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食撞牆期
是否遇上[這些]原因?
成長過程中,營養的攝取非常重要,但是看著家裡的小王子/小公主開始挑東挑西玩食物,各式各樣的輔食添加,連嘗一口都愛理不理,看得爸媽想撞牆。
輔食撞牆期發生原因有很多,今天逐一分析,判斷咱的小王子/小公主是否就是遇上這些原因,才不吃輔食!
1. 口腔過於敏感,陌生食物不熟悉
我們的臉、唇和口腔裡面分布著大量的觸覺受器,當食物碰觸到這些觸覺受器時,大腦會自行解讀這樣的觸覺、味覺及嗅覺,同時刺激人體進行咀嚼及吞咽動作。常見的拒食原因也大多是如此。
建議:讓新食物重覆曝光(新食物添加需間隔3-5天),提高熟悉度,加入新食物可採取「每隔幾天出現一次」的策略,熟悉食物旁邊出現一樣新食物,不強迫吃完,反覆嘗試慢慢讓孩子熟悉。
2. 輔食質地不對
寶寶口腔處於成長階段,咀嚼與吞咽的能力還在訓練中,輔食質地過於難咬或吞咽,寶寶可能會發生抗拒的現象,所以需依寶寶成長階段調整輔食質地。
輔食質地順序:湯液(流質)→稠狀(半流質)→泥狀(半固體)→固體。
3. 輔食溫度不對
他們的嘴巴很敏感,太冷或太熱的食物都會造成寶寶不喜歡。
建議:溫度以微溫或室溫為宜,太燙口容易造成口腔黏膜或腸胃道的傷害
4. 輔食太單一
嬰幼兒時期為味蕾發育關鍵期,其中6個月至1歲,這期間孩子的味蕾最為靈敏,若此時飲食較單一,容易導致寶寶感到膩口。
建議:準備多樣化輔食,以不同種類的食材或改變烹調方式,同時在擺盤上也可以做些小變化,提高寶寶食慾與興趣。
5. 自我意識崛起
當孩子已經能夠使用拇指跟手指捏取東西時,會開始想要模仿大人自己吃,但是家長若擔心環境被用得髒亂或是擔心這樣反而吃得少,而不讓他們嘗試自己吃,可能會造成他們不愉快,因而拒絕吃飯
建議:準備兩隻勺子,放手給孩子去嘗試自己吃東西,同時我們在旁邊給予幫助,讓他自行決定一餐吃的量,避免造成吃飯壓力與不愉快。
6. 用餐時間不固定,分心事物多
仔細觀察即可發現,此時他們對外界充滿了好奇,容易受外界影響。
建議:建立規律作息,吃飯氣氛掌握好,避開易分心原因(玩具、手機等),同時提高活動量,消化體力,來增進食慾。
進入輔食撞牆期,請別慌張,只要掌握以上技巧,不要給予過多壓力,了解寶寶可能不適應的原因並耐心陪伴,一起越過這道牆,一同邁向營養健康的成功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