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其大無外,宇宙究竟有多大,佛陀告訴你答案

2020-12-18 法妙明心

絢麗多彩的宇宙,在藉助一些天文望遠鏡進行觀測時候,會看到更多讓人難以忘懷的壯觀。同時也是在感嘆著宇宙的龐大,大家可能都會有過這樣的想法,那就是這個宇宙究竟有多大?

在我們現有的科學技術水平上面看,是沒有辦法去衡量宇宙究竟有多大的,概念也非常的模糊和籠統,但是在幾千年前,佛陀卻是曾經講過有關於宇宙大小的事情。對於未知的東西,人們總是充滿著好奇心,雖然說是好奇害死貓,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好奇心,不斷的對前人的科技繼續改進和推動,最後達到了目前的社會科技水平。

隨著科技越來越高的時候,人們的視野就更加的開闊,從而向探索更多未知的宇宙,甚至是想知道宇宙究竟有多大,但是大家知道嗎?想知道宇宙大小的不僅僅是現在的人想知道,從古之今的修行人中也想知道這個問題。佛陀的弟子就曾經以這個問題詢問過佛陀,但是並沒有得到結論。這個就讓眾弟子難理解了,畢竟在他們的認知中,佛陀神通廣大,無所不能,為什麼給不出一個準確的答案呢。

在佛家經文中有過這樣的記載,佛教有14種沒有答案的問題,而這個宇宙有多大就是其中之一,因為佛陀也沒有準確的答案,甚至佛陀要求自己的弟子不要耗費精力去討論這個問題,因為佛陀覺得弟子們最主要的問題是要修行,如果過度的談論就會產生執迷心,畢竟宇宙究竟有多大佛陀自己也說不來,他就只能概括為「其大無外」。

雖然沒有說佛陀卻是講過另外一個版本關於宇宙邊緣問題,那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學說,佛陀開示我們這個婆娑世界又叫做南瞻部洲,是在須彌山的南部,而在須彌山其他三個方向還有其他的洲,這幾個洲之間間隔著鹹海,以須彌山為中心有一個日月,和我們太陽繫結構類似。而又是這樣一千個小千世界構成一個中千世界,最後再由一千個中千世界構成一個大千世界,而這個大千世界就是某個佛陀的佛國範圍。這裡面所有的眾生都是由一位如來說法度化,但是這樣的範圍並不就是代表著是整個宇宙。

因為佛陀還講過從須彌山一直往西,要經過10億佛國,有世界叫做極樂世界,其中的佛叫做阿彌陀,但是極樂世界並非是最後的終點,因為佛陀還說到再往西邊過去,佛國世界如「恆河沙數」,無法計算,甚至是十方世界都是如此的現象,佛土遍布整個宇宙虛空。

佛陀告訴人這個情況是在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佛無處不在,無論在哪個地方都會有如來在說法度人,宇宙並非是看起來那般虛無。

另外佛陀沒有講出來宇宙究竟有多大,是覺得用人的語言無法述說,還不如自己去修,證悟成佛,那個時候你也就一眼看明白宇宙究竟有多大了。感恩閱讀和分享,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我」在佛教中到底是怎樣的存在?聽聽佛陀是怎麼說的
    我從哪裡來,這類問題一直有人回答,但又一直沒有人完全回答,相信自從人類有智力以來,就有無數的先驅和智者們不斷在追尋這個問題。在漢語裡面的「我」非常地好理解,含義也非常的清晰明了,查閱漢語字典便可以得知「我」在漢語裡的意思就是第一人稱的代詞,代表著自我、自己與你、他等詞相對。
  • 佛教:他是佛陀的十大弟子,卻被佛陀懲罰不得滅度,原因令人不解
    對於佛陀的十大弟子的名字,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只有神通第一的目犍連、頭陀第一的大迦葉和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對於其他的尊者很多人可能就沒有那麼熟悉了,實際上佛陀的十大弟子各有特點,每個人都能夠證悟出屬於自己的東西,但是有這麼一個弟子,他因為喜歡賣弄神通,更是喜歡用神通來招搖惑眾,結果被佛陀知道後
  • 佛教:佛陀涅槃前,回答了這四個問題,佛弟子必知!
    據典籍記載,在佛陀住世的最後一天裡,阿難尊者與諸比丘得知佛陀將入涅槃。雖諸弟子和比丘很難受但卻沒能忘卻眾生。因此在佛陀住世的最後一天中,問了佛陀四個問題。這四個問題,也是當下修行之人,皆需知曉的問題,為何?因為如果不知道這四個問題和答案,那麼你可能連經藏的真假都分不清。佛陀涅槃前,回答了這四個問題,佛弟子必知!
  • 佛教根本·之二·佛教首經(第二歷史中的佛陀「首秀」)
    其後,佛陀每日教化其餘二、三人等;閒者便託缽乞食,提供後勤保障服務。這是佛陀悟道後的第一個雨安居。一共五日,每天都有一人證得初果。面對五位入室弟子,佛講又講述了《無我相經》:即被後世稱為「法印」的「五蘊」「無常」、「苦」、「無我」。(「緣起無我」為佛教區別於其他宗教與學說的根本;佛陀初轉梵輪,即為此「無我」教法,可見其關鍵性與重要性。)
  • 中國佛教歷史故事連載:第四集:這個事情,我們竟然誤會這麼多年
    名詞概念怎麼編怎麼說都行但究竟如何醒來才是真正的硬核覺悟之後的王子發現,要是把自己的覺悟告訴人類,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他還是踏上了度化人類的道路。以後你會無數次地看到這個字。比如後面講到梁武帝問達摩,什麼是第一義諦。意思就是問,宇宙人生最終極的真理是什麼?佛教寺院僧團戒律是怎麼來的我們可能對佛和佛法有很大的誤會佛陀的一生,沒有為自己建一個宮殿,也沒有當教主,而是託著缽四處遊行,乞食為生。
  • 佛教,「法布施」的功德究竟有多大?
    有為法有三相:生相、住相、滅相,有生住滅三相就是無常,無常是不實在,所以世間法如幻如化,雖有但不實,不實就是無常,無常就是苦,苦就是眾生,佛陀就是看到眾生之苦才講般若經典,讓大家放下世間法,離苦得樂。陽光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法布施有多大的福德?以法施於人,勝過財布施。
  • 佛教依生命產生的形式,將其分為胎生、卵生、溼生、化生
    佛教的生命哲學蘊含豐富,其生命觀特指有情世間的生命觀,認為有情眾生無不依色、受、想、行、識「五蘊」聚合而成,輪迴六道之中備受煎熬而不得解脫,只有皈依佛、法、僧三寶才能進入涅槃境界。世間有三種:第一種就叫「器世間」,指物質環境,我們的生活環境、物質環境叫器世間;第二種叫「眾生世間」,也叫做「有情」世間,指眾生生存之世界;第三種「智正覺世間」,智正覺就是佛,證得究竟圓滿的果報。所以,佛教的生命觀特指「有情」世間的生命觀。
  • 佛教中的吉祥八寶
    佛教以傘象徵遮蔽魔障,守護佛法。藏傳佛教亦認為,寶傘象徵著佛陀教誨的權威。寶傘又說寶蓋,還代表佛頂,置於佛陀頂上,能遮蔽風日。傘在古代印度原為貴族、皇室所用,象徵尊貴威勢,在此代表行者具足大威勢,能除一切魔障,清淨吉祥,獻上傘蓋是祈願眾生離苦得樂。
  • 佛陀說:法欲滅時,女人精進.
    她們或作為護法良將,忙碌在種種弘法活動中;或作為慈悲天使,為社會默默奉獻;或作為獅子一吼,百獸群伏的女法師,弘揚佛陀正法。可以說,沒有女性的參與,佛教將無法邁步前進。在《佛說法滅盡經》中,佛陀曾說:「法欲滅時,女人精進。」這也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寫照。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教育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女性能夠接受佛教。但女性有自己特有的心理特質。
  • 銀正雄:當博爾赫斯遇見佛陀
    還有的佛教文獻說,世界每天要消滅和再生六十五億次,所有的人都是一種幻覺,由一群轉瞬即逝的孤獨的人急速操縱這種幻覺。《清淨道論》寫道,現在沒有活著,將來也不會生活。從厚厚四大冊,遍及詩歌、散文、短篇故事、文學評論領域,長達3200頁的全集中,肯定會發現波赫士真的是每天都在好好活著的人,但卻無從據此確認,波赫士在何時開始接觸原始佛教學說。
  • 佛教的神通、特異功能與密宗你知道嗎?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佛教中所說的神通的問題,有一些人認為佛教中的大修行者神通來度人是錯誤的,甚至有人大言不慚的說這人不用神通度人並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根本就沒有什麼神通,另外有人說佛陀當年以神通度人的例子,在經典上比比皆是,所以他就一口肯定用神通來度大眾是如理如法的,也造成了有許多學佛者用神通的大小來衡量他是否願意跟他學習的一個準則了。
  • 佛教根本·之六·遺教總結(佛陀的教法遺囑)
    其後,佛陀在阿難的隨同下離開王舍城。一路之上,佛陀多次總結法要:「有關此是戒、此是定、此是慧。修習戒成就,則定有大利益、大果報;修習定成就,則慧有大利益、大果報;修習慧成就,則心完全由欲漏、有漏、見漏及無明漏等之諸漏解脫。」在那爛陀,舍利弗前來覲見,並向佛陀道別(舍利弗得知佛陀即將入滅,便決志先於佛陀入滅)。他讚頌佛陀的圓滿智慧道:「世尊!
  • 哈勃望遠鏡已看到134億光年,宇宙究竟有多大?它為什麼那麼大?
    在2016年3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了由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到的一個遙遠星系的星光圖片,這個星系極其遙遠,由於宇宙膨脹的緣故,它正在高速遠離我們,根據光譜分析,測量到其紅移量高達11.1,按照目前測定的哈勃常數計算,它距離我們約有134億光年,這意味著,它的光是在134億年前發出的,在宇宙空間傳播了134億年後抵達地球並被哈勃空間望遠鏡捕獲。
  • 佛教:阿那律尊者,樂見照明金剛三昧,大千世界精塵悉睹無有障礙
    在西方佛教的起源中,佛陀弟子無數,但最具神通的乃是他的十大弟子,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佛教:阿那律尊者,樂見照明金剛三昧,大千世界精塵悉睹無有障礙:阿那律尊者梵名為 Aniruddha,意譯無滅、如意、無障、無貪、隨順義人、不爭有無。乃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在佛陀眾弟子中天眼第一。
  • 佛教:心經中的「究竟涅槃」,到底指的什麼?
    心經是佛教中用於修行的一部佛經。很多人以為,心經是佛教「專屬」佛經,只有出家人才能看得懂。其實,真正的修行,不分年齡,不分男女。只要一個人有了修行的願望,就可以修行。只要一個人修行,心經就能對他起到一定的作用。心經篇幅較短,非常適合現在這個社會中,工作比較忙的人群。只要平時抽出一點時間來看一看心經,就必有所得。所謂「開卷有益」,就是這個道理。
  • 佛教知識:什麼是緣起論,這其中有什麼含義
    必須要依靠種種因緣條件和合才能夠成立,一旦這種組成的因緣散開了,那麼事物的本身也將不復存在,所以諸法因緣的生滅都是緣在中「作怪」這就是因果定律,我們也可以將其稱之為「緣起」。如果想要明白佛教的義理,就必須要從緣起說起,緣起是佛教個根本的教理,宇宙和人生的規則,變化,生存都離酷開緣起,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因為發現了緣起的規律,從而悟出了人生的真理得以成佛,但是這個「緣起」並不是佛陀所創造出來的,只是由佛陀發現了這個「緣起」的法則。然後將宇宙間的真理來對眾生進行宣講,開示。
  • 這才是宇宙的真相?
    這些問題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已給出了答案。佛陀,大概是古往今來,最準確的」預言家「, 他的話, 但凡科學可以證實的部分, 都被證明準確無誤, 例如胎兒在母腹十月生長的過程,例如一瓢水裡八萬四千蟲(微生物)……」預言「準確率如此高的先知,他所道出的宇宙真相, 是不是值得我們認真體味?
  • 金剛經:關於吃飯,佛陀堅持「日中一食」,這究竟有什麼奧妙?
    老傑談《金剛經》第2期:關於吃飯,佛陀堅持「日中一食」,這究竟有什麼奧妙?佛陀說,在虛空中,有三千大千世界。在生活方面,佛的戒律規定弟子們每天飯後都要刷牙。以前沒有牙刷,佛弟子們把楊柳枝放在水裡泡,然後用石頭把一頭敲散,用來刷牙。
  • 佛教漫談:「空」是什麼?
    有位信徒某天忽然自覺徹悟了佛法,便到寺院找師父印証。師父為他奉上香茶再聽他詳細道來。可是當話匣一打開,信徒便沒完沒了的說個不停,讓禪師無從插咀。於是,師父為他添茶時往他的杯裡注茶,杯子滿了,師父還在繼續注,直至茶源源溢出杯外也沒有停下來。信徒看到後不覺驚叫:「師父,別再倒,杯子已裝不下茶了!」師父反問他道:「滿了的杯子裝不下茶,難道滿了的心還可以裝得下佛法嗎?」
  • 在南傳佛教的記載中,佛陀是怎麼看待神通的?
    但在佛教裡,一般說神通主要就是指依靠修禪定而得到的能力。包括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合稱六神通。那麼釋迦牟尼佛是怎麼看待神通這個東西的呢?在南傳佛教的《長阿含經》中,有一些佛陀對於神通的開示,也許能幫助我們正確地看待神通。