 印度傳統舞劇表演(Kathakali show)
如果你想看舒緩優美的表演,那麼就別去科欽文化中心了。但如果想度過一個奇妙的夜晚,不妨來此觀看舞劇表演吧。演員化上妝,穿上奇裝異服(主演化妝、換戲服就得花一個多小時。),開始表演羅摩衍那裡(印度史詩)的場景。
印度泰米爾納德邦馬杜賴的米娜克希神廟(Sri Meenakshi Sundareswarar temple)
這座印度教的神廟,建於17世紀,信奉米娜克希。廟宇內有14座塔,最高一座高達52米,這些塔裡裝飾著色彩斑斕的石像,代表著神靈、女神、動物和怪獸。該神廟佔地約45英畝(約18.21公頃),非常廣闊。因此,你可以花上幾小時的時間在裡面逛逛,欣賞裡面的建築,感受這裡的氣息和聲音。在夜晚,神廟裡特別寧靜。你若適應熙熙攘攘的人群,那麼不妨來參加其提蒂·提如威扎節,每年的四月或五月,人們慶祝米娜克希和溼婆神的婚禮,非常壯觀。該城市也是裁縫之鄉,另外甘地博物館和蒂魯瑪萊納亞克宮也是久負盛名。
網址:maduraimeenakshi.org
拉賈斯坦邦 塔爾沙漠
乘坐卡內爾大車或吉普車,到塔爾沙漠邊上的村莊中探尋深遠的文化吧!我們在一戶農民家中吃了中飯,便越過灌木叢林和淺淺的沙丘,途中還不是看到一些灌木和印度羚羊,最後我們來到了比什努瓦村(Bishnoi village)。比什努瓦人非常敬畏這些樹和印度羚羊,他們會在羚羊死後為之安葬建墓。比什努瓦人被稱為「二十九人」,因為他們需要遵守二十九個原則,其中兩個就是保護樹木和生靈。他們與自然界關係密切,自15世紀部落形成以來便開始致力於保護自然,被認為是最早的環境保護主義者。
瓦臘納西 黎明中的恆河
在黃昏前從酒店出發,來到聖河——恆河岸邊。接著坐艘小船沿河而行,你會看到人們在河邊石梯上洗澡,在色彩斑斕的寺廟、亭臺前做著各種祈禱。最後,你還能看到身著白衣的哀悼者與摯愛的人告別,河上飄著的火葬柴堆,散發出陣陣沁人的檀香香味。當太陽在彼岸升起時,不管你的信仰為何,或有無信仰,都可以乘一葉蕉葉舟,在周圍點上蠟燭,飄蕩於神聖的河流之中,在舟上祈禱或冥想。這樣,你就可以和無數世人交流文化和精神的體驗。(實習編譯:何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